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州市“疫情防控先鋒”事蹟簡介(上)

中共德州市委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領導小組(指揮部)辦公室

關於通報表揚60名“疫情防控先鋒”的決定

(2020年3月4日)

新冠肺炎疫情防控阻擊戰打響以來,全市上下全面貫徹習近平總書記重要指示精神,嚴格落實黨中央決策部署和省委、市委工作要求,時刻把人民群眾生命安全和身體健康放在第一位,臨危不懼、履職盡責、團結協作、奮力拼搏,構築起群防群控的銅牆鐵壁。各級領導幹部身先士卒、指揮在一線,基層黨員幹部日夜奮戰、衝鋒在一線,廣大醫務人員捨生忘死、戰鬥在一線,堅決遏制疫情蔓延勢頭,工作中湧現出一批政治過硬、無私奉獻、敢於擔當、英勇戰鬥的先進典型。為表揚先進、鼓舞士氣,進一步激勵全市廣大黨員幹部不忘初心、牢記使命,衝在前、幹在先,在全市營造學習先進、爭當先鋒的濃厚氛圍,中共德州市委組織部、德州市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局、市委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領導小組(指揮部)辦公室研究決定,對60名“疫情防控先鋒”進行通報表揚。

當前,疫情防控形勢積極向好的態勢正在拓展,經濟社會發展正在加速恢復,統籌推進疫情防控和經濟社會發展各項工作任務艱鉅而繁重,希望受到表揚的同志珍惜榮譽、再接再厲,充分發揮先鋒模範作用,匯聚起眾志成城、共克時艱的強大正能量。全市廣大黨員幹部要以先進為榜樣,堅定必勝信念,保持昂揚鬥志,切實把思想和行動統一到中央決策部署和省委、市委工作要求上來,為奪取疫情防控和經濟社會發展雙勝利作出新的更大貢獻。

德州市“疫情防控先鋒”事蹟簡介(上)

李國星,德州市德城區新華街道黨工委書記、四級調研員

疫情發生後,切實擔負起防控任務主體責任,針對轄區企業多、“三無”小區多的實際,第一時間對轄區村莊、小區全部實行封閉式管理。實行班子成員和機關幹部網格化包保社區,親臨一線指揮,深入村莊社區,摸排外來人員3000多人,並建立了詳細臺賬,做到底子清、信息明;按照一個專班、一名班子成員、一名專職聯絡員“三個一”服務模式,幫助11家規模以上、220餘家規模以下工業企業有序復工復產,確保轄區未發生確診疫情。

王新峰,德州市德城區衛生健康局黨組書記、局長

作為區疫情防控指揮部防治組、專家組組長,疫情發生後,始終堅守在戰“疫”第一線。成立六個督導包保組,局機關工作人員全面下沉基層、責任到人,對全區各鎮街、各醫療機構等實地督查1100餘次。組織動員全區2200餘名醫務人員投身一線,選派5名精幹醫護人員馳援湖北;積極參與流行病學調查、交通卡點執勤、集中隔離值守、患者醫療救治、復工復產指導等工作,截至目前,全區9例確診患者已出院6例。

付宗峰,德州市陵城區邊臨鎮黨委書記

疫情發生後,顧不上腳踝嚴重扭傷的疼痛,當天就拄著雙柺投入到疫情防控一線。每天堅持到村莊、檢查點等了解疫情、安排工作、督促檢查,到企業協調應急物資,保證防護物資充足和人員安全;全鎮42個村設36處防控點,全力配合做好S324省道監測點防控執法工作,堅持排查到位、登記到位、檢測到位,確保不漏一車、不落一人。

孫德民,德州市陵城區住房和城鄉建設局黨組書記、局長

作為區疫情防控指揮部城市建設管理組組長,負責物管小區、建築工地、房地產企業、中介機構等疫情防控工作。他身先士卒,帶領70名黨員戰鬥在第一線,建立黨員先鋒崗40個,對30個建築工地、40個物管小區、39個房地產機構實行“網格化”管理,白天檢查全覆蓋,夜間帶隊抽查,確保防控措施落實到位;超前謀劃復工,統籌推進棚戶區改造、項目建設,實現疫情防控與經濟發展“兩不誤”。

