殲20起飛有多快?最快起飛要多久?

粵M之都vlog


殲20作為我國自主研製的第一款第五代重型隱身戰機,其已經早早的於2018年初開始批量裝部隊,並且在2018年的珠海航展上公開進行過機隊飛行表演,並且在表演期間還罕見的展示了其內置彈艙,來佐證今日中國的國防軍事實力有多強大。

不過隨著現代戰爭的變革,對於戰機等眾多新型武器裝備的性能要求也越來越高,比如現代很多非常規武器會採取先發制人的方式首發進攻,而且其主要攻擊目標就是一些高價值目標,比如能夠用於戰機起降的跑道就是這些首要攻擊目標之一,所以對於像殲20這類性能先進的五代隱身戰機而言,除了要有先進的技戰性能外,能夠實現在超短距離內起降也同樣重要。畢竟除了能夠垂直起降的戰機外,大部分採用常規起飛方式的戰鬥機在起飛時都需要在跑道上經過一段時間的滑跑才能夠成功起飛,美國的F22隱身戰機藉助兩臺加力推力高達15噸的大推力渦扇發動機,其最短可以實現240米的超短距離起飛,當然這麼短的起飛距離肯定是需要相應的減少彈藥和燃油攜帶量,不過對於五代戰機以內置彈艙為主的空優戰機來說,F22這麼做也是值得的。
再一個以俄羅斯正在最後試飛為批量裝備部隊做準備的蘇57戰機來說,同樣其藉助兩臺加力推力高達14.5噸的大推力渦扇發動機,可以實現450米內起飛,不過蘇57最短450米的起飛距離可能要比F22更為充實一些,首先從氣動佈局來說,F22依然還是採用的常規氣動佈局,而蘇57其整機氣動佈局算是三翼面氣動佈局設計,只不過其將鴨翼和主翼鏈接設計在一起提高隱身性罷了,所以擁有鴨翼這一天生具備短距起飛優勢下,蘇57雖然最短需要450米起飛,不過其內部載油量和外部載彈量肯定要比F22多一些的。再一個關於我國的殲20隱身戰機的最短起飛距離雖然沒有公開數據參考,不過以殲20五代隱身戰機的定位和其鴨式氣動佈局天生具有短距起降優勢來說,殲20的最短起飛距離肯定也比較短,不過受限於現階段殲20裝備的發動機加力推力較小,和殲20在定位上相比F22更大的體型帶來的更大的空重影響下,殲20最短起飛距離應該是處於F22和蘇57之間的,畢竟這個最短起飛距離雖然沒有實際數據佐證,但是也是有理由相信的。
再一個殲10同樣作為鴨式氣動佈局戰機,在央視的採訪中殲10飛行員曾公開說過殲10最短可以在250米內起飛,通過觀察殲20起飛從開始地面滑跑不久,鴨翼就有了向上偏轉動作後,飛機隨即就開始抬頭,當飛機的起飛迎角達到大約20度時,飛機就開始離地,和同場的殲10的起飛情況對比可以發現殲20的起飛距離比殲10的還要短。
雖然短距起降能力在現在戰爭中比較受重視,但是從實戰角度來說,這個數據並不是必須的,畢竟決定一款戰機的真實作戰實力還得看其上天后的表現,而且如果較大的最短起飛距離背後,換來的是更多的載油量和載彈量,那麼這種取捨絕對是值得的。而且現在很多戰機在日常飛行訓練期間,也很重視在民用公路上完成起降訓練,這對於實戰是有很大幫助的。


魑魅涅磐


速度2.5倍音速以上,原型機首飛時用了不到40秒

關於殲-20起飛,其實在2011年2001號原型機首飛時就有過完整視頻流傳到網上。當時有網友計算過,原型機開始滑跑到起飛共用時大約38秒。但是原型機普遍重量要輕不少,不少設備都未安裝是採用配重塊方式模擬,試飛也是加少量油,以輕載方式起飛,所以這個數據僅供參考。不過原型機首飛也是以最保守方式操作,不會去壓榨極限性能,而前幾架原型機也都是採用最基成熟AL31F發動機,推力也少些,所以這個參考值的加減還是個人看法。


戰鬥機起飛速度和耗時其實對於戰鬥影響是較小的,因為在戰鬥機出動過程中,整備和調度才是耗時的大頭,一兩分鐘的跑道起飛時間影響並不大。即使在需要應急起飛的情況下,大仰角起飛後迅速爬升抵達作戰高度才是更大考量。

這方面第三代戰鬥機都開始普遍重視大仰角性能,普遍可以具有大仰角起飛性能。像梟龍都在航展上展示過大仰角性能,而F-22在航展上演示過長距離垂直爬升。



關於速度方面,殲-20較為可信的一個報道是2018年人民日報官微提到的,殲-20一分鐘可以戰鬥巡航52公里,相當於3120公里的時速。標準情況下可以達到2.5倍音速,而如果是按照一萬米高空299米/秒音速標準的話,更是可以達到2.9倍音速,甚至可以說接近戰鬥機飛行速度極限。


而且文中提的是戰鬥巡航,而非最高速度,這個概念有點困惑。如果是指F-22超級巡航這種不開加力巡航概念顯然不大可能,個人覺得更可能是戰鬥狀態實用速度這種概念。即使是這樣全部最保守的2.5倍音速去估算,也超過F-22的2.25馬赫最高飛行速度。

殲-20在目前沒有實裝渦扇-15發動機,用落後半代多發動機,可以取得這樣的成績,著實了不起,其氣動功底相當深厚。殲-20如果將來換裝渦扇-15的話,其超音速性能著實令人期待。


