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人說“人,35歲後,就別在大公司上班了”你怎麼看?

時光瀲灩滴墨盛放1


我不這麼認為,有很多人過了35歲還在大公司上班啊!而且越來越好


落咯做物


如果我說一個名牌大學畢業的35歲博士生,和一個25歲的初中生一比,一所企業會留下哪一個?這個對比並不是看不起學歷低的人,而是告訴大家一個事實,不管年紀差距,大企業看重的永遠是一個人的頭腦。所以說即使是35歲以上,他們依然可以發光發熱,並不能說明他們被別的企業用“廢了”!

一些35歲以上的人可能確實存在健康問題,就是為了多賺點錢,他們往往不顧身體加班加點,被公司壓榨,但這絕不是普遍的,企業老闆得出這樣的結論是不現實的。至少,這反映了一個事實,即他們招聘的公司老闆也是“無情”的老闆,他們可能試圖通過增加工作時間來榨取年輕員工的剩餘價值。

事實上,大約35歲以上的人往往工作經驗豐富,年富力強,這是創造事業的黃金時期,也是企業裡最具能力和重要性的一批人,應該說,他們是企業的領導者,也是企業的寶貴財富,也是推動中國民營企業蓬勃發展的力量。作為一個企業,我們應該好好利用他們,充分發揮他們的智慧和才能。

由此可見,那些認為35歲以上的人不能招聘的企業家的心是歪的,他們不懂得利用這些人的優勢,無法面對企業無法解決的就業短缺,也難以成為這些人的歸宿,而這樣的企業是一種病態,無法適應市場競爭的需要,最終有被市場淘汰的危險。


諮詢師小胡


首先,我不贊成這種說法!

凡事無絕對,按照這種說法,難道35歲進入了大公司的領導層也要辭職嗎?那離開大公司以後又能去哪呢?去小公司更加難以和在大公司相提並論,自己創業又不容易(如果自主創業那麼容易,那全世界都是老闆了!)這樣草率決定的結果只會使自己今後的路越走越窄。

我覺得是否離開現有的工作沒有絕對的衡量標準和答案,具體問題要具體分析。

最關鍵的還是要結合自己的實際情況來決定去留問題,不能人云亦云,人家說什麼就是什麼。“子非魚焉知魚之樂。”別人永遠不如自己清楚自己的情況。

關於35歲以後是否離開大公司的問題,我覺得要從下面幾種角度來考慮:

一是當下的工作狀態和前景問題。

這是考慮是否離職的基礎。如果我們在大公司工作的好好的,自己的前景也很可觀,那我們幹嘛要離開呢,這不是在廁所裡點燈-找死嗎?除非我們在大公司裡做不下去了,完全看不到希望,做什麼都不好,怎麼努力都無法改變,那我們倒是可以考慮離職的問題。

二是自己今後的去路問題。

這點也很重要,35歲已經不是小孩子了,不能自己想到一出就一出了,如果我們沒有找到出路就草率離職,那我們離職後幹嘛呢?喝西北風嗎?我們自己辛苦點還沒什麼,難道要自己的另一半和家庭陪著自己奔波勞碌?

總之,具體問題具體分析,離職的原因可以有很多,但肯定不應該由年齡決定!


基層小哥


說實話35歲這個年紀確實很尷尬😓,因為我今年也35歲了。而且目前也在一家上市公司幹著。對於你說35歲不在大公司幹,是如何考慮的,我談談我的看法。

1.35歲這個年紀上有老下有小,而且有些還有車貸,房貸,小孩要上學。到處在用錢。所以首先要考慮的就是求穩,大公司相對比小公司穩,更能經起市場風浪。

2.大公司可以提高你的格局、視野,讓你更明確自己想要什麼,得到什麼。相比小企業,老闆格局太小,有時會阻礙你對事情的判斷。出現問題會讓你背鍋。

3.這個年紀正是在大企業增長閱歷的時候,增加自己的人脈資源。到時機成熟之時也就是你做老闆時候了,因為你在大公司呆冠了,現在去小公司,你會不適應,也許會各種換工作。





斌哥闖生活


35歲的確是很尷尬的年齡,35歲的人打工作,除非是被同行業公司高薪挖,自己找工作,基本大公司都不會要35歲的人。創業公司會聘35歲的人,如果幸運,創業公司成功的話,也是件好事。

35歲危機

其實,35歲這個坎,不僅僅是IT業存在,很多行業也存在這一現象。許多用人單位招工時,都會明確提出只要35歲以下者,這給不少的企業員工帶來了不小的衝擊。

35歲,上有老,下有小,想退休,嫌你小。

無論你是什麼人,等到35歲,都會進入一個“滯脹期”,出現瓶頸。要麼就是定位不清、要麼就是倚老賣老,狂妄自大。

所以,我給已經步入35歲的上班族一個建議。加強與職場新人的溝通。減少工作待遇的期望值。

年齡大從來就不是不去繼續努力的藉口

技術行業經驗顯示出一個公司的深度,很多年齡很大的程序員在公司裡面屬於定海神針級別存在,也可能是公司的寶貝,市場上出現的疑難雜症基本上都是靠老傢伙分析定位問題,對於公司的重要性不言而喻,越是一些行業經驗豐富的大公司越是需要這種骨灰級的高手鎮場子。

很多程序員在剛入行前幾年還是非常能拼,但在這個行業呆的時間長了之後,變得滑頭了,對應新技術的更迭也是漠不關心,這種混日子的心態在職場走,被淘汰也只是時間問題,等到觸及到極限之後就該出問題了。

35歲的你,成功了嗎???


