攻“冠”戰役群芳譜

攻“冠”戰役群芳譜

  新冠肺炎疫情發生以來,福建省司法行政系統各級各部門黨員幹部、監獄戒毒人民警察、法律服務工作者不忘初心、牢記使命,衝鋒在前,頑強拼搏,以堅毅作風堅守一線陣地,以擔當精神維護社會穩定,為全系統抗擊疫情守住了底線,贏得了主動。

  “漫雲女子不英雄,萬里乘風獨向東。”在抗疫情阻擊戰中,活躍在監獄、戒毒、社區矯正、人民調解等特殊場所和法律服務主戰場的“女戰士們”慎終如始、守職如恆、譜寫了一曲可歌可泣、感天動地的“抗疫戰歌”。

疫情來勢洶洶,人人談“疫”色變。危難之時,見 “疫”勇為,把“馬上就辦”落在行動上,是職責所繫,更是使命擔當。

  “公證項目不斷線,法律服務不打烊。”這是閩江公證處在抗擊疫情最吃勁的時候,向市民傳遞的“服務承諾”。他們將4位公證員手機號碼在網上公佈,方便群眾“零接觸辦證”。業務部主任範子逸就是其中一位。消息一發布,還真有人奔著這條訊息來呢。

攻“冠”戰役群芳譜

  2月17日一大早,兩位當事人急匆匆上門,請求加急辦理公證事項。公證員範子逸根據經驗判斷“急辦一定是急事”。原來,他們是福州某物流公司的法定代表人和報關員,是為公司申請辦理的營業執照公證和法人授權委託公證而來。他們承接的一批貨物正在駛往巴西的輪船上,卻臨時接到通知,根據國際慣例和巴西相關部門要求,此批貨物必須提供中英文雙語版本的公司營業執照公證與法人授權委託公證,如果不能在規定時間辦訖,貨物不僅不能泊岸卸貨,還要繳納一大筆罰金和保管費並承擔鉅額違約責任賠償。得知這一情況,範子逸經請示同意後,馬上開闢綠色通道。她與翻譯員同心合力,以最快速度為當事人做好外事認證等事宜的溝通,當天下午4點,相關公證文書順利交到客戶手中。一項看似不可能的業務奇蹟般完成。

攻“冠”戰役群芳譜

  “馬上就辦”是閩江公證處的服務招牌,也是給範子逸這位80後預備黨員在疫情防控這個特殊時期出的一份試卷:85歲的林奶奶繼承權公證書的辦理,王先生在上海的一套房產出售的過戶手續……原本很正常的公證業務因疫情加大了辦理難度,但都讓當事人如願以償。範子逸說:“在合法程序不能簡略的情況下,我們能挖潛的就是提高質量、提升水平、提振信心”。

攻“冠”戰役群芳譜

  同樣暖心的“公證故事”發生在周寧縣公證處。大年初七,公證處啟動服務模式,它們運用信息化手段,為群眾辦理公證事項。周女士為了出國來電諮詢申請辦理出生公證事宜,由於疫情期間,她不方便出行,不知該如何申請?公證處主任餘紅豔向其推薦周寧公證雲平臺、代辦涉外認證和郵寄公證書的延伸服務,在餘紅豔電話全程指導和導引下,周女士很順利辦完公證。1月31日至3月2日,縣公證處累計接聽電話、線上諮詢公證事項106件,受理公證事項31件。

  用“與時間賽跑”來形容平和縣司法局辦公室主任李少傑接手的特殊任務恰如其分。1月31日晚,浙江十里豐監獄電話通知平和縣司法局,說平和籍罪犯陳某清將於2月1日刑滿釋放,請做好銜接。承接任務的李少傑知道,刑滿釋放人員無縫銜接是一項法律性和政策性很強的工作,特別是在疫情爆發期,且新聞已曝出浙江十里豐監獄有一名幹警確診感染的嚴峻情況下,絲毫的疏忽和耽擱都可能釀成嚴重後果。李少傑是內蒙古姑娘,原在北京軍區聯勤部服役,轉業後嫁到平和。作為曾經的軍人,她對“疫情就是命令,防控就是責任”有著非常清醒和獨到的認識。受命後,她匆匆把一對5歲的雙胞胎交給母親,開始了她30小時的“征程”:請示報告、傳達指令、協調各方。在得到同意並確保萬無一失的情況下,李少傑又詳細瞭解陳某清家屬專車專人前往浙江的具體細節,而後密集與大溪鎮司法所、宜盆村委聯繫,周密安排人員接回後的隔離場所、防護手段、日常檢測,以及落實監護責任人。李少傑說,軍營中的兩句話影響我一輩子:“軍令如山”“聽黨指揮、能打勝戰、作風優良”。正是靠這兩句話,李少傑“嚴實細”做足每個環節推演功課,圓滿完成這項啃硬骨頭的任務。目前,刑釋人員陳某清已完成居家隔離、身體各項指標正常。而在那驚心動魄的30個小時,李少傑僅休息了不到5個小時。

