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一結婚到婆家,婆家全家人就自動不做飯了,啥都等我做,怎麼改變這個局面?

朵朵baobao


任何一種局面的形成,都是有因可循的。我想,出現這種情況,可能會有兩種原因:

一是你的家庭地位不高。有可能你是全職媽媽,或者家庭主婦。

經濟基礎決定上層建築,這句話很多時候放在家庭裡也是非常合適的。一個家庭就是一個小型的社會。一個人在家裡面,如果沒有經濟收入,就很難擁有話語權,甚至連發言權都沒有。

中國傳統習俗裡就認為女人既然在家裡,那麼幹家務就是應該的。並且,他們會認為幹家務沒有什麼難的,也不辛苦。

記得我的爺爺和奶奶,爺爺天天外出幹活,回來趾高氣昂。奶奶忍不住感嘆一句:你以為我輕鬆,家事如頭髮,灶前灶後也有三百里。但奶奶仍然一輩子不被理解。

要跳出傳統觀念,很難,如果你不出去賺錢,就更加難。

二是你有可能是取悅型人格。換句話說,你可能一直把他們給寵壞了,寵上天了,寵得他們毫無邊界感了。

曾經看過一篇文章,是一位母親寫給自己的女兒的,告誡女兒第一次去婆婆家千萬別逼著自己去“表現”,比如洗碗、幹家務。

很多母親在女兒第一次去男朋友家的時候,都會告訴他們,要勤快點,表現好一點。這位母親的觀念著實讓人耳目一新。

然而細細一想,不無道理。

在如今這個社會分工如此細密的時代,洗碗掃地,只要你有能力,都可以讓人替代,或者讓機器替代。所以,幹家務,如果你真心不喜歡,不必去強求自己,更何況只是圖個“表現”,讓別人喜歡你。

讓一個人喜歡你,可以有多種方式。第一種就是盡情地把你真實的、最好的一面展示出來。不必刻意去偽裝。

而如果從一開始就靠幹家務形成了好的印象,往後,要麼你就一直做下去,要麼你不做,但是就接受狂轟濫炸的批評。

你可能是一直以來在他們眼中就是能幹的、勤快的印象吧?縱然這種事情本身就是一種犧牲,人家都無法察覺和認知到。

人,越寵就會越無法無天的,倒不如從一開始堅持自己的原則和底線。

如果真如我猜測的這樣,那麼建議你:

一是擁有一份外出的工作,給自己一份經濟收入,也給自己一點出去的理由;

二是從現在起,建立自己的界限感,當然具體處理起來可以柔軟一點,智慧一點。你可以在心理大聲說不,但是行動上語言上要拐拐彎。比方說,你可以向家人表示你很累,非常抱歉今天不能為他們做飯;比方說,你可以大聲讚美他們做飯的時刻,嘴巴放得甜一點;比方說,你可以在做飯的時候,主動喊他們過來幫幫忙。

總而言之,希望你能自我飛揚,生活幸福。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