夕陽西下及時回


現在大多數人都知道有個“35歲現象”

想要解決這個問題,先要理解什麼叫“職業風險”。其實大部分普通人無法真正理解“風險”的含義。這是(反脆弱)一書中的觀點,作者納西姆•尼古拉斯•塔勒布。

反脆弱性以犧牲個體為代價

如果一個人工作十年以上,應該經歷了08年,18年兩次大的經濟衰退,至少一次的行業性蕭條,以及若干次公司自身經營的危機。而這樣通常有兩種結果:

大部分人經歷了人心惶惶後,還是挺了過來,除了少了年終獎外,沒有任何直接損失;

而少部分人則被各種理由裁員,進入職業生涯的低谷。

想想都是一個35歲以上的人了,經歷了從高空墜落,基本上就是精神和自信都粉碎了。

而另一類自由或者半自由職業者就不同了。

因為這樣的人選擇性多而且自由,工作穩定時,踏踏實實做著自己喜歡的,不好時臨時找一份工作以渡過難關,相反一個失業的人想在經濟衰退期從頭開始一份自由職業就難多了。

“35歲現象”的本質大公司在某些時期會犧牲一部分最脆弱的人的利益,來提高整個系統的生存資源的利用效率。因為某些憑藉年齡獲得優勢的行業,一過35歲,脆弱性會大大增加。假如35歲失業了,很多可能在一夜之間被取代,所以大多都會是35歲後是個危機,應該避免在大公司做的時間太長。“大公司穩定幻覺”讓人陷入舒適,從而忽視為自己建立“反脆弱結構”

大公司細分下,越複雜,越脆弱,某些大公司的業務結構看是多元穩健,其實脆弱不堪。

所以每個人都應該建立自己的“個人反脆弱性”,以免自己成為他人或者公司的犧牲品。儘量能讓自己在35歲時,自己多元發展,主業副業都有,當一個有困境,另一個也能發展。

希望大家都有一個精彩人生!!!!!


顏軒123


35歲就別在大公司,這個話題就有點意思啦。。。。大公司待遇好啊,看你進了多久,若時間長了也沒啥長進,而你又是愛拼的性格,家裡很富裕,而你又有好的規劃,有錢開拓新項目,那就大膽的幹吧,相信你能成功。。。但若你,上有老,下有小,還有房車貸,兄弟就別亂想了。進個大公司不容易,你以為外面隨便撿票票啊。。。無論在哪不努力,竟爭都很大的,別聽別人說啥,你就信啥,大公司不好嗎,福利好,工資穩定吧。別亂想了,好好幹好本職工作,有空就多學點東西,充實生活


柴米油鹽醬醋茶2350


有人說是35歲之後不適合在大公司上班,剛好我是八五年的,我比較適合回答這個問題。我把我的心裡想法告訴大家。35歲之後的女性朋友一般求的是穩定。上有老下有小。還要供房供車,到處都有開支,在大公司上班的話嘞,社保哇,工資待遇各方面都是比較有保障的,除非你有高等的學歷,高薪的技術,特殊的技術水平能夠吸引到其他的高新企業錄用你,那麼你可以換公司,像我們這些平平凡凡的,就說學歷各方面都沒有超穎的,還是老老實實待在自己的公司做吧。畢竟我們到了35歲之後找工作也是壓力很大的,找到一份工作,哪怕是工資高一點,但是要一切從零開始,相對來說不是那麼容易,所以不建議35歲之後的朋友去調換公司,上了35歲之後的朋友,還是求穩定吧。

\n

{!-- PGC_VIDEO:{"thumb_height": 288, "vposter": "http://p0.pstatp.com/origin/tos-cn-i-0022/2b7934c7351a46ffb0961776e170d90b\

阿玲的日記


我感覺是,因為本人今年都33歲了,我時常都在想,我都奔四的人了,還天天在工廠上班上個什麼勁啊,趁著現在自己不去拼一把,等到四十歲的時候我感覺什麼都晚了,人的黃金年齡就這麼十幾年,都要把握好機會。


義烏琳琳


看到這個問題太符合我的年齡段和現狀了。尤其是女性同胞,基本這個年齡段有老有小都需要照顧,那該不該打工[靈光一閃]

個人認為,看能力,所謂能力包括自身工作能力和自家經濟條件能力,在權衡以上能力後根據自身實際情況而定才正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