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了《三體》後極度厭惡程心,但那是在上帝視角下,如果生活在那個時代,是否反而會支持她?

八分鐘熱度2


首先一句話申明觀點:這一點是毫無質疑的,雖然大部分人三體讀者都對程心非常的厭惡,但如果真把他放在那個時代,都會支持程心。因為程心代表著母性,代表著一種呵護,順應了人類天生的依靠心理,和對人類弱者的保護。

程心其實是一個灰姑娘,之所以走向歷史的舞臺就在於底層民眾的支持。

就實際而言,程心只是一個普通人,只是因為機緣的巧合參與了階梯計劃來到未來,被捲入了人類和三體複雜的博弈之中。程心之所以能從一個普通人,成為決定兩個文明命運的人關鍵就在於底層民眾對她的支持。用那個母親的話說:她像一個聖母!

在危機紀元開啟以來,人類世界遭遇生存的危局,在這樣的情況下,底層的民眾也就是普通人無疑是最焦慮的。因為他們是普通人,沒有特權也沒有金錢,屬於被精英階層犧牲的對象,因此他們是最渴望被保護、被呵護,也是最不理智的對象,而程心的出現恰恰順應了人們這種心理。就像那個母親說的,她像一個聖母,而聖母的愛是無私的,普世的,不以人們的高低貴賤而區分。因此程心走向歷史的前臺,是普通民眾虛幻的,渴望被保護心態不被丟棄心理下的結果。因此,如果一個人穿越到故事中是否支持程心,取決於他的社會地位。因此就現實而言,大部分厭惡成心的人如果真到了《三體》故事當中,都會義無反顧的支持他。

在現實生活中,人們對一個政治家、名人道德的苛求其實也是這種心理的體現。普通人總是渴望被保護,希望政治家、名人、強大的人能像聖人一樣,對自己展示博愛。這是民眾對自己危機的一種幻想,渴望被保護,也是人類幾千年以來重複不斷的遊戲。

劉慈欣的思想實驗:程心和羅輯、維德是人類兩種思維方式,兩種角色的矛盾。

從深層次來說,程心和羅輯、維德,人類和三體是兩種不同的思維方式,兩種不同角色的矛盾,是劉慈欣所做的一次深刻的思想實驗。程心就像人類的母親,而羅輯和維德代表著人類的父親,他們是感性與理性,普通人與精英之間完全不同的思維方式。因此整個人類世界出於對母親的依賴,無論如何都會原諒程心,接受程心;而對於羅輯和維德,則取決於自己的需要,只有在遇到危機的時候才會想到他們。而三體文明由於自身進化的原因,每個人在一出生就沒有了父母,沒有真正的童年,沒有可依賴的對象,因此他們能夠跨域感性的鴻溝,做到完全的理智。

其實程心非常的聰明,她早就看到了問題的本質,在和雲天明的會面路上,程心曾做過一次深刻的檢討。她看到了三體和人類不可能完全理解是因為兩個文明天生的不同,而劉慈欣沒有說明的是,她其實也看到了自己的問題,自己的定位。

附註:一直覺得著名影星高圓圓的氣質最接近想象中的程心,不知道和朋友們的想象是否一致。

全息解讀《三體》,深度解讀科幻,歡迎喜歡科幻的朋友關注:深度科幻!


深度科幻


我曾經做過一個夢,自己是某個太空項目負責人,突然接到上級通知,在外星球的試驗失敗,讓我帶隊去銷燬整個試驗室,當我趕到時,整個星球一片廢墟,搜素過程中發現了一個小女孩,這就是試驗失敗的原因,我幾乎是立刻決定違背上級命令,我不能殺害一個兒童!所以我想我要是程心的話,可能也會和她一樣,雖然我看三體的時候也很討厭程心;)


黛羲momo


其實剛看完《三體》的時候,我也是非常討厭程心。

特別是她逼著維德:停止抵抗,交出所有反物質的時候,她那道義盎然的自以為是。

那時的維德居然露出了罕見的乞求的目光,他對程心說出了那句適用於全宇宙的至理名言:

失去人性,失去許多;失去獸性,失去一切。

但是程心依然毫不猶豫的選擇了:人性。

於是光速飛船的研發暫時停止了,太陽系文明的希望也沒有了。

此時真的是一腔怒氣,極度的厭惡程心,恨不得她永遠睡下去,不要醒來了。

但這真的是她的錯嗎?

