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部破解中國成功密碼的力作

一部破解中國成功密碼的力作

【圖書評介】

在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70週年之際,世界也進一步把關注和探尋的目光投向了中國——這是一個以近代以來從不曾有過的意氣風發姿態屹立於世界東方的中國,是一個脫掉貧窮落後的帽子、引領十三億人民穩步走向富裕安康的中國,是一個日益走近世界舞臺中央、勇立潮頭引領世界和平與發展的中國。“神女應無恙,當驚世界殊。”人們不禁發出這樣的追問:70年彈指一揮間,為什麼近代曾深陷苦難的中國取得了令世界刮目相看的偉大成就,迎來了從站起來、富起來到強起來的偉大飛躍,其中成功的秘訣究竟是什麼?由教育部高等學校社會科學發展研究中心主任王炳林等編著、人民出版社出版的《從站起來、富起來到強起來——中國為什麼行》一書就是回應這一關切、回答這一問題的力作。

“篳路藍縷,以啟山林。”新中國70年的歷史是一部艱辛探索、艱苦創業、接續奮鬥的歷史,是一部不斷披荊斬棘、攻堅克難,揮灑光榮與夢想的歷史,也是一部在“山重水複”中上下求索,最終走向“柳暗花明”的歷史。該書堅持歷史唯物主義的觀點,把新中國70年的奮鬥歷程合乎邏輯地理解為一個確立社會主義方向、尋求和開闢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的完整歷史過程,理解為一個從奠基生根、蓄能造勢到開花結果、光榮綻放,不斷譜寫中華民族偉大復興恢宏樂章的歷史過程,完整地展示了中華民族從站起來、富起來到強起來波瀾壯闊的歷史進程。它不是一般地摹寫歷史、鋪陳史實,而是注重揭示其中所蘊含的中國智慧、提供的中國方案,因而具有厚重的歷史感和鮮明的時代性。

該書的導言從四個方面回答了“中國為什麼行”的問題。在筆者看來,這四個方面可以概括為四個優勢:一是真理的力量和優勢。中國共產黨是一個自覺以發展著的、中國化的馬克思主義科學理論為崇高信仰和科學指南的黨。新中國70年是一個理論與實踐相統一的生動的辯證發展的歷程。新中國成立後,以毛澤東同志為核心的黨的第一代中央領導集體對在中國這個落後的東方大國建設社會主義進行了艱辛曲折而又卓有成效的探索,取得了許多彌足珍貴的成果。改革開放以來,基於馬克思主義科學原理,把握毛澤東思想活的靈魂,我們黨從鄧小平理論、“三個代表”重要思想到科學發展觀,形成並不斷豐富和發展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特別是進入新時代,形成了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這一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最新成果,用真理的光芒照亮了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壯闊航程。二是組織的力量和優勢。真理化實踐,精神變物質,離不開堅強、周密和高效的組織。自從有了中國共產黨,近代以來中國一盤散沙的局面就一去不復返,中華民族前所未有地團結起來。中國共產黨是一個用馬克思主義革命理論建立起來的黨,是一個秉持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宗旨、以人民為中心的黨,是一個具有嚴密的組織、嚴格的紀律和優良作風的黨,是一個具有堅強的組織力和強大的凝聚力的黨。中國共產黨作為執政黨,在不斷的自我淨化、自我完善、自我革新、自我提高中始終走在時代前列,始終成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的堅強領導核心。三是制度的力量和優勢。科學的理性認識、成功的實踐經驗只有轉化為適宜的制度安排才具有長期性、穩定性。新中國70年成功的奧秘,不僅在於我們創立並不斷豐富、發展了中國化的馬克思主義,不僅在於我們在實踐中不斷開闢完善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而且在於不斷把這種理性認識和路徑選擇轉化為適應中國國情的科學、合理、有效的制度安排,建立了具有鮮明中國特色、時代特色的社會主義制度。實踐證明,這種制度既能夠保證人民當家作主、又能夠形成統一的意志和行動;既能夠使社會充滿生機和活力,又能夠集中力量辦大事;既能夠加快國家經濟社會的發展,又能夠維護和促進社會公平正義。這種制度是行得通、真管用、有效率的制度,確保了國家的興旺發達與長治久安,也為人類嚮往和追求更美好、更合理的社會制度提供了中國智慧、中國方案。四是改革的力量和優勢。新中國是在除舊佈新、革故鼎新的基礎上建立的。然而由於歷史條件的侷限,在社會主義建設道路的探索上我們也曾走過一些彎路。改革開放極大地解放了人們的思想,極大地激發了中國社會的創造活力,極大地解放和發展了中國的社會生產力,極大地推進了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使中國大踏步地趕上了時代,開始引領時代潮流。可以說,改革是決定中國命運的關鍵一招,也是破解中國成功之道的重要密碼。

該書正文部分共分18章,從內政外交國防、治黨治國治軍、改革發展穩定各個方面、各個領域系統全面、生動客觀地揭示了新中國成立70年來中國共產黨人執政興國、治國理政的歷史經驗,富有說服力地展示了中國的獨特優勢。全書堅持史論結合,論從史出,用事實說話、讓歷史告訴未來,特別注重把揭示中國奧秘與講好中國故事結合起來,既有對歷史脈絡的宏觀把握,又有對重大歷史事件乃至歷史細節的精彩描繪,從中自然引出中國成功的經驗和啟示,從而避免了一般理論著作的呆滯和枯澀,讀來令人興味盎然。

(作者:王幸生,系軍事科學院政治工作研究院研究員)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