豆類蔬菜安全生產中如何科學施肥?

黃曉紅果果


豆類蔬菜同屬豆科,主要指以嫩豆莢和鮮豆粒供食用,包括菜豆、 豇豆、毛豆扁豆、刀豆、萊豆、綠豆、豌豆和蠶豆等,各地普遍栽培。豆類蔬菜營養豐富,以嫩莢或鮮豆粒供炒食外,還可加工制罐頭、脫水或速凍,幹豆粒可制豆粉、培育豆芽菜等。凡是豆類蔬菜都有一特點,根部有根瘤菌共生,能固定空氣中的遊離氮素,有養地的作用。分別來說一下各豆類蔬菜的需肥特點。

一,菜豆

菜豆又叫四季豆,俗稱芸豆、玉豆、刀豆等 ,原產中南美洲。南方各省在春秋兩季栽培,以避過盛夏高溫與冬季嚴寒;春栽 5-6月、秋栽9-11月採收,以嫩莢或種子供食用,亦可加工制罐、醃漬、冷凍及乾製 。菜豆有矮性和蔓性種之分。

菜豆施肥原則是:

施足基肥,輕施苗肥,花前酌施,花後勤施,盛 莢期重施。

苗期肥水過多,易產生漚根、葉片發黃。抽蔓期莖葉大量發生,根瘤菌尚未大量形成,可結合中耕培土追施1-2次糞水,促使 葉生長和花芽分化;現蕾至初花期,植株生長旺盛,控制肥水,以免引起徒長、延遲開花和落花落;盛花期後,下部已著生豆莢,可重施一次結莢肥,畝施化肥10-15千克或人糞尿1500-200千克,以後每採收2-3次追肥一次;矮性種生長期短,結莢集中,移植成活後5-6 天追一次人糞尿,隔一週後施第二次追肥,開花結莢期重施花莢肥,用1500-2000千克人糞尿即可,促使葉腋抽生花枝,不斷結莢,提 高產量。

菜豆根多,分佈較淺,中耕不宜過深,結合培土進行。栽植成活後 45天,鬆土平穴,幼苗期在雨後再行鬆土1-2次,搭架前用腐熟有機肥鋪入畦間,而後將溝泥培於畦面。




二,豇豆

豇豆又叫豆角、帶豆,原產亞洲東南部,我國自古就有栽培,尤以南方普遍種植。嫩莢可炒食、涼 拌、泡食、醃漬或曬乾,種子可代糧或做餡餅,營養豐富,味鮮美,供應期長,是解決夏秋淡季的主要蔬菜之一。 豇豆有長,矮品種之分。

施肥原則是:

1,基肥

主根深達60~80釐米,鬚根密集在14-20釐米處,吸肥水和耐旱力強,因此在裁培長豇豆時,必須深耕多施基肥,整地時畝施腐熟有機肥2500-4000千克、過磷酸鈣15-20千克、草木灰100-150千克或複合肥20~40千克作為基肥。

2,適時追肥、增施結莢肥

豇豆忌連作,在施足基肥的基礎上,幼苗期要控制肥水,注意氮肥適量,以防莖葉徒長;盛花結莢期需肥水多,重施結莢肥,促使開花結莢提高產量。

如春豇豆齊苗至抽蔓期追施10%-20%人糞水1次;當植株進入初花、結莢時,畝施人糞尿1500-2000千克,促使多花結莢;採收期間,每隔4-5天施人糞水一次,共3-4次。豇豆耐旱,但在夏秋高溫幹早季節,應結合施肥灌水,防止蔓葉早衰,延長結莢時間,提高產量。




三,毛豆

大豆原產我國,栽培歷史悠久。採收鮮嫩豆粒作蔬菜食用的稱毛豆,採用毛豆不同品種進行春夏秋季栽培,5~10月採收上市,嫩豆粒可供鮮食速凍、制罐,成熟幹豆粒能生豆芽,制豆醬、豆油和豆製品。有無限生長型,有限生長型和半有限生長型三種。

