嬰幼兒各階段身體發育標準,身高、體重、頭圍、奶量及頻次.....

從寶寶呱呱墜地開始,爸爸媽媽的育兒之路就真正開始了,從最基礎的寶寶的身高、體重、頭圍增長情況,各月齡需要的餵奶量、不同營養素該如何補充,到寶寶的坐、爬、站、跑等多個方面都需要去不斷了解、學習相關知識。寶寶的成長,也是爸爸媽媽的成長!

一、身高體重

體重、身長是反映幼兒營養狀況的直觀指標,根據《中國居民膳食指南(2016)》中建議,定期測量身長、體重、頭圍等生長指標有助於家長更好的瞭解寶寶的生長髮育情況。寶寶在6個月以前,建議每個月測量一次;6個月之後,建議每3個月測量一次。

到底多高多重才是正常?

我們根據兒保信息單、世界衛生組織的建議以及衛生部婦社司組織相關專家研究制訂的《中國7歲以下兒童生長髮育參照標準》的建議,總結了0-12個月寶寶的身高(身長)、體重、頭圍的標準,但需要說明一點,每個寶寶都存在個體差異,以下標準值並不代表唯一參考值,只要發育情況在-2級標準和+2級標準都屬於正常範圍,因為男寶寶和女寶寶的發育情況不同,我們按照寶寶性別分別統計了這些標準,供大家參考:

①身高

嬰幼兒各階段身體發育標準,身高、體重、頭圍、奶量及頻次.....

對於寶寶身高(身長)增長情況大多是有這樣的規律:0-3個月每月增長3-3.5釐米;4-6個月每月增長2釐米;7-12個月每月增長1-1.5釐米;1週歲後,身高增長逐漸減慢,1~2歲內全年身長約增長10~12釐米;

②體重

嬰幼兒各階段身體發育標準,身高、體重、頭圍、奶量及頻次.....


嬰幼兒各階段身體發育標準,身高、體重、頭圍、奶量及頻次.....


體重是評價兒童生長最為重要的指標之一。體重在出生後的前3個月增長最快,一般為每月增長600-1000克,3-6個月每月平均增加600-800克。一歲以內是體重增加的最快時期,也就是所謂的第一個生長高峰期。體重有簡單的公式進行估算:6個月以下嬰兒的體重=出生體重+月齡×0.77,7-12個月齡嬰兒體重=6+月齡×0.25,一歲時體重=出生體重×3,兩歲時的體重=出生體重×4,兩歲到青春前期體重=年齡×2+7,對於男性一般是加上8。

③頭圍

嬰幼兒各階段身體發育標準,身高、體重、頭圍、奶量及頻次.....


嬰幼兒各階段身體發育標準,身高、體重、頭圍、奶量及頻次.....


二、營養需求

不同月齡寶寶對不同營養素的需求量不同,我們根據《中國居民膳食營養素參考攝入量Chinese DRIs》的建議,總結了寶寶在不同階段對鐵、鈣、鋅、DHA、魚肝油等營養素的推薦攝入量。

①鐵

缺鐵對寶寶危害非常大,自寶寶出生後,媽媽孕期給寶寶的儲存鐵不斷消耗,而且母乳中鐵含量極低,所以《中國居民膳食營養素參考攝入量Chinese DRIs》中建議6個月以下嬰幼兒每日補充0.3mg鐵,6個月以上較大嬰幼兒每日補充10mg鐵,在給寶寶選擇輔食時,要特別注意鐵的含量。因為我國飲食中攝入鐵含量普遍較低,故對於1-3歲幼兒建議每日補充12mg鐵。

②鈣

據資料顯示,0~3 個月嬰幼兒每月平均增長3.5 cm,身高增長較快,為了防止寶寶缺鈣,故《中國居民膳食營養素參考攝入量Chinese DRIs》建議寶寶1-6個月補鈣300mg/天;6個月-1歲補鈣400 mg/天;1—3歲補鈣600 mg/天;3歲-成人補鈣800 mg/天。

③鋅

鋅在母乳中含量豐富,且平時的飲食中來源較多,建議寶寶1歲之後再進行適當補充。《中國居民膳食營養素參考攝入量Chinese DRIs》建議:寶寶0-6個月補充鋅2mg/天;6—12個月補充鋅8mg/天;1-3歲補充鋅12mg/天。

