親戚之間不往來還是親戚嗎?

史國宏


親戚之間的關係,也是隨著往來走動、遠近、親密程度而分,在同輩或下一輩的人中,在同一城市能見面的,知道是親戚。在外地的聽說或見過面,知道是親戚。如果是外地,沒見過面,家裡的老人去世後,可能就永遠不是親戚了。我今年去了老家,到姑姑家住了一個星期,見了叔叔、嬸嬸、姑姑、姑爹,就沒見到他們的孩子,也就是我的,堂弟、表妹、表弟。我們也30多年未見過面。回到蘭州後,我挺遺憾的,試想我都沒見到他們,我的孩子以後還認識知道他們嗎,這個親戚以後還是親戚嗎?



金城飛騰


親戚還是走著香



我們這有句老話,叫做“親戚還是走著香,鄰居還得高打牆”。意思是,親戚時間長了不走,就等同於外人,也就不是親戚了;鄰居因為住的比較近,日常生活中難免有個言差語錯,或者小孩子之間有點打鬧,不免造成一些不愉快,所以鄰里之間還是要保持一些距離為好,不是真的在兩家之間壘上一堵高高的院牆,搞的像監獄一樣。何況,不住在連牆的老少爺們,也算是鄰居。

在過去,通訊、信息無從說起。幾年前有個段子“交通基本靠走、通訊基本靠後”,這是真實情況,不是瞎編的。親戚之間的信息互通可以說,基本上是在互相走動中才知道的。我一個遠門表伯父,家中就剩他一個人,1950年代隨招工的去了東北,幾十年杳無音信。直到上個世紀九十年代末,莊上來了兩個東北口音的年輕人,說是找誰誰家。一問才知道,我那個遠門表伯父還健在,在東北一個國營林場裡當伐木工人,來的人是他的兒子。是他特意派來尋親的。我們幾家輪流安排這兩個人吃飯。住了幾天這兩個人就回去了。過了兩三個月,秋天了,我那個遠門表伯父竟然真的回來了。細問之下才知道,當年他跟著招工的人,一直到了東北的一個國營林場,給招了工、解決的商品糧戶口。他在那結了婚,生了幾個孩子。因為離家幾十年,不知道家裡什麼情況。因為年輕的他不知道,年齡差不多的也不知道還有誰在,加上自己工資也低、孩子多,就沒能夠回來。他這一回來,大家可親的不得了,你家請他家安排飯,回去時我一個堂叔跟著也去了一趟。這下,親戚之間又走動了起來,感情日漸濃厚了。

我印象中,過去農村走親戚帶的東西也很簡單,帶一筷子油條,筷子不是我們吃飯用的筷子,一根要有我們吃飯的筷子兩根長,穿上油條,大概十根左右;再帶上自家不捨得吃的、用白麵蒸的饅頭,這饅頭大多是頭天晚上才蒸出來的;家境好的人家,還會帶上一包用草紙包的紅糖,也是頭一天才從集上的供銷社買來的;一刀豬肉,五花肉,很細的一長溜,不到二斤。這些東西放在竹籃裡,用新毛巾蓋著,換上新衣服(我們那形容一個人穿的比較好看或者整潔一些,就笑他穿的跟走親戚的一樣),或接輛自行車、或步行,就這樣去走親戚。到了親戚家,親戚會傾其家所有,弄上幾個菜,好好招待一場。無外乎,炒點自家菜地裡摘得葫蘆南瓜茄子豆角青辣椒,再配上年裡沒捨得吃的風乾的豬肉。

飯吃好了。時候也不早了,走齊秦的人也該回去了。這是主家就會把來人所帶的禮物原封給退回來,走親戚的人是說啥也不要,最後,主家留一半、走親戚的人帶回去一半。雙方約好,等陰曆幾月幾,收清已畢,誰誰到誰誰家去。

其實,不只是親戚之間,就是一般好友之間,經常走走,也會加深感情的。


一株吊蘭


親戚,其實對於很多人來說只是有血緣關係的陌生人,生活中總有很多人打著親戚的名號,做些不懂規矩的事情,麻煩別人還覺得是理所當然的,就因為是親戚,就各種道理綁架,別人不幫他就說別人沒有人情味。


親戚之間來往,要學會將心比心,雖然大家算起來是一家人,但其實各自都有各自的生活,不懂得把握分寸,最終親戚都做不成!學會遵守下面這3個原則,親戚才能更親,關係才會更穩定! 親戚之間關係再好也要牢記的3個原則,不然連親戚都做不成! 1.不要隨便讓親戚幫忙 生活中很多事情,大家都靠關係,誰誰家的小孩畢業了想安排個工作,找親戚幫忙,

誰誰家裡人生病了,想在醫院找關係,找親戚幫忙,誰誰家夫妻吵架了,又想找親戚幫忙調和。說實話,大家都挺忙的,幫你是情份,不幫你是本份,老是麻煩別人,只會讓人家覺得你煩。 親戚之間關係再好也要牢記的3個原則,不然連親戚都做不成! 2.不要隨便有金錢來往 每個人都會有遇到難處的時候,這個時候就會想到找親朋好友來幫忙了,俗話說,救急不救窮,不要一有事就找親戚幫忙,錢對於每個人來說都是不夠用的,別人的錢也不是大風颳來的,有時候人家不想借,又不好意思開口說,搞到最後雙方都不高興,還傷了和氣,所以說,不到萬不得已,親戚之間最好不要有金錢上的往來。 親戚之間關係再好也要牢記的3個原則,不然連親戚都做不成!

