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有人說農村人相隔10里路都認識,城市裡同樓層10年可能都不認識,這是怎麼回事?

七月情感頻道


為什麼有人說農村人相隔10里路都認識,城市裡同樓層10年可能都不認識,這是怎麼回事?

對於這種現象山客深有體會。

在農村大家為什麼都很熟悉呢?

對於地域廣大的農村來說,10裡並不算遠,大家總有見面的機會。

農村地方雖大,相對城市來講人口還是少的。一個村的或者相鄰幾個村的人,都是親連著親,戚連著戚,往上倒幾輩全部是親戚,基因裡總是帶著點相同的片段。

在農村一個鄰村,那怕你不認識他。和他聊一會兒,就可以聊出親戚來,父輩不帶親,祖輩可能就有親了,祖輩沒有再往上,總是有的。

年輕人可能沒有像父輩那樣對周圍的人那麼熟悉,但總是周邊村子的一說就知道了。

為什麼在城裡大家都比陌生呢?

再鋼筋水泥森林裡,就算住同樓層的也是來自五湖四海的,互相之間生活圈子、工作圈子、興趣愛好各不相同,而且現在人也重視隱私保護,不想做無謂的交際。

做了10年互相之間不認識很正常,其實這個問題也是好解決,10年間大家總有同時坐電梯的機會,只要有一個人願意邁出第一步,搭個話,那麼以後慢慢的就熟悉起來了。現在住高樓的部分人已經走出了這一步,值得欣慰。

常說遠親不如近鄰,有點事不能求助對門鄰居反而求助遠方的朋友或者同事,這是件很無奈的事情,但在城裡又是時常發生的。我認為鄰里之間交往只要把握好一個度,真誠交往也是很好的,畢竟多個朋友多條路。


霧都山客


這個問題反映出來的是,人與之間的正常交流形式的一種變化。

農村人憨厚純樸誠懇;城市人精明務實、防範意識高、警惕性強。

大家都知道,在農村經常是隔一天一個逢集,十里路左右的農村人,有時會在同一個集上,因為某種交易或熟人的相互引見介紹而接觸相識。
而城市裡雖然在同一棟樓里居住生活。但他們除了忙碌的工作外,接觸交談的機會不多。再說城市的人警惕性高,除非是自己的同事或親戚,防松戒備。對同一棟樓的任何陌生人,都會防範他是不是壞人、來路不明的人。

農村人最信奉:遠親趕不上近鄰,近鄰趕不上對門。

意思就是農村鄰居之間,有什麼事大家都相互幫忙。而城市裡人則認為有什麼事報警就可以解決。因此,他們的思維差異,總會在中間存在一條鴻溝。
在現實生活中,只要是農村人無論是不是熟人。只要遇到事情的時候,打個招呼大家都會幫助你一下。

而一些城市的人則用懷疑戒備的心態,來分析看待這個問題:認為會不會落下“扶不扶”的麻煩。

所以,他們不同的處事風格不同,就會使他們很難的融入在一起。這也就是城市居住在同一棟樓的人,都不熟悉的原因之一。
所以,人們常說:世上最遠的距離不是路,而是心靈的溝通。這句話是有道理的。人都是相互接觸交流中慢慢熟識的。


豫南鄉農


對於這個問題,我也是深有體會。造成這個原因的形成,其實並不複雜。下面我給大家講一下,我個人的觀點:

為什麼農村相隔10里路都認識,城市裡同樓層10年,卻可能並不認識的原因

1.首先說下,農村的情況。在農村,有人在家時,大門是開的。周圍的鄰居,也會相互串門。在農村閒的時候,大家能去的地方不多,都會聚在一個地方聊天。在這過程中,也會不斷有周邊的人加入。就算開始不認識,時間久了,自然都熟悉。

2.城市卻不同,因住的樓房面積小,很多都是客廳連著臥室。周圍住的人來自不同的地區,就算是有人在家,也不會把門打開,把自己家庭的隱私,暴露給上下樓的人看。所以就是人在家中,也是房門緊閉。而住同一層樓,大家都相互不認識,自然不會輕易去敲別人的家門。

