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夏猛將錄

華夏曆史綿延上千年,名將之多如天上繁星、過江之理,但是有那麼一些人,他們氣概滔天,勇武若神,世人稱之為猛將。


1、魔神降世——項羽

華夏猛將錄

成名之戰:締造神話,破釜沉舟

秦二世三年,項羽砍了畏戰不前的宋義,自命為上將軍,帥三萬楚軍渡過漳水,決戰秦軍。項羽此時的對手是大秦最後的名將章邯,曾率領20萬囚徒就打的北地諸侯哭爹喊娘,還有20萬為大秦名將蒙恬親自鍛造的鐵軍——長城軍團,蒙恬曾帥其卻匈奴700餘里。長城軍團不僅要防禦北方匈奴,更要衛戍大秦都城咸陽,所以其精銳還要甚於出征百越的趙佗所部。長城軍團現在的統帥為大秦戰神王翦之孫王離,面對這樣的軍隊這樣的將領,世人皆不看好項羽。可是項羽卻僅憑三萬楚軍九戰九捷,大破秦軍!秦將王離戰死,秦將章邯投降。現在好多人說秦朝出征百越的軍隊回來如何如何,我看來如是鉅鹿之戰之前回來還難說,鉅鹿之戰後回來,同樣也是扯淡。

巔峰之戰:再創傳奇,睢水不流

公元前205年,劉邦趁項羽攻打齊國之際,會合五路諸侯,共集齊兵馬56萬,攻打楚國。項羽聽說後留將繼續攻打齊國,自己僅帥三萬楚軍回擊劉邦。劉邦56萬大軍被項羽打的稀巴爛,劉邦只得十數騎兵敗走,漢軍落入睢水十餘萬,睢水為之不流。

最後之戰:垓下悲歌,烏江末路

公元前203年,項羽與劉邦議和,史稱鴻溝和議。過後,項羽引軍東歸,劉邦卻撕毀合約,背後追擊項羽。雙方經過激戰,項羽被劉邦會合周殷、英布、劉賈、韓信所部共60萬眾圍於垓下,劉邦自討不能勝,聽從陳平建議命四周奏起楚歌,楚軍聽到故鄉歌曲軍心離散,項羽只得帥800騎突圍。韓信雖號稱十面埋伏,卻依然攔不住項羽,項羽一路衝殺至烏江邊,見一亭長,亭長勸其渡江回到楚國,東山再起。項羽想起自己八千子弟兵盡歿,覺得無顏見江東父老,將馬贈給亭長,部戰漢軍,一口氣殺了漢兵幾百人,自己也受了十幾處的傷。而後揮刀自刎。

2、猛將之鄉,三國亂世

華夏猛將錄

三國猛將之多,世人所熟知,可以說當華夏曆史之最。這裡不一一細說啦。如萬軍中取敵人首級的關羽,八百破十萬的張遼,百人踏曹營的甘寧,據水斷橋的張飛,三進三出的張郃,一身是膽的趙雲,猛將之多,不再細表。

3、救世戰神——冉閔

成名之戰:初顯崢嶸,少年領兵

華夏猛將錄

公元337年,石虎發兵30萬幹掉段遼(北方鮮卑族部落)後,然後一激動就想順便把慕容鮮卑也滅了算了,萬萬沒想到踢到了鐵板,被被慕容皝的兒子慕容恪打得丟盔棄甲,30萬大軍狼狽逃竄,唯有冉閔部徐徐而退,沒有損傷,此時冉閔年僅15歲。

巔峰之戰:六戰六捷,威震華夏

永和六年。冉閔建立冉魏,隨後頒佈著名的《殺胡令》,此舉遭到了北方牧族的圍攻,冉閔率軍於淩水河畔大敗鮮卑燕軍二十萬,斬首上將以上三十餘名,焚燒糧臺二十萬斛,奪鮮卑北燕郡縣大小二十八城,威震中原。挾勝利之勢,突襲各路胡軍。先後經歷六場惡戰。(1)首戰以漢騎三千夜破匈奴營,殺將數名,逐百里,斬匈奴首三萬;(2)再戰以五千漢騎大破胡騎七萬;(3)三戰以漢軍七萬加四萬乞活義軍破眾胡聯軍三十餘萬;(4)四戰先敗後勝以萬人斬胡首四萬;(5)五戰以漢軍六萬幾乎全殲羌氐聯軍十餘萬;(6)六戰又以步卒不足萬人敵慕容鮮卑鐵騎十四萬

