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人聊黃綺珊是件困難的事,那就扔給對方一張黃媽新專輯吧

和人聊黃綺珊是件困難的事,那就扔給對方一張黃媽新專輯吧

和人聊黃綺珊是件困難的事,那就扔給對方一張黃媽新專輯吧

和人聊黃綺珊是件困難的事,那就扔給對方一張黃媽新專輯吧

1.

​和身邊的朋友聊黃綺珊是件蠻困難的事。

大多數的對方的反應是:“黃綺珊?不就是那個在《我是歌手》上嘴巴張老大一直飆高音的黃媽嗎?”

我只有沉默,換個話題——如果對方對黃綺珊的印象定格在黃媽,那一切解釋起來就有點複雜了,或許還是不說為妙。


和人聊黃綺珊是件困難的事,那就扔給對方一張黃媽新專輯吧

和人聊黃綺珊是件困難的事,那就扔給對方一張黃媽新專輯吧

和人聊黃綺珊是件困難的事,那就扔給對方一張黃媽新專輯吧

2.

其實,我也曾經因為《我是歌手》而對黃綺珊有過類似“黃媽偏見”。

為我“糾偏”的,是她在索尼音樂旗下以“黃小霞”的名字出版個人專輯《小霞》,音樂中濃烈的情感敘事攪拌於秦四風流行爵士的製作中,讓我聽第一耳就落下淚來。那一顆淚,和我還是個學生的時候有天坐在教室門外走廊上落下的淚是同一顆——那個時候,我的耳機裡是一個名叫“蘇珊”的女聲唱著不同於潘越雲版的《我怎麼了解你的心》。


和人聊黃綺珊是件困難的事,那就扔給對方一張黃媽新專輯吧

多年之後的今天,全網都只有潘越雲版的《我怎麼了解你的心》,我甚至都懷疑當年是不是黃綺珊真的唱過這首歌,最後在作詞人張海寧十多年前的博客裡確認了記憶


蘇珊就是後來的的黃綺珊,後來的黃小霞,後來的“黃媽”,whatever她叫什麼,她都是那個一開口就能讓我落下淚的人。


和人聊黃綺珊是件困難的事,那就扔給對方一張黃媽新專輯吧

和人聊黃綺珊是件困難的事,那就扔給對方一張黃媽新專輯吧

和人聊黃綺珊是件困難的事,那就扔給對方一張黃媽新專輯吧

3.

和“黃媽偏見”一樣,我曾經對翻唱專輯也有著極大的抗拒,知道黃綺珊的最新專輯《愛的歸途》是一張翻唱專輯時,坦白說暗地裡先嘆了一口氣。

但聽整張《愛的歸途》,沒有出我的意外又是一次“糾偏”的過程。


和人聊黃綺珊是件困難的事,那就扔給對方一張黃媽新專輯吧


在《愛的歸途》裡,除了黃綺珊的聲音表達繼續不是“我歌”審美的黃媽外,擔任製作人的劉胡軼的改編動機和編曲思路也不是那個節目慣用的硬橋硬馬的fusion手段。從國語時代曲(《永遠的微笑》)到美國根源鄉村民謠(《別送我》),從臺灣民歌風潮(《小茉莉》)到日流改編港樂(《月半彎》),從昭和流行(《感謝你》)到內地原創(《愛你》),黃綺珊都拿來化成了自己的血液,濃烈的情緒表達剋制了炫技的唱功成為專輯中最令人印象深刻的部分。至於音樂製作,聽得出來劉胡軼基本上提取了各首歌曲原來版本的核心動機,在不顛覆的前提下加入當下時代的技術想法,同樣也是一種平和的姿態——這兩方面,都和這幾年我們被音樂真人秀節目培養出來的重口味大相徑庭。

對我來說,最能感同身受的是幾首日本創作原曲的作品,尤其是根據日本電視連續劇《血疑》的主題曲《ありがとう あなた 》(謝謝我的愛人)改編的《感謝你》。山口百惠除了是我童年時美的啟蒙,其演唱的這首主題曲也是我人生第一次理解何謂“旋律之美”的歌。昭和年間日本主流流行音樂人創作的作品旋律性之高在我看來後人已經無法超越,黃綺珊於近半個世紀後去翻唱此曲,用最溫柔的聲音幾乎1比1地貼合了山口百惠永恆的美麗,復古也好,穿越也罷,都叫人心折。

編曲和製作部分的心思,則由翻唱國語時代曲的代表作《永遠的微笑》代表。在當下這個習慣把數字母帶加上些人工的“炒豆”聲倒灌成黑膠唱片以迎合“黑膠復興”的時代,翻唱國語時代曲的統一操作也往往是把高保真的錄音有意lo-fi,“濾鏡”成78轉蟲膠唱片的“美音秀秀”,但劉胡軼在黃綺珊的這版《永遠的微笑》裡沒有放棄二十一世紀的音樂硬件輸出,但又找來一把七十年代的Les Paul吉他伴奏,去自然散發舊時氣味,也並不擔心時間其實還是和周璇差了三十年——不刻意,出來的味道卻正好對。


和人聊黃綺珊是件困難的事,那就扔給對方一張黃媽新專輯吧

和人聊黃綺珊是件困難的事,那就扔給對方一張黃媽新專輯吧

和人聊黃綺珊是件困難的事,那就扔給對方一張黃媽新專輯吧

4.

和身邊的朋友聊黃綺珊是件蠻困難的事。

大多數的對方的反應是:“黃綺珊?不就是那個在《我是歌手》上嘴巴張老大一直飆高音的黃媽嗎?”

我如今能做的,大概就是塞給對方一張黃綺珊的《愛的歸途》專輯。


和人聊黃綺珊是件困難的事,那就扔給對方一張黃媽新專輯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