攻“冠”戰役群芳譜

攻“冠”戰役群芳譜

  像範子逸、餘紅豔、李少傑這樣堅守崗位,服務群眾的事例在全省司法行政系統比比皆是。“馬上就辦”是寒冬中的一抹陽光,讓群眾提振信心,看到希望。“馬上就辦”是自律自信的表達,更是勇於擔當好作風內化於心,外化於行的現實表現。全省司法行政幹警、法律服務工作者在大疫面前,把黨和人民的事業扛在肩上,做到問題面前不迴避,壓力面前不彎腰,困難面前不逃避,挑戰面前不畏懼,值得傳揚。

“給我上”還是“跟我上”,一字之差,天壤之別。全省司法行政系統各級黨組織的女黨員率先垂範,把黨旗插在疫情防控的戰場上。

  在省女子監獄、女子戒毒所,爭先恐後、摩拳擦掌的故事俯仰皆是。正是這些“排頭兵”的榜樣力量,帶動了女幹警見賢思齊,釋放出強大的力量。

攻“冠”戰役群芳譜

  ——“我是共產黨員,還是醫務工作者,我有專業的醫療知識儲備”。女子監獄醫院黨支部書記黃芳第一天封閉入監就帶領6名醫護民警擔負起監內24小時在線“巡診+坐診+消殺”。30多斤的消毒背桶,幾萬平方米的場所,一天下來一個人就是幾十公里路程。

  ——被姐妹們稱作“不下火線的鐵娘子”、女監入監隊隊長林曉靜正月初二就參加首批封閉執勤。得知很快將收押一批新犯,她主動轉入B崗封閉備勤,為了做到萬無一失,她與監區、職能科室沙盤推演上百次,終於出臺了內容涵蓋全面、安排佈置周密、管理科學規範的新犯收押工作方案。

  ——女監辦公室支部書記薛曉蘭從大年初二就上崗。這位“管家婆”大到封閉管理民警的值班、生活物資緊急採購儲備,隔離民警、非隔離民警幾百人的伙食保障,各場所清潔消毒;小到電梯口的紙巾、廢棄口罩如何回收,都親力親為……“關鍵時刻絕不能掉鏈子”,這是對自己的要求,也是對其他黨員民警的示範。

——“媽媽抱抱,媽媽我什麼禮物都不要,寶寶只要你快點回來。”電話裡聽到5歲兒子稚嫩的聲音,省女子司法強制隔離戒毒所二大隊副大隊長黃明華總是偷偷抹淚。場所封閉後,她足足一個月沒見到兒子,丈夫在榕城強戒所隔離,“夫妻檔”同時參加了封閉執勤,只得將孩子送回莆田老家。

攻“冠”戰役群芳譜

  ——“先排我,我來打個樣!”身兼南平市司法局律師工作科科長、機關第三黨支部書記、市律師行業黨委副書記的鄧佩珍不僅主動參加值班,還帶頭參與社區聯防聯控,深入小區開展勸導排查,一干就是一個月。中央提出“依法防控”,她主動向局長周邵福建言,彙編一本與防疫相關的法律法規,把法律交給群眾。她與多位律師連夜起草《南平市司法局疫情防控法律服務指引手冊》《新冠肺炎疫情下的勞動用工合規與政策解讀》,從刑事、勞動、醫療、民事等法律問題入手,為依法防控提供了重要參考。有了指南,還需有人帶路,她再次獻策,成立“疫情防控專項公益法律服務黨員志願團”,由十幾位黨員律師參加的志願團在疫情防控的一線發揮了調解糾紛、解讀法律、保障復工復產的重要作用。