城市多數上下班,時間緊。所以就是開門遇到同樓層的人,也基本上不打招呼。至於在放假的時候,城市又有很多可消遣的地方。除了那些老年人,基本上沒有人會想著去認識下,自己的鄰居。都是找個地方購物,去哪個公園玩玩。這也就造成了很多人,同住一層樓十來年,卻相互不認識。

綜上所述,農村交友廣,主要是圈子太小了。農村來來去去,也就那幾戶人。城市流動人口大,大家又都在忙著自己工作,少有時間去認識周邊的鄰居。就算你想主動,人家也不一定會答理你。

至於題主講,就是有事,不找鄰居而是找遠在其他地方的親人。這不很正常嘛,大家都不熟你有事才想著去找人家幫忙,這是正常人都知道是很唐突,自找無趣的做法。


果鄉農人


農村的圈子結構都是由同宗同祖、本門親戶組成的。

幾代人中的姑表親戚及遠房的親戚遍佈十里八鄉,加之相互間逢年過節的相互走動,在親戚家周圍也都混成了熟臉。

本村的鄉親更如親人,遇到紅白喜事基本上都是自覺前來幫忙。小到夫妻吵架鬥嘴,有路過的、聽到的也都會過來勸說幾句。



平常要是有事出門,若遇不便帶孩子,隨便找個左鄰右舍的往他家一放,把孩子照顧得如同己出,即管吃飯,又陪孩子玩耍,絕對的一百個放心。

在農村,偶爾做頓特色的飯菜,你絕對不能按你家的人數計劃,要多做一些準備給鄉黨們。因為農村的吃飯是誰家有好吃的,都會招呼大家來共同享用。如我家鄉的“攪團”,人數少了不划算做,提前通知周圍人方才可以做一頓,做熟後大盤小碗的都來端,大半個村子都前來湊熱鬧,到最後經常是主人家都沒得吃了。



城市的圈子大多來自於四面八方,由互不相識的人組成的。

城市的拆遷安置房和單位房相對的睦鄰氣氛還好一些,大家相互認識、彼此知根知底,有事互相幫、沒事竄竄門,還能感受到鄰里的親情。

商品房的住戶基本上都成了“絕緣體”,門與門三步之距不相識,頭上腳下五步之差不往來。相互間頭碰頭不講話,形同路人,遇事寧肯捨近求遠也不會給鄰居開口,這是社會發展中的一種怪象。



我認為這種怪象源於一張無形的“簾”,這簾子是由缺乏瞭解而織成的,整個簾子布滿了不信任,有相互攀比的虛榮心、有擔心經濟往來的受騙心、有害怕影響到孩子及家庭的正常生活、還害怕隔壁住上個姓“王”的,等等,形成了鄰居相住幾十年,形同路人。

打破這種怪象、撕開這張簾子的唯一方法是∶溝通和交流。有些小區的“百家宴”的活動就很不錯,在春節期間,各業主每戶拿出各自的拿手菜集中在一起聚餐,增加了業主間的交流,加深了業主間的友誼,喚回這鄰居間美好的情誼。



遠親不如近鄰,近鄰不如對門。咋好的親戚一二輩,咋壞的鄰居萬萬年。周圍的人是生活中的“應急軍”,他們關鍵時刻是任何人都替代不了的,是我們日常生活中的寶貴財富。多一些信任、多一些溝通,讓城市中的暖融融的鄰里關係更詳和、更親密。


鹿塬農事


城裡人,鄰里之間為啥十幾年都互不相識?

常言道:遠親不如近鄰,休要失了人情。這句話在農村非常適合,但是到了城市裡這句話完全是另外一回事了,因為城市中兩家對門可能十幾年甚至幾十年都互不相識,更不要說對方姓誰名誰了。


而農村就不一樣了,在30年前一家包餃子或者炒肉整個村莊都可能知道, 農村老少爺們兒見面都會相互問好。而且最厲害的是農村的一些老孃們在一起總有說不完的“悄悄話”,東家長西家短的,今天誰家老婆偷漢子了,明天誰家的老公偷星了。

總之,凡是有老孃們聚集的地方就是整個村莊的信息集散地,三個女人一臺戲一點都沒有說錯。不過農村鄰里關係確實非常融洽,但是為啥城市裡鄰里之間十幾年甚至幾十年都老死不相往來呢?