④DHA

DHA在嬰幼兒大腦和視覺系統發育過程中十分重要,而且人體的大腦和視力發育是不可逆的,所以建議寶寶出生1個月開始到3歲可以預防性補充適量的DHA。根據《中國居民膳食營養素參考攝入量Chinese DRIs》的建議嬰幼兒推薦量為20mg /KG/天,一般至少推薦量為100mg/天;早產兒推薦量為40mg /KG/天。而世界衛生組織WHO和聯合國糧農組織FAO的推薦量為每天120-140mg。寶媽可以根據實際情況適量給寶寶補充。

⑤魚肝油

由於母乳中缺乏維生素D,而缺乏維生素D補充了再多的鈣都難以吸收,且中國寶寶普遍會缺乏維生素A,所以中國衛生組織建議寶寶從出生1-2周開始補充維生素D和維生素A,一直補充到3歲。

《中國居民膳食營養素參考攝入量(2013版)》中建議對1歲以下寶寶推薦攝入量為維生素A 990IU-1155IU,維生素D 400IU;對1歲以上幼兒推薦攝入量為維生素A 1023IU-1188IU,維生素D 400IU。寶媽可以根據其建議量和寶寶實際身體情況及飲食特點補充適當魚肝油或維生素AD製劑。

三、奶量及頻次

寶寶出生之後,寶媽們對寶寶的飲食更是小心翼翼,喂多了怕積食喂少了寶寶餓肚子,到底每天要喝多少次奶、每次要喝多少才是合適的呢?以下是筆者總結的0-12個月寶寶每日頻次及奶量供寶媽們參考。

①新生寶寶:

對於新生寶寶來說,剛出生時胃容量極小,前半個月需要餵養的奶量從最初的每次15ml逐漸增加,按需餵養,每日按寶寶實際需要情況餵哺8-10次不等。

②1個月寶寶:

這個階段的寶寶的餵養原則同樣是按需餵養,每次餵哺約80-120ml,沒餵飽會哭鬧,餵飽了就會乖乖睡覺,大概每日餵哺6-7次。

③2個月寶寶:

2個月寶寶每次餵奶量相對於1個月時要增多一些,一天的奶量能達到600-700ml左右,這個階段仍是按需餵養,每次餵奶量在120-180不等,每隔3.5-4小時可以餵哺一次,每天大概喂5~6次。

④3-4月齡寶寶:

對於3、4月齡的寶寶來說,白天大概每隔3.5-4小時餵哺一次,每日喂5-6次,每次大概150-180ml。需要注意的是寶寶腸胃稚嫩,不建議過早的給寶寶添加輔食,我國營養協會建議寶寶在4-6月時逐漸添加輔食。

④5-6月齡寶寶:

5-6月齡的寶寶每次餵哺150-200ml,每日餵哺5-6次。6月齡的寶寶可以開始添加輔食,以富含鐵的米粉為首選。

⑤7-12月齡寶寶:

每日餵哺3-4次,每次吃200-240ml,這個階段的寶寶輔食以清淡、細、軟等為原則,可以逐漸添加不同輔食種類。

另外,還有可以根據寶寶體重來計算每日奶量:一日奶量≈128毫升/千克×體重(千克)

嬰幼兒各階段身體發育標準,身高、體重、頭圍、奶量及頻次.....


四、成長護理

寶寶的成長之路上有太多的第一次,第一次翻身、第一次能坐著東張西望、第一次能自己爬來爬去、第一次站、第一次走路……寶寶成長的每一個階段媽媽都充滿驚喜,但是寶寶練習坐、爬行、站立、走路的正確月齡段媽媽們都知道嗎?