  “喊破嗓子不如做出樣子”,在疫情防控主戰場,總能看到像黃芳、林曉靜、薛曉蘭、黃明華、鄧佩珍這樣衝在一線的黨員民警、法律服務工作者,她們激流勇進、鏖戰前方,堅守陣地,讓黨旗高高飄揚。她們的丈夫,有的是援疆幹部、有的是現役軍人、公安幹警,有的是已奔赴武漢的醫生,但“召之即來,來之能戰”“我是黨員,我先上”成為她們面對疫情最響亮的回答。

誰說女子不如男,面對疫情,她們腳踏一方土,頭頂一個天,為防控和復工復產殫精竭慮,耗盡心血。

  “彭書記,我的雪柑賣不出去,怎麼辦哪?”2月18日,下派順昌縣仁壽鎮餘塘村駐村第一書記的彭鳳玉在入戶宣傳時,村民鍾小明向她提出求救。“春節前,全村蘆柑500多萬斤都已經銷售完了啊,你是啥情況?”彭鳳玉耐心詢問緣由。原來,鍾小明種的雪柑品質好,總能賣出好價錢。今年1月初採摘的2萬多斤雪柑也與貨主簽了約,但疫情突降,銷售商不敢收貨,連訂金都放棄了。原指望到鎮上零售,又遇到取消圩日。眼看天氣一天天轉暖,鍾小明心急如焚。彭鳳玉當即撥通多位從事銷售的朋友,請求搭把手幫助解決困難。最終一加工企業答應幫助。次日,鍾小明積壓的2萬多斤雪柑按照每斤八毛錢的價格被一次性收購,堵在他心頭的鬧心事終於解決。彭鳳玉是省司法廳人民參與和促進法治處副處長,並掛職順昌縣仁壽鎮黨委副書記,疫情發生時,她把護理因心肌梗塞和上呼吸道出血正在住院的82歲老父親的任務交給姐姐,1月30日奔赴村裡,組織抗疫至今。

  石獅市民營經濟發達,省以上重點項目多,儘快復工復產對全市經濟發展至關重要。80後的市司法局副局長黃藝藝身兼寶蓋鎮重點工業企業復工疫情防控指導服務組二組組長、臨時黨支部副書記, 2月13日以來,她負責駐企2家,協調14家。下企業後,黃藝藝一邊解決防控物資短缺、企業招工難、貨物訂單急等困難,一邊針對企業共性問題尋找系統性解決方案。

攻“冠”戰役群芳譜

  “如果出現了一例疑似人員,企業怎麼做?”黃藝藝組織對企業負責人就應急預案進行“裸考”,這一直擊要害的題目,針對的是企業負責人應急處突能力。考慮到疫情期間無法組織防控演練,她策劃寶蓋駐企幹部拍攝“企業六區管理法”的小視頻,從服裝、鞋業、電子、體育等領域的13家企業中取景,為企業分區管理提供視頻範本。3月4日,《企業六區管理法》被《學習強國》刊播。黃藝藝說:“通過駐企我學到了不少東西,他們的直播,對今後普法宣傳很有借鑑。”

   “各位村民、各位來西天尾務工的朋友們你們好:眼下正是企業復工復產階段,我們要戰疫復工兩不誤,生產守法雙兼顧......”作為一名創出“全國模範司法所”的“全國模範司法所長”,莆田市荔城區司法局西天尾司法所所長鄭淑娟創新方式,傳播抗疫普法“好聲音”,奏響了基層司法行政“國字號”雙模範的最強音。

  一個多月來,“戰地廣播”如催征戰鼓,衝鋒號角,響徹西天尾的大街小巷和工業園區。疫情發生後,鄭淑娟顧不上婆婆腰疾發作臥床、3個年幼的孩子需要母愛,義無反顧地投身抗疫一線。為了有效宣傳群眾,她自編“接地氣”的勸導語和宣傳語,在全鎮廣而告之。西天尾轄區內的荔城經濟開發區擁有企業300多家,在進入復工階段,她發揮“市理論宣講專家”和“市朗誦協會會員”的優勢,化身戰“疫”播音員,“量身定製”了《疫情防控“十項措施”》《疫情緊急狀態涉及的30種法律罪名》《企業復工需要防範的10類法律風險》《企業復工防疫法治“順口溜”》等內容的“復工法治大禮包”等口播內容。在傳媒公司暫停營業的非常時期,她將自家的衛生間密閉成“錄音棚”,用莆田話和普通話“雙語”錄製,通過宣傳車和“村村響”在全鎮巡迴播放。

