粟裕超常舉措組建華野特種兵縱隊,火炮由三百門激增到六千門

1947年1月,山東野戰軍與華中野戰軍合編成立華東野戰軍時,同時決定成立特種兵縱隊。

受華東野戰軍黨委和陳毅委託,粟裕全權負責特種兵縱隊組建工作。初步設想是,特種兵縱隊主要由炮兵、裝甲兵、騎兵和工兵等兵種組成,以宿北戰役和魯南戰役繳獲的火炮、汽車,直屬華中野戰軍的騎兵團、野炮團為基礎,再新建一個榴彈炮兵團、工兵團和坦克分隊。經組織決定,特種兵縱隊以陳銳霆為司令員、張藩為政委、鍾國楚為參謀長、劉述周為政治部主任。

粟裕超常舉措組建華野特種兵縱隊,火炮由三百門激增到六千門

陳銳霆少將

針對特種兵縱隊組建工作時間緊、任務重、要求高,粟裕採取了一系列超常舉措,確保特種兵縱隊儘快組建成立,儘快形成戰鬥力,儘快投入實戰。為此,粟裕確定了籌建工作的四個重點:

1、以炮兵建設為主線。

粟裕認為,華野的仗越打越大,要殲滅敵人的大兵團,如果沒有炮兵以較強火力支援步兵戰鬥,沒有炮兵利用遠射火力摧毀敵人的火力點,壓制敵炮兵火力,就很難取得戰役戰鬥的勝利。所以,突出炮兵建設是迫切戰爭現實需要。關於裝甲兵等其他兵種建設問題,粟裕未將其作為重點,主要考慮是:華野“技術保障、油料保障條件都不具備,所以只能將能夠開動的和能夠修好開動的坦克,編一個分隊。主要是培養幹部,必要時拿到戰場上去嚇嚇敵人,壯壯我軍軍威,當前還沒有條件作為戰鬥部隊”。(《一代名將》第208頁)

2、炮兵建設應突出重點明確分工。

炮兵建設攤子大、頭緒多,必須區分重點。特種兵縱隊主要以分工組建威力大、機動性能好的美式榴彈炮團為重點,切實形成“火力拳頭”。這是特種兵縱隊建設重點中的重點。粟裕要求各縱隊除要人給人、要汽車給汽車外,今後凡繳獲的榴彈炮和牽引車輛、火炮彈藥、炮兵俘虜,都要轉給特種兵縱隊不能留作自用。在武器、器材配備上也要向重點傾斜,不能將火炮、牽引工具和各種器材按營、連、排平均分配。一個團要重點裝備一個營,每個營要重點裝備一個連。

粟裕超常舉措組建華野特種兵縱隊,火炮由三百門激增到六千門

張藩中將

3、炮兵技術人才在全野戰軍內抽調。

粟裕認為,美式榴彈炮威力大,技術難度高,必須依靠熟練掌握射擊指揮的幹部和熟悉操作火炮、儀器的幹部、戰士。另外,炮兵目標大,對敵人威脅大,必然也是敵人空襲和炮襲的重點目標。所以榴彈炮團的幹部、戰士思想必須過硬,要有特別能戰鬥的精神。基於此,粟裕要求榴彈炮團的炮手從步兵團中,每連抽調一個打過仗的、有文化基礎的班長擔任。

4、建立特科學校培養和儲備好技術人才。

為培訓特種兵骨幹和技術力量,並著眼長遠,為以後技術兵種大發展奠定堅實的人才基礎,決定以華東軍政大學炮兵大隊為基礎,組建一個特科學校。

粟裕的指示要求非常具體明確,並且身體力行、親自督導落實。華野特種兵縱隊僅經過一個多月的緊張籌備工作,便於1947年3月18日晚(白天有空襲)在沂南縣蒼子坡召開了成立大會。粟裕親自到會祝賀並做指示。

粟裕超常舉措組建華野特種兵縱隊,火炮由三百門激增到六千門

粟裕大將

特種兵縱隊在粟裕關懷指導下,在陳銳霆、張藩等具體領導下,很快即形成戰鬥力並投入實戰,並且是越打越強、越打越大、越打越勇:

“這支部隊能經受南麻、臨朐作戰雨季土路泥濘中艱苦行軍;兩次在敵人迫近下沉著渡過黃河;濟南戰役抵近觀測射擊;淮海戰役三個階段連續轉隸配屬作戰;渡江戰役中不怕英帝萬噸主力艦‘倫敦號’等艦的猛烈炮火,敢於在近距離對挑釁的英艦開火,打得‘倫敦’號滿身窟窿,傷亡很大,狼狽逃往上海,還打得英艦‘紫石英’號在長江擱淺,被我俘獲”。(《一代名將》第212頁)

不說別的,僅從數量上講,特種兵縱隊從成立最初的300多門炮,僅經過兩年多的建設發展,激增至6000餘門。發展速度之快,戰鬥力之強,實在令人難以想象。

主要參考文獻:《一代名將》《粟裕軍事指揮藝術與現代戰爭理論研究》《粟裕傳》

粟裕超常舉措組建華野特種兵縱隊,火炮由三百門激增到六千門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