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6年,成龍、洪金寶嘗試類型突破,一個高歌猛進,一個跌入低谷

上個世紀70年代末的功夫喜劇熱潮,讓成龍、洪金寶走上了事業高峰。師出同門的成龍、洪金寶二人,從動作指導到打星再到導演,同樣都是因為功夫喜劇,在港片銀幕之中崛起;同樣都是因為轉型警匪動作片,再攀事業高峰。

1986年,成龍、洪金寶嘗試類型突破,一個高歌猛進,一個跌入低谷

相似的人生經歷,導致了成、洪二人相似的事業軌跡。因為相似的事業軌跡,1986年時的成龍、洪金寶,也面臨了相同的事業窘境。

這一年,隨著港片市場競爭的日益激烈、周潤發的影壇崛起,成龍、洪金寶開始看到小成本“B級片”的市場侷限性。

為了尋求新的事業發展、突破“B級片”的類型侷限,成龍、洪金寶開始嘗試拍攝大成本、大製作的“A級片”,並各自策劃了一部“動作大片”。今天我們就來聊聊,34年前成龍、洪金寶試水拍攝“動作大片”的這段往事。

1986年,成龍、洪金寶嘗試類型突破,一個高歌猛進,一個跌入低谷

一、周潤發帶來的市場壓力,造就了成龍、洪金寶的事業突破

小成本的“B級片”,一直是七、八十年代香港電影的主流類型。60年代的香港影壇,李翰祥、張徹兩位導演的崛起,拉開了香港電影的“B級片”熱潮。

在面對有限的成本,粗糙的服、化、道設計時,張徹導演利用“血腥”、“暴力”的打鬥,成功吸引了觀眾。而李翰祥導演則用“香豔的鏡頭”,獲得了不錯的票房成績。

在張徹、李翰祥兩位導演的影響之下,“打鬥暴力”的功夫類B級片、“鏡頭香豔”的風月類B級片,成為了七十年代香港電影的創作主流。

1986年,成龍、洪金寶嘗試類型突破,一個高歌猛進,一個跌入低谷

張徹、李翰祥

70年代末,讓成龍影壇崛起的《醉拳》、讓洪金寶備受好評的《搏命單刀奪命槍》,都是服、化、道設計粗糙,但打鬥異常激烈的“功夫類B級片”經典。

進入80年代之後,香港電影迎來了快速發展的黃金期,大大小小的電影公司,如雨後春筍一般,出現在了此時的香港影壇。為了角逐票房市場,“風月”、“功夫”兩類低成本的B級片,也成為了片商們投拍的首選類型。

面對B級片的泛濫,一部分香港電影人開始尋求突破、創新。1982年,“新藝城”模仿“好萊塢警匪片”的特點,拍攝了《最佳拍檔》。

這部《最佳拍檔》雖然模仿好萊塢電影,融入了幾段緊張、刺激的飛車追逐橋段,但在故事的表現上,還是原汁原味的港產喜劇套路。而片中的大多數動作設計,還是極具港片特色的室內打鬥。

影片吸引觀眾的最大噱頭,還是男女之間的“曖昧鏡頭”和突如其來的“葷段子”笑料。

1986年,成龍、洪金寶嘗試類型突破,一個高歌猛進,一個跌入低谷

這部《最佳拍檔》雖然是“新瓶裝舊酒”,沒有擺脫B級港片的本質,但這種新穎的“B級警匪片”類型,還是讓該片獲得了許多觀眾的喜愛,上映後拿下了2600多萬港幣的成績,成為了1982年的港片票房冠軍。