  永春縣司法局岵山司法所所長林桂芳是二胎媽媽,疫情發生以來,她入戶摸排、下村設卡。村裡唯一的湖北返鄉人員鄒園園是孝感市人民醫院護士,在14天隔離期間急於奔赴戰疫一線。瞭解到這一情況的林桂芳,經常打電話加以勸慰,並安排服務專員為其家庭採購生活用品。在隔離期滿時,上門送慰問品並主動為她開具隔離期滿證明。當林桂芳得知幾戶村民蘑菇滯銷時,立馬拿起手機向自己的親朋好友們宣傳推銷,並承諾免費送貨上門,短短几天幫助銷售600多公斤。林桂芳說,疫情她不怕,就怕出門時3歲孩子的淚眼婆娑。但她相信小別離後,會有大團圓,待到春暖花開時,大家都能摘下口罩,迴歸家庭,擁抱最愛的人。

  晉安區司法局局長秦賽紅,順昌縣司法局副局長楊冬,連江縣司法局丹陽司法所所長陳燕,武夷山市司法局武夷司法所所長張曉愛,泰寧縣司法局大田司法所所長袁麗陽,寧德市司法局四級主任科員王清,霞浦縣司法局松城司法所專職調解員朱愛彬,還有那些叫不上名字的“女中豪傑”,她們穿梭在疫情防控第一線,在司法行政戰線守土有責,守土盡責,在復工復產、保障民生的另外一塊戰場也是衝鋒陷陣,奮勇當先,許多人受到當地黨委政府的表揚。

攻“冠”戰役群芳譜

攻“冠”戰役群芳譜

地靠正氣得以立,天靠正氣成至尊。無論是久負盛名的 “感動人物”,還是初出茅廬的90後幹警,她們志向高遠,不負韶華,在“正氣歌”的旋律下成長起來。

  嚴格地說,劉倩文不是“體制內”的人,她是鼓樓區司法局華大司法所司法協理員。雖平凡,但卻擁有“2014感動福建十大人物”,福建省首屆“十大法治新聞人物”提名獎,福州市 “三八紅旗手”“五四青年獎章個人標兵”等多項榮譽。她被安排到疫情最嚴峻的融僑路,與其他社區工作者一樣摸排登記、巡查走訪、測溫管控、服務群眾。不一樣的是,她能將每天重複的工作做到讓群眾安心滿意。奧妙就在於,面對社區居民尤其是年長者她總會多說上幾句話:“哎呀,您這麼大年紀,還是多在家休息吧。”“哦,孩子不在身邊哪?這樣的話,您一次性多買點菜,減少出門的時間。您看現在外邊多不安全哪。”“什麼?您沒有口罩,我這有,先給您三個吧,我幫助您戴好。” 都說“良言一句三春暖”,奔著這些暖心的話,居民能不支持劉倩文的工作嗎?至於送給老人的口罩,是街道發給劉倩文這些一線工作人員的。劉倩文說:“我每天省下一個,把它留給那些老人,我很開心。”

