府帥瞧不起13歲少年,哪知少年所寫文章僅以3句話便將府帥折服

古時候有許多神童,小小年紀,智慧便出類拔群,過人智商曉喻天下,讓人大加讚賞,敬佩不已。諸如戰國時期秦國的甘羅,南北朝時期的元嘉,唐朝時期的楊炯,元朝時期的王冕等,這些人皆在少年之時便成名,天下人周知,後人給予讚譽,稱之為“神童”。

那麼何謂神童,神童說白了就是資質超凡,優於大眾兒童的小孩即對才賦優異兒童的一種統稱。筆者悔昔今天也來談談一位神童,此人,成名較早,更是在少年時以一篇文章,曉喻天下,流芳百世,其作更是奉為蓋世不朽的名文,為世人稱讚。

府帥瞧不起13歲少年,哪知少年所寫文章僅以3句話便將府帥折服

王勃人物影視形象劇照(圖)

那麼此子是誰呢?說出名字,大家都知道,他便是王勃。王勃,唐朝人,文學家,乃“初唐四傑”之一,與駱賓王、楊炯、盧照鄰齊名。王勃,神童之資是出了名的,他從小聰明好學,才智出眾,6歲之時便能寫文作詩,而且所寫內容非常流暢,文筆極好,當時就已經被人稱讚為“神童”。王勃九歲的時候便熟讀唐初儒家學者,經學家、語言文字學家、歷史學家顏師古晚年力作《漢書注》,並且還作《指瑕》十卷,以糾正《漢書注》著作錯誤之處。

要說王勃少年最為耀眼的事蹟莫過於他所寫的《滕王閣序》,該作被後世奉若駢文巔峰作之一,言其乃六朝駢文之新變,唐朝駢文通俗化格律化之先聲,對後世影響可見一斑。關於王勃作此名篇的年紀一說,歷史上有不同的看法,大致分為四種,分別是“十三歲”說,“十四歲”說,“二十二歲”說,“二十九”說。

府帥瞧不起13歲少年,哪知少年所寫文章僅以3句話便將府帥折服

王勃人物影視形象劇照(圖)

本文既然在講神童,悔昔道來自然便採納第一種歷史說法,言王勃作《滕王閣序》時才十三歲之說,此說,出自《太平廣記》以及《古今事文類聚前集》等當中。話說王勃當年十三歲,為看望為官的父親特地來到江西。

一日,府帥(注:唐代對地方軍政長官如都督府都督﹑節度使﹑經略使等的一種稱謂)在滕王閣舉辦宴會,王勃之父受邀,自然王勃也跟隨父親參加了此宴會。這府帥有一女婿寫文章寫得非常好,他舉辦此次宴會目的之一就是想讓女婿在眾人面前出出風采,展現一些他的文學功底,所以早早地安排好一切,讓他的女婿先構思一篇文章“滕王閣序”,並且熟記,到時候在宴會上當著眾賓客的面寫,對外聲稱是即席而作的。女婿出風頭,自己又非常有臉面。

府帥瞧不起13歲少年,哪知少年所寫文章僅以3句話便將府帥折服

王勃人物影視形象劇照(圖)

到了宴會那天,酒席一半之後,府帥果然一一給賓客分發紙張,讓他們即興做文章,眾賓客個個推辭不要,謙虛坦言自己沒有那個火候。可是當紙張分發到王勃處時,這王勃卻接下了紙張。府帥見王勃違背了他當初的設想,心裡對這個狂妄自大毫不謙讓的王勃所表現出來的態度非常的生氣,便特意派人下席盯看王勃能寫些什麼。

府帥瞧不起13歲少年,哪知少年所寫文章僅以3句話便將府帥折服

王勃人物影視形象劇照(圖)

王勃拿到紙張後,奮筆疾書,王勃沒寫兩句,那盯看王勃的人便到府帥身邊告訴他王勃所寫的內容為“南昌故郡,洪都新府。”,府帥一聽,笑著說道:“這種內容,不過是老生常談”,又過了一會兒,那人對府帥說王勃寫道:“星分翼軫,地接衡廬。”對此內容,府帥不再說話,沉思許久。又過了一會兒,那人第三次來到府帥身邊彙報王勃所寫的內容:“落霞與孤鶩齊飛,秋水共長天一色。”這府帥一聽這內容,拍案而起,並且大聲說道:“這樣的文章必然是不朽的名作了啊!”

正如府帥說的那樣,王勃的《滕王閣序》果然成為千古名篇,不朽之作,為世人所贊!(文:悔昔道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