3.親戚之間也講究門當戶對 俗話說,窮在鬧市無人問,富在深山有遠親。這句話是很有道理的,親戚有錢,不要總想去巴結別人,親戚沒錢,也別總想著去欺負別人,對待任何人都要有一視同仁的平常心。人情往來,都要做到平等對待,這樣才能得人心。 大家都有親戚,希望大家在看完這三個原則後,都能好好遵守,這樣才能和親戚和瞌相處,親戚之間不來往那就不是親戚!


洗個哥


親戚之間日常不往來,還是親戚;朋友之間日常不往來,那就不再是朋友。

親戚之間日常不往來,雖然還是親戚,但是感情就慢慢的淡了,剩下的就只有那一根血緣紐帶維繫著兩頭,不到重要時刻,觸動不了。

當然,也有特例,如果因為矛盾,血緣紐帶被人為掐斷了,反目成仇了,那真不是親戚了。

想古代,封建田畝制度把人們禁錮在土地上,農忙時辛勤勞作,農閒時就無所事事了,所以就搞出很多的節日,豐富日常生活。有很多都是親戚朋友之間互動的,這樣,關係才能夠密切。

“簫鼓追隨春社近,衣冠簡樸古風存。從今若許閒乘月,拄杖無時夜叩門。”陸游《遊山西村》描述的就是這種情景,親戚朋友之間無日無夜的走動,不親也變親啦。

但是現在,人們不再束縛在土地上了,天南海北到處闖蕩,一年難得回家一次,親戚無法互動了,幾年甚至幾十年碰不到的都有,難免生疏了。社會大體如此,也不必多糾結了,大家外出闖蕩都不容易啊!只要在紅白喜事之時,或者需要親戚幫助之時,吭一聲,親戚有反應,那就還是親戚!

如果你真想改變現在這種親戚不親的狀況,那不妨試試這種方法:

首先,建一個親戚微信群吧,有事無事,大家在群裡聊聊,噓寒問暖一下,雖然大家各處四方,但是距離感就拉進了許多。

其次,就是每年定個時間,把親戚約在一起,吃個飯,聚一聚,大家嘮嗑嘮嗑家常,彼此之間的感情就順暢了,沒見過面的小輩們也有機會見見了。大夥一年的動向也都清楚了,這很不錯。

這幾年來,我就是這麼做的,每年春節期間,親戚聚會一次,大家自願出錢請客,哪家想主辦,就提前在微信群裡發信息徵求意見,選個大家大部分人能夠出席的日子就OK了。


棲心灣


親戚不來往有多種情況,有的是因為彼此工作忙,在異地,有的是因為彼此或者長輩有矛盾。前者要求互相理解,主動聯繫;後者要多包容,謙讓,設法消除矛盾。親戚是天之緣,要珍惜,確實有困難時要互相幫助,這樣才對得起我們的長輩,對得起我們自己和親人。我們第個人都是社會的人,有各種社會關係,親戚關係是天然賦予我們的寶貴財富,親戚永遠是親戚,每個人都有三姑六舅等親戚,尤其是對待窮親戚,我們更要在有能力的情況下儘可能扶持,你的善意和美德會留存在親戚們的記憶中,這也是人生的一個重要財富。來人世走一遭,我們有許多社會責任,包括對家人、對親戚的責任,對他們盡責任,也是我們人生的一種樂趣,一種成功。


樹葉齋


現在親戚根本沒啥必要再來往,就算來往都是走過場的形式,親戚只不過是帶有血緣關係的陌生人


自由作家水草


還是,只要有事


quedinh


我跟小姑子幾年沒來往了,平時電話,信息也沒有一個,她家辦喜事,我們也會去,去到她家,一個笑臉也沒有,招呼也不打一個,到開席還跟我們說沒酒席給我們坐,當時很生氣,說以後再也不來,跟她沒關係,但再怎樣沒來往,這世上,她還是小姑子


農村小女人2558367


親戚好了多來往,不好了少來往!其實親戚還不如朋友!我小叔子霸佔房子,不給錢,向這號有什麼來往呢?我小姑子也是目中無人,高傲自大,說話滿嘴跑火車,東家長西家短,來回翻嘴挑舌,讓人心焦!咋來往?低素質的人!


潘英子


如果小姑子不管有什事,就來找他的大哥,可是不把大嫂 當回事,這樣的小姑子能來往麼?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