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選擇好的基金,有哪些可供參考指標?

房產達人


選對一支好的的基金,不但牛市能取得非常好的收益,熊市虧本金額幅度不大,且稍微有階段性行情就能迅速彌補虧損,讓購買者心情愉悅。要買到一隻好的基金,我覺得應該從以下幾個方面考慮:

1、基金成立時間。一支值得購買的好基金,成立時間應該在3年以上,5年更好,經過牛熊市場洗禮,基本能檢驗基金成色。

2、基金過往業績。成立時間在5年以上的基金,如果年均回報能夠達到15%左右甚至更好,這樣的基金值得優先考慮。

3、基金的投資方向。從中國股市這麼多年的發展狀況,決定一隻優秀的基金多數投資方向為大消費、高科技電子板塊、證券等熱門行業,牛基都出自於此。反觀有色、軍工、煤炭等行業,階段性行情後長期蟄伏,狀況令人堪憂。

4、基金經理。基金經理從業最好5年(當基金經理算起)以上,業績穩定且有出色的表現,同時管理的基金在3只左右最好。

5、基金規模。基金規模最好在3-30億左右最佳,太小害怕清盤,太大影響業績。

6、基金公司現狀。選擇一家大的基金公司,規模、業績、管理及研發團隊穩定,如南方、興全、嘉實這樣的基金公司,其雄厚的管理團隊和調研能力有助於基金公司和產品長遠發展。

7 、入市時間。估值及市場處於弱勢行情時,可根據自身經濟條件多買基金,市場好轉買入量逐漸減少,如果耐得住寂寞,定投是一種比較好的方法,且以3-5年最為佳,注意賣出時點,會買的不如會賣的,會賣的才是贏家。


渝之北歡


基金理財時,第一步就是要選擇一隻好的基金,好基金意味著輕鬆獲得理想收益,那麼我們到底該如何選擇好基金呢?其實也不難,做好以下幾步就可以了(小編不能保證可以百分之百選到絕佳基金,但選到不錯的基金還是沒有問題的)。

1、3-5年曆史業績,和大盤/同類平均業績對比

貨幣基金沒有大盤一說,看它的業績,就看歷史7日年化收益,收益率3%左右的算比較高的,注意一定不要只看近期的7日年化收益率,有的基金最高可以達到4.6%,但那只是偶爾幾天。

債券基金可分為純債券基金、一般債券基金和可轉債基金,這三種基金因投資股票較少,看業績時和同類對比,超過同類的我們就可以考慮一下。

指數基金,因其為被動股票基金,它的業績跟指數擬合度越高越好。

其他主動型基金,3-5年曆史業績一定要超過大盤和同類平均,這樣的基金才是長期績優基金,不同於短期績優基金(很多時候可能曇花一現)。

PS:新基金無業績參考,則需要重點關注基金經理人、基金公司和倉位分佈了。

2.基金公司

無論各種類型得基金,好的基金公司意味著更多好的基金經理、更規範的操作個管理、更強的抗風險能力等等。(並不是說小公司就不行,只是我們要選大概率事件)

所以我們在買基金時,應該選擇熟知的、好的基金公司(業績,規模等等,每年年底都會有相關諮詢的,我們稍微關注一下就知道了),比如易方達,華夏,景順長城等等,一些從未看過、聽過的公司就直接忽略的,畢竟現在7000多的公募基金,我們沒有精力一個一個篩選。

3.基金經理人能力和風格

俗話說得好,適合的才是最好的,基金經理人的風格是激進還是保守?而我們又喜歡哪種?這個在選擇時都應該去看。

基金經理人能力,這點對於主動型基金非常重要(指數基金和貨幣型基金基本不用看這個),因為這類基金投資標的的選擇和權重分配的主要決定權在經理人手上,那收益為自然十分依賴經理人。

我們選經理人時,看以下幾點:

  • 其從業時間,至少5年以上,這樣才能經歷過一個完整的牛熊市;
  • 任期收益,自然是收益越高越好
  • 管理某基金的時間,不能頻繁更換
  • 相關獎項、榮譽

