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猶太人人才輩出?

三創室


猶太人根本就不是一個民族,只是一個宗教團體,這個問題就跟

為什麼信基督教的人才輩出一樣。

猶太人又稱猶太民族,閃米特人的一支,和阿拉伯人同源,人種為歐羅巴人種閃米特-含米特亞種,是廣泛分佈於世界各國的一個民族。

猶太人通常有兩種情況,廣義上來講,根據猶太教(Judaism)律法《哈拉卡》的定義,一切皈依猶太教的人(宗教意義)以及由猶太母親所生的人(民族意義)都屬於猶太人。

所以不管你是什麼人種,什麼民族,只要你信猶太教,你就是猶太人。說到這裡,很多人肯定會反駁我說,不是隻有猶太人才可以信猶太教嗎?

不是的,不管你是什麼人種,什麼民族,都是可以信猶太教,從而成為猶太人的,獲得以色列國籍的。

1.學習塔那赫,密西拿,塔木德,瞭解猶太人的歷史,文化,風俗等。

2.在拉比指導下學習教門知識,並像猶太人一樣生活至少一年(遵守猶太律法,不吃豬兔蝦血液等,守安息日等)

3.參加宗教考試,並接受宗教法庭審判。

4.參加入教儀式,受割禮,受洗。

只要你完成以上的內容,你就可以加入猶太教,成為猶太人。另外之所以你會覺得猶太人聰明,那是人家宣傳的好,在宣傳方面下了功夫。

真正聰明連個國家都保不住,成為幾千年的亡國奴?真正聰明會二戰前會被整個歐洲的人記恨?然後被針對?這些不過是小聰明而已。

真的大智慧的國家和民族不但五千年不倒,還從黃河流域的一塊地方變成了現在的泱泱大國。反觀以色列,幾千年了,還是那塊小地方,甚至首都還和別人一起用。要不是美國,它現在連一塊地方都不可能有。


百勝軍節度使


大家都知道,猶太人這個種族特別聰明,接近一半的諾貝爾經濟學獎,三分之一的奧斯卡獎,都讓猶太人拿走了。那你有沒有想過,為什麼猶太人這麼聰明?有篇文章給出了一個有意思的解釋,這種解釋說,猶太人的智力優勢是在嚴酷選擇壓力下進化來的,這種選擇壓力來自兩個方面:自然選擇和自我選擇。

我們先來說說自然選擇。

什麼是自然選擇呢?簡單說就是,猶太人的智力優勢有生物學基礎,而且是可以遺傳的。為什麼呢?猶太人原本住在南歐和中東,後來才翻越阿爾卑斯山,進入了中歐。也就是說,他們是外來戶,那他們遭受的排擠和限制當然就很多了,職業選擇也更狹窄,這些限制呢,對他們的智力水平構成了強大的壓力,那些聰明好學、頭腦精明的人,更容易琢磨出生存之道,活下來,他們也更容易留下更多的後代。所以呢,經過近千年的高強度選擇,這些猶太人高智商的遺傳特性,就表現得越來越明顯了。雖然對單個人來說,這點智商優勢並不大,但對於一個上千萬人的大群體,這個差距就相當大了。比如,有一隻移民歐洲的猶太人族群,智商超過140的人的比例,大概是美國人的 6 倍。

當然,這個說法不僅僅是設想,它還有一些遺傳學的證據支持。比如說,科學家們發現,很多和神經系統相關的遺傳病,在猶太人身上發病的比例非常高,這是為什麼呢?大家研究了一下,發現這些遺傳病是基因變異引起的,而且呢,這些變異如果組合恰當,也會導致高智商,如果組合不恰當,就會帶來神經疾病。也就是說,猶太人一方面有了獲得高智商的機會,同時也承擔了可能得病的風險。這從側面證明了,猶太人聰明有生物學上的原因。

不過呢,這個理論還沒有得到廣泛的認可——你想啊,把這麼一個重大的智商優勢,歸結成短短一千年的進化過程,這很難讓人接受。因為通常生物學家在談論進化的時候,時間尺度至少是幾十萬年。即便是農業起源之後,人類發生意義重大的進化改變,也經歷了一萬年。所以,猶太人的聰明才智,是最近一千年才進化來的,這個說法存在爭議。

