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解析:為什麼孩子喜歡和啥都不管的爸爸親近,而討厭媽媽?

第六季《奇葩說》有一期辯論的是“媽媽是超人,真的是對媽媽的讚美嗎?”雙發打的都很精彩,傅首爾說“媽媽是超人,爸爸只是個人”這自然是對媽媽的褒獎。

可是孩子喜歡超人媽媽嗎?

心理解析:為什麼孩子喜歡和啥都不管的爸爸親近,而討厭媽媽?

我的一個朋友菲菲和老公屬於兩地分居的情況,一年四季菲菲都是一個人搞定家裡的大事小情。

孩子生病,她負責帶娃去醫院,孩子學習不好,她陪著孩子補課。

孩子跟人打架鬧彆扭,她負責調停和道歉。

家裡水管爆了,她自己修,米、面自己抗!

所有的事情都是她一個人,按理說平時相依為命的兩母子,孩子應該跟她跟親。結果根本不是這樣的。

心理解析:為什麼孩子喜歡和啥都不管的爸爸親近,而討厭媽媽?

他們母子兩個是經常吵架,現在兒子進入了青春期就吵得更加厲害了,回回能把菲菲給氣哭了!

有一次他們吵架,孩子對菲菲說:“我真是討厭死你了,你就不配當我媽,看我爸對我多好,給我零花錢都不拘數,我想吃什麼就帶我吃什麼,你是不是我後媽啊?你要是再管我,我就找我爸去!”

孩子的一番話,讓菲菲愣在了原地,怎麼自己一切為孩子操心就成後媽了,那個只有年休假回來幾天的爸爸,咋就這麼大的魅力呢?管孩子難道還管出錯誤了嗎?

無獨有偶!

心理解析:為什麼孩子喜歡和啥都不管的爸爸親近,而討厭媽媽?

這個是王豔的兒子球球,前幾年的照片。

記得早幾年看娛樂節目的時候,晴格格王豔帶著自己的兒子球球上節目,球球在節目上把富二代的驕橫表現的淋漓盡致。

除了抱怨拍攝地點的生活條件不好,還吐槽老媽小氣,給自己零用錢的時候只是給一千,而爸爸則兩萬,三萬的給之外,還說媽媽除了花錢什麼都不會,一切都是爸爸賺來的,並且公然說自己敢打媽媽,而且活動中也確實打了媽媽。

心理解析:為什麼孩子喜歡和啥都不管的爸爸親近,而討厭媽媽?

生活中我們很容易發現這樣的想象,媽媽為孩子掏心掏肺,事事親為,孩子卻不怎麼願意親近媽媽,反而對那個幾乎什麼都不做,除了給錢就是給錢,有時候還會突然原地爆炸的爸爸特別有好感!

為什麼會這樣呢?

心理解析:為什麼孩子喜歡和啥都不管的爸爸親近,而討厭媽媽?

超限效應

心理學中有一個名詞叫做超限效應,是指刺激過多、過強或作用時間過久,從而引起心理極不耐煩或逆反的心理現象。

在我國媽媽是養孩子的主力軍,大部分孩子的事情都是媽媽在管。

媽媽有一個天然的特點就話多,易焦慮,因此面對孩子的時候很容易喋喋不休,對孩子是諸多的指導,結果孩子就會反感。

我們知道每天老讓我們吃一種菜,我們會覺得煩,不想吃。

孩子面對媽媽的時候 ,從媽媽那裡得到多是管教,指責,而從爸爸那裡得到的卻是隨心所欲的自由,足夠的零用錢,孩子會更喜歡誰呢?

心理解析:為什麼孩子喜歡和啥都不管的爸爸親近,而討厭媽媽?

權利之爭

我們雖然喊著人人平等,夫妻平等,尊重孩子也是獨立的人,但實際上家庭中是存在權利之爭的。

孩子會想玩電腦的時間多點,寫作業的時間少點,零花錢多點,媽媽的嘮叨少點。媽媽卻用我是大人,我在為你好的權利,直接給孩子打壓回去了。

這個時候爸爸出現了,一切都能滿足,孩子不去給爸爸做小弟,難道還繼續受媽媽的欺壓嗎?

爸爸屬於長時間不回家的,或者說管孩子很少的,突然有時間和孩子待著了,這個時候,其實他並不懂得如何做父親。

心理解析:為什麼孩子喜歡和啥都不管的爸爸親近,而討厭媽媽?

