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州藩為啥有錢倒幕?毛利家又是怎麼從海軍擔當成了陸軍領路人?

我們都知道是明治維新使得日本在近代一躍成為了區域強國,擺脫了被英美騎臉的命運。而明治維新從表面上看是一場西南四藩對抗幕府的舞臺劇,在這個舞臺上幕府不用說是反派主角,而正派的實力擔當非長州藩和薩摩藩莫屬。

長州藩為啥有錢倒幕?毛利家又是怎麼從海軍擔當成了陸軍領路人?

但如果我們在深入研究這段歷史,可以發現相比於薩摩藩早期站隊公武一體,長州藩更應該是根正苗紅的反對黨領袖。也只有長州藩被宣佈為國敵遭到全國征討,這種其他倒幕大名都沒有的經歷,我們的長州藩就有兩次,從這一點不難看出長州藩在最困難的時刻也是一顆堅持地下活動的孤星。

那麼問題來了,幕府當時可是擁有著全日本最為精良的西式裝備,幕府海軍那艘排水量有2590噸,航速達到12節,裝備各式火炮24門的荷制旗艦開陽丸號更是長州藩可望而不可及的裝備。因為光是這艘船在當時就花掉了幕府40萬美元,要知道不久之前長州藩購買的英制戰艦壬戌丸才花了12萬美元。

長州藩為啥有錢倒幕?毛利家又是怎麼從海軍擔當成了陸軍領路人?

開陽丸

細心的讀者肯定會有疑問,幕末武士的困頓不是普遍現象嗎,各個地方的大名也是普遍窮神附體啊,怎麼個長州藩就能以區區37萬石的領地對抗全國呢,難不成毛利家是個例外。

其實幕末西南諸藩能倒幕成功是有多方面原因的,但拋開各種社會、政治原因而論毛利家的財政的話,答案並沒有那麼絕對。

首先長州藩的財政狀況肯定是不好的,這個不好來自於先天不足,早在關原決戰之後,站錯了隊的毛利家雖然靠著吉川廣家延續了下來,但是領地縮水超過三分之二,還丟掉了老祖宗傳下來的廣島城,曾經一百二十萬石規模時的家臣天團可是一起都跟著到了萩城。換言之公司規模縮水了六七成但是領工資的人一個都沒少,那自然大家都過得不滋潤了。而且因為毛利家作為曾經的中國霸主的影響力,各種各樣的普請(義務為幕府出錢出人搞基建)可是一次沒拉下。

長州藩為啥有錢倒幕?毛利家又是怎麼從海軍擔當成了陸軍領路人?

曾經的毛利氏

在這種先天不足下,加上大家都有的參勤和時不時冒出來的敗家子,廣島藩還是走到了幕末。可這個時候人禍再次襲來。因為沒錢的可不只有大名們,武士的危機也是武士領袖將軍的危機,武士缺小錢,將軍缺大錢,這不德川家齊執政了五十年,帶領著幕府走向衰弱的同時還貢獻了27個女兒,她們都成了將軍賺錢的依靠,通過嫁女兒給大名,也為幕府帶來了一筆不菲的嫁妝。這些冤大頭裡就有毛利家,雖然娶了將軍女兒的不止有長州藩,但沒有哪家娶得姬sama不到一年就去世了。這意味著毛利家娶了一個女兒,卻因為多出來的喪禮花了別人兩倍的錢。

這還沒完,不到幾年的功夫,毛利家又迎來了白事,隱居的前代藩主和當政的現任藩主先後去世,更可怕的是在當年年底剛剛就任藩主之位的毛利齊廣也死了,沒錯就是上面說的娶的老婆不到一年就駕鶴西去的那位,喪禮三重奏,對於貧窮的毛利家那是雪上加霜。

長州藩為啥有錢倒幕?毛利家又是怎麼從海軍擔當成了陸軍領路人?

把視野放大,天保年間(1830-1844年)遍佈日本因為米價波動而引發的一揆同樣沒放過本州島西端的長州。於是先天的不足,加上後天連續幫忙的紅白事和米騷動,長州藩磕磕絆絆的捱到了黑船叩關的時候。

但長州藩在幕末大名普遍衰的情況下,也沒有像直接造假幣的廣島淺野家那麼不堪,畢竟好死不如賴活著。而長州藩得以賴活的原因和他先天不足一樣同樣是幕府削地改封引起的。因為僧多粥少所以一直以來毛利家的每一任家督都會暗暗藏下一筆私房錢,而這筆錢的來源在於幕府的無心插柳柳成蔭,你敢信。

長州藩為啥有錢倒幕?毛利家又是怎麼從海軍擔當成了陸軍領路人?

毛利一家的根據地最早可是依山傍海的地方,中國地區的山地決定了農業可耕地的稀缺,就連廣島北邊看似例外的津山盆地和三次盆地也是不便於耕種的地區。因為這裡地形起伏降雨很多,這些盆地情況更糟糕,嚴重時甚至會變成一片澤國。這個特點從他們的名字上也能看出來,津山盆地不用多說,這個津就是港口的意思。而三次盆地表面看來跟水沒啥關係,但其實早期日本因為有很多朝鮮半島的移民,這地方的原名是朝鮮語中水村的意思,後來傳來傳去misuki的發音逐漸變成了miyoshi,這就成了三次的由來。

所以唯一能夠投入生產的就是不多的沿海低地,但同樣是因為瀨戶內海的存在,種田還不如造船,毛利家一早就和海有了割捨不掉的聯繫。甚至於戰國時代毛利家的軍事威懾力也來自於海,自從毛利元就時代歸入麾下的村上、川之內、長崎、沓屋、桑原海軍成就了毛利家當時全日本海上第一軍的盛況。

不過有趣的是,經過了300年的時間,以海起家的毛利家最後竟然搖身一變成了日本近代陸軍的重要推動者,高杉晉作的奇兵隊既是幕末長州藩的軍事力量,也是長州藩再次站回日本舞臺的重要保障。

長州藩為啥有錢倒幕?毛利家又是怎麼從海軍擔當成了陸軍領路人?