那麼,猶太人的聰明進化論還有其他證據加持嗎?當然有,這就是我們要說的第二點,自我選擇。

有兩位經濟學家為我們提供了這樣一個思路,他們發現,猶太人歷史上有一個很有意思的現象,那就是從公元 1 世紀到 15 世紀,猶太人口在總人口中的比例,一直在快速下降,從 10%降到了1%。但問題是,沒有證據證明猶太人的生育率比其他族群低,那為什麼猶太人人口還減少了呢?因為很多猶太人不再是猶太人了,很多信奉猶太教的人,背棄了自己的信仰,變成了基督徒或穆斯林,所以正統的猶太人越來越少了。

那到底哪些猶太人改宗了呢?很多早期的基督徒作家發現,多數改宗基督教的猶太人都是窮人和文盲。為什麼?你想啊,猶太教當時是宗教的少數派,流散在各地的猶太人,如果要維持自己的宗教和文化傳統,就需要花大量精力閱讀,還要給孩子們講解宗教經典。哪些人更願意這麼做呢?當然是那些從事商業、管理工作的家庭,因為他們從閱讀中獲得了讀寫能力,然後這給他們帶來了一些額外的回報,幫他們成了腦力勞動者。

但是,對那些從事農耕之類的體力勞動的家庭,他們靠體力討生活,會不會讀書寫字不那麼重要,宗教上的投入,給他們帶不來額外的價值,而且信猶太教還經常因為太小眾,被人歧視。所以,這部分社會底層的人,最後大都改信別的宗教了,堅持不改宗的,大多是需要讀寫能力和精明頭腦的腦力勞動者。於是,保留猶太人身份的,要麼是祖上智力較高,所以有能力從事精英職業的,要麼是自己智力較高,有希望從事精英職業的。這就是我們說的,自我選擇給人們帶來的巨大壓力。

那這種自我選擇理論,有沒有別的例子呢?有。比如在美國這個移民國家,醫生是當之無愧的精英群體,你猜美國的醫生裡,哪個族群佔的比例最高?你絕對猜不到,是來自埃及的土著——科普特人。為什麼呢?答案就是我們前面說的自我選擇。科普特人本來是埃及土著,在羅馬和拜占庭帝國的統治下,長期處於社會底層,和“精英”二字完全無緣。不過呢,後來在向美國移民的過程中,埃及的科普特人做了一次自我選擇,只有那些條件最優越、天賦最優秀的人,才能跨越當時的移民門檻進入美國,可以說,他們是埃及當地精英中的精英。然後和猶太人一樣,這些埃及土著來了美國之後呢,生存壓力很大,只有更聰明、更努力的,才能在美國站住腳,他們漸漸都混進了精英階層,而那些適應不了的、不夠聰明的,早被淘汰了。

聽到這,你可能會問,不對吧,同樣都是移民,拉美人、柬埔寨人在醫生中的比例,為什麼就很低很低?其實呢,造成這個差別的關鍵是移民機會和移民通道不同,比如說,拉丁裔的移民,大多是利用靠近美國的地理優勢,從陸地或海上穿越國境過去的,柬埔寨人呢,大多是 1970 年代的戰爭難民,這兩類移民對個人稟賦沒什麼特別要求。但是,對於上大學、工作、投資、甚至政治避難的這些人的簽證,就有非常強烈的自我選擇偏向了。

在這一點上,你可以想想非洲裔的美國人。同樣是黑人,南北戰爭前就已經生活在美國的黑人,他們在醫生中的比例非常低,可南北戰爭後移民到美國的黑人,他們在醫生中佔的比例,甚至比德裔和英裔的美國人還要高!為什麼會有這麼強烈的對比?其實也是自我選擇在發揮作用。前者的祖先是被作為黑奴販賣來美國的,而後來過來的黑人呢,祖先們憑著自身優勢或個人奮鬥來到美國,他們往往來自母國的精英階層。有一個來自肯尼亞的精英家族,第一代曾為英軍服役,而且精通英語讀寫,第二代留學美國,並在哈佛大學取得學位,還與一位白人精英女性結婚,他們的第三代,就是美國第一任黑人總統奧巴馬。