記得成龍在一次採訪中說自己有一天去接房祖名放學,結果等了半天都沒有等到,後來才發現原來房祖名已經上中學了,他卻等在了小學門口。

很多爸爸確實很忙,所以當好容易有時間陪著孩子的時候,他們很想給孩子留下一個良好的現象,結果出現了很多慈父,反襯的媽媽都很嚴厲了。

還有一種爸爸可能對自己的妻子有某些意見,或者是本身在家庭中就想競爭家庭權利,所以這個時候他會故意的對孩子示好,孩子又特別能抓住父母的矛盾,結果孩子就開始在父母之間漁利了。

心理解析:為什麼孩子喜歡和啥都不管的爸爸親近,而討厭媽媽?

不過孩子並非真的不理解父母之間的競爭,他只是樂的可以滿足自己的需求而已,最終他真正放不下的,可能還是那個確實為自己好,管自己最多的媽媽。

我的一個小來訪者,他們家是典型的嚴母慈父,平時我經常聽到的是他對媽媽的抱怨和描述自己爸爸有多好。他父母也經常說孩子在家老跟媽媽折騰。

有一次我們做“生命的五樣”遊戲,孩子最終不能割捨的卻是媽媽。

他跟我說,他知道媽媽都是為他好,沒有媽媽就沒有他,他也想做媽媽心目中的好孩子,只是很多時候自己也不知道怎麼回事就跟媽媽吵起來了。

心理解析:為什麼孩子喜歡和啥都不管的爸爸親近,而討厭媽媽?

自由誠可貴,距離產生美

孩子知道誰對自己更好,卻還是忍不住對那個嚴格要求的媽媽發火,一方面是因為孩子的情緒管理能力還沒有達到可以控制自己怒氣的程度,另一方面每個人都喜歡自由。

試想我們願意被人管,被人要求嗎?

孩子也喜歡自由,隨著孩子年齡越大,他們期待的自由就越多,這個時候媽媽還像小時候一樣嘮叨和管的太多,孩子自然會反感,同時也不利於孩子的成長。

與善人居,如入芝蘭之室,久而不聞其香;與惡人居,如入鮑魚之肆,久而不聞其臭。

媽媽再好,經常跟孩子待在一起,孩子也會感覺不到媽媽的好的。反倒是不經常出現的爸爸會讓孩子生出天然的親近來,畢竟血濃於水,更何況好久不見的懷念。

即便爸爸在身邊,因為爸爸經常不管,偶爾管一次,無論是嚴厲的還是慈祥的,這對孩子來說即是新鮮的感覺,又是親情需要,自然會對爸爸更親近一點。

心理解析:為什麼孩子喜歡和啥都不管的爸爸親近,而討厭媽媽?

親子關係妙招

適當的時候給孩子自由,並且學會給自己時間,讓自己休息和充電,往往可以讓親子關係更好。

我的一位來訪者,曾經是24孝老媽,結果是老公不待見,孩子很討厭。

她痛定思痛,決定適當的放手。

以前只要她老公帶孩子,她不是嫌棄老公給孩子吃垃圾食品,就是嫌棄老公縱容孩子玩遊戲。

自從決定放手,她不再嘮叨老公帶孩子的狀態,反而是把陪孩子寫作業這件事情分給了老公。

很快老公的好爸爸模式下線,孩子不再過於親近老公而疏遠她了,很多時候孩子會主動要求媽媽陪著寫作業。

老公以前覺得她是做不好家務的家庭婦女,沒用鄰居老王的老婆性感,沒用同事老李的媳婦會生活。

自從她放手給了自己休息時間,開始追求曾經的夢想,老公說自己換了一個媳婦,找到了曾經戀愛的感覺。

心理解析:為什麼孩子喜歡和啥都不管的爸爸親近,而討厭媽媽?

其實我更喜歡《奇葩說》中詹青雲的觀點,我們解放了婦女的生產力,卻沒有改變家務活屬於女人這個觀念,結果媽媽承擔的是家庭和工作的雙重壓力。

我們需要給自己自己放個假,給另一半展示的機會,說不定將來會有爸爸是超人的辯題哦。

給孩子自由,給爸爸承擔教養孩子責任的空間,放鬆自我,親子關係自然會好。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