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名後迷倒萬千男人,收到的情書堆積成山,卻無人知她是男兒身

她是無數男人的夢中情人,一天能收到上千封情書,名字甚至被人編成順口溜,可百年後才被發現竟是男兒身……

你以為這是一個“女裝大佬”的故事,其實並不。

改名後迷倒萬千男人,收到的情書堆積成山,卻無人知她是男兒身

故事要從清末民初講起。

那時候正處亂世,時局動盪不安,民不聊生,特別是鴉片戰爭後,整個中國陷入了一種渾渾噩噩的狀態:清朝廷不思進取自欺欺人、國人思想麻木得過且過。

這時雖然也出現了大批仁人志士企圖改變現狀,可惜最後的結果幾近是以卵擊石。

接下來的戰爭,清廷更是連連受挫,他們的態度也隨之消極,後果就是普通民眾遭受了更大的傷害。

在這種情況下,一大批知識分子為了喚醒勞苦大眾,也為了刺激清廷,就在上海創辦了第一本女性雜誌《女子世界》。

改名後迷倒萬千男人,收到的情書堆積成山,卻無人知她是男兒身

這本雜誌,在那個還尊崇“男尊女卑”的年代裡,一出刊就引起巨大轟動,人們爭相傳閱,頗有“洛陽紙貴”之感。

在這種時局之下,無數女子走出閨房,與男兒一較高低,一時間湧現出了不少奇女子,其中最神秘的莫過於本文的主人公——松陵女子潘小璜。

不過當時的人們只知道這位潘姑娘是一位容貌秀麗富有才學的奇女子,卻始終沒有人能一睹她的芳容。

也許是因為“神秘產生美”,潘小璜一時間成了當時無數男人的夢中情人,人們紛紛給她寫信傾訴衷腸。

改名後迷倒萬千男人,收到的情書堆積成山,卻無人知她是男兒身

改名後迷倒萬千男人,收到的情書堆積成山,卻無人知她是男兒身

橫空出世的江陵女子

人們知道潘小璜大多是因為她的文章。

1904年,正值日俄戰爭期間,日本人和俄國人在我國東北地區打得天翻地覆,可清朝卻自作聰明的認為鷸蚌相爭漁翁得利,擁有四億人口卻無動於衷。

這時,氣憤的潘小璜以“松陵女子”的筆名,在《女人世界》上發表一篇文章《中國女劍俠紅線、聶隱娘傳》。

這篇文章中講述的是兩千多年前的中國:當時的世界裡,男人們捨身忘死恩怨分明,當時的國是俠國,當時的國民是俠民。

文章裡雖然沒有明文指責現世的男人不爭氣,可放到當下的國情裡,潘小璜的意思不言而喻。

改名後迷倒萬千男人,收到的情書堆積成山,卻無人知她是男兒身

這篇飽含批判男性之意的文章,讓當時地位高高在上的男人們感到驚奇,“這個松陵女子,把我們男人說的如此不堪,倒也有才學”、“能寫出如此了得的文章,想必是名門之後大家閨秀”、“看字識人、才華橫溢、容貌肯定秀麗無比”……

顯然,潘小璜的女俠行俠仗義的文章十分符合讀者的胃口,甚至有一大批年輕男讀者被她折服。

但這並不如潘小璜所願,她本意是激起男兒郎的英雄情懷、使他們舉起武器對抗列強,沒想到這些人卻麻木到不問國家,他們並非沒被激勵,反而開始追求潘小璜。

改名後迷倒萬千男人,收到的情書堆積成山,卻無人知她是男兒身

他們不知道潘小璜是誰、家住哪裡,就把情書寄給雜誌社,希望雜誌社轉交,在潘小璜發表文章的那些日子裡,雜誌社每天都能夠收到讀者寄來的一千多封情書。

可雜誌社也不知道潘小璜家住何方,於是一封封情書就變成廢紙,堆在山。

男子們的心思沒有用到保家衛國上,統統用在了追求潘小璜上,他們甚至還編了個順口溜,“做官當做員外郎,娶妻當娶潘小璜。人生有酒須當醉,管他日俄與列強”。

改名後迷倒萬千男人,收到的情書堆積成山,卻無人知她是男兒身

潘小璜疑案

說來也奇怪,越是見不到潘小璜,男子們越是寫情書寫的積極。

數不清的男人發誓,此生此世,非才女潘小璜不娶!