現在你明白了吧,猶太人的高智商就是在殘酷的選擇壓力下得來的,而這種選擇壓力的來源,不但有自然選擇,也有自我選擇。



鵲牙子神話野史


猶太人在常年的漂泊流浪中,在從未有過的大遷徙中,是苦難和艱辛、飢餓和折磨、殺戮和欺侮……

他們遭遇了太多人世間的苦楚,激發了他們好好活下去的鬥志。



我曾經聽到一種說法,猶太人愛錢,是因為他們知道更多的財富才有機會守住他們愛的人。

《耶路撒冷三千年》裡也講述了猶太人的悲慘遭遇和遷徙,抗爭。



海涅曾說,猶太人隨身攜帶的祖國,隨身攜帶的耶路撒冷。

可見,猶太人的信仰多麼強烈。



此外,猶太人經過近二千年散居在世界各地和當地人通婚,混血兒比較多,眾所周知的,混血兒聰明又漂亮。

《塔木德》對於猶太人的智商有啟發的作用,所以猶太人的智商普遍比較高些。



再加上中世紀反猶的歐洲,禁止猶太人從事農業及在政府部門中任職。

促使猶太人從事高智商的商業和金融業。

猶太人都在在從事高智商的猶太人內部通婚加速了後代智商的提升。



很重要的一點是,猶太人非常重視知識,猶太人在孩子剛會說話時就開始教他們唸書。

到了三四歲時,他們開始在學堂裡面學習,每個孩子剛走進教室都會受到大家熱烈鼓掌歡迎,以讓他覺得學習是快樂的,猶太人認為教育開始得越早越好,所以孩子四歲時就開始完全的思考行為。

那時候,大人會告訴孩子們世界上沒有所謂的正確答案,不要拘泥於一個想法,因為還有很多的其他的思考方法。



孩子到了五歲時就要記住全部《舊約》,要知道《舊約》是大部頭作品,記住不易。

隨著時間的積累,猶太人的財富,智慧也在積累,在他們強大的信仰下,人才輩出。


王千夜


因為,現代崇尚科技,猶太人正好都在這一領域耕耘,所以,就比較突顯猶太人才濟濟啦。

猶太人是商業化的民族,常常客居世界各國中,所以大多會從事建築師,會記師或者是教師等中產階層的行業,主要還是以商業資本為主業遊弋在各國之間,猶太人在這種生存模式下,如果有業餘愛好,就會投入到小巧精緻的實驗室裡。那麼,在漫長的歲月裡出現這麼多科學商業人才,是豐盛的,也是不足為怪的。所以,猶太人不但能能創造並刷新一個個商業神話和財富傳奇,從最早的兌換錢幣的攤販到如今的金融匯率的帝國,還能在科學技術領域採摘的碩果燦若群星。

