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很多人換了個領導,就從優秀員工的神壇上跌倒


為什麼很多人換了個領導,就從優秀員工的神壇上跌倒


如果有人問你,誰對你的職場發展最重要?

排名前三當中,你的領導必居其一。

每天上班,你和領導一定會有溝通、有互動。


處得好,職業道路有如神助。

關係好的領導會如何“神助”你呢?

壞事情,幫你大事化小,小事化無;

好事情,幫你遠傳千里,眾所周知。


但如果處得不好呢?

根據一份資料顯示:大多數職場人士因慕名公司而來,又因與直接上司不和而離開。

所以,怎樣和領導處好關係,關係著我們每一個職場人每天的情緒狀態和前途發展

然而,不少職場新人,或者由於自身個性因素,又或者可能社會閱歷不足,以至於只會使用單一溝通方式和不同上司做互動;甚至一部分工作時間已經不短的職場老人,也未必能搞清楚箇中要領而不自知。

造成的結果,不是直屬上司和自己漸行漸遠,就是自己被邊緣化,發展道路從此停滯,這其中的滋味可能只有自己最清楚。

既然和頂頭上司的關係如此重要。

那麼,我們到底要怎樣才能高情商地和領導打交道呢?

今天,我就將我這10年以來的發現和領悟,為你匯聚成三個視角,希望通過這三個維度的觀察,能讓你去了解:

你的領導是怎樣的人?

他的偏好可能是什麼?

你該如何與他更好地相處?


助你在每天不得不面對與領導互動的場景中,能在關鍵節點發揮作用,對你的職業生涯發展有所幫助。


為什麼很多人換了個領導,就從優秀員工的神壇上跌倒

01

第一個視角:抓細節還是抓重點

愛抓細節的領導通常都是清教徒式的人物,他們對細節非常敏感,對郵件中哪怕一個錯別字都會十分較真。

這類領導的座右銘通常是:謀定而後動

他們自己喜歡把每件事情都要想清楚,所以也必然會要求周圍人也對每個問題的可疑之處不放過、不迴避

尤其在彙報工作時,就算他不懂專業內容,但他卻可以從他縝密的邏輯思維中找到你的漏洞:


比如,你的觀點是否有足夠的有力證據或數據作支撐;


你對一個挑戰是隻解釋它很困難,還是接著還有“怎麼辦”的思考。

總之,對於愛抓細節的領導,你一定要比他想得更深入。

只有如此,他才能對你放心,有信心。

--

另一種領導喜歡抓重點。

這類領導崇尚帕拉圖法則,也稱二八法則。

在這些領導的眼中,百分之二十的重要事情會影響百分之八十的重要結果

在這類上司的口中,通常會出現的金句是:

選擇大於努力;

不要用戰術上的勤奮,掩蓋戰略上的懶惰。

這些喜愛抓重點的領導還喜歡各種思維模型:

諸如5W1H、5 why理論、$Appeals模型、六西格瑪,這些都是“抓重點”領導的思維偏好。

如果你想和這類“學院派領導”相處好,一個值得參考的做法是多去研讀領導案頭最近在讀的專業書籍,你如果能及時與領導認知同步,那你在日常交互的過程中就有足夠的認知基礎和領導對接上。

如此一來,你和領導就不僅是事業上的夥伴,甚至領導還會對你有惺惺相惜的觀感,這種氛圍將能幫助你們一起使用理論指導實踐,讓你更可能成為領導的得力助手。


為什麼很多人換了個領導,就從優秀員工的神壇上跌倒


02

第二個視角:外傾型還是內傾型

外傾型的領導特別能說,而且愛說。

假如你也有類似“好為人師”的特點,和外傾型領導相處起來,就一定要收斂起自己的這項特點。

因為外傾型的領導喜歡別人去請教他,讓他成為視覺焦點。

多請示、多彙報的行動會讓外傾型領導非常受用。

當然,這裡我也不是說你要去拍外傾型領導的馬屁,而是與外傾型領導真正結為傳授方法的師徒關係,這將更可能成為你在職場發展的有效生存和晉階策略。

--

內傾型領導特點又如何呢?

內傾型領導大多是思考者,但由於內傾型領導大多不善言辭,所以假如你們兩個單獨處於同一空間,卻沒有一個人開腔說話,就會形成非常尷尬的氣氛。

所以在和內傾型領導打交道的時候,你如能提前準備好一些聊天的談資,在必要的時候隨時都有內容可以做彙報,就可有效化解這份尷尬。

但是請注意,內傾型領導通常十分注重隱私,如果關係不是太熟絡,建議不要聊太過私人的事情,否則敏感的內傾型領導會懷疑起你的動機。


為什麼很多人換了個領導,就從優秀員工的神壇上跌倒


03

第三個視角:看重事還是看重人

看重事的領導通常不講情面。

比如喬布斯,他被員工稱為“史上第一毒舌CEO”,甚至一次比爾·蓋茨給他演示Windows Demo(視窗軟件的測試版),喬布斯都完全不給蓋茲面子,大喊:“這簡直就是一坨xx”。

面對這樣的領導,一就是一,二就是二,他們不會因為犯錯的部下是小張還是老李,就會給出不同的處置意見。

所以,如果你對上司的秉性有充分的理解,你就可以根據領導的這部分偏好,在做決策時儘可能地體現自己也同樣具備對事不對人的特點,領導就更容易對你青睞有加。

--

看重人的領導則恰恰相反。

在他們的管理哲學中會把人分為“自己人”和“其他人”。

雖然這些領導會把“公平最重要”掛在嘴邊,但正如有一句話說到了點子上:

你不能看一個人說了什麼,而要看他做了什麼。

在面對關鍵決策,重大獎罰時,你如果真的奉行了“鐵面無私”,嚴格執法。

領導嘴上未必會說些什麼,但他今後與你的互動可能就變得不一樣了。

所以針對“看重人”的領導,在這一點上不得不小心謹慎。


為什麼很多人換了個領導,就從優秀員工的神壇上跌倒


最後的話

以上三個視角,參考了瑞士心理學家卡爾·榮格關於“人格類型說”的研究,是每一位不同領導在和他人交互過程中必然會出現的自然性格傾向。

大多數的情況下,領導們並不是非此即彼,劍指一端的,不過人們大概率都會在這3個維度上呈現一定的傾向性。

如果我們每個人,都能在日常的工作中,觀察和總結領導身上的這些特點,通過耐心觀察和用心總結,我們就有機會逐步真正瞭解自己的上司,從而調整自己的認知和步態,並設法與之趨同。

雖然理論不能讓我們作出立刻的改變,但理論卻能讓我們看到什麼。

說到底,每一個人都喜愛與自己氣質類型相似的夥伴成為共事對象,即便在國外的職場中,也都有Chemistry(化學反應)這種說法。

所以,以上這三個視角,本質上是三幅眼鏡,它們能幫助你更清晰地辨別領導的氣質類型,然後通過調整自己的行為和習慣,用更有效和更積極的方式與領導進行互動。

這樣的你,不僅更有智慧,有更高的情商,而且也能真正讓彼此的力道往一處使,在不斷地做好事情、做成事情的過程中,踏上你的錦繡前程,擁有自己說了算的人生!


為什麼很多人換了個領導,就從優秀員工的神壇上跌倒


好了,今天就講到這裡,

每次為你凝結一個知識結晶,每次都讓你進步一點點。

我是行為心理的研究者和踐行者,《行為上癮》作者,我是何聖君,我會經常撰寫我的心得和你分享,為了不錯過對你有用的內容,請你關注我,讓我們保持連接,一起擁有睿智的靈魂。我們下次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