五嶽掩赤城


戰鬥機起飛的方式有開加力和不開加力兩種,開加力時起飛距離短,所用時間短。不開加力時,起飛距離長,所用時間長。而殲20戰鬥機開加力時最高速度可達2.5馬赫,但是戰鬥機的起降性能主要與發動機的推力,氣動佈局有關。


發動機的推力越大起降性能就越好,氣動佈局的亞音速阻力越小,起降性能也越好。

現役的殲20戰鬥機採用了AL-31F99MI航空發動機,其單臺推力為14.5噸,兩臺可為殲20提供29噸的推力。俗話說“力大磚飛”,航空發動機的推力越大,為戰鬥機提供的動力就越強,戰鬥機就可以在短時間短距離內進行起飛。其實F22戰鬥機的起飛重量和殲20差不了多少。F22在不開加力時,起飛距離為300米,開加力時起飛距離為240米。F22之所以有這麼強的短距起飛能力,主要是因為有兩臺加力推力高達17.6噸的發動機,兩臺F119可以為F22提供35.2噸的強大推力,這麼一來,F22的推重比輕鬆超過1,所以具有較強的短距起飛能力。



其實,戰鬥機在航展上展示出的短距起飛能力並不實用。為了吸引眼球,展示出戰鬥機的性能都是輕載起飛的。

影響戰鬥機起飛性能的除了發動機的推力,就是戰鬥機的升力了。而升力又與空氣密度,升力係數,速度,機翼的有效弦長有關。就殲20的氣動佈局來看,其展弦比較小,導致亞音速升力係數不太好,超音速升力係數較好。而在直面氣流起飛時,機翼的有效弦長也就是機翼的寬度,這點來說,殲20的機翼有效弦長不如F22。由此可知,殲20的起飛性能是不如F22的。

殲20的2001號原型機在試飛時,從靜止到離地時間不到20秒,至於是否開了加力還不好說。個人覺得是沒有開加力的,如果開了加力的話那時間絕對不會這麼長的。要知道F22開加力時起飛距離只有240米,以戰鬥機這樣的高速也就在10秒左右即可離地。而殲20如果開加力的話,時間會比F22長點。



其實殲20戰鬥機1分鐘巡航52千米的例子是指殲20以極速2.5馬赫勻速飛行1分鐘,但是起飛的速度要比這個低的多,一般的戰鬥機離地瞬間的速度為200千米/小時——350千米/小時。畢竟殲20使用的還不是第四代發動機,沒有足夠的推力,當使用渦扇-15後,其短距起飛能力將更強!


江山何沉


短距起降性能本身就是四代隱形戰鬥機的一項核心指標,美國F-22在各大航展上表演的旱地拔蔥就是在展示其優良的短距起降性能,F-35本身就是垂直/短距起降戰機設計自然不用多說,俄羅斯的蘇-57亦是如此,那麼我們的殲-20也不意外的話這項性能也是核心指標之一。

有關殲-20的很多技戰術指標尚在保密當中,有關其短距起降能力如何尚不得而知,只能從公開的一些信息中尋找一些端倪。從公開的殲-20試飛視頻以及日常訓練起飛視頻中計算,殲-20的起飛時長在40秒鐘左右,有關殲-20的飛行速度眾說風雲,官方唯一的一次披露是,殲-20戰鬥巡航一分鐘52公里,如此計算時速達到3120公里,折算下來飛行速度超過2.5馬赫。

從公開資料來看,俄羅斯的蘇-57起飛距離在300-400米之間,F-22滑跑起飛距離為427米,最短能達到240米;這兩款戰鬥機都採用的配套的矢量發動機,對於提升短距起降能力本身就具有先天優勢,矢量發動機的一個很重要的作用就是能夠提升戰機的短距起降性能。

除了發動機的因素之外,氣動佈局設計對於提升短距起降能力也有一定的助益。最有說服力的一個例子是我國為巴基斯坦空軍研製的外貿型梟龍輕型戰鬥機,該型機採用的是中等展弦比邊條翼氣動佈局,機身採用超音速面積律,兼顧了提升整體作戰性能的同時,降低了飛機的技術風險。在近年的各大航展上,梟龍也展示了精彩絕倫的旱地拔蔥機動性能,充分的展示了其出色的短距起降性能。

殲-20在氣動佈局設計上獨具特色,其採用的小展弦比升力體邊條鴨翼式氣動佈局賦予了其優良的升力係數,據悉其最大升力係數達到2.1,堪稱四代戰鬥機之最,美國的F-22也不過1.5的水平,正是得以於殲-20較大的升力係數設計,因而有了“動力不足氣動來補”的說法。這就意味著殲-20的短距起降性能雖比不上靠動力吃飯的F-22,達到驚人的240米,但也大致保持在一個相對較低的水平上。

未來殲-20進一步換裝新型發動機之後,對於提升其短距起降性能將有很大的助益。至於當前的起飛速度和起飛距離屬於軍事機密範疇,上不得而知,我們只能從氣動外形上看出一些端倪,從而大致推算一個水平。


鷹鴿分析


殲20戰機的最大速度是2.8馬赫。換算後約為0.95Km/s。

馬赫是音速單位,1馬赫約為0.34Km/s,所以2.8馬赫約為0.95Km/s。


Youngheaven


快不快我不知道,行不行打一仗就清楚了[呲牙]


擁有陽光9669


戰鬥機。每秒鐘多少公里?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