1、抬頭

1-2個月

在寶寶1-2個月時,要多讓寶寶俯臥,練習抬頭,增強肌肉力量。這個階段的寶寶會握拳、蹬腿、揮動手臂,聽到聲音有反應,偶爾會露出笑容,會有各種情緒反應,這時候可以給寶寶準備一些容易抓握的搖鈴和黑白吊飾。

2、翻身

3-4個月

這個階段寶寶俯臥可以撐起上身,頭可以抬45度,開始把看和做聯繫起來。可以幫助寶寶慢慢練習翻身,先從仰臥到側臥練習,再從仰臥到側臥到俯臥,直到最後能順利完成180°翻身動作,為以後的爬行做準備。

3、坐

學坐月齡5-8個月

寶寶在5個月開始就有想要做起來的動作,但是大多寶寶還不能支撐自己的身體,容易倒下去,此時媽媽給寶寶背後加一個靠枕讓寶寶坐一會兒體驗一下,需要注意的是,此時寶寶的月齡較小,寶寶的頸部和脊椎發育還未完善,最好不要讓寶寶坐太長時間。

隨著寶寶月齡的增加,加上媽媽的幫助,寶寶的成長會很快,大概到7、8個月的時候寶寶能夠較好的控制自己的身體,坐得比較穩,不用媽媽的幫助寶寶已經能獨自坐起來從另一個角度來看看這個世界了。

嬰幼兒各階段身體發育標準,身高、體重、頭圍、奶量及頻次.....


4、爬

學爬月齡為7-9個月

大概在7個月寶寶會有想要爬著前進的動作,一開始寶寶的手腳不協調,因為手腳力氣很小,有時候寶寶肚子貼在地上在原地打著轉甚至還有倒著爬,其實寶寶是有爬著向前的意識,只是力氣太小,方向也沒對,此時就需要媽媽的幫助,適當扶一下寶寶的腳,幫助向前,多多鼓勵寶寶。

寶寶在9個月時基本上已經能夠很熟練的跪著到處爬了,自己能獨自去自己喜歡的地方看看,不管是從開始學習是出現“倒爬”、“匍匐前進”還是到“熟練跪爬”都需要媽媽在旁的關注和鼓勵,另外爬行也是一個循序漸進的過程,媽媽不要覺得寶寶沒爬對方向就強迫寶寶長時間學爬,媽媽要配合寶寶的發育情況,在旁鼓勵和幫助寶寶爬行,見證寶寶的又一個成長點。

5、站

學站月齡為8~11個月

寶寶8個月的時候已經學會坐著了,腰逐漸能撐起自己的身體,會很好奇站著的角度是什麼樣的,最初會喜歡蹬腿,想要站著,此時媽媽可以扶著寶寶讓寶寶體驗站著的感覺,鼓勵寶寶學習站立。

到8、9個月的時候寶寶能自己扶著周圍的東西站起來(但在10個月之前不建議寶寶站立時間過長),到11個月的時候寶寶能獨自站起來,媽媽要時刻注意寶寶周圍會不會有危險因素,特別是一些尖銳的物件不要放在寶寶學習的領域。

另外,寶寶在這個階段的腿部骨骼還未發育完善,在1歲半內有O型腿等都是正常的,不過,如果寶寶超過10個月還出現只會踮腳尖站立、長時間有雙腳不對稱、站直時左右膝蓋或骨盆不一樣高的情況時應該去醫院檢查一下髖關節發育情況。

嬰幼兒各階段身體發育標準,身高、體重、頭圍、奶量及頻次.....


6、走

學走月齡為11~15個月

學習走路這個階段是寶寶成長的一個里程碑,在11個月的時候寶寶基本上能獨自站立會嘗試邁出幾步,但是由於自身平衡能力還需要鍛鍊,所以常常是移動兩步就站不穩了,媽媽可以讓寶寶扶著試著走路,1歲之後也可以教寶寶試著打開雙手放在身體兩邊在學著走路,這個動作可以增加寶寶的平衡感,更好地幫助寶寶學走。

接近15個月之後,寶寶的腿部肌肉基本發育成熟,經過一段時間的嘗試和鍛鍊也有了較好的平衡能力,寶寶能夠很好的控制好自己的雙腿,能脫離媽媽和周圍物體獨自走路。

篇幅有限,本次“學會這些數據,做優秀媽媽”主題就從這四個方面進行詳細的科普和建議,各位媽媽爸爸如果還有想要了解的方面可以在文章下面給我們留言,下一期我們會整理更多資料幫助解決大家瞭解寶寶發育的不同階段的特點。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