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雲大師:君子之過如日月之食,一旦改正必然能令他人景仰以對


星雲大師:君子之過如日月之食,一旦改正必然能令他人景仰以對


以我多年來授徒的經驗,凡是能夠接受教誨、勇於認錯的人,大多進步得快;凡是覺得自己全部有理、死不認錯的人,大多在原地踏步。

——星雲大師


"君子之過也,如日月之食焉:過也,人皆見之;更也,人皆仰之。"這是先哲們在《論語》中留給後人的教誨:君子的過錯,就像日食和月食一樣,有了過錯,人人都能看見其瑕斑,而一旦改正,必然能令他人景仰以對。

人非聖賢,若能隨時以虔誠的改過之心對待自己的錯誤,那麼過錯就如日食、月食一樣,去則去矣,無損於道德的光輝。

反思並改錯是佛教中非常重要的修心觀念,所謂"放下屠刀,立地成佛"、"苦海無邊,回頭是岸"、"不怕念頭起,只怕覺照遲"都是對信徒的告誡:要有隨時反思的意識,要有承認過失的勇氣,要有改正錯誤的覺悟。


星雲大師:君子之過如日月之食,一旦改正必然能令他人景仰以對


星雲大師曾講過這樣一個故事:


有兩家人是鄰居,一家行李,另一家姓張。每天,當張家因為一些小事吵得不可開交時,李家的人卻相處和睦,其樂融融。

一天,張先生問李先生:"我想向您取取經,為什麼你們家人過得那麼快樂,而我家中的人卻彼此像是仇人一樣為了小事吵嚷不休?"

李先生笑了笑,回答說:"這是因為我的家人都是'壞人'呀!"

張先生不解:"請您給我解釋一下好嗎?"

"在你家裡,如果孩子失手打碎了水杯,碎片和茶水濺了一地,會發生什麼?"

"我妻子一定會大聲斥責孩子,孩子一定會委屈地抱怨媽媽沒有把水杯放在安全的位置,然後,他們可能會爭吵起來……"

"如果發生在我家裡,我妻子一定會先跑過去看孩子有沒有被劃傷或燙傷,然後對孩子說:'對不起,媽媽把杯子放得太靠邊了,幸好沒有傷到你!'然後,我的兒子一定會說:'媽媽,對不起,是怪我自己太不小心了,沒有嚇到你吧!'"李先生說道:"你瞧瞧,我的家人都樂於爭當'壞人'呀!"


星雲大師:君子之過如日月之食,一旦改正必然能令他人景仰以對


在這個故事中,爭當"壞人"、主動認錯的李家人過得快快樂樂,而一味推諉責任、不肯認錯的張家人卻每日爭執而不得安寧。在星雲大師看來,主動承認錯誤是獲得安寧生活的重要法門,它和佛教主張的懺悔修持是一樣的,也是佛教和世俗觀念都極為推崇的美德。

"認錯是改正的一半",另一半是什麼呢?那就是採取一切可能的措施去彌補自己的過錯,這樣不僅可以將為錯誤付出的代價最小化,還可以讓別人認識到你改正錯誤的決心和誠意,就像前面故事中的年輕人不但主動向經理承認了錯誤,還提出瞭解決的方案:由自己來彌補一萬元的虧空,這樣的態度自然比空認錯、不解決問題更容易令人接受。

星雲大師:君子之過如日月之食,一旦改正必然能令他人景仰以對

如切如磋,如琢如磨。歡迎您在留言區交流。您的認可和鼓勵,是我們精進的最大動力!懇請您把今天的內容轉發給您的親朋好友。不勝感激!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