更有那不成氣候的權門達官,也跑來湊熱鬧,稱願以黃金千兩納松陵女子潘小璜為妾。

潘小璜不露面,可關於她的傳說卻開始流傳。

有人寫了篇文章,自稱見過潘小璜。據他所說,他在閒遊蘇杭途中,路遇一個恍若神仙妃子的少女,年紀十七八歲。見遊客來了,拋下手帕一條。

改名後迷倒萬千男人,收到的情書堆積成山,卻無人知她是男兒身

他把手帕撿起來,只覺清香拂面,令人魂不守舍,手帕上還寫有一行字,“某時可到某地……”

按照手帕上約定的時間,他如約而至某地。到了地方,發現此地是個花園,蛺蝶曼舞,花茵如醉。

那個美貌少女正坐在樹下案前,伏案書寫,身邊有兩個妙齡小丫鬟伺候。見遊客到來,少女便問:先生可是自上海來?

他答曰:然也。

少女又道:那麼先生返回上海的時候,可不可以幫我一個忙,替我把稿件帶到《女子世界》雜誌社去。

……

改名後迷倒萬千男人,收到的情書堆積成山,卻無人知她是男兒身

用現在的話評價這篇文章,那是妥妥的釣魚貼,但在當時,卻是讓無數人相信了。

由此也可以看出人們對潘小璜的喜愛,已經讓他們無法辨別真偽了。

可就在這時,潘小璜卻突然封筆不再發表文章了,之後,更是銷聲匿跡,成為當時文壇的一個謎團。

生活在世上,總會留下點痕跡,可這位迷倒萬千眾生的潘小姐,缺如蒸發一般,再無聲息。

改名後迷倒萬千男人,收到的情書堆積成山,卻無人知她是男兒身

百年後的水落石出

神秘的潘小姐,到底是誰呢。當時被萬千人牽腸掛肚的松陵女子,為何神秘失蹤?

一百多年後,答案才被揭曉出來。

松陵女子潘小璜,本是個男兒身。

潘小璜的本名,叫柳慰高,他也算是個取名狂魔,一生用過許多名字,潘小璜不過是其中之一,他還用過柳人權、柳棄疾等名字。

說起這些名字,可能有許多人都沒有聽說過,但是他在用柳棄疾這個名字的時候,給自己起了一個號叫“亞子”。

沒錯,這個潘小璜就是近代歷史上著名的大詩人柳亞子。

改名後迷倒萬千男人,收到的情書堆積成山,卻無人知她是男兒身

十六歲那一年,柳慰高因為讀法國大思想家盧梭的書讀得如醉如痴,從此崇尚人權,乾脆改名叫柳人權,字亞盧。

次年,柳人權嫌自己的新名字跟朋友陳去病的名字不配套,第三次改名,叫柳棄疾。

因為當時使用的還是繁體字,亞盧的“盧”(盧)字筆畫太多,在署名的時候非常的不方便,因此他在發表作品的時候把字“亞盧”改為了“亞子”。從此之後,人們都稱其為柳亞子。

1904年,柳亞子在改名為柳棄疾的同時,也化名為“松陵女子”潘小璜在《女子世界》發表文章。

他發表在《女子世界》上的那首著名詩歌《哭陶亞魂》,後來被收錄進了他的《磨劍室詩詞集》中,也是這樣,人們才得知,潘小璜就是柳亞子。

改名後迷倒萬千男人,收到的情書堆積成山,卻無人知她是男兒身

1907年年底,柳亞子有了創立“南社”的想法,聯絡了一大批文化界的文人志士準備籌建“南社”,於是就不再使用《松陵女子》潘小璜的名義發表文章了。

那些對潘小璜魂牽夢縈的年輕人,恐怕到死都不知到,這個夢中女神其實是一個男兒身。

至於為什麼要採用女性筆名發表文章,是因為柳亞子覺得“因為年輕貌美的少女遠比任何一個大思想家更有號召力”。

改名後迷倒萬千男人,收到的情書堆積成山,卻無人知她是男兒身

阿園說

縱覽整個故事,最觸動人心的莫過於柳亞子先生說的這句話:“因為年輕貌美的少女遠比任何一個大思想家更有號召力”。

正是因為感覺年輕貌美的少女比思想家更有號召力,柳亞子才化為女名以筆作劍,想要喚醒那個時代男兒們英雄夢。

可惜的是,當時的人們已經麻木到那種地步,不以潘小璜的暗指羞辱為恥,反倒以誰能博美人一笑、抱得美人歸為榮。

幸好,中華兒女並非都是渾渾噩噩之輩,我們先祖留給我們的勤勞、反抗精神沒有消亡。

在那種至暗的時刻,依然有一波革命先烈視死如歸,用他們的鮮血、熱淚、軀體做路,讓我們走出了那段不堪的歲月。

實際上,直到如今,僅憑一個人設,就讓萬千人拜倒在裙底的“潘小璜”依然存在,不過他們有這個時代新的代名詞——網紅。

改名後迷倒萬千男人,收到的情書堆積成山,卻無人知她是男兒身

回想下“喬碧蘿殿下”的那場啼笑皆非的風波,讓人感慨,世界從未改變,你看現在那些為虛擬世界裡的主播一擲千金的人,像不像當年給“潘小璜”寫情書的那波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