周蕾,女,禹城市倫鎮黨委書記

疫情爆發後,她第一時間向全鎮發出“不拜年、不串門、不聚餐、不出門、待在家”倡議,宣傳疫情防控知識,消除恐慌情緒;實施戰時會商制度,成立七個專門工作組,明確職責分工,壓準壓實責任;在全鎮83個村成立疫情防控黨員先鋒隊,建立203個黨員先鋒崗值守點,開展地毯式排查,對34位疫源地來倫鎮人員做好居家隔離;成立村級志願者應急服務小分隊,幫助群眾購買生活物品,減少交叉感染風險。

孫登敬,禹城市政府黨組成員、辦公室主任

接到疫情防控命令後,他立即放棄休假,投入到防控一線,夜以繼日研究安排推進疫情防控相關工作。牽頭制定疫情防治26項流程制度,全面做好領導小組綜合協調和日常運轉;建立“1+4+1”(1個黨政班子、4個指導組、1個應急組)巡迴指導機制,實地檢查50餘次,整改問題28項;對指揮部安排事項,每天一督導、一通報,確保各項防控措施落實落細落地。

王毅,樂陵市市中街道黨工委書記

疫情發生後,迅速作出安排部署,對轄區內村莊和小區實行24小時封閉管理。切實織密防控網絡,對59個村和145個小區開展全方位、拉網式排查、宣傳。在城區,派駐街道包保幹部與共駐共建單位共同做好城區疫情防控;發佈《致小區廣大黨員的一封信》,號召廣大黨員主動“亮身份”,參加小區疫情防控工作;在農村,發動各村青年成立疫情防控志願組織,義務參加值守、排查、體溫檢測等工作。

周成良,樂陵市政府辦公室主任、四級調研員

作為疫情防控指揮部綜合協調組組長,日夜堅守工作崗位,積極發揮中樞紐帶作用,上傳下達快速準確,及時處置突發狀況,協調解決防控難題。經常忙到深夜,累了困了就在沙發上稍微休息會兒,然後繼續工作;紮實推進落實外來人員報備審批、全員測量體溫、復工人員核酸檢測等工作;凡新發確診(疑似)病例,第一時間趕赴現場,統籌協調封閉消殺、物資調運等應急處置工作。

肖志勇,寧津縣寧城街道黨工委書記

提出疫情防控“十到位工作法”,從應急培訓、信息摸排、人員隔離等十個方面做出周密部署;帶領街道黨員幹部全部下沉到社區一線,24小時保持戰時狀態,吹響“共駐共建集結號”;組織駐區單位5000多名黨員參與到防控工作中,確保了社區封閉管理不漏一戶一人,切實做好全面防控、周到服務、有序復工等各項工作。

李希彥,寧津縣交通運輸局黨組書記、局長

作為疫情防控指揮部交通聯防組組長,行動早、動作快,疫情一發生,就立即關停省際和市際班車客運,關閉汽車站;在縣內所有接界路口設置7個聯防檢測站,指揮協調公安、交警和衛健等部門上崗設卡;建立聯防小組總協調、各站長具體負責的管理機制,24小時輪流值班,每天帶隊巡迴督導,現場解決問題;不斷優化執勤流程,協調做好物資保障,累計檢查車輛66020輛、勸返7402輛,檢查人員102589人。

趙萬濤,齊河縣晏城街道黨工委書記

動員黨員、志願者積極參與疫情防控,組建137人的黨員突擊隊,設立182個黨員先鋒崗,健全城鄉管控體系;轄區出現疑似病例後,第一時間到達現場,指揮黨員突擊隊落實小區封鎖、接觸人員調查、病毒消殺等措施;連續開展了3次以上的摸底核查,確保排查防控不漏1人;採取僱傭保安方式充實力量,對98個“三無”小區進行管控,確保“無死角”。

倪建勳,齊河縣委辦公室副主任

作為縣疫情防控指揮部綜合協調組副組長,把辦公室當寢室,把一線當戰場,白天晚上連軸轉,常常忙得顧不上吃一頓囫圇飯;及時認真處理上級疫情防控工作文電,彙總全縣疫情防控有關數據,建立指揮部微信群,確保指揮部及時掌握全縣疫情動態,合理調整防控策略,有序推進疫情防控各項工作;先後到鄉鎮(街道)、社區督查30餘次,隨時查漏補缺、規範工作,及時高效完成指揮部交辦的各項任務。

