買商鋪應該買社區底商、商業街商鋪還是綜合體商鋪?商鋪位置怎麼選?

吳豪傑2019


社區底商、商業街商鋪、綜合體商鋪都有其優勢和缺點。在選擇的時候測算投資回報率十分必要,但更重要的是要看商業發展的趨勢、商業模式的演進和消費者習慣的改變。基於此,我更傾向於選擇社區底商,在這個基礎上再看如何選擇位置。

消費重心往社區商業傾斜

  • 近些年我們知道大型超市、商業綜合體、百貨店、購物中心等體量大的商業項目生意越來越難做。商鋪經常轉租,場景經常變換、品牌更替頻繁。究其原因,無外乎經濟轉型大環境、消費習慣的改變、實體店成本居高不下、電商互聯網的影響等等。

  • 其中消費習慣的改變是很重要的一環,因為消費者不再喜歡集中消費了,體驗和成交渠道更加多元化、更喜歡個性化場景、便利性的消費體驗。由此專業店、專賣店、特色餐飲、進口食品街區化、大型超市生鮮社區化。事實上很多業態都是由商業街和綜合體內分解剝離出來的。這隻說明一個問題,商業街和綜合體對消費者的吸引力大大下降。

社區底商更加主動和靈活

  • 買商鋪無論是投資還是轉租他人,在本質上商鋪做的都是實體店,當然是需要新零售賦能的實體店。房租人工成本永遠是實體店最大軟肋,在經營中如何能夠更好的選擇精準用戶、研發好產品、搭建好渠道,做好營銷推廣這都是要付出努力的。這個時候商鋪的主動性、靈活性、適應性就充分展現出來,可以做異業聯盟、可以做社區商業聯動、可以自主引流裂變,總之你可以自主的實現自己的想法。


  • 而這些在綜合體商鋪是比較難實現的,也許綜合體臨街商鋪好一點,但依然脫離不開綜合體總體商業策劃、營銷活動的統一性,說白了還是很被動,將一切希望寄託於別人的生意是不可控的。現在國內綜合體比較好的萬達廣場,基本是租賃模式而且品牌商鋪經營壓力都很大。如果購買商鋪這種被動性還會增加,不要忘了一點:投資商鋪就是希望持續產生現金流,也就是有人租不斷租,還要增值。
  • 商業街商鋪有點特殊,不可否認,商鋪都是自帶流量的,這是實體商業的優勢。商業街商鋪沒有綜合體商鋪的被動問題,它介於社區底商與綜合體商鋪之間,但在投資性價比、便利性、私域流量打造上有些高不成低不就,還有現在商業街的生意普遍一般,如何在店鋪林立的競爭中脫穎而出是個考驗。

投資回報與位置的選擇

  • 社區底商、商業街商鋪和綜合體商鋪,其中社區底商的投資是最低的,相對風險要小,投資回報率也不差。如果把握得好,也許買一個商業街和綜合體商鋪可以買到更優質的社區底商,甚至更多底商。無論是投資還是自己做都有很好的價值體現。

  • 關於選址,實體商鋪最重要的選擇指標就是地段,這是永遠不變的原則,相對來說,地段好價格會高一些,但這完全值得!另外,在選擇社區時,首選還是人口基數足夠大、商業環境好、物業服務優質的商鋪,再就是未來有增值和發展空間的。

另外,最終的選擇要根據現實情況做決定,自身實力、地段測算、未來回報率等。最後,無論買哪一種商鋪做投資,最終的回報都是建立在商鋪後來者的經營之上,他們經營得好,你的商鋪就會更有價值,經營的不好總換承租人,不僅折騰還會給別人這個商鋪不好的感知。其實,在國外很多商鋪都是和承租方聯合經營的方式,從而實現投資的目標,同時也許會成就一個創業理想。


20年商業實踐,100餘家零售諮詢項目!關注增長、戰略、供應鏈、流程再造、運營落地。我們在這裡揮墨、論劍、相擁!跳腳、爭辯 、相攜 !解惑、鞭策、奮進!歡迎關注靈獸山!

