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次都讀書。但從來記不住,還有必要讀嗎?

去遠方28


不僅題主有這樣的疑問,其實我之前也遇到了同樣的困惑,各種書籍讀了不少,但十天半月以後基本就忘光了,我想不少其他書友也或多或少遇到過類似的情況。經過一段時間的思考,我得出的結論是即使記不住,也非常有必要繼續讀書,理由如下:

第一,記不住是一種正常現象

我們每天都會接收海量的信息,但人的精力卻是有限的,因此我們會選擇將那些自認為不重要的信息過濾或者遺忘掉,以保持機體的平衡。科學研究表明,如果不對信息進行強化記憶任憑其發展,那麼隨著時間的推移,我們過往所識讀的信息就會慢慢被遺忘。18世紀德國心理學家艾賓浩斯對這個規律進行了深入研究,並繪製了著名的艾賓浩斯遺忘曲線。因此,讀過書以後遺忘其中的內容是非常正常的,符合人類記憶的基本規律,因此我們不必過分糾結和擔心。

第二,記不住也會對我們有益

有時候記不住可能是我們的一種錯覺,或者說我們忽視了能夠記住的那一部分信息。比如我們雖然忘記了書的主要內容,但書名、作者、語言風格、書中名言警句、結構框架等等總有我們能夠記住的信息。如果長時間看書,即便能夠記住的只是少部分內容,這些信息疊加起來也會超乎你的想像,而這種知識積累無疑是對我們有益的。就比如我們每天都要吃飯,但過了幾個小時還是會餓,難道我們就會據此認為以前吃過的飯毫無意義嗎?

第三,可通過一些技巧記得住

儘管遺忘是正常的,但我們還是可以通過採取某些小技巧來延緩遺忘衰減的速度,能夠記住更多書中的內容。第一種方法是復讀,孔子說:“溫故而知新”,隔一段時間我們把之前讀過的書拿出來再讀一遍,就可以更深刻的記住其中的內容;第二種方法是筆記,讀書過程中,我們把書中自認為比較重要的內容或者自己的感悟及時記下來,也可以讓我們印象更加深刻;第三種方法是書評,一本書讀完以後,我們可以根據自己的理解和閱讀感受對書進行評價,讀書是一種信息的輸入,而書評則是一種信息的輸出,這種信息輸出將有助於理解和記憶信息輸入的內容。

如果你是一個愛書的人,希望你能繼續堅持下去,短期內可能看不到效果,但隨著時間的推移,讀書的好處會越來越明顯,讓我們受益無窮。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