常波,臨邑縣臨盤街道黨工委書記

所在轄區面積大、人口多,同時還有油田和鑽井公司,外來人員相對集中,疫情防控情況複雜。作為主要負責同志,他勇於擔當、精心施策、積極作為,構建起網格化疫情排查防控體系,街道防控工作領導小組為一級網格,管區和城市社區為二級網格,村莊和小區負責人屬地責任包轄區為三級網格;帶領街道幹部逐門逐戶完成三輪“地毯式”摸排,組織發動2000餘名黨員、民兵、志願者,參與到網格化疫情防控工作中,做到村(社區)不漏戶、戶不漏人。

趙攀,臨邑縣交通運輸局黨組書記、局長、四級調研員

作為縣疫情防控指揮部交通聯防組副組長,及時研判疫情,採取行動迅速,大年初二關停轄區全部道路客運和城市公共交通運營;嚴密科學設置道路防疫檢查點、小區檢查點,統籌安排全縣15個部門600名同志,實行24小時聯防值勤;帶頭衝在防控一線,共檢查車輛8萬餘輛次、人員12萬餘人次,對城區、縣界進行了有效防護,千方百計保障一線工作人員所需,多方採購儲備帳篷、消毒液、口罩、護目鏡、體溫槍等防護物資。

高洪星,平原縣龍門街道黨工委書記

充分用好“共駐共建”平臺,積極開展“敲門行動”,以駐區單位“雙報到”為抓手,成立96個臨時黨支部,對65個家屬院、39個居住小區、2800多家商鋪旅館、3所學校進行全面摸排,實現無縫隙防控;主動承擔設立全縣新冠肺炎醫療救治定點醫院重任,為全縣疑似病例的診斷、隔離等提供堅強保障。組建青年戰“疫”突擊隊,對火車站檢測點和無物業管理的防控重點區、薄弱區進行24小時兜底保護。

張智博,市公安局交警支隊平原大隊副大隊長

擔任平原交警大隊新冠肺炎應急管理(交通管制)組組長,2014年查出肺部腫瘤,一直帶病堅持工作。疫情爆發後,主動請纓上陣,既做指揮員又當戰鬥員,盯靠戰“疫”一線;帶領民警、輔警在平原縣高速東、西兩個服務區檢查車輛5985輛次,每天加班加點工作10多個小時;因連續十三天超負荷工作,積勞成疾, 月9日凌晨4時突發心臟病被送於2往醫院,經緊急救治現已脫離生命危險,目前仍在ICU病房監護。

林茂昌,武城縣廣運街道黨工委書記

帶領街道百餘名幹部大年初一進入緊急戰時狀態,形成機關幹部、社區村幹部、網格員、黨員群眾志願者“四級聯動”管控機制;每天奔波於180多個小區和村莊之間,現場發現問題、解決問題;多方協調值班車、帳篷,購置保暖大衣等物資,保障疫情防控工作所需;竭盡所能為居家隔離群眾提供服務,由專人定點定時為因確診病例採取全封閉管理的小區居民發放生活物資,確保居民生活日常不受影響。

楊傳輝,武城縣衛生健康局黨組書記、局長、四級調研員

作為縣疫情防控指揮部辦公室主任兼疫情防治組、專家組組長,堅持吃住在單位,牽頭組織領導小組成員和各職能組分析形勢、研究案情、制定措施,親自策劃、嚴格把關領導小組印發的每份材料;克服疾病困擾,每天帶隊到縣級醫療機構發熱門診、鎮街衛生院、各集中隔離區和防控重點社區、村莊巡查,指導落實各項防控措施,有效遏制了疫情蔓延勢頭。

李新海,夏津縣蘇留莊鎮黨委書記

利用黨建可視系統、學習強國APP,每天召開調度會議;組織478名黨員、132名網格員、213名志願者充實到全鎮132個網格,對疫情防控重點村、重點企業、大型超市、門店及33個檢測點逐人逐項落實防控措施;組織黨員、志願者成立服務隊,為群眾提供代購生活用品等便民服務。

楊秀英,女,夏津縣衛生健康局黨組書記、局長

作為縣疫情防控指揮部防治組、專家組組長,臘月二十七確定縣定點收治醫院後,她連夜組織施工,按標準改建傳染病房;整合全縣優質醫療資源成立專家組,加強醫務人員培訓,提高診斷和救治能力;制定《疫情防控工作流程圖》,明晰防控工作步驟,消除部門壁壘,建立信息互通、綜合防控工作機制;連續工作30多天,每天往返於指揮部、定點醫院、疾控中心、各鄉鎮、集中隔離點,全身心投入疫情防控工作。