如果我們放棄憎惡,平靜下來,仔細的思考思考。

你會發現,是太陽系文明選擇了程心,是太陽系文明賦予了程心如此的權利,是太陽系文明讓程心做出瞭如此的選擇。

如果程心不這樣做,或者沒有這樣的價值觀,那麼太陽系的文明也會放棄程心,而換下一個程心。

所以,太陽系文明最終的命運,其實不是程心決定的,而是這個文明自己決定的。

這正如書的結尾,關一帆對程心所說的話:

人類世界選擇了你,其實就是選擇了用愛來對待生命和一切。

儘管為此付出了滅亡的代價,但這也是實現了人類世界的選擇。

而且作為執劍人來說:如果真的有99%的決心去用一個文明的消亡作為武器,去與另一個文明同歸於盡的話,那最後的1%,也會讓他放棄抵抗的。

因為這樣的後果,並不是執劍人能夠承受的。

最後,我的總結是:程心固然可恨,但這是人類世界自己的選擇。而太陽系文明的滅亡,是所有活著的與死去的,所有人的責任。

我們沒有必要去怪一個程心。

因為她只是人類世界的代言人而已。

相反我們還要感謝程心,因為是她發現了“曲率驅動”,為造出光速飛船提供了最重要的理論基礎,這也曾經給予了太陽系文明最有希望的明天。

但是卻被人類世界,自己丟棄了

這能怪程心一個人嗎?


宇哥帶你讀原著


凡是說程心是聖母婊的,說極度厭惡程心的,都是沒看懂三體的!其實小說中所描寫的恰恰是這樣的人,他們從不負責人,即使邏輯做為一個如此合格的執劍人,他們依然不感謝他,甚至要審判他,他們選擇了程心,就是因為她有愛心,恰恰就是因為他們在潛意識中知道程心不會按下按鈕!三體人能夠分析出程心的威懾度,難道人類就分析不出來?他們只是選擇性的失明瞭!而在程心放棄按下按鈕之後,把所有的責任推給她,是不公平的,也是不道德的,選擇了她,就已經註定了是這個結果,維德就在那,你們為什麼不選他?也就是說,是大家選錯了人,而不是這個人錯了!選一個自己都不怕的人,卻希望敵人怕她,可能嗎?智子的話其實最公正“全世界,只有你最無辜!”


隨口亂說12315


羅輯這個名字就很直白啦,我認為整本書最大的亮點就是羅輯找老婆那段,從程心的名字就能看出來,不管程心是不是要成心摧毀地球文明,劉慈欣一定是成心的!

其實程心做為執劍人失敗的那一刻,我對她是同情的,當人類選她做執劍人的時候,結局就已經註定了,所以應該全人類來承擔這一切.

但後邊的光速飛船計劃,我是真的怒了,為什麼又一次把地球的命運交個這個聖母?我沒指望她能做出正確的抉擇,我只希望能出現一個英雄,力王狂瀾,然而托馬斯韋德在這種種族大義面前竟然選擇了“維護道德”,遵守了自己的諾言,把最後的希望也摧毀啦,對於這一段,我看的是最憋屈的,聖母婊就此得名.

看過三體周邊採訪的都知道,其實程心最後還有一次大動作,在走出私有空間的時候,又一次母性爆發,留了條金魚在空間,因為這條金魚,宇宙最終因為質量流失而覆滅啦,因為出版社覺得太狠啦,逼著大劉改的結局,知道這些以後,我不再狠程心啦,因為大劉在給她起名字的時候,就決定了一切,一切都是“成心”的!