4.基金規模

一隻好的基金,也是一隻穩定的基金,基金規模自然不會少,那些被清盤的基金從來都是幾百萬規模的。

一般情況下,基金規模至少1億起步,而貨幣基金和債券基金規模一般比較大,所以沒有個5億我們也不用考慮了。

5.基金倉位分佈

看基金倉位分佈,我們可以看出其未來業績走勢、風險程度、成長型基金還是價值型基金。我們投資基金,一定要清楚它到底在投資那些標的,股票還是債券,股票又是哪家公司的股票。

這樣一來,我們就可以大致判斷其風險高低,是成長型的還是大盤價值型的,然後我們再根據熱點、專家研判等等來預測這隻基金未來漲跌。

那明顯的,可以趕上熱點的基金,我們就可以低位買入,如果熱點已經過去,那我們就只能先觀望了。

6.晨星評級,5星為最佳

這個指標算是懶人選基神奇吧,因為這個評級是從基金業績、風險等等各方面綜合打分的,那我們如果實在懶得看那麼多指標,可以參考這個選基金了。比如基金至少要3星以上,支付寶中就可以看到,不過那是1年的評級,有的時候參考意義不大(一年數據頂多能看出短期好基金,而在長期如何不得而知),想看3、5年的評級可以去天天基金網,那樣的數據才具有參考價值。

其實基金公司也有相應的評級(這個就要在天天基金網上看了,支付寶等平臺還沒有呢),那我們也最好選擇3星以上的基金公司。

以上就是我想分享給大家的選基方法了,希望對大家有用。


閒散的小愚民


選擇基金,如果是貨幣型基金和債券型基金在收益率上差距水平並不明顯,因此在挑選基金時,主動管理型的股票型基金應該更加謹慎些,這裡列舉一些參考指標。

1、 收益率排名

基金產品好不好,收益率一看就知道。

一款優質的基金其收益率表現必然優於同類基金,需要注意的是一款基金在短期內收益率表現出色並不代表能夠長期出色,因此選基金還得選長期靠譜的,這裡推薦"4433"法則。

第一個"4":近一年,基金業績排名在同類型基金前四分之一;

第二個"4":近兩年、三年基金業績在同類型基金前四分之一;

第三個"3":近六個月,基金業績排名在同類型基金前三分之一;

第四個"3":近三個月,基金業績排名在同類型基金前三分之一。

2、 回撤率

基金有收益也有風險,因此單看收益率排行還不全面,還得看看回撤率,如果各個時間段的回撤率高於同類平均,就需要謹慎考慮。

最大回撤率是在選定週期內任一歷史時點往後推,產品淨值走到最低點時的收益率回撤幅度的最大值。

這裡另外介紹一個下行波動率,用於反應基金經理回撤控制能力,下行波動率越小,回撤控制能力越強。

3、 投資經驗

基圈流行一句話“買老不買新”,但不要誤會,這裡說得不是基金,是基金經理。很多投資者習慣先看投資年限,畢竟,薑還是老的辣。

事實是,來自長盛基金的散點圖統計顯示,投資年限和投資業績之間並沒有顯著線性關係。

當然,這不代表投資年限沒有意義。散點圖顯示投資年限越長,基金經理的波動性越低,業績彈性越趨於穩定,反過來說,越年輕的業績波動越大,彈性也就越大。換句話說,經歷過牛熊考驗的基金經理更能從容應對市場的大幅波動。


小麥理財


我來說說一個方面:

我個人而言,只用自然週期的數據指標比較來選基金,而不能只是用最近週期數據。


最近看到有人說一種選基金的方法,用的是近幾年的基金排名這個參考指標。(見下圖)

我認為,專業的選基絕對不能這樣簡單粗暴!!!


因為用“最近三個月、最近半年、最近一年、最近二年、最近三年數據都優秀的”準則來選基,容易陷入一好擋百醜的陷阱——


只要一隻基金不是太爛,而最近一個週期表現特強的話,最近一個週期的表現,可以把過往週期的平庸都掩蓋掉。


更可怕的是,而又因為是最近一個週期太強,很大概率你會買在最高點!!!


買入之後就準備要開始等著哪天才能解套了!


只用最近週期選基金的,要麼就不負責任,要麼就數學不好,要麼就未遇到過風險紙上談兵!!!