說白啦,猶太人真是一個優秀的民族。



唐燏00


猶太人對教育的主張和其他國家完全不同。很多國家的教育只是著眼於眼前,例如中國的教育就是為了應付眼前的考試;而猶太人的教育則是著眼於未來。猶太教育要培養的是能夠創造猶太人的未來、實現猶太人的夢想的下一代。\r1、書是甜的\r在每一個猶太人家裡,當小孩稍微懂事時,母親就會翻開聖經,點一滴蜂蜜在上面,然後叫小孩子去吻聖經上的蜂蜜。這個儀式的用意不言而喻,書本是甜的。\r2、墓園裡放書\r古時候,猶太人的墓園裡常常放有書本。說是在夜深人靜時,死人會出來看書的。當然這種做法有一種象徵的意義:生命有結束的時候,求知卻永無止境。\r3、書櫥要放在床頭\r猶太人家庭還有一個世代相傳的傳統,那就是書櫥要放在床頭。要是放在床尾,就會被認為是對書的不敬而被禁止。猶太人不禁書,即使是一本攻擊猶太人的書。一本書看爛了,不能再看了,要埋起來,不準撕掉或燒掉,以示對書的尊敬。每個猶太父母都會教育自己的孩子要愛書,因為他們知道讀書是使大腦充滿智慧的最好辦法。\r4、書是搶不走的寶貝\r猶太家庭的孩子,幾乎都要回答這樣一個謎題:「假如有一天你的房子被燒燬,你將帶著什麼東西逃跑呢?」如果孩子回答是錢或鑽石,母親將進一步問:「有一種沒有形狀,沒有顏色,沒有氣味的寶貝,你知道是什麼嗎?」要是孩子答不出來,母親就會說:「孩子,你要帶走的不是錢,也不是鑽石,而是智慧。因為智慧是任何人都搶不走的,你只要活著,智慧就永遠跟著你。」 \r5、追求知識是一種防衛機制\r由於歷史上的猶太人不斷地遭受迫害,財產被搶奪,房屋被燒燬,人民遭驅逐、屠殺,因此,追求知識成為猶太人的一種防衛機制。猶太人一心追求知識,並以不同尋常的方式運用知識作為謀生的手段。\r6、國民的命運掌握在母親的手中\r儘管西方社會中猶太婦女的文化教育素質很高,但就業率卻低於其他民族,原因是她們要留在家裡照看孩子,以確保孩子的學習質量。\r7、學者比國王大\r在其他民族將王侯、貴族、軍人或商人的地位放在學者之上的時期,猶太人卻認為學者比國王大。猶太人歷來尊崇學者,教師和有智慧的人享有很高的聲望。教師和學者不但不必納稅,而且還要以整個社會的力量去幫助他們。對每個猶太家庭來說,沒有比家庭中有一個或幾個博士更為榮耀的了。\r8、傾家蕩產也使女兒嫁給學者\r有一條猶太格言是這麼說的:「即使變賣一切家當,使女兒能嫁給學者也是值得的;為娶學者的女兒為妻,縱然付出所有的財產也在所不惜。」 \r9、教師比父親還要重要\r在猶太社會里,教師甚至比父親還要重要。假如父親和教師雙雙入獄,而且僅能救出其中一個人的話,孩子就會決定救出教師,因為在猶太社會里傳授知識的教師非常重要。\r10「你又提問題了嗎?」\r懷疑是開啟智慧大門的鑰匙,知道越多,就越會發生懷疑,而問題也就隨之增加。因此在猶太人家庭裡碰到放學的孩子,第一句話就是:「你又提問題了嗎?」,而不是問老師表揚了嗎?作業做對了嗎?\r11、「揹著很多書本的驢子」\r永恆探求心境的猶太家庭不但重視知識,還特別重視才能。他們把只有知識卻沒有才能的人喻為「揹著很多書本的驢子」。他們崇尚創新,認為沒有創新的學習只是一種模仿,學習應該以思考為基礎,要敢於懷疑,隨時發問。\r\r12、「會說幾門外語,你就具有幾個人的價值。」\r猶太商人追求學識淵博,他們當中精通二門以上外語的不在少數,他們視外語為世界商人的通行證。猶太人積極學外語的信念是:「會說幾門外語,你就具有幾個人的價值。」有人統計,以色列猶太人使用的外語多達86種,不亞於聯合國官方會議上使用的多國外語。\r13、讀101遍要比讀100遍好\r在猶太民族中,背誦和記憶是最通用的教學方法。在古以色列諺語「讀書101遍要比讀100遍好」。在學者們當中,最值得誇耀的事是能一字不差地背誦下《聖經》。\r14、時間觀念極強\r猶太人是惜時如金的。比如當孩子問現在是幾點鐘時,他們總是說:「現在是11點21分35秒。」而從不說快11半了、11點多鐘了的模糊概念。正是因為這樣,猶太人的時間觀念極強,他們對數字也非常敏感與精確。\r15、14歲以上的人平均每月讀一本書\r2011年統計,以猶太人為主的以色列國民人均年讀書量60本,俄羅斯55本、美國50本,日本40本、韓國11本、法國20本、中國4.3本。以色列14歲以上的人平均每月讀一本書;在人均擁有圖書和出版社以及每年人均讀書的比例上,以色列超過了世界上任何一個國家,為世界之最。\r知識即智慧。在世界民族之林中,很難再找到一個民族像猶太民族那樣產生的諾貝爾獎獲得者、學科領域的代表人物、以及各類專業人才,其人數之多,占人口比例之高,是其他民族望塵莫及的。這和猶太人在智力取向活動中的優勢與他們的家庭教育有很大的關係。