靈獸山


我曾經不止一次猜測過,家裡個隱藏的門面等著我繼承。

第一個關於綜合體商鋪的故事

和大多數同齡人一樣,我出生在一個五線城市的小鎮上,長期活動範圍就是小鎮上的遊戲廳、錄像廳和小商品批發市場。那時候班上有位同學,每天中午吃完午飯後,都會在校門口買幾串牛肉串打牙祭。我看得直流口水,但是牛肉串的價格,比我一頓正餐的價格都貴,實在是買不起,而這確只是別人飯後的零食。

後來我才知道,那個同學家裡在服裝批發市場有個門面,他家裡人做服裝生意,很有錢,從此我就一直想,我們家要是也有個賣衣服的門面該有多好。

過了幾年,這個夢想實現了,老爸下崗了,用買斷工齡的工資,在我們那一個新建的、最大的批發市場,買了個門面。位置好,在二層最外面。雖然這時候我已經初中畢業了,校門口再沒人賣牛肉串,我還是很期待。俗話說:一鋪富三代。我這才第二代,應該不會差到哪裡去。

誰知道,劇本不是這麼寫的啊,我根本不是主角啊。這個鬼門面,成了我們家一個大大的雞肋。花了好幾萬塊,除了前兩年,開發商包租,收了點租金,後面要租出去都難。我不止一次吐槽過老爸,如果不搞這個門面,加點錢開個網吧多好,不光我上網可以免費,而且還能掙錢。

第二個關於社區底商的故事

我們單位有個發小,家裡人也下崗,拿了工齡買斷的費用,在居民區邊上的商鋪,開了個網吧。門面開始是租的,沒兩年,網吧掙了錢,就把門面買下來了。因為自己的門面,不用房租,賺的錢比別的網吧都多。沒多久,又把邊上的門面買下來了,變成了我們鎮上最大的網吧。

聽說那兩年,我們鎮上的網吧協會開會的時候,都給他家留把專用的椅子。他家裡人不參加的話,會都開不成。

這一晃,二十多年過去了。我家的門面轉了,我結婚的時候,把門面賣了,湊了點彩禮錢。比起當年的買入價,肯定是賺了點。但是當年這門面,可比一套房要貴。而我的彩禮錢,買不起半套房。

網吧還在開,不過生意不行了。聽說後來租出去,開了餐館。

從這二十年的投資收益來看,社區底商是跑贏了綜合性的大型商場。我沒能完成對牛肉串同學的逆襲,反而被別人逆襲了——要知道,我爸在單位的級別、工資都要比網吧發小的老爸高。

所以,投資要慎重啊。好的選擇,積累二十年,能讓你逆襲比你高一個階層的人。如果選擇錯誤,被逆襲的人就是你。


凝視深空


由於過年放假有事,各類邀請問題都回答的遲了些,見諒。

我在之前的一些問題回答中曾多次表述過兩個觀點:一是目前中國房地產市場商業物業從整體來看處於過剩狀態,供大於求,因此短期內商鋪的投資價格不如住宅;二是如果一定要在商鋪中選擇,則建議社區小型商鋪優先,商業街其次,儘量不要去碰商業綜合體和市場商城類商鋪。

當然,上述觀點是從市場整體面而言,具體到某座城市、某個項目或者某間商鋪,個體差異會很大,不能機械地套用觀點,要具體問題具體分析。

如果確定打算購買商鋪,一些產品的選擇的小建議如下:

一是儘量選擇社區底商,儘量選擇一層單層商鋪,而非一拖二、一拖三的多層商鋪;

二是儘量選擇面積較小(單間最好控制在50平米左右或以下)、總價較低的商鋪;

三是如果是商業街,則儘量不要選擇內街商鋪,而是選擇沿市政道路的外街商鋪;

四是要注意觀察商鋪內部結構,儘量不要選擇內部剪力牆或框架柱複雜的商鋪(往往上部為住宅的商鋪有這種情況);

五是同等條件下優先選擇開門東向或南向的商鋪;

六是儘量不要選擇單邊街鋪(即馬路對面也是商鋪為宜);

七是儘量不要選擇相鄰馬路中心有隔離帶的商鋪;

八是儘量不要選擇車流量大、快速市政通道或寬闊市政主幹道的沿街商鋪,而是儘量選擇市政支路(道路紅線寬度最好在26米以下)的沿街商鋪;

九是儘量選擇門口有足夠機動車停車空間的商鋪;

十是商鋪門口要儘量避開正對綠化、樹木或電杆等構築物。



合肥老李


商鋪要看地段,地段不好的一文不值,地段好的真的是黃金鋪,要投資商鋪只選這幾種,老城市真正中心、商業綜合體沿街、大型社區門口底商,旅遊學校大型廠礦等特定位置,其他的暫時不建議投資,這幾種商鋪的轉租和招商都是有保證的,不要貪小便宜吃大虧。

