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網上頻出家長抱怨孩子上網課,各種吐槽的情況,孩子學習教育責任到底歸老師還是父母?

小月牙尒


如果是老師和父母比,歸父母。不用看應該歸誰,而要看效果的最終受益人是誰。不然為什麼同樣的老師,同一個班級,學生的成績差別那麼大?而換了老師,學生成績就逆襲的,畢竟比例沒那麼大。

但你的問題忽略了最重要的人,學生本身。學習是自己的事情,能讓孩子認識到這一點,孩子才能學習好。成績好的孩子,很少有管出來的。

你看現在網上雞飛狗跳上網課的,都是沒有養成學習良好的習慣,也沒有對學習責任的劃分產生正確認識的孩子。

讓孩子認識到學習是自己的事情,不僅僅要從上學,寫作業這類事情入手。而是平時就要培養他獨立的意識,哪些事情是他自己的,哪些行為是對的,父母的以身作則和優秀同伴的帶動作用是巨大的。


小滿過大河


你好,我是珊姐,站在即是家長又是寶媽的角度,我來說說這個問題吧。

首先,站在孩子的角度來說說。網課對於很多孩子來說確實很難,因為每個孩子的自律性不一樣,有些孩子的自律性很強,有些孩子的自律性很差,真的無可比性。但自律性是慢慢養成的,而不是通過幾天的網課就能培養起來的。所以我個人認為真的不能完全抱怨孩子不學習,沒有自律性。

另外關於孩子的教育問題,我個人一直認為家庭教育大於學校教育。家庭教育就是孩子成長的土壤,沒有好的土壤,沒有好的地基,孩子怎麼能茁壯成長呢?我也是孩子的媽媽,當孩子有問題的時候,我更希望先從自己的角度去發現和尋找問題,而不是馬上就歸咎於孩子的問題。

再來說說老師吧,其實老師在這次網課中,擔當的角色也很難,從原來的課堂老師,搖身變成“主播老師”,這對於很多老師來說,挑戰性也確實很大,畢竟直播課程和實際課程完全不一樣,原本可以直觀看到孩子學習狀態的,現在完全不知道孩子在做什麼,原本可以直接瞭解孩子學習情況的,現在卻需要時間總結。更大的挑戰是課件的吸引性和重要性。但我相信負責任的老師一定不會因為網課的難度而矇混孩子的。

孩子的教育是家長,老師,社會共同的問題。因為孩子畢竟要走出家門,走出學校,走向社會。


珊姐愛孩子


養不教,父之過;教不嚴,師之惰。這就說明孩子的教育家長和老師都有責任,如果要歸根結底還是在家長。

家長抱怨孩子上網課,實為對學習習慣的吐槽。

家長一:老師俺家孩子在家不好好學習,不是喝水就吃東西,上網課也不認真,還玩手機。
家長二:孩子就是不按時睡覺,睡得晚,早上起不來,早讀卡總是打不上。俺這孩子我也是沒法了!

家長三:老師在線講課,孩子不好好聽,卻在一邊打遊戲,說他也不聽。

不上網課孩子能靜下心來學習嗎?

不上網課孩子能按時作息嗎?

不上網課孩子就不玩遊戲嗎?

可以看得出家長的這些抱怨起因是網課,實際跟網課沒有關係。孩子的學習習慣不好,平時在學校裡也不會是個好學生。


平日裡一些家長會向老師訴說,自家孩子多麼好不好管,自己工作是多麼繁忙心有餘而力不足。我想說,全職媽媽是少數。每個工薪族工作都很忙,區別就在於有些人管孩子,有些人以忙為藉口不管孩子。


現在是抱怨孩子上網課問題百出,將來還有更多的話題可以抱怨。不負責任的家長總是這樣,只是一味抱怨而不去考慮可以幫助孩子做些什麼。

教育孩子是父母終生的事業,老師只是孩子成長的引路人。

父母陪伴孩子的時間最長。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師;孩子是複印件,父母是原件。這都說明為人父母在孩子的教育中扮演著重要的角色。

父母和孩子榮辱與共。父母都是望子成龍,望女成鳳。可是別忘了還有和人中龍鳳相反的“啃老族”,也是父母教育出來的。當然這是一種失敗的教育,為了避免出現這樣的情況,我們更應該慎重又嚴肅地對待孩子的教育!


認為在孩子的教育過程中,老師比父母重要的家長首先就放棄了自己的責任。不願意承擔責任,勢必會產生更多的抱怨。不管你的孩子是乖還是不乖,作家長的都要承擔教育孩子的責任,別無選擇!因為“養不教,父之過”。


春風綠夢田


這個問題我覺得換個角度去想就簡單多了,我們不去想責任是誰的,去想一下孩子是誰的,問題的答案就一目瞭然了!

既然孩子是自己的,問題也想清楚了,下面關鍵是方法的問題。

網課與在校授課的最大區別在於:學習期間的監管主體發生了變化。講課的還是那個老師,學習的還是那個學生,只是監管主體從校方變成了家長。家長的怨言的主要原因也是由於既要工作,又要輔導監督,而且輔導監督這事一點也不輕鬆,難免會有怨言。

作為一個帶娃的家長,這點我深有體會,這也從側面反應出來了,主要問題點不在網課和孩子,而在於突然給家長加的擔子,一下不好調整。但如果我們能意識到,陪伴對孩子成長的重要與寶貴,知道孩子已經處在了註定遠離我們,遲早獨立自主的路上時,我們就會發現這段時間的陪伴彌足珍貴。而且,現在家長們的受教育程度普遍較高,和孩子一起學習的過程中,我們又會拾起書本,對我們自己也是好事,就算我們什麼都教不了,但我們可以和孩子一起學習,身教大於言傳,給孩子一個養成教育,不也非常好嗎!榜樣的力量是無窮的!



刨根問底有道理


關於這個問題,我想說,從家長的吐槽裡已經有了答案。孩子的學習教育很明顯不是家長或老師哪一方的責任,而是二者共同的責任!我相信這一點無人反駁。只不過,我們常常爭論“誰的責任更大”,不是嗎?

一場疫情就像“照妖鏡”,意外地把這個矛盾凸顯在了家長和教師之間。以前,可能有些家長對孩子的學習教育比較上心,花的時間較多,家庭教育以及家校共育的效果也很好。但還有很大一部分家長對自己孩子的學習教育是不聞不問,當然這其中又有主管原因和客觀原因。無論那種原因,最終他們在無賴之下就把所有的期待都放在了老師身上,這類家長往往對老師失望最多,因為期待過大,形成了心理反差!

對於前一種家長,他們不會糾結孩子的教育是誰的責任,因為他們深知教育之難,所以他們對孩子對老師吐槽得也少。對於後一種家長,他們苦於沒有教育孩子的良方,所以對孩子對老師吐槽得也多,甚至會有很多不滿!

但我想說的是“鐵打的父母流水的老師”。孩子一生中會有很多位老師,但他們的父母卻是唯一的。作為孩子唯一的父母,有什麼理由不把孩子的教育作為己任。別整天吐槽孩子和老師了,醒醒吧,你們才是孩子最好的老師,要吐槽就先吐槽自己吧。











阮愚明


主要是家長也開始工作了,時間上就會很緊張,家長除了工作還要完成學校的各種打卡,反正也是很不容易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