壽險銀保新單降了快7成!“最冷”二月會不會倒逼險企開拓線上渠道?

琅琊榜首張大仙


壽險銀保類產品多數是資金類的,需要和客戶一定的信任基礎才容易成交,最近15年來大多數壽險銀保類產品,多數是在銀行網點裡面成交的。這裡也是發生銷售誤導最嚴重的地方!有的案例有千萬資金量之多!線上賣保險20年前就有公司在做,比如泰康在線2000年就開始做!效果並不理想,應為壽險產品是複雜的金融產品,是需要人一對一的講解。網上所能展示的只是條款和簡單的說明!並不是客戶要買這個產品的購買點。更多客戶購買理財類或者年金類的產品是對公司的財務安排,是對婚前財產的安排,婚姻存續期的財產保全,和多次婚姻裡面產生的多個配偶和子女的財產分配。還有未來的遺產的繼承和分配!單獨靠一般的壽險銀保業務人員,無法完成此類的專業法律問題對應的壽命保單!實際情況是要不然就是誤導,要不就是鉅額保單!壽險公司裡面沒有一套完整的法律和財稅專業人士來幫助業務人員成交!少數業務人員本身就是註冊會計師著名律師,本身有一定的客戶基礎這樣的保單才會成交!所以說網絡銷售本身是個好方式,但是業務人員水平跟不上,無法讓客戶滿意,就無法線上聯繫和成交了!


俊豪保險新疆分公司


我是中國人壽一線小主管,在銀保渠道工作多年,然後公司開啟“大個險”時代,我們被轉入收展部門!

因為大部分的銀保理財規劃師,都劃歸到個險部門,同時國家又推出銀保產品的限制,包括百姓對銀行內銷保險產品的牴觸,還有剛剛過完新年,所以即使沒有現在的疫情,銀保新單照樣會受影響。

註定會下降!並且不止七成,應該更多!

關於壽險,這個特殊時期,註定被影響到,不僅是保險行業,我們發現各個行業皆受到強烈衝擊!

關於壽險工作,也讓業界對營銷方式發生了改變,開始線上展業線上簽單,事實這種營銷方式,收效甚微!經營過得客戶,只有產生信任後,方能產生成交!

所以線上渠道當下仍難以成為主流,但是也是未來發展方向,仍需要不斷提升和完善!

對於保險公司,很早就已經意識到這一點,並已經在著手準備,二月份讓業界更加堅定這條路的必要性!


保險追夢人


險企開拓線上渠道其實這幾年已經開始了,哪怕沒有疫情,銀保本身的保費規模也已經下降得很明顯了,疫情只是疊加了這個影響,畢竟現在年輕人去銀行更少了,疫情影響了,連中老年人都很少去銀行,所以自然“最冷”。以這樣的形勢判斷,互聯網保險未來會獲得更大的市場規模,一是出單便捷,二是產品性價比也高,三是產品信息更透明。至於理賠,都是規範化的流程,無論線上線下其實都一樣的流程。如果是互聯網保險的理賠,出險之後打電話給保司,根據客服的提示,自己收集好病例、診斷報告等資料,快遞給保司或者直接在保司的app上傳資料就可以了,保司完成核賠,通過之後就會打款。


水熊優保


銀保銀保,靠的就是銀行櫃員利用銀行存量客戶進行保險銷售,離開了銀行銀保產品很難銷,其實很多客戶購買銀保產品就是衝著銀行的信譽或者信任某個理財經理。可是在目前的行業潛規則下。銀保比拼小賬(即保險公司正常代理手續費以外,對銷售本公司產品的理財經理私下的返點),在產品同質化的情況下,銀行理財經理也就看哪家給的返點高賣哪家了



大漁哥


肯定會的


泳泳者無敵


已經開始了


馬軍sp


其實目前每家險企都已經開通線上渠道,只不過疫情的發生加速了線上成交的效率。這個效率的產生是有個過程的,包括營銷人員學習及銷售習慣,要從線下轉到線上,客戶瞭解金融產品信息的渠道由線下轉到線上。但是保險理財產品不同於銀行理財產品,所以很容易出現銷售誤導的情況!

疫情導致業績下滑,從另一層面來講就是,我們的銷售及服務體系太過單一了。這也給所有的公司敲響了警鐘!平臺直播賣保險產品的網絡紅人給我們很多警示:現在是保險紅利在於客戶對業務人員的超高認可度,及業務人員對客戶的粘合程度!現在是超級信息化的誠信社會,業績不好先要反思自己。一定是某個方面做的不到位!

同樣的疫情,為什麼我們好多同行沉寂幾天之後業務增量?包括受打擊嚴重的餐飲及影視業,一定會有逆水行舟者!

堅持走!多思考!多提升!



壽險領域調查員


大家好,我是一個頭條創作者,很高興能夠回答您的提問,在答題方面,我有著豐富的經驗 ,以下是我的觀點分享給大家,希望你們能夠喜歡:

這不叫倒逼,叫順勢而為,抓住賺錢的風口,打出產品的分化性和差異性。

希望能幫到您❤,喜歡的請點個贊,謝謝

PS:打字好辛苦的😂


廣州單身榮哥銀行家


你所考慮的已經發生了,以平安為例,平安在兩年前就已經佈局線上拓客和辦公,這次疫情期間平安受到的衝擊相比於同業來說,輕了太多太多。受此次疫情影響,壽險行業肯定會大力發展線上展業和培訓,首先節省了公司資源和拜訪客戶的不便利性,公司可以投入更多資源在業務員本身的專業知識培養方面。其次網上拓客的集中性,節省拜訪時間,統一講解壽險,獲客更多。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