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村墳為何堆成土包?只是為了留作記號?

讀者朋友們大家好,這裡是《笑對農哥》欄目每日為大家分享的最新三農諮詢與故事,如果喜歡農村話題的朋友可以點擊上方關注,今日話題:農村墳為何堆成土包?只是為了留作記號?

農村墳為何堆成土包?只是為了留作記號?

在農村的正月初三擁有三大禁忌。

第一點:古時,把正月初三定為五穀的生日。我國自古一直都看重農業生產,所以在農村擁有有不吃米飯的說法。

第二點:北方一些農村把正月初三定為赤狗日,也就說不宜出門。在古代有赤窮的含義。正月初三不宜掃地,也是害怕把自家的財運掃出門,有從外往裡掃一說,寓意把好的運氣掃到家中,

第三點:正月初三有重祭祈年一說。在農村正月初三都會給先人上墳。

我國是農業大國,並且擁有五千年的文明文化傳承。正月初三祭祀的朋友有沒有發現墳都是有土包組成?堆成的土堆只是留作記號?

農村墳為何堆成土包?只是為了留作記號?

談論到農村的墳,筆者先講一下古人墓和冢的區別

墓。古時講究死者為大,讓亡者安息是重要的做法。不難理解,後輩都不希望先人被打攪。古時,生老病死正常死亡者,沒有冤屈,後輩人為緬懷先者,所以立墓碑。

冢。古時候,對社會影響巨大,或是有錢人家,或將軍,王侯。他們生前異於常人,為國做出了很大的貢獻。去世後下葬之地都會建設的高大,以示風光無限。

農村墳為何堆成土包?只是為了留作記號?

農村的土墳為何堆成土包呢?

首先:不少人會認為是留有記號,在農村種植農作物,都離不開進行一系列的翻地,播種,施肥等操作,而農村的土墳大多都在田地間。如果不堆成土包。後輩人緬甸先人,燒紙,送花,都會很難找到。

隨著農業技術逐漸形成機械化,生活條件的提高,消費水平的提高。出門打工成為農民的必選。據悉農村的90.00後,很多都很難以精確的找準自己家中的田地。所以只有土墳上堆成土包才可以精確的找到墳的大概位置。

農村墳為何堆成土包?只是為了留作記號?

再者:墳墓上堆成土包,可以更好的覆蓋棺材。農村土包下的棺材都是由木頭製作而成。農業生產離不開澆地,而土墳的建設都是依靠人工作業,利用鐵鍬挖製成大坑。深度,底下的硬度難以掌握。澆地後的水,流入棺材下,容易使棺材上浮。

亡者為大,無論是古人還是現代人。逝者的屍體暴曬擁有不尊重之嫌。而上浮後的棺材到地面,還會給人帶來恐懼。並且,還會產生有害的氣體,危害的人的身體。所以墳上都會堆滿土堆。

農村墳為何堆成土包?只是為了留作記號?

最後:前者提到墓的說法,墳跟墓有所區別。據禮記中記載,“土之高者謂之墳。”也就是說土堆高的土包可能是墳。越是非正常死亡者,冤屈越大,土墳的土越是高大。而後人害怕棺材浮於地表,所以土包小的時候,又填“新土”一說法。

隨著時代變遷。含冤一說無存。墳地越高大隻說明,農村後人的一些計較罷了。

看完《笑對農哥》欄目{農村墳為何堆成土包?只是為了留作記號?}你們有什麼不同的看法?想法?歡迎大家評論,笑對農哥不封建,也不迷信。只講咱農村的大小事。如果喜愛加個關注也是不錯的做法。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