重要的是說三遍,不要買虛擬鋪,不要買虛擬鋪,不要買虛擬鋪。這裡面水太深,什麼返租什麼回購,不說了,不然在行業中混不下去了。。

另外商業的投資是個長期的過程,轉讓成本高達16%,租金水平普遍偏低。買的時候要把帳算好。

特別強調一下,商鋪是特別講究風水的!同一項目的商鋪,同樣社區的底商,可能你感覺位置只差一點點,但收益和風險天差地異。在投資時候哪怕差一點點也不建議出手。多問問資深人士。


蠶豆青青


三者看具體問題具體分析,社區底商,商業步行街和城市綜合體都是不錯的房產投資。

具體那個投資更好要看城市的情況,一般旅遊城市商業街的街鋪比較火爆。旅遊城市人流量大一般去一些高端步行街,客流量大,生意好經營,投資商鋪是首選。

社區底商要大小區,周邊寫字樓,小學幼兒園,或者其他行政單位,人流量穩定這樣的商鋪才有投資的價值。一般來說,社區底商,一拖二形式去出售,投資總價高,投資壓力大。

目前城市最火熱的投資還是城市綜合體的格子鋪,吃喝玩樂,一條龍服務,購物環境好,也是現代人的消費趨勢。一般這種商場會偏向因體驗式消費,吃喝玩偏重。唯一不足的是這種商鋪沒有自主權,只是用於純投資。這種商鋪要看中地段,以及招商運營管理公司實力去投資。這種綜合體的商鋪收益前期比較低,過了培育期就很穩定。

這三種投資,不管投資哪一種地段,很重要,地段決定的周邊的人氣和資源配套,對後期店面的投資升值租金收益有很大的影響


長生說房


購買商鋪,是一個技術活,這個技術要考慮到方方面面,不僅僅是對社區底商,商業街商鋪,還是綜合體商鋪的一個簡單的選擇,位置的選擇,商鋪本身的商業屬性,經營規則,自由性,甚至上鋪的風水學,都要提到日程上,去綜合的判斷,到底應該購買一個什麼樣的商鋪,這應該是個案去分析,每一個案例,都是不一樣的,為什麼這麼說呢?



第一,每一個商鋪的前置條件,都是不一樣的。

就說通用的前置條件,期房現房,還是準現房,會有很大的區別,一般商鋪都是準現房,或者現房,但是能租出去的前置條件,各不相同,假如等三年才能租出去和立馬就能租出去,在收益率的時間差上,區別就大了去了,類似於這樣的前置條件還有很多,比如說,商鋪的位置,本身房子的格局,房子的風水格局,內部風水和外部風水,還有房子的屬性是不是產權商鋪,所在的商圈,這些都屬於商鋪的一些,通用的前置條件,一定要搞清楚。

第二,每一個商鋪,都有自己不同的前置條件條件,這種不同,來自於各個方面,而且和購買商鋪的人,也有一定的條件,資金來源,有沒有槓桿,房子本身的一些特殊屬性,每一套商鋪,都有自己的一些個性和特點,所以要因人而異,這些特點和個性,直接影響商鋪的價值,而商鋪的價值最終表現在,收益率上面。

第三,商鋪位置選擇,其實特別簡單,一方面是尋找人流量比較大的地方,還有一個簡單的方法,就是你覺得舒服的地方,另外還有做什麼生意,生意和收益率掛鉤,關係非常大,一定要提前預支這個位置,可以做什麼生意,就知道收益率了,同樣的商鋪,要選擇門頭大的,靠邊的,旁邊挨著銀行或者仍流量比較大的商鋪,生意一定錯不了,租上鋪的人生意好,這才是購買商鋪最大的勝利。

好了,就說這麼多吧!關於投資購房,還有什麼其他的衣服可以隨時關注公眾號,樂福居,這裡會有一系列關於購房的一些小常識,等你來哦。


樂福居


首先我們要搞清楚,無論你是買社區商鋪還是商業街商鋪還是綜合體商鋪,都涉及到一個核心問題,那就是周邊的人群密度和基數,其次是競爭環境!

商鋪本身是不值錢的,值錢的是周邊的消費群體,是人!

如果是買社區商鋪

就看社區的大小、未來入住率、單價和周邊的市政規劃,看這個社區離市區多遠,大家入住交通、上班是否方便、是剛需買房的多還是投資買房的多,周邊的公交站臺和地鐵口在那裡,人流走向是什麼樣的,門是開在哪個方向等!我的觀察是,另可買小不要買偏,只要是位置好,一定就租得出去,無非就是價格問題,如果買偏了,房子又大,那真的不一定租的出去,只要是空著就是在虧本

如果是買商業街商鋪

和買社區商鋪很多道理類似,還要重點看看周邊的鄰居,如果他們的規模很大,你哪怕是個小店鋪也是可以撿到一些人的,買商鋪要站在租客的角度去思考,他們無非就是希望位置好,戶型正,門臉大、鄰居有實力、租金便宜一點,是不是這樣?租金貴不貴主要還是看門店好不好,地段、人流好不好,租客門店生意不好,自然你的價格高不起來!

