達芬奇,一位被油畫藝術而耽誤的科學巨匠

文·段宏剛

雖然人們常說:人多力量大,集體的智慧是無窮的。一直以來,人們對集體的智慧和力量給予肯定的態度,但從幾千年人類文明發展史來看,對人類文明進程起到決定性作用的,往往是為數不多的天才,因為一個個天才的發明創造,不斷推陳出新,不斷貢獻自己的才華和能量,讓大多數人少走了許多彎路,天才是用自己貨真價實的本事,把自己名字鐫刻在歷史之中的巨人。

有些天才身上蘊藏的潛能,已經無法進行量化,幾乎無所不能,在各個領域都能大顯身手,完全配得上通才的美譽,沒有他們做不到的,只有同時代人想不到的。

如果要說人類歷史上最偉大的通才是誰?達芬奇(1452年4月15日——1519年5月2日)絕對是最有資格的競選人之一,甚至可以說是唯一的候選人。

達芬奇,一位被油畫藝術而耽誤的科學巨匠

《蒙娜麗莎》

達芬奇生活在歐洲文藝復興(14——16世紀)中期,今年正好是他逝世500週年,但他對人類的影響,到現在還在延續。大部分資料在介紹達芬奇的成就時,總少不了那句:文藝復興時期“美術三傑”之一,對他在其它領域的成就則一筆帶過,所以,在大多數人眼裡,達芬奇僅僅是一名傑出藝術家。

實際上,達芬奇是一名偉大的博學家,是人類歷史上絕無僅有的通才。他在藝術領域的貢獻,只是冰山一角。

除過繪畫,達芬奇在其它許多領域都貢獻了相當突出的成果,許多成果並不是紙上談兵,而是有實實在在的發明創造來證明。他鑽研的領域除過美術之外,還包括音樂、數學、物理學、生物學、醫學、解剖學、植物學、氣象學、天文學、光學、力學、軍械製造,等等,足足超過20個領域,許多研究是前所未有的,開啟了一個時代,為後世的藝術家、科學家、軍事家,提供了極大便利,讓他們可以站在巨人肩膀上,走上捷徑。

達芬奇,一位被油畫藝術而耽誤的科學巨匠

《抱銀鼠的姑娘》

如果用一篇文章來介紹達芬奇的豐功偉績,顯然無法做到,所以,本文只挑選達芬奇一些具有代表性的貢獻來談。

達芬奇在西方美術史上一直處於一哥的地位,在西方不同版本的排名中,他每次都高居第一,他的油畫作品,被看作是古典油畫最完美的形態。

西方油畫是文藝復興初期,由尼德蘭偉大畫家楊凡艾克(1385年——1441年)發明創造。在油畫誕生之前,歐洲畫壇一直流行蛋彩畫。

蛋彩畫在配製顏料,給畫面上色時,通常採用雞蛋清來調合研磨成細粉末的天然彩色礦石,這種上色方式有兩個明顯缺陷,一是顏料乾燥得較快,後邊的上色往往不夠細膩和均勻,會影響畫面整體的視覺效果。

達芬奇,一位被油畫藝術而耽誤的科學巨匠

人體結構圖

二是雞蛋清逐漸乾燥後,會導致畫面色澤變暗,還會導致畫面顏色發生龜裂、脫落現象,大大降低作品的完整度和藝術價值。

楊凡艾克看到這種情況後,通過多次試驗,用蓖麻油、亞麻仁油、核桃油等植物性油脂,替換雞蛋清做溶劑,沒想到一舉獲得成功,很好地完善了顏料配方,解決了調色問題。因此,楊凡艾克的探索成果,被冠以“油畫”,他也擁有“西方油畫之父”的美譽。