韋毅,女,慶雲縣東辛店鎮黨委書記

第一時間啟動疫情防控應急預案,建立網格化防控體系;對全鎮人員進行細緻摸排,重點對外地返鄉的2070人進行逐人瞭解,對重點防控人員嚴格落實隔離留觀措施,安排專人24小時盯防管控,有效防止了疫情擴散蔓延;從大年三十至今一直奮戰在疫情防控一線,實時瞭解疫情動態,檢查督導防控工作,統籌調配各類物資,有序推進復工復產,確保疫情防控、生產發展“兩不誤”。

王勇,慶雲縣衛生健康局黨組書記、局長、四級調研員

作為縣疫情防控指揮部防治組、專家組副組長,堅持“三點一線”工作連軸轉,不是在指揮部工作就是到縣醫院發熱門診、精神衛生中心現場指導,再就是直接到密切接觸者居住小區等現場辦公,平均每天工作長達16小時;對最早排查的3例武漢返鄉發熱人員,第一時間報縣疫情防控指揮部,為快速準確決策贏得先機;迅速摸清全縣436名湖北返慶人員(包括221名武漢返慶人員)、2例確診病例的36名密切接觸人員情況,提出了許多前瞻性、針對性措施,有效防止了疫情的擴散蔓延。

司偉夫,德州經濟技術開發區袁橋鎮黨委副書記、鎮長

疫情發生後,迅速扛起防控工作主體責任,堅守戰“疫”第一線,每日組織召開工作調度會,研究疫情防控形勢和工作措施;在全區率先實施小區出入證管理制度,實行隔離對象包保關懷制度;帶頭進村入戶開展走訪調研,積極有效指導幫助轄區企業做好疫情防控和復工復產。

趙興,德州經濟技術開發區科技局局長

作為區集中醫學隔離點綜合協調工作負責人,他敢於擔當,在所分管的園區內建立全區集中醫學隔離點,主動擔負起隔離點綜合協調組工作;牽頭成立隔離點臨時黨支部,協調社管、公安等部門建立良好的運行機制,為集中隔離留觀人員提供周到細緻的服務保障。目前,隔離點已累計接收留觀人員136人,解除隔離74人,轉移留觀人員21人。

王玉國,德州運河經濟開發區市場監督管理局黨組書記、局長

作為區疫情防控指揮部市場交易管理組組長,交通聯防組、應急保障組副組長,他第一時間將農貿市場、餐飲單位、大型商場超市等人員密集場所和小旅館、小網吧等“九小”行業作為監管重點,一手抓嚴密防控,一手抓嚴格監管;壓實市場主體防控責任,落實口罩佩戴、車輛登記、體溫測量、場內消毒保潔等防控措施,取締活禽宰殺和野生動物交易;打擊醫療用品、消毒用品、生活物資哄抬物價行為,保障市區生活必需品供應,做到不斷貨、不漲價。轄區內與居民生活密切相關的黑馬農貿市場、果品市場,供應充足、秩序穩定。

徐善強,德州市委辦公室督查室主任

作為市委疫情防控督查組成員,從大年初二開始,他帶隊到高速公路鐵路站口、商場超市、企業項目現場督查防控措施落實和企業復工復產情況;他白天跑現場、晚上趕材料,吃住在辦公室,一個多月沒回家,累計參加現場督查22次,督查點位400多個,形成督查報告15篇,提出建議22條。

李新城,德州市政府辦公室二級主任科員

作為市疫情防控指揮部綜合協調與外事組成員,大年初一即投入全市疫情防控指揮部綜合協調組緊急籌備工作;作為聯絡員,與同事們並肩作戰,認真做好統籌協調、運轉保障、調度服務等各項工作任務,每天加班加點到深夜,審核把關文件100餘件,辦理彙報請示90餘件;主動協調服務,第一時間上傳下達,確保上下溝通暢通,左右協調有序。

莊霞,女,德州市衛生健康委員會醫政科科長

作為市疫情防控指揮部防治組、專家組成員,積極協調全市醫療資源,規範設置發熱門診,指導12家定點醫院開通遠程會診系統。協調建立市級醫療救治專家組會診制度,幫助組織市級專家組會診50餘次;多次牽頭組織專家組到縣市區對重症患者進行會診搶救。參與抽調4批41名醫務人員馳援湖北,組織4批25名醫務人員赴省開展集中救治工作。 (未完待續)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