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長假期,你越墮落,孩子越受傷

***


到今天為止,很多人早上起來的第一件事都是拿起手機,打開實時疫情,看四欄數字又漲了多少——確診,疑似,死亡和治癒,是最近出現頻率最高的四個詞彙。


這個春節,很可能是我們這代人印象最深刻的一個春節,先是驚,後是喪,前方似乎依然有很多未知。


曾經習以為常的拜年聚會,快遞外賣,口罩消毒水,一下子變得那麼奢侈,孩子推遲開學,待在家各種鬧騰和不配合,當父母的也快要筋疲力竭。每個人都要適應疫情所帶來的各種不便,還要習慣時不時驚恐一下,氣憤一下的內心。


總之,沒人會覺得這是個幸福美好的假期。


但越是兵荒馬亂,我們就越容易忽視一些重要的事實。


第一個事實:除了家人或自己不幸感染冠狀病毒的同胞,那些徹夜不眠的醫務工作者,他們被迫站在前線跟病毒搏鬥,我們絕大部分人都處在相對安全的地帶,手上有大把的時間。


第二個事實:我們是少了一些聚會、購物或看電影的機會,但多了很多與自己,與孩子,與家人共處的時間。


第三個事實:不管此時此刻戰鬥如何膠著,生活終究會緩緩滑入日常的狀態,萬事萬物都會重啟,困擾你的人生命題會重新奔襲迴歸。


世界高速運轉時,我們被快節奏的工作,被紛至沓來的信息所俘獲,很難細細體察過自己和家人更深層的感受。但疫情的當下,我們卻一下子要直面生活裡最重要的一些關係,這何嘗不是一種幸運。


認知心理學有一個很重要的技術叫認知重構(reframe),這個技術說起來很簡單,就是“換一副眼鏡,看見截然不同的世界”,或者是“一念之間,兩重天”。


它的依據在於“所謂生活,是10%的真相加上90%的我們如何感知發生在自己身上的點點滴滴。


認知重構有一個最重要的點叫做“尋找正向點”,當我們感到些許不順和不安的時候,要相信自己有能力有自由選擇用正向的方式來看待現實。


就拿這次加長假期來說,有一個正向點是,它是一次大人給孩子做出表率的極佳機會。


為人父母,常擔心孩子心理脆弱,遇到困難就偃旗息鼓,現在,是大人為孩子做出榜樣的時候了。如果我們能在困境裡保持生活的規律和內心的安寧,相信孩子也會在日後遭遇挫折時不失初心。


1. 起居如常


很多大人一到假期就會晚睡晚起,過得昏昏沉沉。假期延長,生活總是不規律,身體很快也要敗下陣來。


規律的生活對孩子來說尤其重要,睡得晚,早上起不來,一天倏忽就過去了。但別忘了,開學時間只是推遲了,不是取消。


為了幫助孩子適應必將到來的幼兒園或小學生活,父母自己要保持規律的生活,睡前把手機放在客廳可以避免睡太晚,早上起來不要第一時間看手機,很容易刷微博停不下來。


跟孩子一起保持睡前閱讀的習慣,有書看,孩子內心就會不斷充實成長。


有朋友反映,說睡前聽《詩歌奇緣》小朋友會大笑不止,那建議還是放在白天時間來聽吧。


2. 保持學習


很多人把工作學習和娛樂分得很開,但最好的狀態是把工作也當成娛樂,從中探索無窮無盡的樂趣。歷來偉大的科學家、藝術家,沒有一個是把工作當工作的,而是把工作視為生命本身。大人總希望孩子像上癮一樣愛上學習,如果自己一到家就把工作和學習推得很遠,一心刷手機,那就別奢望孩子好好學習了。


不要以為像僕人一樣服侍孩子的日常起居是唯一一種表達愛的方式。讓自己成為孩子佩服的人,會是一種眼光更長遠的愛。在業務上精進,或者是發展某些興趣愛好,會讓孩子切身體會到“學習是一件快樂的事情”。


另外,大小星球都為宅家的孩子們免費開放了一些課程,大人可以跟孩子們一起聽,高考時的知識巔峰狀態會重新找到哦!


3. 愛惜健康


武漢疫情剛剛爆發時,很多人沒當成事,加上過年,冒險逛街走親戚的不少。但隨著疫情愈演愈烈,越來越多的人開始重視自我防護,“戴口罩,勤洗手,睡好覺,少出門”。


沒有疾病,人就很難意識到健康的重要,沒有嚴重的傳染病,我們就見識不到病毒進化後爆發出的可怕威力。是疾病讓人看見健康。


因為學業負擔以及傳統習慣,很多中國家長往往不那麼重視孩子的體育鍛煉。“健康是1,成績是0”,平日說很俗,但此時此刻就是絕對的真理,就連過年的祝福語也從“恭喜發財”變成了“祝你平安”。


就算宅在家裡,我們也可以在家用瑜伽墊帶孩子鍛鍊身體,提高免疫力。重要的是每天堅持,讓孩子看到長時積累的力量。


那就讓我們都珍惜這難得的教育機會,安然度過每一個當下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