最後之戰:亡國被殺,英雄末路

公元352年,冉閔與鮮卑名將慕容恪進行人生的最後一戰,冉閔所帥為步兵,慕容恪為騎兵,冉閔卻以步兵十戰十勝。慕容恪就用鐵鎖把戰馬連接起來,在善射的鮮卑士兵中挑選了五千名精銳士兵,列成方陣前進。冉閔所乘的赤馬名叫朱龍,日行千里,冉閔左持雙刃矛,右執鉤戟,順風迎擊,斬殺三百餘名鮮卑兵。頃刻間燕地騎兵蜂擁而至,重重包圍住冉閔。冉閔寡不敵眾,躍馬衝破重圍向東逃跑,走了二十餘里,朱龍由於勞累致死,冉閔被慕容恪擒獲。

冉閔死後,草木枯萎,蝗蟲大起,燕國大旱,慕容儁懷疑是因為殺了冉閔的緣故,連忙派人祭祀,並追封冉閔為武悼天王。冉閔所在時代,北方中原為少數民族統治,漢人地位低下,其生活環境之惡略,更甚於五代十國。正是由於冉閔的勇於反抗,打擊了北方強勢牧族,致使北方漢族不致覆滅,為後來北魏漢化提供了有力基礎。

4輔國柱石——張須陀

華夏猛將錄

成名之戰:驟御良將,倒黴的王薄

大業七年,在長白山起義,聚集數萬人,並多次打敗官軍,可惜遇到了張須陀,在魯郡岱山,兩軍相遇,王薄恃其驟勝,未設防備,張須陀選精銳,出其不意而攻擊王薄軍,大敗王薄軍斬首數千級。王薄收攏被打散的部下萬餘人北上渡過黃河,又被張須陀追至臨邑(今濟南市北)擊敗,斬首五千餘級,獲六畜萬計。大業九年(613年),王薄又聯合起孫宣雅、石秪闍、郝孝德叛軍十餘萬人攻打章邱(今山東章丘西北)。張須陀派遣水軍斷其水運,自率兩萬步兵、騎兵擊討叛軍,叛軍大敗,散軍潰至津樑時,又被水軍周法尚所拒。張須陀與周法尚水陸夾擊再次大敗叛軍。

巔峰之戰:南征北戰,橫掃義軍

大業九年,裴長才、石子河等率兩萬叛軍攻至歷城,縱兵大掠。張須陀當時沒來得及召集士兵,於是親率五騎與叛軍作戰。叛軍為其所吸引,遂引兵圍攻。張須陀身陷重圍,身上多處受傷,勇氣彌厲。時城中援兵至,叛軍稍退。張須陀督軍再戰,大敗叛軍,裴長才敗逃。大業九年,擊敗北海郡郭方御。大業十年,擊敗在蹲狗山聚集十萬人的左孝友。同年,在屯祝阿擊敗盧明月十萬大軍。大業九年到大業十年,一時間中原義軍聞風喪膽,莫能與之爭。

最後之戰:四出四進,捨生取義

大業十二年,後世大名鼎鼎的義軍——瓦崗軍,成為河南地區最牛逼的一隻義軍,不過他的頭領不是後世聲名赫赫的混世魔王程咬金,而是翟讓。翟讓欲攻打滎陽,張須陀奉命出征。翟讓聽到張須陀來了,直接尿了,馬上要跑。不過這時翟讓手下有個能人——李密,李密為翟讓分析形勢,安定其心,隨後設計埋伏。李密分派千餘騎兵(一說數千人)埋伏於大海寺(今河南滎陽東北)北樹林內,而以主力從正面迎敵。十七日(616年12月1日),張須陀軍以方陣進擊,翟讓率軍接戰後退,張須陀趁機追擊十餘里,至大海寺附近,瓦崗叛軍伏兵驟起,翟讓、李密與叛軍將領徐世勣、王伯當將隋軍合圍。張須陀力戰得以突圍,但見部下仍然被圍,遂再衝進包圍圈營救,如此四次,其部下皆敗散。張須陀仰天道:“兵敗到了這種地步,哪還有臉面見天子呢?”於是下馬與敵軍交戰,被李密、翟讓等人斬殺,時年52歲。以張須陀的勇武想跑根本不是什麼難事,其人愛惜士卒,四出四進最後戰死沙場,其死後,所部官兵盡夜號哭,數日不止。張須陀死後,大隋最後一根柱石倒塌,再無人能剋制各地義軍,天下為之傾覆。

