降糖界的神話拜唐蘋5.42元,大降91%

4+7”擴面後,有連鎖藥店老闆在某次大會上呼籲:藥店一定要守住藥價這片陣地,藥店所賣同一廠家同一規格的藥品,一定不能比醫院高...

事到如今,藥店藥價這片陣地,恐怕是守不住了。1月17日上海陽光醫藥採購網深夜官宣,第二批國家集採擬中選結果公佈,32個品種採購成功,與聯盟地區2018年最低採購價相比,擬中選價平均降幅53%(文末附詳情)。

要說降幅多少,可能大部分人比較陌生,那我們就拿我們最熟悉且知名的品種舉例。拜耳醫藥保健有限公司生產的阿卡波糖片(拜唐蘋,規格:50mg*30片),目前一盒拜唐蘋網上給出的零售價是61元。


然而,根據國家集採擬中選結果,拜耳同一規格的拜唐蘋,一盒的擬中選價格僅5.42元。按照國家要求,中選價即銷售價,這也表示,拜唐蘋零售價下降了55.58元,降幅達91.11%。

除拜耳的拜唐蘋外,還有99個產品中選,包括華北製藥股份有限公司生產的阿莫西林膠囊(規格:0.25g*40粒) ,中選價為2.66元,目前規格0.25g*40粒的網售價4元,降幅66.75%;石藥集團歐意藥業有限公司生產的阿奇黴素片(規格:0.25g*6片),中選價為4.98元,目前同規格網售價15元,降幅66.8%...

賽柏藍—藥店經理人梳理32個品種發現,對比網售零售價,本次擬中選價要比國家醫保局給出的降幅(53%的平均降幅)更大。


藥店將全面跟進,藥價再無優勢

一直以來,零售藥店、醫院基本上滿足了我國基本的終端用藥需求,相對於醫院,藥店的零售價往往要比醫院低。但是,自國家實施“4+7”帶量採購後,藥價大跳水,在零售藥店中選藥價一度高於醫院。

早先還只有部分地區試點,零售藥店可選擇下架中選藥。然而,隨著“4+7”的擴面,零售藥店也意識到,下架中選藥並非長久之計,反而會失去客流。對此,國內巨頭連鎖先後紛紛宣告,無差價預售中選藥。

現今,隨著第二批帶量採購品種公佈,於本月16日國家醫保局發佈的《關於開展第二批國家組織藥品集中採購和使用工作的通知》明確,

不再選取部分地區作為試點,直接覆蓋全國,且醫保定點零售藥店可自願參加。

很顯然,相對第一批帶量採購品種的推廣來看,第二批帶量採購品種一旦推開,零售藥店不會再像第一批那樣選擇下架,而是全面跟進。

而且,從市場反饋來看,即便零售銷售國家帶量採購中選藥,基本上也是零差價銷售,即中選價為零售價。

醫保報銷,只能加價15%

其實,按照國家醫保局文件,參與國家集採的零售藥店是可在中選價格基礎上適當加價的,只是醫保超出支付標準的部分由患者自付,支付標準以下部分由醫保按規定報銷。

目前,雖然國家未針對集採藥品出臺統一的醫保支付標準,但是從浙江關於《提升藥品集中採購功能推進醫保藥品支付標準全覆蓋改革方案》的徵求意見稿來看,

零售藥店銷售在集採平臺採購的藥品,也只能加價15%(這15%是醫保可報銷的部分,超出需患者額外承擔)。

很顯然,零售藥店要守住藥價優勢,必然不會超出醫保支付標準。然而,從浙江省文件要求來看,所謂的加價15%還有限制,是不包含國家和省談判藥品的。

那麼,按照這個支付標準,意思就是一盒5.42元的拜唐蘋,在零售藥店最高可賣6.233元(醫保可報銷的最高額度)。如果超出這個標準,賣10元或者20元,剩下的那3.767元或13.767元患者願不願意接受了。


零售藥價,守不住的“陣地”

此外,從目前的形勢來分析,藥店藥價這所謂的“優勢”可能也守不住了。在國家集採擴面後,浙江省又針對定點藥店出臺了新規定(目前還是徵稿意見),

要求藥店配備的省藥械採購平臺在線交易藥品品種不低於50%。且明確醫保支付藥品必須通過省藥械採購平臺統一採購。

按照文件,這也意味著零售藥店一旦加入醫院集採平臺,不僅藥價要被限制,就連採購品種也要被限制,換句話說,就是定點零售藥店銷售的藥品至少有50%是不能隨意定價的,只能按照統一的15%加價醫保支付。

至於加價超過這個比例,雖然國家無明確禁令,但在筆者看來,也沒零售藥店敢去“觸黴頭”,畢竟消費者的口舌不饒人。最終結果,只能是零售藥店按照醫保支付標準掙那15%的差價。


附:第二批全國藥品集中採購擬中選結果表

降糖界的神話拜唐蘋5.42元,大降91%

降糖界的神話拜唐蘋5.42元,大降91%

降糖界的神話拜唐蘋5.42元,大降91%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