施肥原則是:

整地時,畝施腐熟有機肥1500~2000千克,過磷酸鈣15-25千克,草木灰150千克,或10~30千克複合肥作為基肥;播種時用細土蓋籽,苗期畝追施磷鉀肥15-20千克,或用鋁(鉬酸銨20-75克加水50千克)或硼(0.1%硼酸溶液)進行葉面噴施,增產效果顯著。

毛豆植株常發生葉黃病,俗稱“金鑲邊”或“剝殼病”,這是缺鉀症,可增施草木灰(鉀肥)進行防治,即在早晨露水未乾前每畝用50千克草木灰撒施於葉面,如此連續撒灰三四次,共用草木灰150-200千 克能有效防治金鑲邊 。


四,豌豆

又叫小寒豆,原產地中海沿岸,各地均有栽培,嫩梢、嫩莢、鮮豆粒及幹豆粒均可食用,營養豐富,品質佳,可鮮食、速凍或制罐頭,採收期正值 4-5月間,甚受市場歡迎,莖葉可作飼料或綠肥。


豌豆按用途和莢的軟硬,可分為糧用豌豆、菜用豌豆和軟莢豌豆;依種子的形狀可分為光粒種和皺粒種;依植株的生長習性可分為蔓性種、半蔓性種和矮性種。

施肥原則是:

1,整地施基肥

豌豆對土壤要求不嚴,俗話說“豌豆不擇地,瘦地結好籽”,但宜2-3年輪作一次,“豌豆能肥田,只能種一年”。翻地時畝施堆肥1500-2000千克,過磷酸鈣15千克、草木灰100千克作為基肥,宜做成高畦,以利排水。

2,加強追肥

生長期間施追肥2-3次,生長前期控制肥水,苗高6-10釐米時中耕結合施腐熟廄肥或草木灰,焦泥灰750-1000千克培士護根,使幼苗安全越冬,開春後天氣轉暖,開始抽蔓生長,畝追施化肥75-10千 克,或人糞尿1000-1500千克,進行中耕培上或搭架,促使生長,增加分枝,至現蕾時施過磷酸鈣10-25千克,草木灰100-150千克,開花結莢期再施人糞尿1000-500千克,促進果生長與籽粒飽滿。



五,扁豆

扁豆又叫沿籬豆、峨眉豆、鵲豆等,原產印度,我國南北各地均有栽培。扁豆以嫩豆莢或鮮豆粒作蔬菜,炒食或醃漬,味鮮美,老熟種子可作糧食。

扁豆以白扁豆品質最佳,被稱為珍貴食品。 扁豆按花色或莢色分為白花和紫花兩種;按莢色分白扁豆、青扁和紫扁豆三種;按幹種子色分白色、黑色和紫色三種。

施肥原則是:

扁豆在播種前翻地,畝施既肥150-200 千克、草木灰100千克,做成畦後,按穴距挖孔。

播種後覆土3-6釐米,每穴施50-100千克人糞水。生長期間追肥 3-4次,以氮磷鉀複合肥為主。



總之,豆類蔬菜的施肥原則是,以基肥為主,追肥為輔,根據各生育期的需肥特點,追好花肥,莢肥,分次追肥,以利豆類蔬菜的穩健生長。


努力就好


豆類蔬菜是國內各地普遍栽培的一個蔬菜品類,其中最常見也被普通農家廣泛栽培的就是菜豆和豇豆。這兩種豆類蔬菜,可以煮食、炒食或涼拌,無論採用哪一種食用方法,都能讓人感受到它們的美味和營養。菜農種植豆類蔬菜,想要優質高產,離不開科學施肥。從這一點上來說,題主的提問很有意義。解析題主的問題,現在我們就以菜豆和豇豆為例,從需肥規律、基肥和追肥的科學施用上,講一講其中的道理。