蘭徹LC


《三體》是很多年前看過的,在看的時候確實是喜歡羅輯而不喜歡程心的。

但是我並不討厭她,她無法真正讓人從內心反感,當時我也有些困惑。

直到有一天,我忽然明白她並沒有做錯什麼,只是被送上了不合適的位置,是人類錯誤地選擇了她,並不代表她有問題。在關鍵的時候放棄按下按鈕是她正常的選擇,所有人都清楚這一點。

如果生活在那個時代,羅輯,維德,程心三個人同時出現在你身邊,你會選擇誰做你的朋友?一個真誠善良,充滿愛的女性,還是堅信只要有任何威脅就必須反擊的男人?我相信大多數人都有自己的選擇。

那麼,是不是這讓人厭惡的軟弱和善良毀滅了地球和太陽系?

當然不是。《三體》是一部科幻小說,終歸來講是一部小說。一部正常的小說必定有自己的基本主線。看到第三部最終章,大家都知道《三體》的主線是宇宙的最終毀滅。在所有的鋪墊、曲折之後,小說都會走入這最終的結局。作者要展現給讀者的就是在大結局來臨之前各種各樣的人逆天改命的努力最終徒勞無功。

所有的人都失敗了,智勇遠走的章北海,冷酷震懾的羅輯,陰謀詭計的維德,善良正直的程心,所有人都失敗了,這就是小說的基本設定,無力迴天的覆滅。大家為什麼對章北海、羅輯、維德都是眾多推崇,唯有程心讓人反感?

這是什麼毛病?

這是我們自己的毛病。

因為我們不再相信善良和愛能解決問題。我們相信陰謀詭計,相信冷酷無情,相信智計百出的爭奪,相信利益的要挾震懾高於人性的純粹。

黑暗森林法則是小說虛構。三體人作為一個科技高度發達的文明,居然沒有匹配出人文方面的高度發展,沒有善惡的概念,只接受利益。如果一個社會就這樣發展,必然早就滅亡於無休止的內鬥。

而程心,作為小說創造出來有聖母情節的人物,其實像極了耶穌、孔子、這些聖人。他們難道看不到人性的惡嗎?難道對惡人就束手無策?當然不是這樣的,他們建立自己的宗教、學派就是為了引導大眾,鉗制有人走向為惡的極端。所以,有軸心國,就有同盟國;有國際戰爭,就有聯合國。

程心被推到那麼高的位置,真的會對有可能發生的事情毫無應對,只能抱頭躲在地下室中?那瞎的就是全人類。

一個好的小說家,就是要讓讀者對他創造的人物充滿了愛恨情仇。

顯然,大劉做到了。

一家之言,歡迎指正評論。


梧桐樹邊羽


三體我讀了兩遍,我覺得讀小說跟看電影一樣,只是讓你體驗一遍在那個環境下主角的一段人生,以及他/她的選擇會有什麼後果,僅此而已。

通過讓讀者或者觀眾產生極強的代入感,從而使作品成為“神作”是一些小說家或者電影工作者的“陷阱”,但作為一個有意識的個體不應該沉溺於這種“陷阱”,而是要從中瞭解作者想表達什麼就夠了。我認為劉慈欣在三體裡就想表達:生命作為一個大群體,其行為及其結果都存在必然性,一個群體的命運是不會因為某個個體的行為而改變,不論有沒有程心或者有沒有三體監聽員,結果都一樣,歷史是不會為一個個體改變,因為歷史不容假設。

你要有空也可以想象代入一下做其他選擇會有啥後果,但是為了一個不存在的人物的虛構情節耿耿於懷甚至產生實實在在的厭惡感,沒必要吧



機智的LeoXiong


人類選擇程心做執劍人,是因為三體對人類的《溫室培養》,文化上和技術上的輸出,讓人類沉浸在美好的生活願望中腐化,文中多次提起男人都女性化了。所以選擇程心是必然的結果,假如程心被維德刺殺成功了,也會有第二個程心成為執劍人。