希爾大大


首先,猶太人本身謙虛好學,畢竟是兩河地區唯一流傳下來的古文明遺脈,就像我們中國人重視教育一樣,他們也非常重視教育。

其次,歷史上猶太人被限制了很多職業,只能從少數技術性職業上下功夫,所以醫生,律師,銀行家這幾個當時歐洲貴族看不上眼的職業成了猶太人的家族傳承,一個家族上千年如一日干一個職業,耳濡目染父教子傳,這就更厲害了,一般人很難競爭過他們。

第三,也要看到,正是現世猶太子孫發達了風光了,才有能力把自己的家族粉飾一新,光大猶太門楣。其實我們現在所盛傳的很多猶太名人,都是隻有猶太血統而已,思想宗教信仰生活習俗都已本土化了,但這絲毫不影響猶太人把他們拿過來說事,包裝成本民族的旗幟。比如馬克思,列寧,捷爾任斯基,愛因斯坦,等等都是。而如果希特勒沒有發動二戰,也沒有迫害猶太人的話,那麼現在猶太名人堂中也會有希魔的牌位,因為據考證,搞大他奶奶肚子的就是一個猶太人,按照現代猶太人沾邊就算的原則,希特勒也算是不折不扣的猶太人,而且是當過德國民選總統的猶太人哦!


石海釣沉


首先必須客觀地評價猶太人的謙虛,好學,隱忍,厚積薄發等優秀品質。猶太人生活條件、生活物質比較簡單,但國民素質教育願意投入更多,長此以來,愛國層面的意識已深深烙入國民心中。

其次猶太人喜歡鑽研,特別是攻克一些難題,如有人成功,會得全體人員發自內心的稱讚,極大的鼓舞學習鑽研發明的創新熱情。

最後猶太人心堅如鐵,無論怎樣的磨難都很難摧毀猶太人堅強的內心,在無奈時,他們可以選擇隱忍,但一旦具備條件,將構成摧枯拉朽的洪流。


孤獨的行者001


猶太人父母從孩子很小就注重培養他們的優良品質。

猶太民族是世界上古老的民族之一,這個人口總數僅佔人類總口的0.2%的民族孕育出許多傑出的人才:

  • 20世紀諾貝爾獎獲得者中,猶太人佔1/5;

  • 全美200名最有影響的人中,猶太人佔一半;

  • 全美名牌大學教授,猶太人佔1/3;

  • 全美文學、戲劇、音樂界的一流作家,猶太人佔60%;

  • 全球最有錢的企業家,猶太人佔一半;

  • 福布斯富豪榜前40名中,猶太人佔18名;

猶太人父母從孩子很小的時候就開始啟發他們追求知識,崇尚智慧;培養他們獨立自主的品格,開拓創新的精神;讓他們認識金錢,並激發他們追求財富的慾望;培養他們勤儉節約的生活作風和靈活處世的社交能力;教育他們善待他人,與他人和諧相處;提升他們駕馭自己的能力和挑戰逆境的勇氣.……

在猶太人家裡,寶貝稍微懂事,媽咪就會翻開聖經,滴一點蜂蜜在上面,然後叫寶貝去吻聖經上的蜂蜜。這個儀式的用意是,告訴寶貝書本是甜的,讓寶貝在最初接觸書時,就留下非常美好的印象,從而一生都喜歡書。猶太人家庭還有一個世代相傳的習慣,那就是書櫥要放在床頭。如果放在床尾,就會被認為是對書的不敬。這些民族慣都使得他們成為一個愛書的民族。

猶太人中流傳著一句話是說:“不做措著很多書本的驢子。”猶太人不僅非常重視知識,而且更加重視才能。他們把僅有知識而沒有才能的人喻為“措著很多書本的驢子”。他們認為,一般的學習只是一種模仿,而沒有任何的創新,學習應該以思考為基礎。思考是由懷疑和答案所組成的;學習便是經常懷疑,隨時發問。

懷疑是智慧的大門,知道得越多,就會懷疑得越多,而問題也就隨之增加,所以發問使人進步。正是基於這種認識,猶太人家庭特別注重與寶貝的思想交流,寶貝一直受到成人的教誨和指導。寶貝們可以同成人談話並討論問題,偶爾成人還會同寶貝們纏個沒完,意在引導他們投入到學習與研究上去。無疑,猶太人出名的口才和智慧測試中的高分同這一點不無關係。