菜豆的需肥規律

菜豆是蔬菜中喜肥的作物,菜豆根系吸收無機元素是隨著植株的生長髮育而增加的。在生育初期,這些無機營養元素大多是被菜豆的葉片吸收,幾乎是直線增加。到了菜豆的生育中期,吸收到葉片中的氮、磷、鉀數量開始減少,而豆莢中吸收的氮、磷、鉀顯著增加。

有研究表明,菜農每生產1000公斤菜豆豆莢,菜豆植株需要吸收氮元素10.1公斤、五氧化二磷2.3公斤、氧化鉀5.9公斤。其中,蔓生菜豆相比於矮生菜豆對營養元素的需求量要多。在菜豆不同的生育期內,菜豆各類品種對營養物質的需求量大體相同,只是對磷元素的吸收速度慢,吸收量相對也較少。而對氮和鉀元素的吸收量多,吸收的速度也比較快。在菜豆生產中,需肥最多的時期是開花到種子膨大期,假如菜豆在莢果伸長期土壤肥力不足,菜豆植株必然出現早衰,導致植株大量落葉,影響菜豆豆莢的品質和產量。

菜豆基肥的科學施用

菜豆在根瘤菌尚沒有發育的苗期,需要藉助土壤中施入的基肥中的速效養分才能促進植株的生長髮育。施好基肥,對菜豆的生產相當重要。一般來說,矮生菜豆所用基肥的數量,為蔓生菜豆的70%——80%。

按照菜豆對肥料的需求,菜農想要種出優質高產的菜豆產品,在菜豆播種前,一般需要每畝施用充分腐熟的廄肥1000——2500公斤,或者使用堆肥2500公斤,再加入過磷酸鈣10公斤、草木灰40——50公斤。

為菜豆施用基肥需要注意的是,菜豆播種後是否會爛種,對菜豆的終極產量有重要的決定性作用。想要規避爛種的風險,最重要的一點就是在為菜豆施用農家肥做基肥時,必須事先做好充分腐熟工作。與此同時,菜豆不宜施用過多的氮肥做種肥。

菜豆的科學追肥

使用同樣數量的氮、磷、鉀,在不同的生長期為菜豆追施,對菜豆的生長和最終結莢數量並不相同,而且是差異很大。為菜豆在花芽分化前追施肥料,植株的表現是分枝數、結莢數、果實總產量三項指標都高。為菜豆早追肥,菜豆植株在主枝基部就會生出側枝,並能結實。特別是對矮生菜豆來說,在低節位上生出的側枝越多,花芽分化和發育越順利,越有利於提高產量。

當菜豆播種後20——25天,菜豆就會開始花芽分化。此時,需要為每畝菜豆追施20%——30%充分腐熟的稀薄人糞尿大約1500公斤,再加入硫酸鉀和過磷酸鈣各4——5公斤。菜豆在開花結莢期需肥量最大,蔓生品種更是如此。為了保證菜豆優質高產,一般矮生菜豆品種此時需要追肥1——2次,蔓生品種則需要追肥2——3次。在菜豆開花結莢初期,會有大量根瘤形成,植株固氮能力很強,不宜過多使用速效氮肥。否則,植株根瘤菌會被鈍化,使固氮量相對減少。

蔓生菜豆在結莢後期,植株衰老,根瘤固氮能力減弱。假使當地氣候條件仍然適合菜豆生長,可再次為菜豆追加施用追肥1——2次,主要使用速效氮肥,以促使菜豆植株恢復復壯,繼續開花結莢,延長採收期,提高產量。

豇豆科學施肥與菜豆有所差異

豇豆生長勢強,生長期也長,並且根瘤菌不如菜豆發達。在豇豆栽培前,施足施好有機肥很有必要。豇豆與其他豆科蔬菜相比,更容易出現植株營養生長過剩,並因此影響結莢和最終產量。為此,在豇豆苗期要注意肥水分控制。

當豇豆的第一花序結莢後,可對豇豆追施肥料1——2次,每次每畝追施30%——40%人糞尿2700——4000公斤或使用尿素2——3公斤。進入豆莢採收盛期,還可以考慮為豇豆再次追肥。目的是延緩植株衰老,促生新的分枝,出現新的花序,增加後期產量。

以上就是關於題主“豆類蔬菜安全生產中如何科學施肥”的回答,如有什麼疑問和不同見解,可以在評論區留言,我們共同討論。關注我的頭條號“鄉村螢火蟲”,每天分享不一樣的“三農”知識。謝謝大家的閱讀和點贊支持!