《最佳拍檔》大獲成功之後,這類“B級警匪片”開始在香港影壇風靡。而港片巨頭嘉禾,也開始將目光鎖定在該類型作品的拍攝之上。

在這樣的背景之下,洪金寶的“五福星”三部曲、成龍的《警察故事》,也相繼誕生在了大銀幕之上。

在這類“B級警匪片”的打造之中,洪金寶、成龍二人的表現,像極了60年代末、70年代初的李翰祥、張徹,一個靠“香豔的鏡頭”吸引觀眾,一個靠“刺激的動作”穩固票房。

1986年,成龍、洪金寶嘗試類型突破,一個高歌猛進,一個跌入低谷


1986年,成龍、洪金寶嘗試類型突破,一個高歌猛進,一個跌入低谷

雖然在80年代中期,洪金寶的“五福星”三部曲、成龍的《警察故事》都獲得了不錯的表現,但1986年周潤發與吳宇森的相遇,《英雄本色》的橫空出世,將“B級警匪片”的題材玩兒到了極致。

《英雄本色》的誕生,讓80年代的香港電影人們看到了,“如何用最小的成本,打造出效果最好的警匪故事”。

1986年,成龍、洪金寶嘗試類型突破,一個高歌猛進,一個跌入低谷

票房、口碑齊飛的市場表現,讓《英雄本色》成為了“B級片市場的天花板”,而要想突破這塊“天花板”、尋求更高的市場發展,轉型大製作、大成本的“A級片”,成為了最有效、最快捷的一個選擇。

於是1986年的成龍、洪金寶,在周潤發的市場壓力之下,紛紛對大製作的“A級片”進行了嘗試。

1986年,成龍、洪金寶嘗試類型突破,一個高歌猛進,一個跌入低谷

二、《東方禿鷹》與《龍兄虎弟》,洪金寶、成龍試水“動作大片”

其實早在1984年,洪金寶就產生了拍攝大製作“A級片”的想法。

這一年,洪金寶與成龍、元彪一同趕赴巴塞羅那,拍攝了《快餐車》。但因為製作成本有限,最終《快餐車》也成為了一個發生在異國他鄉的“香港B級片”作品。

1986年,面對市場環境的壓力,成龍、洪金寶都產生了轉型拍攝“A級片”的想法。而此時的嘉禾也應允了成、洪二人的想法,並分別為二人投資拍攝了《龍兄虎弟》和《東方禿鷹》兩部作品。

1986年,成龍、洪金寶嘗試類型突破,一個高歌猛進,一個跌入低谷


1986年,成龍、洪金寶嘗試類型突破,一個高歌猛進,一個跌入低谷

80年代中期,成龍憑藉《警察故事》,奠定了自己熱血、搏命的動作喜劇風格。轉型“A級片”製作之後的成龍,也選擇了堅持自己的銀幕風格。

80年代初,斯皮爾伯格導演的《奪寶奇兵》風靡全球。受到這部作品的影響,成龍也決定用一部“尋寶冒險類”的作品,開啟自己的“A級片”拍攝之路。於是,這部《龍兄虎弟》便應運而生。

在《龍兄虎弟》裡,成龍邀請了譚詠麟,出演影片的男二號。80年代中期,正值香港樂壇“譚、張爭霸”的高峰期。成龍此時邀請譚詠麟出演《龍兄虎弟》,也大有叫板《英雄本色》之意。

