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村種植的草養畜沒有產生效益,有哪些原因?

R


"農村種植的草養畜沒有產生效益,有哪些原因?"針對這個問題,願意與你分享一下個人看法。

種草養畜,最常見的有種草養牛、種草養羊、種草養驢等。那麼,養殖牛、羊和驢等家畜,為何需要種草呢?最主要的原因是解決牧草缺乏的問題。當然,很多人也認為種草養畜,可以節約草料成本,降低養牛的總成本,提高養牛的效益。但是,題主說種草養畜並沒有產生相應的效益,這又是什麼情況呢?



種草養畜在節約成本方面的分析

就拿種草養牛來說吧,一頭牛每天需要使用其體重的3.3%的飼料總量。如果是一頭1000斤重的肉牛,每日消耗的飼料總量為33斤。其中,精飼料佔據10%,也就是3.3斤,剩下的就是青飼料,29.7斤。那麼,一年365天,一共需要消耗青飼料為10840.5斤,即5.4噸。

按照當前鮮牧草的價格300元/噸,5.4噸牧草需要投入1620元的購買費用。如果採用自己種植牧草的方式來獲取這5.4噸草料,需要投入多少錢呢?

比如種植皇竹草,一畝產量在15噸,種植成本,主要為:用種量4斤,一斤售價55元,小計220元。加上肥料、人工以及地租,合計總的種植成本在1070元。平均每噸皇竹草的種植成本為71.3元。那麼,使用皇竹草喂牛,5.4噸,僅需要385.02元。而通過購買牧草,卻需要花上1620元。由此可見,種植牧草可以大大降低飼料成本,提高養殖效益。



但是,一些養殖戶在實踐牧草種植的過程之中,往往卻達不到效果。這又是什麼原因呢?

種草養畜沒有產生效益的原因分析

沒有產生效益,發揮種草養畜在節約成本,提高效益方面的應有作用,其原因應該是多方面的。這裡單從牧草方面來分析。

  1. 一是,牧草的品種很重要。種草養畜的牧草品種,第一個要講究的是適口性好;第二個就是產量;第三個是營養價值。三者缺一不可,方能真正提高養殖效益。其中,產量的地位也是非常重要的,個人將其放在營養價值的前面。因為,養殖家畜追求的是盈利,高產量就可以餵食更多的家畜,降低養殖飼料成本。如果選擇的牧草產量很低,比如畝產量才2000斤,即1噸,畝成本投入卻達到1000元。那麼,每生產1噸牧草就需要1000元,餵食5.4噸就需要4500元。那麼,還不如直接在市場上購買划算。
  2. 二是,牧草種植沒有認真對待。很多人在思想觀念裡面一直認為,牧草就是草,野生能力強,播種之後,它自己會慢慢生長,不需要投入太多精力和資金。這樣的想法是錯誤的,會影響到牧草的最終產量和可利用的壽命。產量沒有達到預期,效益也就沒有產生了。



好了,以上是我個人看法,歡迎評論指正。另外,大家有關於三農方面的問題,可以一起探討。


有點意思的事兒


農村種草養畜沒有收益或者收益低下的原因主要有:

  • 對牧草認識不足,盲目選種,可能造成牧草產量不高,也可能牲畜不喜食,育肥慢。
  • 對牧草管理不當,未能科學施肥澆水,防治病蟲害,科學刈割,造成牧草產量不高,效益低。
  • 種植規模小,機械化程度低,導致單位牧草成本高。
  • 養殖方法存在問題,禽畜育肥速度緩慢。
  • 防疫工作不到位,病死率高,損失慘重。
  • 副產品利用率低,浪費嚴重。
  • 銷售途徑不穩定,受市場影響較大。

一、種草養畜的可行性

種草養畜的可行性,是經過了實踐的檢驗的。它能夠有效解決“

種草銷售難、養畜運草難、糞便處理難”的問題;此外種草養畜作為種養結合的典型代表,能夠實現牧草與畜禽之間物質的循環,具有生態綠色,提高產品附加值(以草換肉,成數十倍的提升),保持水土的特點。這些也是如今它備受國家和養殖戶推崇的原因。

下面用全國種植面積最廣的苜蓿草來示範性的分析一下種草成本。

  • 北方常見種植的苜蓿草

苜蓿草營養豐富,適口性好,被譽為牧草之王。它在水肥條件正常的地方,青草產量較高,一般在4000-6000kg/畝,此處我們用4000kg/畝進行計算。每畝播苜蓿種子大約2.5kg左右,以每千克40元計算,則種子成本為100元。再將作業機械耕地費算作80元;澆水費用算作50元;肥料費不算,用畜禽糞便處理後的糞渣;人工費按照4個工日進行計算為400元,那麼這兒種一畝地苜蓿成本大約在630元。而4000kg的青草大約價值1600元,於是種草比買草大約節約了1000元。種植規模越大,機械化水平越高,相應的種植成本越低。

