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國將加快解決新市民住房問題,住房條件得到顯著改善

  我國城鎮人均住房面積從1949年的8.3平方米增加到了2018年的39平方米,農村人均住房面積提高到了47.3平方米。

我國將加快解決新市民住房問題,住房條件得到顯著改善

  中國已經建成了世界上最大的住房保障體系。黨的十八大以來,全國開建各種保障性住房4000多萬套,惠及了1億多住房困難的群眾。新市民的住房困難也得到了一些緩解,城鎮中低收入家庭的住房條件不斷改善。

  下一步將加快完善住房保障體系,加快解決新市民的住房問題,實現全體人民住有所居的目標。包括健全公租房的申請、輪候、准入和退出機制,提高公租房管理服務水平。

  同時,加大培育住房租賃市場,落實支持政策,加強租賃住房的供應,解決新市民等群體的住房問題。還要因地制宜發展共有產權住房,鼓勵人口流入大、房價高的城市根據自己的情況發展共有產權住房。

促進醫療資源縱向流動,解決看病難

  人民健康是國家昌盛和民族富強的標誌。經過70年的努力,中國人均期望壽命從35歲提高到77歲。目前,全國共有醫療機構99萬個,醫務人員1231萬人,每千人口醫生數2.59人,每千人口護士數2.94人,超過中等收入國家平均水平。此外,個人醫療費用的支出佔總支出的28.6%,達到歷史上最低水平。

我國將加快解決新市民住房問題,住房條件得到顯著改善

  看病難不是找不到醫院,而是找專家難、“上協和看病難”。我國醫療資源分配存在區域、城鄉、醫院和學科之間的不平衡,進一步深化醫改就要從資源配置的角度解決問題。要穩步推進國家區域醫學中心建設,提高各省份的醫療衛生水平,使各省份都能解決省份內的疑難問題,而不是患者都要到北上廣看病。國家衛健委已經和四個省簽署省部共建區域醫療中心的協議。

  同時啟動縣級醫院能力提升工程,三甲醫院對口支援縣醫院。馬曉偉表示,我國農村醫療發展,縣醫院的水平非常重要,如果縣醫院把本縣患者的病治好,農民就不需要到大城市看病。

  目前我國已經有500所縣醫院達到了三級醫院的水平。馬曉偉說,提高基層醫院水平,促進醫療資源縱向流動,大病在醫院、小病在社區,就能建立整合型的醫療體系。

我國教育發展水平已躍上世界中上行列

我國將加快解決新市民住房問題,住房條件得到顯著改善

70年來,中國的教育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

  “我們已經建起當代世界規模最大的教育體系。”陳寶生說,現在中國有各級各類學校519000多所,這是教育的主要載體;在校學生2.76億多人,這是教育的主體;各級各類專職教師1670多萬人。“我在接待外賓時談中國教育規模常常講這三個數,外賓們常常聳肩、瞪眼睛,感到驚訝。”陳寶生說。

  從教育發展的質量看,中國教育的整體發展水平已經躍上世界中上行列。陳寶生介紹了4個60%,一是我國60%以上高等人才集聚在高校,二是我國基礎研究和重點科研任務60%以上由高校承擔,三是我國重點國家實驗室60%以上建在高校,四是國家科技獎60%以上是由高校獲得的。

  陳寶生表示,我國有2.7億接受過高等教育和職業教育的各類人才,48.2%的新增勞動力接受過高等教育。此外,中國已經成為世界第一留學生生源國,世界第二留學生目的地,教育影響力不斷提升。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