楊凡艾克解決調色問題後,還沒有來得及解決好油畫的造型技巧,就與世長辭,這個問題自然而然留給了後人。

達芬奇,一位被油畫藝術而耽誤的科學巨匠

《麗達與天鵝》局部

比楊凡艾克晚出生幾十年的達芬奇,似乎是為解決油畫的造型問題而專門出世的。

達芬奇自小對許多事情很好奇,對藝術、美學、哲學、數學、光學、醫學等多門學科都產生了濃厚興趣,一邊畫畫,一邊研究其它學科。隨著對多門學科研究得越來越深入,他發現許多學科之間可以相互借鑑,就以極大熱情,以精益求精的態度,給油畫引入了許多科學理念,如,光學中的焦點透視法和明暗對比法,數學領域中的黃金分割法,醫學中的解剖原理,依靠這種探索方式,達芬奇給油畫創作設立了第一套標準,豐富了油畫的造型手段和表現技巧,給後世畫家提供了寶貴經驗。

達芬奇的動手能力非常強,對許多自己似是而非的問題,喜歡親自動手來解決。在解決問題的過程中,他把自己的研究成果用文字和圖畫記錄下來,整整留下了將近兩萬張手稿資料,幾百年後,科學巨匠愛因斯坦看到達芬奇關於科學領域的研究成果後,對他讚不絕口。

達芬奇,一位被油畫藝術而耽誤的科學巨匠

《聖母與聖嬰》

愛因斯坦對達芬奇評價道:如果達·芬奇的科研成果能在當時順利發表的話,西方的科技文明至少可以提前半個世紀。

顯然,在愛因斯坦心裡,達芬奇的能量非常強悍,是可以用一己之力推動科技文明進程的巨人。

光學領域的“針孔成像原理”,實際上是達芬奇最早發現的,他還根據這個原理設計了類似於照相機的光學設備,只不過當時的科技水平不夠高,沒辦法制造出來,要不然,人類擁有照相機至少會提前300年。

在物理學上,液體壓力原理和連通器原理,都是達芬奇首次發現,並且,他還構想出了簡單的液壓機,只不過當時的機械製造水平實在有限,導致這項偉大發明沒有轉化成科技成果而造福人類。

達芬奇,一位被油畫藝術而耽誤的科學巨匠

達芬奇·巨弩

15世紀雖然誕生了火器,但威力十分有限,殺傷力甚至還不如弓弩。達芬奇看到士兵在攻城時,面對敵方厚重的城門毫無辦法,往往要付出慘重的損失。為了減少戰爭傷害,達芬奇潛心研究,發明了一種巨弩。巨弩以滑輪、齒輪和槓桿原理來做動力,是冷兵器末期、熱兵器初期攻城拔寨的利器,只需給巨弩上安裝一隻弩箭發射出去,就完全能摧毀敵方厚重的城門,在攻堅戰中,巨弩的作用功不可沒。

達芬奇從20歲到30歲,跟隨恩師韋羅基奧學習油畫,為了把人物畫得更寫實,他在這10年研究了人體的基本構造,並親手解剖了幾十具屍體,把人體內部的骨骼組織、肌肉組織和神經組織,以及各個器官的分佈方位,瞭解得十分透徹,然後他用自己高超的繪畫技巧,描繪了一幅“人體結構圖”,這幅畫被看作是西方“人體結構圖”的開山之作,填補了西方醫學界長期以來沒有精確的人體結構圖的空白,不論對醫學界還是繪畫界,這幅圖畫的貢獻都非常大。

達芬奇,一位被油畫藝術而耽誤的科學巨匠

達芬奇的所有成就

正是擁有出色的動手能力和造型能力,達芬奇才有實力在後來繪製出《蒙娜麗莎》、《最後的晚餐》、《麗達與天鵝》、《巖間聖母》等惟妙惟肖的寫實油畫作品,代表了西方古典油畫的最高水準,為美術史留下了巨大財富。

當然,達芬奇的貢獻遠遠不止這些,佛羅倫薩街道的下水管道由達芬奇設計,是歷史上第一個完整的城市下水道系統。他還發現了物體的慣性原理和原子原理,還根據飛鳥設計了飛行器,利用複合槓桿原理設計了挖掘機,發現“地球中心說”是個錯誤,月亮本身不發光而是反射了太陽光……這些在科學界意義重大的成果,都由達芬奇首次發現或發明。

不可否認,在人類美術史和科學史上,達芬奇都具有舉足輕重的位置。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