攻“冠”戰役群芳譜

  在省建新醫院,有一支專門應對綜合性傳染性疾病的護理團隊——傳染病區護理組。她們是“福建省十大法治人物” “感動福建十大人物團隊” “福建省三八紅旗集體”的一份子。自1月30日起,傳染病區成立臨時隔離病區,所有新收治入院或轉院的病犯都將安排到該病區進行為期14天的隔離治療。因護士警力緊缺,傳染病區護理組B崗值班護士也只能安排5人。除了隔離病區,她們還要負責肺結核病區、艾滋病病區、女犯病區共計70餘張床位的護理工作。傳染病區護理工作是24小時三班倒不停歇的,人員少任務重,稍不留神就會發生護理差錯和職業暴露的風險。為了打好攻堅戰,“護士班”以福建省赴武漢醫療隊為榜樣,發揚南丁格爾精神,精益求精,敢打硬仗。隔離病區4間病房收治病犯中,包含內科、外科、傳染科、骨科等多病種。其中,5名患者因病情較重已下達病重通知,護理工作不僅量大而且要求極高,不但要有好技術還得擁有足夠的勇氣。病區收治了數名肺部感染和發熱病犯,為了杜絕交叉感染可能,護士進出病區必須身著全套防護裝備,這套“新裝”給本已超負荷運轉的護士們又增加不少心理負擔。這是一支英雄的團隊,她們中有的是雙警家庭,有的是兩個孩子的媽媽,甚至有的還在哺乳期,但她們“疫”無反顧,在護士長張傑表率作用帶動下,主管護師楊羽,護士洪秋燕、劉曉豔、陳幼雅、遊燕芳精誠團結,迎難而上,圓滿完成黨組織交給的任務。她們無愧於身上的藏藍色警服,無愧於“白衣天使”的稱號。

攻“冠”戰役群芳譜

攻“冠”戰役群芳譜

   “有個緊急電報去接收一下。” “好的,馬上出發。”像這樣在休息時間甚至半夜打來的緊急電話,對於章敏已習以為常。今年35歲的她是武夷山監獄辦公室機要員,每次在家接完電話她就會換上警服,整裝出發。婆婆問:“去接個電報就回來需要穿那麼齊整嗎?”她說:“疫情就是命令,電報就是戰報,上戰場能不穿軍裝嗎?”武夷山監獄地處偏遠的東山埔,旅遊淡季時人煙稀少,夜晚更是幽黑寂靜。從家到單位往返40多公里,加上處理電報的時間,一次電話,她必須加班3個小時以上。她常愧疚地對丈夫說:“單位的男民警在一線,我雖然不能到獄內去。但我希望能做好手頭的工作,為大家多分擔。”

攻“冠”戰役群芳譜

  有一個故事深深打動著我們:

  除夕這天正巧是省女子司法強制隔離戒毒所六大隊民警林雯生日。那晚,比生日祝福更早到來的是微信群裡“做好可能隨時封閉執勤準備”的通知。正當她收拾行裝的時候,媽媽拿了一張毯子過來:“你去封閉執勤,多帶張毛毯去,這兩天降溫了。”這張一面是綠底小碎花的棉布,另一面是羊絨的毛毯,從氈化得像砂紙一般的羊絨上,完全可以看出它“古董”般的地位。媽媽說:“這張毛毯是我從新墾農場帶到福州的,後來陪伴著媽媽在女子勞教所值班備勤三十多年,一直到退休。”正當林雯遲疑著想要拒絕時,媽媽又嘮叨了一句:“當年非典時期,單位組織封閉隔離,我就是蓋著它,你帶上吧。”

攻“冠”戰役群芳譜

  最終林雯還是把毯子裝進行李箱,她說:“或許它不能保暖,但卻可以驅走疫情的陰霾;或許它已經殘舊,卻在我的心底裡閃閃發光。透過這塊小小的毯子,我看到了曾經是監獄戒毒人民警察的外公、父母兩代人的形象,明白了他們心中的星辰和大海,追求和征途,更清晰的感受到了父輩傳承給我的信念與堅守。我從母親手上接下的不只是一張毛毯,更是“新墾精神”的傳承。希望這塊毯子,能把一代又一代司法行政人的力量傳承給我們,帶到一線鼓舞大家吧!”

  我們敬佩這些平凡的女性,因為敬業是職業精神,卻折射在工作態度上。我們崇尚這些平凡的女性,因為他們的細微深處總有一份讓人蕩氣迴腸的正能量。都說“榜樣的力量是無窮的”,她們學為人師,行為世範,她們“化作春泥更護花”的思想境界和職業操守,感動帶動著全省司法行政系統一大批80後,90後甚至00後的新生力量 “到中流擊水,浪遏飛舟”,期盼著接過司法行政事業的接力棒。

攻“冠”戰役群芳譜

  在這場新冠肺炎疫情阻擊戰中,我們欣喜地看到了司法行政一代新人的成長。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