鄉村螢火蟲


很高興我來回答這個問題,豆類蔬菜安全生產中如何科學施肥?讓我來說一說。

一、隨著社會的進步和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斷提高, 人們對蔬菜的需求已不單純滿足於數量的充足和品種的多樣, 而對蔬菜的品質, 尤其是安全衛生標準提出了越來越高的要求, 而豆類蔬菜以其營養豐富、味道鮮美深受廣大消費者歡迎。

二、目前大多數菜農在肥料的使用上有很大的盲目性和隨機性, 大量施用化學肥料, 很少施用有機肥, 偏施氮磷肥, 而鉀肥等其他營養元素的投入較少或不投入, 有機肥在施用前未能進行無害化處理, 破壞了土壤中物質與能量的平衡, 使土壤中微生物菌群數量發生變化, 致使土壤及其產品重金屬元素、硝酸鹽和亞硝酸鹽等有害物質及有害微生物超標。因此, 在豆類蔬菜質量安全栽培中科學施肥應做到如下幾方面。

1、 嚴禁施用非合格肥料

2、 推廣測土施肥技術

3 、多施有機肥, 合理配施化肥

三、加強監管及檢測,加強監管就是要建立健全豆類蔬菜生產無害化投入品市場準入制度, 依法取締劇毒高毒、高殘留農藥, 及城市垃圾、汙泥、工業廢渣和未經無害化處理的有機肥在豆類蔬菜上使用。加強檢測是確保豆類蔬菜質量安全的一項重要技術環節, 首先是對產前生產基地環境空氣質量, 灌溉水質量及土壤環境質量, 依照“NY5010-2002無公害食品 蔬菜產地環境條件”規定的要求進行檢測,所檢測的指標主要有農藥 (有機磷類、菊酯類、有機氯類等農藥) 殘留量, 重金屬 (鉻、汞、鎘、砷、鉛等) 含量及硝酸鹽類等有害物質含量。

四、豆類蔬菜質量安全 (無害化) 生產是一個複雜的系統工程, 從“田頭到餐桌”的每一個環節都可能影響到產品的質量。因此, 豆類蔬菜質量安全生產關鍵技術是:首先, 有良好的生產基地, 空氣質量指標、灌溉水質量指標及土壤環境質量指標應符合“NY5010-2002”規定的要求;其次,對豆類蔬菜生產的農藥、肥料等投入品必須無害化並加強監管;最後, 嚴格進行產品的質量檢測與監管工作, 科學地把好質量關, 以真正的無公害產品贏得市場、贏得消費者。




{!-- PGC_COMMODITY:{"commodity_id": "588319648226"} --}

戶外老宋


施肥原則。以有機肥為主,以化肥為輔;以基肥為主,以追肥為輔。

基肥要穩。提倡穩施基肥,有利根系深扎,為壯苗打基礎。基肥應在畝施優質腐熟有機肥2000-2500kg的基礎上,畝施豆類專用肥25-35kg。但應注意不要用未腐熟的有機肥作基肥,否則會導致爛種,影 響甜豌豆、毛豆的產量和質量。

追肥要速,後勁要足。因為在苗期,甜豌豆、毛豆根瘤小,固氮能力弱,適當追肥可促進甜豌豆、毛豆幼苗早發。因此在齊苗後可按每畝施豆類專用肥10kg,施用提苗肥。甜豌豆、毛豆開花期是營養生 長和生殖生長兩旺時期,需肥量大,可按每畝施豆類專用肥20kg,作花期追肥,以減少花莢脫落,提高肥料後勁,達到提高結實和防止早衰的作用。追肥施用方法提倡根旁開溝側施,減少流失,提高肥 料利用率。