二、究其原因,走出種草養殖誤區

  • 1.牧草認識不足

許多的種草人對於牧草的認識較淺,沒有能夠充分了解各種牧草的特性和自己餵養牲畜特性就盲目選種,很可能導致產量不高,牲畜不喜食,效益低下的結果。

選種前可詢問當地農牧局的工作人員,該種什麼草,並且還要自行多多閱讀相關牧草知識,綜合自生因素,因地制宜選種。

還有的人忽視對草的管理,沒有及時澆水施肥,中耕管理,病蟲防治,導致草產量低,效益不顯。雖然,各類牧草都比較耐旱,且吸收營養的能力也較強,在瘠薄的條件下也能旺盛生長。但是牧草的高產也是建立在精心管理、水肥充足的條件下的。

也有的養殖戶是利用方式存在問題,導致牧草大量浪費。正確利用方式應當是:在盛草期,及時刈割,除了要保證當前畜禽青飼所需草外,還應將多餘牧草調製乾草或者製作青貯飼料以保證枯草期的草料供給。

  • 2.生產規模小,機械化程度低

這一點不能稱作是誤區,是受到自身經濟實力、當地地形等等決定的。北方平原機械化程度都是比較高,已經差不多實現了全程機械化;南方可能就比較難受了。但是也可以逐步使用微耕機耕地,手扶割草機刈割草料。牧草是十分高產的植物,如果不能及時刈割很可能會導致其產量降低和飼用價值的下降。

  • 3.養殖方法存在問題,畜禽育肥出欄慢。

科學合理的養殖很重要,決定著畜禽育肥速度。

對於牛羊鵝等主食草的動物而言,應當以飼草為主,輔以精料。如此不僅更符合食草類動物的生理習性,有助於健康生長,還可以減少昂貴的精料使用量。特別對於孕期牲畜應當多餵養青飼,可一定程度增加產仔率、產奶量、成活率。

對於豬、雞、鴨等耗糧型的動物而言,他們的耐粗飼能力較弱,不宜過多餵食牧草。應當以精料為主,按照一定比例的添加飼草。如此可以減少部分養殖成本,也有助於畜禽健康,還能提高肉質。

飼餵前對飼草的處理也是必要的,科學合理的方法可提高適口性,提高粗蛋白含量。例如甘蔗葉青貯氨化後可提高蛋白質含量一倍左右,使牲畜有效增肥;又如對皇竹草進行揉搓處理後,可明顯提高鵝、豬的採食量。

  • 4.畜禽防疫工作不到位,病死率高,損失嚴重

防疫工作是養殖的重中之重,更是基礎工作,是養殖工作的頭等大事。禽舍衛生、消毒工作,疫苗接種,除蟲工作,飼料安全,廠址選擇都是需要綜合考慮的問題。在這裡就不細談了。另外,如果種苜蓿等豆科牧草的朋友一定不要大量餵食青牧草,易發生膨脹病;打過藥的牧草,在20天內都不宜餵養牲畜。

  • 5.附加產品利用率低,未能有效提高附加值。

種草養殖有哪些副產品可以利用呢?最主要的就是糞便。糞便處理不好不僅過不了環保局,拿不到補助,還會增加病害的風險;然而對糞便合理科學的處理能夠變廢為寶。例如:修建沼氣池處理糞便,沼氣不僅可以為牛場供能,沼渣更可以用於牧草種植,多餘的還能用於製作景觀肥、或者培育蘑菇,創造出更多的價值。

  • 6.銷售途徑不穩定,價格受市場影響較大。

銷售問題一直都是養殖戶們大難題,決定著養殖戶們掙錢還是虧本。例如今年受到疫情影響和市場雞保有量的過剩,雞價幾乎觸底,養殖戶們苦不堪言;而另一方面豬價卻是飛速上漲。更有網友戲言:豬是用來炫富的,而雞連白菜都換不到!不過,牛羊價格一直是比較穩定的,更是穩中有漲,因為我國牛羊肉的缺口一直都比較大,而未來一段時間其價格也會比較穩定。主要是因為”糧改飼“政策所向,耗糧養殖業一部分將會轉化為草食養殖業以保證糧食安全;而且隨著我國人民飲食結構逐步調整,牛羊肉缺口會更大。我們可以看到越是生產週期短的畜禽、越是保有量高的牲畜其價格波動越嚴重。

為了避免價格的大幅波動。我們應該穩定並擴寬自己的銷售路徑,例如同公司訂單式的生產;亦或者延長產業鏈,往產業化方向發展,打造自己的品牌。不盲目拋售、跟風養殖,養殖生長週期長的動物等葉可以一定程度上保證我們銷售價格更加穩定。

總結:

種草養殖式科學的,能給養殖戶們帶來可觀的經濟效益,合理科學的經營是能夠取得顯著效益的。知識永遠都是巨大的價值;科學是在不斷進步的;而市場是不斷變化的。養殖戶們要不斷學習更新養殖知識,將科學轉化為生產力,用技術為養殖保駕護航;同時還要時刻觀察市場動向,在不信謠的條件下,靈活應對;以優質產品對待客戶,打造好自己的品牌。雖然今年養殖業在疫情影響下,遭遇了巨大危機;但是我覺得一切都會好的,我們不可能不吃肉,還會吃更多健康優質的肉。


三農木木


沒有達到規模化,有些山區機械不能作業,養殖戶思想落後,資金和技術沒有協調到位等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