這種從海到陸的變化自然也是因為幕府,在改易之後毛利家喪失了原來賴以生存的基礎,因為長州距離瀨戶內海更遠了,也就離瀨戶內海的海上力量更遠了。當然改易長州最大的壞處還不是軍事上的,更多是財政上的,因為除了領知高上有大幅度縮水外,毛利家更失去了插手瀨戶內海繁榮的海上貿易的機會。

為了應付這種大危機,除了所有財政改良裡都有的縮減開支以外,毛利家幹起了他最不擅長的事——種田,地形糟糕那我就填淤造田。農業的上的進化也帶來了階級上的進化要求,所謂士農工商,日本的等級劃分制度使得富農的誕生同時也就催生出了想要跨越階層當武士的一批人,對此一般的統治階級往往會感到驚慌失措,急著賺快錢的毛利家則把它當成了生財之道。在長州沒有什麼是不可能的,只要付夠了錢,農民也可以成為武士,這筆錢也被叫做御馳走米銀,當然這些賣身份得來的錢也被收入了毛利歷代家督的私人金庫之中。

光是種田還不夠,畢竟是半路出家。而長州雖然插手不了瀨戶內海的商業,但是人家自己海岸邊上製鹽幕府也插手不了。終究毛利元就的後人還是變成了自己最討厭的模樣,從海賊王變成了一手農田一手鹽田的農民伯伯。

長州藩為啥有錢倒幕?毛利家又是怎麼從海軍擔當成了陸軍領路人?

在有了轉型農業的基礎後,毛利家也終於告別了一年死三個家督的厄運,迎來了個保全家業的當主——毛利敬親,天保年間的長州藩政改革也隨之拉開了帷幕。

這次改革的關鍵詞一個是賴賬,另一個是重商。

賴賬顧名思義就像島津家在鹿兒島做的事一樣,目的就是解決藩士的債務危機,因為藩政的活力在於藩士,可當你的發動機都問題重重,你怎麼還能想著上跑道比賽,比啥,比慘嗎?

不過這個賴賬也是分對象的,當被賴賬的是政府時,以法令出臺時間為節點,以往利息一概抹去,而剩下的欠款可以分三十七年還清,注意是無息的。

長州藩為啥有錢倒幕?毛利家又是怎麼從海軍擔當成了陸軍領路人?

而當被賴賬的是商人時,這力度就更大了,所有藩士向商人的借款被藩政府接手,你以為藩政府是接盤俠,是冤大頭,其實人家是滑頭鬼,刨去每年可以忽略的還款,幾乎全部的欠款都要在三十七年以後統一償還,而事實上三十七年後已經是1880年了,廢藩置縣已經發生了9年,也就是說債主從毛利家變成了天皇家,但是明治政府單方面通知了債主他們的償還(賴賬)措施,所以說借誰錢都可以就是不好借給政治。

而這次改革真正的關鍵在於重商,自由貿易的推行將許多原本由政府壟斷的行業交給了商人經營,政府也因此收穫了更多的商業稅以及換取特定產業准入資格的款項。這個法子就是表面做出了姿態,讓商人們能夠有所期待,加上之前的賴賬措施對商界的打壓,胡蘿蔔加大棒,讓怨氣沸騰的富商稍稍收斂,而藩政府也不只會宏觀調控,他們親自參與市場競爭,殖產興業,比如運用長州位於關門海峽旁的便利,組織了橫跨物流、倉儲、借貸的越荷方。

長州藩為啥有錢倒幕?毛利家又是怎麼從海軍擔當成了陸軍領路人?

但時間一長這種刻意的姿態還是很容易被看穿的,毛利敬親改革的很多措施沒有堅持過一年,這次改革並沒有實現長州藩由窮到富的轉變,甚至沒有清零自己的欠款,因為接下來馬上就要迎來日本風雲鉅變的時代,槍械、大炮、輪船每一樣都是鉅款,整個幕末,長州藩都是通過不斷舉債來支撐的。當然一直以來就存在的家督私人金庫也發揮了巨大作用,超過1800支的膛線槍,4艘以上的鐵甲艦可都是這筆不在政府財政收支賬本上的錢貢獻的。

雖然他們沒那麼窮,但也只是讓藩財政不至於崩盤。整個江戶幕府時代,將軍都是通過各種制度措施削弱地方大名,其中最細水長流的就是經濟上面的壓制,各種普請和參勤交代都削弱著地方上的財政,但是當一個模式運行的時間越長其中的弊端就會出現,而大多數為了消除弊端的改革都是遵循之前經驗的改良主義,這在遇到日本千年未遇的變局——黑船來襲時就很容易徹底激化社會矛盾。

而率先踏出反抗一步的必然還是與德川幕府關係最為疏遠的西國大名,曾經的西國大名之中就數長州毛利家和薩摩島津家最有影響力,就像德川幕府為了將曾經的中國地區霸主和他們賴以生存的瀨戶內海分離開來反而催生了毛利家由海轉陸的錯進錯出一般,為了將外樣大名的影響力降到最低,幕府對於他們的封地一般安排到了日本的角落,沒想到卻方便了他們在新時代率先睜開了眼睛。

長州藩為啥有錢倒幕?毛利家又是怎麼從海軍擔當成了陸軍領路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