靈壽那些事


蔬菜種類很多,而豆類蔬菜就是我們生活常見的一週,我們熟知的豆類蔬菜有菜豆、豇豆、豌豆、毛豆、 蠶豆、扁豆等。而種植蔬菜都離不開施肥的,那麼豆類蔬菜該怎麼施肥呢?隨小編一起來了解了解吧。

豆類蔬菜怎麼施肥

1、基肥為主,追肥為輔

基肥一般佔據總施肥量的50%-60%,而在地下水位較高或者土壤徑流較嚴重的地區,可以適當減少基肥的施用量,避免肥效損失。而在保護地長時間種植時,追肥的比例要大一些,以保證豆類蔬菜整個生長期能獲得充足的養分。在豆類蔬菜的開花結莢期,對於肥料的需求量較大,基肥這時已經不能滿足植株需求了,所以需要適時追肥,以促進植株更高生長,追肥一般是速效化肥為主。

豆類蔬菜怎麼施肥

2、有機肥和無機肥結合

有機肥能提高土壤有機質含量,增加土壤通透性,有利於根系生長髮育,所以生長過程中需要追施有機肥,但是有機肥肥效遲緩且肥效低,所以有機肥需要和無機肥搭配使用,這樣才能緩急相濟、取長補短。在增施有機肥時,需要注意的一點時有機肥需要充分發酵腐熟,以減少病蟲害傳播和避免對植株根系的傷害。

豆類蔬菜怎麼施肥

3、按需追肥,適時追肥

種植在不同肥力土壤上的豆類蔬菜,在不同的生長階段,對於肥料的需求量也是不同的,應該根據土壤肥力情況以及不同生育期對肥料的需求適時適量追肥。比如土壤肥沃的,可以追肥可少些,反之土壤貧瘠的,追肥就可以多些;植株長勢旺盛,追肥要少,植株長勢弱,要多追肥;苗期追肥量要少,開花結莢期追肥要多。另外苗期追肥以速效肥為主,主要是促進幼苗生長健壯,而在開花結果時則需要以有機肥、無機肥配合施用。

豆類蔬菜怎麼施肥

4、肥水配合,以水調肥

肥水是相依的,在追肥後及時澆水,這樣做到肥水結合,能起到更好的肥效,尤其是在追施速效肥時,能加快肥料的分解,稀釋肥料濃度,避免根系灼傷,加快根系對肥料的吸收。






a小橙子


一、有機肥與無機肥結合

增 施有機肥,雖然能提高土壤有機質含量,但肥效遲緩且肥效低,因此有機肥必須與無機肥配合施用,才能緩急相濟、取長補短。有機肥在施用時要充分發酵腐熟,使其中的一些有害成分通過發酵分解,以減少病蟲害的傳播和避免對植物根系造成傷害。

二、按需追肥,適時追肥

種植在不同肥力土壤上的豆類蔬菜,在不同的生育時期,對肥料的需求量也不同,應根據土壤的肥力情況、不同生育時期的需肥特點及植株長勢情況,進行適時、適量追施適宜種類的肥料,不能隨意提高追肥量。

如土壤肥沃,追肥可少些;土壤貧瘠,追肥可多些;沙土地追肥要少量多次,黏土地追肥量要大。植株長勢旺盛,追肥要少;植株長勢弱,要多追肥。

苗期追肥量要少,開花結莢期追肥要多。同時,還應注意掌握追肥的關鍵時期,在植物最需肥的時候,及時追施其需要的肥料,這樣才能有效地提高產量。

苗期應以速效肥為主,主要是促苗長壯,而在開花結莢期則應以有機、無機複合肥配合施用為主。

三、基肥為主追肥為輔,一般基肥施用量應占總施肥量的50%~60%。在地下水位較高或土壤徑流嚴重的地區,可適當減少基肥的施用量,以避免肥效損失;在保護地長季節栽培時,追肥的比例應大一些,以保證豆類蔬菜在整個生長期均能獲得充足的養分。