猶太人的寶貝是聽著聖經的故事長大的,也是聽著自己歷史的故事長大的。歷史對猶太人來說,絕不只是一門學校裡的課程,而是深深烙印在每個家庭裡,每個人心裡的故事,像家譜一樣世代流傳。歷史和他們的成長、體驗、家庭、朋友、故鄉……都連接在一起,成為不可分割的部分。他們也會用體驗式的方式來學習歷史,如他們會用討論的方式,也會用假設的方式等,他們是在銘記歷史,也是在思考歷史。


歷史365


因為大抵能在歷史留名的猶太人都不信猶太教,而絕大部分猶太人又是信猶太教的!

猶太人就個體成就而論,是一個非常優秀的民族。當然,是不是“最”優秀,就見仁見智了。但是就集體成就而論,典型的就是在政治上,是一個相當失敗的民族。

看看歷史就知道了。猶太人作為整體,取得過什麼成就?

按照《舊約聖經》的說法,亞伯拉罕的曾孫約瑟作過埃及法老的管家,然後他們就把這作為猶太人是“上帝選民”的證據。如果給法老作個管家都這麼牛,那法老又該算是什麼呢?

然後摩西帶著猶太人拼死拼活出了埃及,殺光了迦南的原住民(把屠城當光榮,這裡的三觀不正就姑且不提了),建立了猶太國家。這國家最大的時候,就是所羅門時期,以中國的標準看來也只不過是個小國。《聖經》裡還吹噓示巴女王來朝覲,所羅門有多少財富。不吹還罷,大家還尊重你在精神方面的成就,結果你哪壺不開提哪壺。在物質方面,猶太國家跟中國有的比嗎?就這麼一個芝麻綠豆大的國家,還分裂成以色列和猶大兩個。無語。

然後,猶太國家被滅了,就是“巴比倫之囚”。先知們將其歸因為不信上帝的懲罰,這精神勝利法……然後波斯帝國興起,居魯士解救了猶太人,猶太人對居魯士感恩戴德。居魯士可不信什麼上帝,他不比這些“上帝的選民”厲害?

再然後,屢次復國,屢次被滅。亡國兩千年之久,現在佔了25740平方公里的土地,還整天跟周圍的人打仗,處於朝不保夕的恐慌中。如果這就是“上帝的選民”,那中國又該是什麼呢?

眾所周知,猶太人在科學、哲學上的成就是極其傑出的。斯賓諾莎、馬克思、弗洛伊德、愛因斯坦、費曼等人都是例子。一件有趣的事是,這些人都是不信猶太教的。如果按照正統猶太人的看法,他們都不應該算作猶太人。可能是,出身猶太家庭而拋棄了猶太教信仰的人,由於經過思想自由的鍛鍊,更容易做出重大成就?

總而言之,對猶太人以及任何族群的評價,都應該實事求是。屬於他們的,坦率承認。不屬於他們的,明確否認。好就捧上天,壞就踩入地,那是很幼稚的思維模式。


老西百科


猶太人實際上是一個以文化屬性構建出來的民族概念。從分佈上看非常廣泛,除了歐洲以外,在中東非洲地區也有分佈。所謂的猶太人人才輩出的這種說法並不準確。

第一,猶太人人才主要出自於西歐猶太人以及其後遷往美國所形成的美國猶太人社團。很多人不知道的是,在中東地區世代居住著,猶太人數量其實也不少。比如時至今日,在伊朗的議會當中,就專門有一個席位是保留給猶太人的。但是何曾聽過伊朗的猶太人,出現過什麼頂級的傑出人才呢?其他中東國家的情況也差不多。在埃塞俄比亞還有一支和當地黑人通婚而形成的黑人猶太人。也未曾聽說過當地猶太人當中出現了什麼頂級學者。所以現在在世界上知名的猶太學者基本上都是西歐北美猶太人,實際上是猶太人當中的一個組成部分,並不能擴展到整個猶太人。

第二,從歷史上看,猶太人也並非一直湧現人才。真正開始出現人才是在中世紀晚期,也就是文藝復興時期伊拉斯謨開始的。他是尼德蘭,也就是荷蘭的一位著名猶太人學者,在哲學領域貢獻頗大,是中世紀晚期文藝復興的代表人物之一。不過從宗教信仰上看,他已經皈依了天主教,實際上也談不上正統的猶太人,只能說是具有猶太血統的天主教徒。猶太人才湧現的高峰時期是在19世紀中後期,這個時點和德國崛起的時點是一致的,所以實際上這批人才主要是德系猶太人。