1986年,成龍、洪金寶嘗試類型突破,一個高歌猛進,一個跌入低谷


1986年,成龍、洪金寶嘗試類型突破,一個高歌猛進,一個跌入低谷

既然是一部“A級動作大片”,大場面的動作鏡頭,自然是必不可少的元素。在這部《龍兄虎弟》中,成龍的特技動作生涯,走向了新的高峰。

片中的“飛躍古堡”、“攀爬熱氣球”、“高空跳傘”、“徒手扒飛機”、“橋頭爆破”等特技鏡頭,給許多觀眾留下了深刻印象。

在這些大場景特技鏡頭面前,《警察故事》裡的“逼停公交車”、“超市跳躍”,也都顯得不值一提。

1986年,成龍、洪金寶嘗試類型突破,一個高歌猛進,一個跌入低谷


1986年,成龍、洪金寶嘗試類型突破,一個高歌猛進,一個跌入低谷

在《龍兄虎弟》裡,成龍堅持了自己的銀幕風格。在《東方禿鷹》裡,洪金寶卻開始嘗試風格突破。

港片銀幕上的洪金寶,一直憑藉大雜燴式的動作喜劇,廣受觀眾好評。然而在這部《東方禿鷹》裡,洪金寶卻打造了一部略顯悲情的戰爭題材作品。

《東方禿鷹》的故事設計,保留了之前“五福星”系列的風格,都是講述“幾個人組隊完成一項任務”。

然而,在故事的表現上,這部《東方禿鷹》不像之前的“五福星”系列,在歡笑打鬧之中,迎來大團圓結局。反而是通過“主角團隊”的一個個慘死,來渲染故事的悲情基調。

1986年,成龍、洪金寶嘗試類型突破,一個高歌猛進,一個跌入低谷

作為一部大製作的動作電影,這部《東方禿鷹》也對大場面動作鏡頭進行了展示,“叢林槍戰”、“飛機跳傘”等橋段,也讓許多影迷記憶猶新。

雖然在片中也設計了不少大場景的動作鏡頭,但在這部《東方禿鷹》裡,洪金寶還是將動作鏡頭的重點,放在了人物室內打鬥之上。而元華、元彪、倉田保昭等人的加盟,也讓該片的打鬥橋段,顯得異常精彩。

1986年,成龍、洪金寶嘗試類型突破,一個高歌猛進,一個跌入低谷


1986年,成龍、洪金寶嘗試類型突破,一個高歌猛進,一個跌入低谷

成龍的《龍兄虎弟》與洪金寶的《東方禿鷹》都在1987年上映,兩部“動作大片”上映後的不同效果,也讓成龍、洪金寶走上了不同的電影之路。

三、同時試水“動作大片”,一個高歌猛進、一個走入低谷

在《龍兄虎弟》裡,成龍對動作特技表演,進行了全面的升級。而這些緊張刺激的特技鏡頭,也獲得了諸多影迷的喜愛。

《龍兄虎弟》於1987年上映後,在港片票房市場上打敗了周潤發的《英雄本色2》,以3500多萬的成績,問鼎票房冠軍的寶座。而該片在日本、韓國、新加坡等地的出色票房表現,也讓成龍的“動作大片”之路,正式拉開序幕。

《龍兄虎弟》之後,成龍出演的《奇蹟》、《飛鷹計劃》、《警察故事3》、《紅番區》、《警察故事4》、《我是誰》等作品,投資一部比一部大,特技一部比一部驚險。

而“徒手扒飛機”、“大樓跳躍”等場景,也成為了隨後成龍電影作品中的“基本操作”。

1986年,成龍、洪金寶嘗試類型突破,一個高歌猛進,一個跌入低谷

《龍兄虎弟》上映後,讓成龍的電影事業高歌猛進,走向了新的高峰。而《東方禿鷹》上映後,卻讓洪金寶逐漸步入事業低谷。

1987年《東方禿鷹》上映,突如其來的風格轉變,一時間讓不少影迷無法適應這部作品。

《東方禿鷹》雖然在香港拿下了2100多萬的票房,位列年度票房排行榜的第十位,但在亞太其他地區的成績慘淡,卻造成了該片入不敷出的結局。

1986年,成龍、洪金寶嘗試類型突破,一個高歌猛進,一個跌入低谷

《東方禿鷹》受挫之後,洪金寶再度迴歸到了“B級警匪片”的拍攝之中。而1987年之後,洪金寶獨立出演的電影作品,再也沒有進入過港片票房排行榜的前十位。

80年代末,洪金寶在喜劇、動作兩大類型片市場之上的地位逐漸下滑。90年代初,隨著周星馳、李連杰的崛起,洪金寶也徹底失去了在喜劇、動作兩大類型片市場之上的票房號召力。

1986年,成龍、洪金寶嘗試類型突破,一個高歌猛進,一個跌入低谷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