四、肥水配合,以水調肥

水和肥是相依關係,只有追 肥後及時澆水,做到水肥結合



西北小賈818


大棚栽培豆類作物主要包括菜豆、豇豆、荷蘭豆。豆類蔬菜生長吸收的氮、鉀較多,磷較少,但缺磷時,植株及根瘤菌的生長不良,會導致開花結莢減少、莢內種子粒少,產量降低。豆類喜硝態氮,銨態氮多時根發黑。根瘤菌減少,葉面不平且會褪綠。豆類蔬菜多喜鉀肥,尤其開花結莢時期吸鉀量劇增,此時期應注意補鉀。豆類蔬菜根瘤菌的活動與硼、鉬等微量元素有關,當缺乏這些元素時,就會影響植株的正常代謝。

  施肥技術要點如下:

  1、育苗肥大棚栽培豆類蔬菜多采用育苗移栽的方法。育苗所用的營養土要選擇2~3年內沒有種過豆類的菜園土,用4份菜園土與4份腐熟的馬糞和2份腐熟的雞糞混合製成,在每100公斤營養土中在滲入2~3公斤過磷酸鈣和0.5~1公斤硫酸鉀。土壤酸鹼度應以中性或弱酸性為宜,土壤過酸會抑制根瘤菌的活動。在酸性土壤上,可酌量施用石灰中和酸度,施石灰時要與床土拌勻,用量不能太多,用量大或混合不均勻容易引起燒苗和氨的揮發,造成氣體危害。

  2、基肥菜豆、豇豆、荷蘭豆等豆類蔬菜是中喜肥的作物,雖然有根瘤,但固氮作用很弱。在根瘤菌未發育的苗期,利用基肥中的速效性養分來促進植株生長髮育很有必要。一般每畝用腐熟的有機肥5000公斤,磷酸鈣20~35公斤,草木灰100公斤,硫酸錳0.5~1公斤。矮生豆類基肥量可以適當減少。豆類根系對土壤氧氣的要求較高,施用未腐熟雞糞或其它有機肥,將導致土壤還原氣體增加,氧氣減少,引起爛種和根系過早老化,對產量的影響很大。所以施基肥要注意選擇完全腐熟的有機肥,同時還不宜用過多的氮素肥料做種肥。

  3、追肥播種後20~25天,在豆類蔬菜開始花芽分化時,如果沒有施足基肥,表現出缺肥症狀,應及時進行追肥,每畝追施20~30%的稀人畜糞尿約1500公斤,也可在每1000公斤稀糞中加入硫酸鉀4~5公斤。及早進行追肥增產效果明顯,但苗期施過多氮肥,會使豆類徒長,因此,是否追肥應根據植株長勢而定。

  一般矮生豆類追肥2~3次,蔓生豆類追肥4~5次。每次追施純氮3~5公斤(摺合尿素7~11公斤),氧化鉀5~7公斤(摺合硫酸鉀10~15公斤),最後一次氮肥的用量減半,鉀肥用量也可減半或不施。地溫低追施肥時,要混施一定量的優質腐殖酸,或用優質水衝肥代替,以減少單用化肥對根系的傷害。

  4、葉面追肥花期噴施0.02~0.05%的鉬酸銨。


唐老三


豆類蔬菜節約型高效施肥,首先要明確需肥特點,按需定肥。豆類蔬菜的直根發達,有不同形狀的根瘤共生,自身具有固氮作用,可固定空氣及土壤中的氮素供自身利用。對土壤養分的要求不很嚴格 ,僅它們同樣是需肥較高的蔬菜,尤其對磷鉀的需水量較大。生產上提倡穩施基肥,一般根據土壤肥力狀況,每667平方米(1畝)施優質腐熟有機肥2000-2500千克的基礎上,施豆類蔬菜專用肥25-35千克 。但應注意不要用未腐熟的有機肥作基肥,否則會導致爛種,影響產量和質量。