如果是買綜合體商鋪

這裡面水很深,我一個鄰居就買了一個,當時銷售人員給的承諾是保收益的,交給開發商統一運營,每年都會有分紅,當然,也是可以自己單獨運營的,然後就是各種人流大,生意好,誰誰又搶著入住了等等!

結果呢?商業體開不了業,為什麼,因為市場熱度不夠,或者周邊已經有很多商業體了,廣告投出去了,結果沒有抄起來!不敢開業,現在就被套住了,也不知道什麼時候火的起來!商業體是大投資,如果沒有外在的大力量,比如市政規劃,是很難短期內火起來的,三年五年正常,十多年不溫不火的也有很多!

商業體如果沒有炒起來,開發商長久一定是沒法資金去兌現承諾的,他都沒賺錢,怎麼去保障你?


就先階段,拿武漢為例,如果我去買商鋪,我更偏向於買三環周邊的新社區商鋪,為什麼?

第一,武漢發展很快,人口淨流入,目前內環裝不下了,大規模的在向三環擴散,哪裡的房價是1.2w,很多地鐵、商業體,公園,工業園都在成型,也就是說,哪裡未來可能比市區更適合年輕人居住,現在買個商鋪是有前途的

第二,買三環的很多都是剛需買房,這樣的話入住會比較快,新社區會很多商鋪可以選擇,相對來說,價格還是低的,買個位置好的地方,既可以出租也可以自用!

第三,如果是靠市區內,商鋪已經飽和了,而且價格很貴,如果太靠外,入住的人生活,工作都不方便,導致社區入住率不高,那肯定會影響租金,甚至壓根租不出去,3環是正在快速發展的區域,所以現在去買時機比較好!

好了,這就是我分析的購買商鋪的一些心得和觀察,希望對你有幫助!

開店好生意,只聊開店和創業相關的人和事,歡迎關注!


開店好生意


個人比較傾向以綜合體的一樓外鋪,商住綜合體的樓盤具有社區特質與商業性質,選擇一樓外鋪可對內對外經營,發揮空間比較大。(不建議選擇內鋪或二樓三樓以上的商鋪)

投資綜合體商鋪,儘量選擇配套功能齊全的地段,未來具有發展空間的地段,比如新城轉移規劃地段,這類性價比高,投資比較小,升值空間比較大,缺點就是要養養鋪。

《投資商鋪要具有長遠的眼光去選擇商鋪》

(成熟地段,成熟商圈的商鋪早己輪不到你買或溢價太大買不起。)

耐得住寂寞,換得來榮華。

一朝投資成功,換來一輩無憂。

――以上觀點純屬個人見解!


象獨於野


大型小區首首首選,其他等死!不會立死,慢慢耗死,電商就是要弄死這類商鋪!看:廣州北京路步行街,上下九路步行街……人流已經慢慢蕭條,切記!這裡曾經是廣州市最旺的步行街,現在也是,但已經大不如前了,眼見為實!電商會慢慢搞垮這些傳統的商業步行街。


用戶7083024768513


社區底商。

現在商鋪的發展定位放在電商衝擊這一背景下來討論較為合適。我們先比較實體店鋪與電商的各自優劣勢:

電商:

信息流:高效性

資金流:便攜性

物流:跨度性

實體店:

信息流:體驗性

資金流:可信性

物流:即得性

從信息流的高效性來說,如果是“貨比三家”,那電商的效率高效。但體驗性一直是電商難以企及的高點。

電商在資金支付方面非常便捷,移動支付給我們帶來了前所未有的便捷。其實,這一點電商和實體店在支付方面逐步融合。菜市場賣菜也在用微信和支付寶收款。

電商物流的“跨度性”和實體店的“即得性”,正在進行激烈的對抗和合作,電商在極力提升物流速度,比如京東有的貨品可以做到隔天收取,無論如何,“即得性”是實體店最大的優勢,是電商做夢都想擁有的能力。

對於社區底商來說,主要滿足的是開門七件事,油鹽柴米醬醋茶,比如買一瓶酸奶,此時社區底商的“即得性”就體現出優勢。

位置選擇:“金角銀邊”的商鋪價值要大,主要是可視性要強一些。

至於其他的,人流、租金收益,前面的朋友已有描述。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