光速飛船的研究,是因為程心親眼見識了,人們爭先恐後的乘飛船逃難,很多人死在飛船尾部的高溫中。而此時的人類也有了能躲避“光粒”打擊的掩體,就連為了目標不顧一切的維德也輕易放棄的光速飛船。只是人類萬萬沒想到黑暗森林不像前兩個的打擊的一樣,而是一種人類想象不到的“二向箔”

以前我也一直罵程心聖母婊,流浪地球大熱後,我又看了次三體小說,也有了這麼多新的感悟,覺得最後逃難羅輯也選擇了程心,也是有道理的


欣賞絕望z


三體看完真的很難受,人類太可悲了,程心真的噁心,我能理解人類的人性,人類對倫理的追求,但就程心這個人來講,她本身就讓人厭惡。

程心首先接受雲天明的禮物,知道他得了絕症,然後推薦了雲天明去飛向三體艦隊,到這裡我並沒有太大的反感,而她後來居然後悔推薦了雲天明,認為這會讓雲天明受苦,在這樣的情況下她又並沒有做出什麼行為來阻止,她是遭受了道德的心理的遣責,可即將承受未知一切的是雲天明。在這個情節裡她非常莽壯,做事毫不顧及後果,也並未考慮過雲天明的心理,並且這一系列事的受益人也是她自己,這是讓人非常噁心的。

還有最後的五公斤情節,她既然知道了不應該留下,卻依然這麼做,那她將自己送離小宇宙的意義又是什麼,這種操作真的令人窒息,一個有頭腦的人的選擇應該是要麼在小宇宙中生活下去直到宇宙重啟,要麼就完全迴歸大宇宙,她的做法是為了讓大宇宙出現問題時她可以認為不是她自己的責任,又可以保留住曾經地球生活的一點記憶,來讓她面對獨自逃離地球以及阻止光速飛船計劃的愧疚。

你看,程心的善良不過是披著人性的外衣來滿足自己而已。

如果她真的善良,她應該拼命保下雲天明,她應該徹底歸還小宇宙,應該救下那些最後向她呼救的人,她應該與地球一起二維化。

程心離開為人類留下了兩個倖存者,這將是人類的文明火種,可我不希望她活下來,所以,我的看法裡也逃不了人性的偏見。

也許,我們應該去想一想為什麼程心會成為倖存者,而不是維德,而顯然維德更適於宇宙競爭。


卡卡丸子湯


看了三體,我如你一樣。一樣覺得程心太過天真,太過善良。天真和善良在那個時代毫無意義,因為三體文明真正想要做的是佔領地球,讓地球上文明在澳大利亞慢慢消亡。如果三體文明足夠仁慈,或許,我們地球人最後能成為三體人的奴隸。但是,三體人真的仁慈嗎?答案顯然不是,他們的進化史就足以證明了他們生存的殘酷與殘忍。那麼,地球文明落到三體文明手裡,最好的結果就是消亡。

其實,程心和葉文潔是一樣的存在。因為葉文潔認為,一個更高級的文明,是仁慈的,是善良的。所以,她不顧監視者的勸阻,一味的想要讓三體文明來改變地球文明。可是她不知道不論多麼高級的文明,都有好壞之分。這也是為什麼她想要殺了那些降臨派的原因,因為她後來知道了三體文明並不是善良的文明,她後悔了。

而程心呢,程心是想拯救全人類。但是,她太天真了,她天真的以為,所有人都值得被拯救,而忽略了人性本惡,忽略了地球當時的實力及能力。地球文明只能讓一部分逃離,並不能讓所有人得到安棲之所。所以,她們兩個從一開始就錯了,一錯再錯。

當然了,如果我當時處在那個時代,我肯定會認為程心是人民的英雄。因為她代表了大部分普通人,她想要保護的人裡面也有我,儘管結局地球文明徹底消失,但是也好過韋德放棄如我這般的普通人要好。這就是人性。這也是為什麼韋德會失望的原因。

寧可全部死亡,不能一人獨活。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