2、豆類蔬菜節約型高效施肥要把握需肥關健期,分段施肥。注重施用種肥,豆類蔬菜在插種後不久就開始花芽分化,進入發育時期,施用種肥可以保證早期的發育需要,一般每667平方米施用4-5千克三 元素複合肥,注意種肥分開。苗期根瘤菌固氮能力弱,適當追肥可促進幼苗早發,可按每667平米施豆類專用肥8-10千克。開花結莢期是營養生長和生殖生長兩旺時期,需肥量大,可按每667平米施豆類 專用肥20千克,作花期追肥,以減少花莢脫落,提高肥料後勁,達到提高結實和防止早衰的作用。施用方法提倡根旁開溝側施,以減少流失,提高肥料利用率。

3、豆類蔬菜節約型高效施肥要掌握兩個施肥原則。以有機肥為主,以化肥為輔;以基肥為主,以追肥為輔,注意葉面施肥。

以上就是豆類蔬菜節約施肥的要點,科學合理的施肥有助於作物提質增產,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孫老大的農村生活


1/5 分步閱讀

豆類蔬菜在生長前期,根系上根瘤菌的固氮能力較弱,因此有苗期適量施用氮肥可以促進植株早發秧,生長健壯。但如果植機長勢旺盛,則必須控制施用氮肥,以防止植株營養生長過旺而引起落花落莢和延遲結莢。

2/5

一般豆類蔬菜的第一次追肥在第一花序瑪蕾時,可每667平方米追施腐熟的糞稀500~700千克或尿素5~7千克。

3/5

在豆類蔬菜進人開花結莢期以後(莢長達3~4釐米)開始連續追肥,根據不同茬口及植株長勢情況,一般每隔10~20天追肥1次。

4/5

追肥以腐熟的糞稀和化肥交替進行為好,糞稀的用量為每667平方米追施500~ 800千克,化肥的用量因不同茬口和不同品種而不同,一般為每667平方米追施複合肥5~20千克。追肥以順水追肥為好,即在澆水時將肥料溶於水中,隨澆水同時進行追肥;

5/5

也可先按穴或按溝施肥後,再立即澆水。兩次追肥之間,應澆1次清水,以促進植株光合產物的積累,滿足豆莢快速生長髮育的需要。除了根部施肥外,還可用0.2%磷酸二氫鉀溶液進行葉面噴施


汪汪的生活記錄


豆類蔬菜主要包括豇豆、菜豆、扁豆、毛豆等,要獲得豆類蔬菜生產的優質、高產、高效,認真掌握節約型高效施肥技術,切實降低生產成本是關鍵。

  1、明確需肥特點,按需定肥。豆類蔬菜的直根發達,有不同形狀的根瘤共生,自身具有固氮作用,可固定空氣及土壤中的氮素供自身利,對土壤養分的要求不很嚴格,但它們同樣是需肥較高的蔬菜,尤其對磷鉀的需求量較大。生產上提倡穩施基肥,一般根據土壤肥力狀況,每畝(1畝)施優質腐熟有機肥2000~2500公斤的基礎上,施豆類蔬菜專用肥25~35公斤。但應注意不要用未腐熟的有機肥作基肥,否則會導致爛種,影響產量和質量。

  2、把握需肥關鍵期,分段施肥。注重施用種肥,豆類蔬菜在播種後不久就開始花芽分化,進入發育時期,施用種肥可以保證早期的發育需要,一般每畝施用4~5幹克三元素複合肥,注意種肥分開。苗期根瘤菌固氮能力弱,適當追肥可促進幼苗早發,可按每667平米施豆類專用肥8~10公斤。開花結莢期是營養生長和生殖生長兩旺時期,需肥量大,可按每667平米施豆類專用肥20幹克,作花期追肥,以減少花莢脫落,提高肥料後勁,達到提高結實和防止早衰的作用。施用方法提倡根旁開溝側施,以減少流失,提高肥料利用率。

  3、掌握兩個施肥原則。以有機肥為主,以化肥為輔;以基肥為主,以追肥為輔,注意葉面施肥。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