第一點,城市裡工作時間比較固定,一般
都是早上八點開始上班,晚上六點下班,工作時間的固定就給城裡人之間交流,聯絡感情的時間就少了,另外一點城裡人晚上下班後,勞累一天了已經沒有精力和時間再像農村一樣竄個門在一起吹牛逼,到了週末又想和家人單獨過,而農村的勞動時間相對要鬆散一些, 而且農村下地幹活勞動量比較大,所以說需要鄰里之間相互幫忙,這樣鄰里之間交流的時間就比較多一些。

第二點,農村農民思想單純,不善於勾心鬥角,有啥說啥,這樣反而省事,而城市裡的存在魚龍混雜的局面,林子大了啥鳥都有,表面客客氣氣,實在暗流湧動。城裡人人與人的心理距離很大,為了利益啥事都能幹出來,正所謂:天下熙熙皆為利來,天下攘攘皆為利往,熙熙攘攘利來利往,城裡人更多的是追逐利益,而忘了人與人之間的溫暖。農村講究鄉里鄉情,你看看農村誰家有紅白喜事,整個村莊都自發幫忙。


第三點,城市裡的生存壓力大,城裡人工作競爭大,你不努力可能失去工作機會,就有可能被別人代替,所以城裡人都比較繁忙,鄰里之間的關係相對工作就顯得沒有那麼重要,但是農村就不一樣了,在農村混的再差也不會丟掉工作,也就是土地,掙不了大錢,家裡還有一畝三分田,也不至於沒有飯吃,但是城裡人如果丟掉工作了可能也就是丟掉了飯碗。尤其是城裡中年人,上有老下有小,一家人的嘴巴都在等著吃飯。

第四點,農村人是世代居住本地,形成了特定的人際關係和風俗習慣,祖祖輩輩都在一個地方生活,很容易形成自己的口碑和形象,以至於整個村莊的人都認識,但是城裡人可能是來自全國各地,生活習慣不一樣,觀念也不一樣,所以很難有共同的文化和話題作為談資,而且城裡人流動性非常強,今天認識了,可能以後永遠都不再見了,也就說城裡人互相成為朋友的成本非常大,所以很多城裡人不願意花更多的時間去認識人包括鄰居。

所以在城市裡就有了“老鄉”的稱呼,但是在農村就沒有老鄉這個稱呼,大家見面都會稱呼對方輩分,比如大爺,大奶,嬸子,老表等等,但是幾乎沒有稱對方是老鄉的。




不管社會怎麼發展,人與人之間的溫情還是必須的,像現在老人摔倒了都沒有人敢去扶上一把,有的人扶之前還有錄像不免被訛詐,甚至有人扶了老人後反被逼致死,社會如此冷漠,非傳統文化的所要求,這個社會還是需要溫情的,而要改變這種冷漠的人際關係,只需要人人獻出一點愛,這個社會也不至於如此冷漠。


七月情感頻道


首先來說在農村,基本週圍的大部分都有親戚關係,再者農村生活節奏還是要慢一些,生活壓力也要相對小一些,所以左鄰右舍的接觸也就會多一些,相處的也就會比較有人情味一些。但是在城市,經濟壓力大,生活節奏也更快,交通也很方便,再加上先天來說本來買房子的就一定是熟人或者親戚買在一處,買房子的人來自於天南地北江湖各地,本來就不認識,更談不上交情。於此,大家都各忙各的,也就沒有那麼多交集,所以互相不認識不熟也很正常。


錢串子88


城市裡的房間的門都閒安一個防盜門不安全,有條件的狠不能按裝兩個防盜門,同層樓的人怎麼能認識?


貽生


農村人都是世世代代生活在一起 家家都有些親戚關係 在個個村子隔三差五的都能在酒桌上見到 所以大家都認識 城裡人都是何處遷西來的 互相都不認識 也沒有互相往來的關係 所以很難融合在一起。


一縷曙光60


城裡火柴盒式的房子決定了大家不喜歡竄門和聊天、喝茶的,沒氣氛和場地,也不像鄉鎮有趕集日,有聚的機會。


付僑華


農村是熟人社會,城市是陌生人社會。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