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忠實:長安城裡的一等君子

陳忠實:長安城裡的一等君子


提起陳忠實,你的第一印象是什麼?響徹文壇的著作《白鹿原》?時時在手的雪茄?還是有著深深皺紋的臉?


我們或許可以從他自己的話語中感受一個真實的陳忠實。


對於作品《白鹿原》,他曾說,作品寫完之後,他有兩種估計,一是這個作品可能被徹底否定,根本不能面世;另一種就是得到肯定,而且會引起一些反響,甚至爭論。


“不會是悄無聲息的,因為作家自己最清楚他弄了一部什麼樣的作品。”1993年3月,陳忠實與當時的《小說評論》主編李星對話時,這樣說。


他說,沒有作品,自己跟一般農民沒區別。


在《白鹿原》的開頭,陳忠實用一頁紙的篇幅寫下了巴爾扎克的一句話:“小說被認為是一個民族的秘史。”他指出,《白鹿原》的靈魂就是中國人從帝制之下走向現代文明的一個精神剝離的過程,剝去腐朽,滋長新生。


在書中,他寫道:“好好活著!活著就要記住,人生最痛苦最絕望的那一刻是最難熬的一刻,但不是生命結束的最後一刻熬過去掙過去就會開始一個重要的轉折開始一個新的輝煌歷程;心軟一下熬不過去就死了,死了一切就都完了。好好活著,活著就有希望。”


質樸而深刻、真誠的語言,如黃土地般厚重的作品,應該是他留給這個世界,最好的遺物。


陳忠實:長安城裡的一等君子


陳忠實前段時間一直身體不好,他的老朋友、陝西省作協副主席朱鴻寫了一篇關於自己與他交往的文章《陳忠實先生》,本想寫完給他看,可文章寫完了,看的人卻走了。4月29日7時45分,著名作家、《白鹿原》作者陳忠實在西安因病去世,享年74歲。


記者致電朱鴻時,他正在陳忠實家中,陳的家人在按照中國的傳統佈置靈堂。朱鴻說:“3月23日下午3點56分,我還和他通電話,先生的聲音十分弱,不禁讓人心酸。歲月不饒人,也不饒先生啊!陳忠實不僅是成就很大的文學家,更是長安城裡第一等的君子。”


朱鴻回憶,他從未看到誰指責過陳忠實,一旦論及先生,凡男女老少,總是交口稱頌。2007年,一個寫作中心委託朱鴻邀請陳忠實做主任。陳忠實欣然答應,卻拒絕報酬。


“主任怎麼能白做呢?”朱鴻說。陳忠實轉過臉,睜大眼睛說:“你看,我有工資,有版稅,字也有一點潤格,還在別的大學做一些事,這就夠了。擔任寫作中心主任,我能做什麼就會做什麼,只是我不能再拿報酬了。我很清楚人與社會之間的利益關係:要合適,不能過,我不能過!”


今年年初,人民文學出版社舉辦了第二屆“白鹿當代文學編輯獎”。這是陳忠實從自己的稿費裡拿出10萬元設立的獎項,兩年一屆,獎勵在當代文學編輯工作中貢獻突出的個人。作家自掏腰包為編輯設獎,這在中國文壇尚屬首次。


也許,這是陳忠實感念當年那位慧眼識人的人文社老編輯——《白鹿原》的首任責編何啟治。


陳忠實:長安城裡的一等君子

《白鹿原》就是在這張小桌上寫成的,圖片來源於《白鹿原》出版20週年珍藏紀念版內文插圖


今年已經80歲的何啟治記得,1973年冬天,在西安郊區小寨的一個街口,自己攔住了正推著一輛破自行車的陳忠實,向他約一篇長篇小說。彼時的陳忠實才發表了兩萬字的小說,面對鼎鼎大名的人文社的約稿,一臉茫然,但還是答應了下來。


何啟治沒有設定截稿日期,而陳忠實交稿是在20年後。在祖居的老屋裡開始動筆的時候,陳忠實在屋前種了一棵小梧桐樹;寫完的時候,這棵梧桐樹已經有胳膊粗了。這不是因為拖延,而是因為他寫的是《白鹿原》,交稿的時候,幾乎“把生命也一起交了”。


獲得第四屆茅盾文學獎的《白鹿原》,在1993年6月出版,到10月已經印了7版、50多萬冊,盜版書更是不計其數。人文社策劃部主任宋強告訴記者,《白鹿原》迄今仍是暢銷書,累計銷量已達200多萬冊。


不僅書暢銷,《白鹿原》還被改編成秦腔、電影、電視、話劇、舞劇、連環畫等多種藝術形式。2014年6月13日,《白鹿原》第三輪復排被再度搬上北京人民藝術劇院的舞臺(中國青年報曾作題為《話劇:中國人從帝制走向現代文明的精神史》的報道)。開演前數日,所有票售罄。


在《白鹿原》的開頭,陳忠實用一頁紙的篇幅寫下了巴爾扎克的一句話:“小說被認為是一個民族的秘史。”陳忠實說,《白鹿原》的靈魂就是中國人從帝制之下走向現代文明的一個精神剝離的過程,剝去腐朽,滋長新生。在話劇版《白鹿原》中飾演白嘉軒的濮存昕說,白嘉軒骨子裡有中國五千年的文化修行。


2015年1月29日,法語版《白鹿原》連環畫出版首發式在歐洲最大的漫畫節、法國安古蘭漫畫節上舉行,《白鹿原》的故事已經走出了原上、陝西乃至中國。連環畫作者李志武在電話中告訴記者,今年3月21日他還與陳忠實有過一次通話,商量連環畫的出版事宜。


“從電話裡能聽出來,他病情挺嚴重,我還期待他康復,沒想到……陳老師從不計較稿酬這些事兒,有求必應,非常寬容開明。”李志武說,“不久前,還有人告訴我,法國的一位音樂人把《白鹿原》的連環畫做成了音樂演出。法國人能感受到中國傳統的魅力,他們也喜歡白鹿原上的家族故事。”


“寵辱憂歡不到情,任他朝市自營營。獨尋秋景城東去,白鹿原頭信馬行。”這首白居易的詩陳忠實生前很喜歡。21世紀第一個農曆春節過後,他買了20多袋無煙煤和吃食,拋開了長安城的繁華,回到原下的祖屋生活,自己燒火沏茶,一覺睡到自然醒,傍晚就去山坡草地散散步。


陳忠實曾計劃要寫一部“墊棺材”的作品,如今,寵辱憂歡皆去,他可以枕著《白鹿原》長眠原下。5月5日,陳忠實先生的遺體告別儀式將在西安舉行,人文社計劃在5月12日左右舉辦紀念活動。(文|中國青年報·中青在線記者蔣肖斌)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