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對釣魚餌料誤解到底有多深?看完再也不會亂買了

雖然我們每個釣魚人對餌料的理解都是不一樣的,但是理解的過程可能都大同小異:耗費了我們不少的精力、時間和金錢。標題並不是誇張,有太多的釣魚人在餌料的誤區裡面不可自拔,以至於家裡堆積幾十種餌料,彷彿一個小型漁具店。

你對釣魚餌料誤解到底有多深?看完再也不會亂買了

恨不得把漁具店搬回家

蓑笠哥在十數年釣魚生涯中,也有過那麼一段時間沉迷於餌料。但是現在才發現完全不是這麼回事:餌料在釣魚過程中並沒有我們想象的那麼重要!下面的這幾個對於餌料誤解;大多數釣魚人都有,只要你搞明白了肯定能覺得如醍醐灌頂,再也不會衝動買這麼多餌料了。

好的餌料一定能讓我爆護

能讓你爆護的首先是密度,其次是天氣,絕不是餌料。在影響魚獲的因素排行榜中,餌料連前三都不能進入,更別說影響你的魚獲了。不論你買多好的餌料,多麼牛B的配方,沒有密度天氣不好也是白搭。哪怕最厲害的小藥,大多數情況下也難治魚不開口。所以說,大部分釣友給蓑笠哥留言說:首先要有魚!蓑笠哥沒有一次反駁。

好的餌料肯定是有好的地方,但大多體現在霧化、狀態、傳播方面,你不會開餌,不會調整狀態霧化,不勤快抽窩,再好的餌料給你也是白搭!大部分魚餌的主要原材料都差不多:紅薯、玉米、土豆、各種動物蛋白……。尤其是自然界的魚兒,對餌料基本就是“能不能吃”,而不太關心好不好吃。

你對釣魚餌料誤解到底有多深?看完再也不會亂買了

餌料並不是你爆護原因

一款餌料適合所有情況

這也是典型的誤區之一,很多釣友喜歡一款餌料,就在家裡囤積大量的這種餌料,生怕停產後再也買不到。殊不知魚餌也是有保質期,雖然過了保質期魚兒吃了並不會 拉肚子,但是裡面的一些香味還有狀態會大受影響。釣魚人對餌料應該有深刻的理解,瞭解每個階段魚兒進食的愛好,挑選不同的餌料。就連藍鯽、918、速攻也不能保證四季通殺!

餌料對象魚都是有針對性的

這一點正好被商家們利用的淋漓至盡!就算同一個配方的餌料,只要換一個不同的包裝,上面寫有專釣不同類型的魚類;釣魚人肯定是一樣買幾包。最重要的是買了還不自知,到處告訴別人這個餌料釣XX魚好!

其實心理作用在作怪,絕大部分的餌料都是光譜性,而且大部分亞洲魚也都是雜食性魚類。蓑笠哥用釣鯽魚的料釣起來過鯽魚、鯉魚、草魚、鯿魚;反之亦然。就拿藍鯽來說,能釣的魚絕不亞於20種。但是你拿藍鯽去鯽魚池肯定只能釣到鯽魚,或者拿到鯉魚多的環境也只會上的鯉魚多。

不難理解,如果你釣多個幾年,其實你就發現餌料其實沒有那麼複雜。找準魚情才是最關鍵的!不否認魚兒有偏口,但是遠沒有我們想象的那麼嚴重。同一個塘兩個爆護的大師用的餌料一定不一樣,甚至有可能一個腥一個香!這是常有的事兒!就在昨天,蓑笠哥用釣王八的豬肝釣了一條鯉魚,不是親眼所見,我還真不信!還用用羅非餌料釣了一條兩斤多的鯉魚和三條鯽魚!我的目標魚是羅非啊,一條沒有!羅非不開口有什麼辦法?!

你對釣魚餌料誤解到底有多深?看完再也不會亂買了

紅蟲都不能通殺

自制餌料一定比不過商品餌

這也是很多釣友的誤區之一,尤其是城市的釣友。提到自制餌料就會聯想到:打龜、不好、狀態欠佳、便宜……。不得不說很多釣魚人對自制餌料的印象刻板,可能大多數是源自於自己幾次失敗的自制餌料經歷吧。自制餌料其實只要你用心肯定不會比商品餌料差很多的,而且你做的好的話也不便宜(月薪高的自制餌料的時間都好幾百上千了,還不說用好的原材料)。商品餌料的配方也大多是釣魚人自己研究後來覺得不錯商業化的,也是一些大師們鼓搗出來的。

而且商品餌料是有一個弊端,很多不能長久保存的原材料都是不能添加的。比如自制餌料中幾個比較重要的原材料:蝦、雞肝、蚯蚓、魚肉。這些原材料用新鮮的直接加進餌料效果往往要比曬乾後做成餌料要好太多太多!就拿自制羅非凍料來說,用蝦肉、雞肝、蚯蚓打漿加雪花粉、輕麩、拉絲粉調整狀態,加香虎雞精提味要比你去漁具店買的凍料好很多。雖然原材料不便宜,但是釣羅非那是沒得話說!

你對釣魚餌料誤解到底有多深?看完再也不會亂買了

自制餌料爆護很常見

餌料太軟容易脫鉤

蓑笠哥也在這一點上犯過二!後來發現很多新手釣魚人大多如此!餌料一定要和的比較幹比較粘才不會擔心餌料會在拋竿和入水的時候脫落。見過很多釣友的餌料提竿起來餌料還在!去捏一下像口香糖一樣。這是大大的誤區!餌料一定要軟粘霧化好,在水底一分鐘之內變成絮狀!就算不變成絮狀慢慢剝落也可以!千萬不能搞成口香糖:不利於霧化也不利於刺魚;尤其是鉤子不大的時候,往往中魚之後可能會把鉤子和餌料從魚嘴裡面扯出來!

餌料種類加的越多能釣的魚也就越多

雖然之前有說大部分餌料都是廣譜的,完全有針對性的餌料不多,實踐上往往也是如此:經常鰱鱅餌料上鯪魚、草魚餌料上鯉魚、鯽魚餌料上羅非等等數不勝數。但是像這種一開餌料就五大包六大瓶使勁混合的也是完全不可取!你拆的餌料多開封后保存不論太久不說,這樣的大雜燴簡直就是災難!而且白條小羅飛麥穗魚之流最喜歡這種。

不論你是自制餌料還是商品餌料,都要明確一個原則“君臣佐使”(專門有對君臣佐使寫過文章,有興趣的可以關注後看歷史文章),就是要分清主次,要弄明白我為什麼要放這個餌料進去,起到的作用是什麼:基礎料?增加霧化?不夠粘?增香(不能串味)?等等。總之要有一個主要表現的特徵“君”,君可以是腥;可以是香;可以是甜;可以是臭等根據你的需求來定。切忌不要所有魚種餌料都加一點,毫無意義!

關於餌料的誤區,今天就分享到這裡;蓑笠哥也就一釣界小輩,實在在不敢在各位大師面前指點江山,純屬一片愛魚赤誠之心樂於分享。如果您覺得說得對,點贊關注。如若說的不對,可評論區提點一二,感激不盡。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