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黨旗飄起來 黨員站出來】中雲街道抗“疫”一線的“全家福”

“一名黨員就是一面旗幟”,然而在中雲街道抗疫一線,選多黨員家庭選擇了全家總動員,捨棄小家的片刻團聚奔走在大街小巷,以別樣的方式團聚在了抗疫一線。

隔村村

車運軍家庭

【我們祖孫三代,

為全村百姓“站崗放哨”!堅決不退!】

車運軍是隔村村黨總支書記,因疫情防控工作需要,一直都留在了村裡,連家都很少回。父親車井澗今年73歲,是一名有著32年黨齡的老黨員。疫情抗戰以來,主動請纓成為村裡黨員先鋒隊的帶頭人,在村內卡口日夜堅守。

【黨旗飄起來 黨員站出來】中雲街道抗“疫”一線的“全家福”


今年20歲的車路在師專上學,受疫情影響學校推遲了開學時間,面對延長的假期,作為入黨積極分子的他沒有選擇做一名“宅男”,他對自己的母親說:“爸爸爺爺都在抗疫一線,我也想為防疫工作出份力,為村民做好服務”。

【黨旗飄起來 黨員站出來】中雲街道抗“疫”一線的“全家福”


就這樣,祖孫三代一同站上了村裡抗“疫”最前線。他們在村裡的主要路口核查出入村口車輛、人員身份,登記信息、體溫測量,同時做好疫情防控宣傳工作。

【黨旗飄起來 黨員站出來】中雲街道抗“疫”一線的“全家福”


作為村書記,車運軍是這個大家庭中最忙碌的那個,每天除了要忙村裡的日常工作、排查人員信息、宣傳防疫知識外,還要負責街道綜保區檢測點和村內卡口的值守。車運軍說:“既然老百姓信任我把我選上來了,關鍵時刻我就要衝在前面,守護百姓的安全。”

東諸朝村

劉天榮家庭

【“大家”好了,我們的“小家”才會好】

劉天榮是東諸朝村原婦聯主席,去年5月退休。丈夫姜勤堯、兒子姜厚潤都是企業職工,兒媳是市醫院的護士。疫情抗戰以來,一家四口在各自的防疫一線上忙碌不停。

【黨旗飄起來 黨員站出來】中雲街道抗“疫”一線的“全家福”


自知道村裡要設疫情卡口開始,劉天榮和丈夫、兒子一起,毫不猶豫響應黨支部號召,第一時間向村裡報了名,做起了疫情防控志願者。每天天剛亮,一家三口就從墟溝的家中出發,趕往東諸朝村內,開始忙碌的一天。兒子負責村內疫情防控知識宣傳、勸導行人帶好口罩,丈夫在卡口負責登記來回車輛信息、進出人員統計,劉天榮負責挨家挨戶信息排查、發放統計出入證....有時候一整天下來,三人都說不上一句話。

【黨旗飄起來 黨員站出來】中雲街道抗“疫”一線的“全家福”


【黨旗飄起來 黨員站出來】中雲街道抗“疫”一線的“全家福”


【黨旗飄起來 黨員站出來】中雲街道抗“疫”一線的“全家福”


劉天榮表示,自己是在村裡退休,身為黨員本就應該站出來。“希望我們一家的工作,能為疫情防控帶來積極的變化,哪怕是一點點,我們都很滿足了。”兒子姜厚潤說,並表示,自己已經寫好了入黨申請書遞交給黨支部,隨時願意接受黨組織的考驗。

西諸朝社區

耿海翔家庭

【孩子出生後,我們要告訴他,

這場戰役,是爺爺奶奶爸爸媽媽一起打勝的】

“今天天氣冷,你們多穿點。”早上5點,天還沒亮,西諸朝社區黨員耿海翔家中,妻子穆雪豔挺著大肚子送自己的老公、公公、婆婆出門。耿海翔今年26歲,退役軍人,還有一個多月,他就要當爸爸了。

【黨旗飄起來 黨員站出來】中雲街道抗“疫”一線的“全家福”


大年初三,收到社區要成立疫情防控黨員先鋒隊消息的第一時間,耿海翔就到居委會主報名參加志願者,並提出自己要到“最艱苦”的地方去。

華美達卡口監測點,就是目前耿海翔值守的卡口。這個卡口位於港城大道中間路段,車流量、人流量非常大。在這裡值守,忙起來一天都顧不上吃飯。因為家中妻子快要生產,所以街道並不安排耿海翔值晚班,然而每天早上,耿海翔總是第一個到場接崗,讓夜間執勤的同志能夠早點回去,並且主動要求值晚班。

【黨旗飄起來 黨員站出來】中雲街道抗“疫”一線的“全家福”


耿海翔的父母耿玉松和劉美麗,被兒子帶動,也到社區報名參加志願者,老倆口每天在小區門口檢查點對來往人員進行溫度檢測、信息登記,還當起了小區的宣傳員,勸阻老百姓不要聚眾聊天、出門戴口罩、發放防疫宣傳指南.....

【黨旗飄起來 黨員站出來】中雲街道抗“疫”一線的“全家福”


【黨旗飄起來 黨員站出來】中雲街道抗“疫”一線的“全家福”

“打贏這場沒有硝煙的戰爭,我作為一名軍人、一名黨員,我和我的家庭能夠參與其中貢獻力量,我覺得很光榮。”耿海翔說。

作為黨員家庭

他們將黨旗插在了家中

將黨徽帶在了心上

.......

希望凜冬散盡之時

華夏大地春暖花開、星河長明

每一個小家都溫暖且幸福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