5縱橫沙場——楊再興

華夏猛將錄

成名之戰:歸宋首戰,長水揚名

公元1136年,南宋進行第二次北伐。楊再興奉命進攻長水縣。楊再興率軍於八月十三日進抵長水縣境內的業陽,遇到偽齊順州安撫使張宣贊部下幾千人馬的抵抗,楊再興率領人馬進行攻擊,陣斬敵將孫都統,殺死敵兵五百多人,生擒後軍統制滿在和士兵百餘人。此後,楊再興馬不停蹄趁勝追擊,十四日到達孫洪澗的時候,又遇到張宣贊親自率領兩千人馬憑河頑抗,楊再興率軍奮擊,將敵人擊潰。於當晚二更奪取了長水縣,奪取了馬萬匹,糧食萬餘石。至此,楊再興所部收復長水縣,城內偽齊守軍被全殲。(實在是查不出當時楊再興率領了多少人馬,當時岳家軍約10萬人,楊再興在王貴手下,王貴為中軍統制大約率領1萬到兩萬人,那麼楊再星應該是幾千人的樣子)

巔峰之戰:縱橫沙場,只取敵帥

公元1140年,金國撕毀和約,以完顏宗弼也就是金兀朮為統帥,兵分四路大舉進攻南宋,面對金國大軍,楊再興單槍匹馬殺進敵營,直說要砍了敵帥完顏宗弼,可惜萬軍之中,敵帥哪那麼好找,不得已,手刃數百人後殺出重圍。《宋史》是這樣記載的:“再興以單騎入其軍,擒兀朮不獲,手殺數百人而還。”雖然只是短短的一句話,但此等氣概實在令人心折。

最後之戰:血戰商河,鑄就神話

紹興十年(1140年),七月十三日,楊再興率領三百騎兵巡邏到臨潁縣小商橋的時候,遭遇數千金軍,楊再興反而向金軍進行衝鋒,並且擊潰了金軍和進行追擊。然而這只是金軍的前鋒部隊。隨後楊再興遭遇金軍主力共十二萬大軍,但楊再興沒有怯懦,依然奮勇衝鋒,想要殺死金軍主帥來奪得勝利。但完顏宗弼早就跑到軍陣後邊觀戰,以至於楊再興陷入重圍。在找不到敵軍統帥的情況下,楊再興率三百騎兵又殺死兩千餘名金兵(含千戶以下軍官百餘人)。等神勇正史中實在少見,然而完顏宗弼不是曹操,歷史也不是演義。楊再興也沒有趙雲的運氣,戰場上下起了大雨,小商河一片泥濘。楊再興因此馬陷小商河,金軍萬箭齊發,最終楊再興與三百騎兵全數陣亡。但是楊再興的犧牲並不是毫無價值,岳雲和張憲兩支部隊及時趕到戰場,讓兀朮又吃了一次敗仗。楊再興戰死後,宋史是這樣記載的:“再興戰死,後獲其屍,焚之,得箭鏃二升。”(箭鏃的總重量應當在20克右,宋朝一升米約現在 1.25公斤,鐵器更重,所以楊再興大約中了一百左右的箭,我日)

6儒家猛士——盧象升

華夏猛將錄

成名之戰:儒士起兵,威震敵膽
天啟二年(1622年),盧象升考中進士,初任戶部主事。其後升任員外郎,又升遷為大名知府。崇禎二年(1629年)十月,皇太極率軍避開了袁崇煥堅守的寧錦(寧遠—錦州)防線,借道內蒙,從喜峰口突入關內,京師戒嚴,史稱“己巳之變”。盧象升招募了一萬兵馬,進京協助防衛。崇禎三年(1630年),盧象升升任右參政兼副使,外出整頓大名、廣平、順德三府的兵備,號稱“天雄軍”。象升每次上戰場,都身先士卒,跟賊兵格鬥時,賊兵的兵刃砍到他的馬鞍他都不顧,戰馬死掉就步行作戰。有一次他在險峻的山崖邊追趕賊寇,一名賊兵從山頂上放箭射中了象升的額頭,又一支箭飛來,象升的僕伕死於馬下,象升提刀更加勇武地作戰。賊兵嚇得逃走了,相互告誡說“:盧廉使這個人,誰撞上誰死,不可碰他。”象升因此獲得了軍事本領大的聲名。賊兵怕了,向南渡黃河而逃。彭孫貽的《流寇志》記載這次戰後,義軍稱盧象升為“盧閻王”,一遇到他就趕緊避開。(誰說唐朝以後的讀書人都是文弱書生的)