現在有所謂的猶太人三傑之稱,也就是馬克思,愛因斯坦和弗洛伊德。這三個人都是出生在德語地區的。這實際上是依託於兩個有利的因素,一個是19世紀中後期德國進行了高等教育改革,極大地助推了德國文化的發展。另外一個是德國在這一時期完成了國家統一和第2次工業革命,從而一躍成為世界第二經濟大國。在這兩個有利因素之下,作為歐洲猶太人口最多的德意志地區,湧現了大量優秀的猶太學者也就不足為奇了。但實際上同時其有大批優質的德意志民族本國的人才。比如說著名的哲學家叔本華尼采,數學家高斯,黎曼以及後來的阿爾伯特。

以上2點充分證明了從血統上來論證猶太人具有高超智商的說法是靠不住的。實際上以色列曾經專門針對本國幼童進行過智商測試,發現相比較於其他國家而言,並不具備任何特殊和優秀之處,這也就直接駁斥了所謂的猶太人智商優越論。

那麼猶太人智商優越論或者說猶太人才傑出論,究竟是從何而來,有沒有現實基礎呢?

答案是沒有現實基礎,但是因為特殊的歷史原因,在輿論造勢以後形成了這樣一種刻板印象。猶太人是一個特殊的民族從羅馬帝國時代開始就因為宗教信仰的原因被迫流浪。成為了歐洲最主要的兩大流浪民族之一,另外一個是吉普賽人。兩者相比較,由於猶太人相對來說文化根基更為深厚,一些能夠通過經商活動為自己籌集一定資本,從而也就在社會變革,也就是資本主義興起以後,憑藉著佔據資本的優勢,逐步從社會底層向上爬升。而吉普賽人長期以來熱衷於占卜和歌舞藝術,除了湧現了一批具有特殊藝術風格的藝術家之外,並沒有能夠積累下使得其能夠提升社會階層的資本。因此長期在社會關注當中失焦不能成為社會的重點關注對象。

猶太人這樣一種特殊的因為文化而形成的民族認同,在歐洲中世紀因此而受到了主流社會的排斥,在一定程度上反而強化了自身民族認同,使得其與主流社會長期保持距離不能同化。因此,在這種情況下,強化某些優秀猶太人才的民族身份是維護這樣一個少數民族社團的重要手段。在這種情況下,勢必會進行長期廣泛的宣傳,從而容易在傳媒上給人形成猶太人才尤為傑出的這樣一種虛假印象。

實際上縱觀歐洲歷史,從中世紀以來,眾多具有代表性的頂級人才大部分都不是猶太人。以文學領域來看,歐洲各國的代表性,作家幾乎都不是猶太人。比如英國的莎士比亞,法國的巴爾扎克和雨果,德國的歌德。從科學技術領域來看,在德國崛起以後猶太學者的地位才有所提升,在這之前絕大部分科技頂級人才也不是猶太人。比如英國的牛頓,法國的著名化學家拉瓦錫。與愛因斯坦同時代的著名物理學家,非猶太人的比例其實也很高,比如玻爾。從實際情況來看也並不支持,猶太人佔據了絕大部分領域關鍵位置的這樣一種說法。

還有一種說法,認為相比較於人口比例,猶太人才的湧現率比較高。這種說法不能講一點合理性都沒有,在某些領域確實存在。不過問題在於這個口徑有的時候不是很合理,比如他沒有用全世界的猶太人總數來考察,往往是以西歐北美的少部分國家作為標本。在這些國家的猶太人,由於歷史上積攢的資本和經商經驗,所以整體上來看,處於經濟優勢地位,因此在文化領域的表現,相比其他族群來說略好一點是正常的,並不稀奇。但無論如何作為一個少數民族,並沒有在這些國家成為主體。這有點像我們中國的朝鮮族。朝鮮族的高等教育受教育比例在中國各大民族當中排名第一,遠超漢族。但人口相對較少,佔的總比例不高。頂尖人才也非常少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