庖丁解基


其實每一類基金都有做的比較好的佼佼者,但是很多都是曇花一現,做了某一年的冠軍,下面很少能持續的。

反而是一些每年都一般,結果10年年化很高的基金,更加的穩健。

買入一個好的基金,首先要看他的規模,隨後看他的基金經理的歷史數據,一直優秀的更大概率會繼續優秀下去。很多爆款基金出來銷售的時候都是拿著某一個點來吸引客戶,其實更重要的是翻一下他過去10年怎樣,而不是去年牛不牛。


知勢御人


首先,基金可以分為主動管理型和被動管理型基金,前者以基金經理或者其團隊主管判斷選股,後者通常是指數基金或者二級市場的ETF。

先說下,什麼參考指標可能是不靠譜的,其中的典型就是歷史業績,尤其是主動管理型基金的歷史業績。因為這是人為選股的結果,體現的是基金經理階段性的水平,以及其投資風格與市場的匹配度。很多時候,一隻主動管理型基金業績好,不見得是經理水平巨高,而是其風格正好與市場近期風格匹配。比如,一隻基金的基金經理投資風格激進,偏好小盤股,正好半年時間內市場資金集中於小盤股,那麼這隻基金就可能表現極佳。但是,萬一市場轉向,追白馬股了,漂亮50了,這隻基金就可能業績暴跌,你要是因為歷史業績投資,就可能不幸中招。

當然,你會說,高手應該跟著市場節奏切換倉位啊。但是,很遺憾,這就是主動管理型基金投資的難點,基金經理是人,他往往形成了自己的投資風格、習慣,也會有情緒,也會固執。所以,在中國基金行業有個有趣的現象,當年業績前十的基金,下一年常常業績非常糟糕,堪稱詛咒,就是這種特點,特別對風格變化很快的A股來說更是這樣。

所以,對於主動管理型基金,要特別注意觀察更長時間段的業績情況,起碼5年也上,還要看看比如在股市暴跌期間表現如何,是不是相對抗跌。更重要的是,你要注意不同階段,基金經理是誰。別看這基金過去十年表現穩健,但是都是前一任基金經理的業績。

綜合來看,更推薦大家投資指數基金,從統計學規律看,主動選股的人士,哪怕專業人士,戰勝對應指數的概率不過10%到20%,70%的人是無法戰勝指數的。而且指數基金因為掛鉤指數,運營成本低,所以費率更低。想想看,指數基金可以讓你大概率站在市場的前30%,還費率低,省事兒

在基金,特別指數基金選擇上

1.同類基金,比如都是滬深300指數的,選規模大的。但是也注意不是絕對,比如1億和10億相比,當然10億規模大,但是50億和100億其實流動性相當。

2.同類基金,規模相似,選費率低的,基金公司從申購、贖回到中間管理費,都會按照資金規模收取一定費用。做個不太恰當但是形象的比喻,這是基金公司給你每年的固定“虧損”,比如如果申購費率1%,相當於你買基金馬上“虧損”1%。所以,如果類似基金,選擇費率更低的,或者在做市場活動有折扣的,這方面,公募基金中的指數基金和二級市場的ETF(可交易基金)往往更有優勢。

3.構建基金組合,但是注意避免“偽組合”。不同主題和板塊的基金,風險和潛在收益不同,所以請注意建立投資組合平衡風險和收益。當然策略很多,典型的就是大盤+小盤這樣的策略,比如滬深300指數基金+中證500指數基金。

但是,構建組合要注意避免“偽組合”,比如你買了名稱看起來不同的基金,但是實際上可能風格相似,持有的股票雷同,這樣的組合就沒有意義。所以,選擇基金的時候,不妨看看基金的持倉股票前十,不要選類同的。


美股基金策略


其實就是三點:選公司,選產品,選基金經理。產品先明確自己想要的收益和能承受的風險,公司不要選新公司,基金經理不要選新人。


聰明投資者


沒有最好最優秀的基金,主要看自己的操作,建議選擇幾隻指數基金做組合來長期定投,時間是最長情的告白,千萬不要在短期內患得患失,定投到下個牛市看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