巔峰之戰:殺賊奪騎,滁水不流

崇禎九年(1636年)正月,高迎祥來圍攻廬州,沒打下,分路打下了含山、和州,然後進圍滁州。盧象升率領總兵祖寬、遊擊羅岱解救滁州,在州城東面的五里橋展開大戰,殺掉了賊首搖天動,奪取了他騎的駿馬。賊兵的連營一齊敗下陣來,盧象升把戰敗的賊兵趕到五十里以外。從朱龍橋到關山,賊兵的死屍填滿了溝壑,滁水都因此無法流動了

最後之戰:禍起蕭牆,不屈戰死

崇禎十年,

崇禎十年,皇太極命睿親王多爾袞為奉命大將軍,統左翼軍,貝勒嶽託為揚武大將軍,統右翼軍,貝勒杜度等相副,兩路徵明。九月二十二日,嶽託從密雲北邊牆子嶺,毀壞長城,破邊牆入邊,斬殺明薊遼總督吳阿衡。多爾袞則於九月二十八日於青山關毀邊牆而入,兩軍在北京郊區通州會師。崇禎詔令總督宣、大、山西軍務的盧象升,攜宣、大、山西三總兵楊國柱、王樸、虎大威入衛京師。以盧象升督天下援兵,第三次賜尚方劍。當時崇禎已經有和議的意願,讓兵部尚書陳新甲和清朝在私底下接觸。大學士楊嗣昌、總監軍太監高起潛揣測到了崇禎意在和議,對盧象升多方阻撓,盧象升名為總督天下兵馬,但根本調動不了其他人的兵馬,他定下的幾條用兵策略一條也沒法實現。由於盧象升總督宣、大、山西軍務時宣、大、山西三總兵吃空餉吃得太狠,相比日後楊國柱、王樸參與的松錦之戰,八總兵十三萬,這次三總兵竟不到兩萬人。因數量不及來援關寧軍,結果關寧軍宦官監軍高起潛不願接受盧象升指揮。崇禎見此,改用內閣首輔劉宇亮節制天下援軍。盧象升只能統領自己的宣、大、山西三總兵,關寧軍則宦官監軍高起潛指揮。因此盧象升雖一度名義上總督天下援兵,實際上不到兩萬。

盧象升由涿州進據保定,命令諸將分道出擊,在慶都和清軍作戰。當時編修(從六品)楊廷麟上疏譏諷楊嗣昌,於是楊嗣昌表面晉升楊廷麟顯示自己大度,實際任命他為兵部主事(正六品),編入盧象升處贊畫行營,逼他在大冬天離開京城遭遇軍旅之苦。同時,巡撫張其平不發餉。又傳說雲、晉有敵情,於是有名的逃跑將軍,大同總兵王樸藉機離開盧象升逃走,害得盧象升只剩下楊國柱和胡大威兩總兵。崇禎十一年(1638年)十二月,盧象升領兵進駐鉅鹿的賈莊。太監高起潛統帥關寧鐵騎數萬在雞澤,距離賈莊不到五十里,盧象升派遣楊廷麟去要求援助,高起潛理都不理。盧象升領兵至蒿水橋,被清軍主力包圍。十二月十一日,盧象升與清兵發生遭遇戰。盧象升居中,楊國柱居右,虎大威居左,列陣迎戰。至次日,清兵合圍,騎兵數萬圍之3匝。盧象升率部奮勇衝殺,自辰時激戰至未時,炮盡矢窮。最後,盧象升在親手擊殺數十人後,身中4矢3刃,仆地而亡。其親兵楊陸凱伏在盧象升身上,保護其遺體,身中24箭而亡。高起潛隨即不戰而潰。戰後,楊廷麟及部下在戰場上尋獲盧象升遺體,甲下尚著麻衣白網(服父喪)。三郡之民聞之,痛哭失聲,聲震天地。

盧象升是我所能知道的冷兵器時代最後一個猛將,鄙人學的是理科,歷史只是愛好,總結不全還望大家多多補充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