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師評職稱該以教齡為主,還是以證書為主?

今天空氣流通暢


職稱評審,一聽到這個就頭疼,作為青年教師也到了該評職稱的年限了,聽老教師傳授的經驗要準備課題和業績優質課等等,還得優秀教師或者優秀班主任。聽到這些要準備的一項一項的內容就覺得頭大,可是如果不晉升職稱,工資就會停滯不漲,而且每級工資相差好多,所以就逼教師不得不去走這個獨木橋。

之前一直在思考,職稱存在的意義是什麼,為了鼓勵教師終身從教?可是好多的教師一輩子都沒升上去。那是為了提升教師的教學能力,可是現在好多學校的現狀是基本都是青年教師承擔教學任務,那些評完職稱的教師好像卸下了擔子一樣。

那麼職稱怎樣改革兼顧所有的教師,讓青年教師能享受到應得待遇,那些終身從教的老教師又不至於降低待遇。如果以教齡為界限,每一位教師到了年限自動晉級,那麼一定會有教師懈怠,不努力用心去提高自身的教學能力無法提升教師的積極性。那麼以證書為主呢,這樣的話如果教師有真憑實學,確實能提高教師的能力,但是對於那些一直從事在一線的教師來講,無非是加重負擔不能全身心去投入教學中。所以我認為單獨的以教齡為主亦或者以證書為主都不是職稱要體現的價值,只有多方面的評定,具體的量化細則而非模糊的界定人為的干預這樣才能體現職稱的公平。


師師百僚


在教師評審職稱中,教師的教齡和業績榮譽證書,兩者孰輕孰重?

毫無疑問:業績榮譽重於教齡!

要不,好多幹了3、40年的老師,退休了都沒評上高級甚至中級職稱。相反,我們身邊不少中青年老師,不到40歲就評上了高級職稱。

原因就是:這些青年教師一直是教學能手和骨幹,雖然工作年限不長,但幾乎每年考試都可以拿教學獎,教學成績越優秀,獲取其他榮譽的機會也越多。年終評優評先時,一拿就是一大疊證書,直逼其他競爭對手自甘棄權。

而有些老教師就不同了:工作幾十年,拿不出一個象樣的榮譽證書,當然,過去評比活動也少。

教齡在職稱評審中的作用,也是不容忽視的。評審小組在審核參評者的各項條件時,或有優待政策,或有人情關照。一般在同等或相近條件下,教齡長的比教齡短的,有明顯優勢。

最後,“三味"想說的是:

以現在的評審制度,上報材料時限一般為”任現職以來"的。作為一個老教師,“任現職"足夠10多、20年了,所有榮譽證書還不及某些年輕教師“任現職”幾年的成績,老教師也是沒理由嫉恨他人的。


三味聊教育


教師評職稱以教齡為主,那是教師的夢想,想想而已;以證書為主表述錯誤,準確表述應該是:以資歷為評審前提,以教科研水平和教學業績為評審依據。

當然,這是指理論上的,暗箱操作則另當別論。

1.資歷僅僅是申報職稱的前提條件

以申報高級職稱為例,任一級教師五年以上,人現職以來,三年以上班主任工作經歷(包括三年),從教以來,八年以上班主任工作經歷。否則,沒有資格申報。這裡可沒有規定,多少年教齡可以自然晉級,也沒有說,多少年教齡可以優先考慮。即使優先考慮了,那可是打的同情牌,和政策要求無關。所以,教師評職稱該以教齡為主,就是老師們一廂情願的囈語。儘管本人也贊成按教齡晉升職稱,但是,必須痛苦地承認,這是“鏡花水月”,絕非現實。

2.教科研水平和教學業績才是真正的“得分點”

申報高級職稱有綜合先進的要求,這是對教育教學工作效果的評價,理論上講,教育教學成績不突出的,是不能獲得綜合先進稱號的。申報表中,要填寫近六年承擔的工作和教學成績,還要填寫學生的優秀率、合格率,這就是在看你能否勝任循環教學,是否是學校業務骨幹,教學成績如何。至於對論文、課題、公開課、課題等要求,那是在考察你的教科研能力。這些才是“硬通貨”。

3.至於某些省份有支教或者在教育薄弱地區工作過的要求,那是在職稱評定過程中對鄉村教師的政策性傾斜,也是必要條件。

說來說去,還是別做以教齡晉升職稱的“迷夢”了!想晉升職稱,還得自己努力,儲備點“乾貨”吧。


王老師教育新視界


題主的這兩種觀點都不對!

教師評職稱既不能以教齡為主,也不能以證書為主。應當綜合評定。

無論教齡還是證書,都只能是職稱評定中的一部分。

但是,我們在教師職稱評定時,對某一方面的條件可以適當增加權重。

例如:對教齡、實際業績、工作量等應當加大權重。適當降低證書、職務、師德、論文等條件的權重。

更為重要的是,建議取消限額。職稱評定的限額很不合理,嚴重影響教師的積極性!因為,不管你如何努力?不管你多麼優秀?只要沒有名額,你就永遠無法晉級!

再者,為了鼓勵終身從教,穩定教師隊伍穩定。建議對從教30年,而又沒能評上高級職稱的老教師,予以享受高級教師待遇。

不知道,我的這個建議,大家是否贊同?

歡迎大家留言討論!


姑蘇講堂


職稱或許一直是老師們心中最大的痛,特別是目前又在加工資——好像這次加工資相差並不大,我六級每月只比八級多15元。

我覺得,僅以題中所講兩項之一為主肯定不公平,也沒有說服力(題中說的證書,我權當獲獎證書)。我們這裡是兩者都要算進去,並要加上其它條件,相當於綜合打分。請看我縣的打分細則,我覺得還算公平:

從表中可以明顯看出,我縣的高級評分標準主要有“德、能、勤、績、資歷”五大項。每項下皆有詳細說明(略)。申報者根據這些說明一項一項打分,除“資歷加分”中的“資歷教齡”沒有封頂外,其它分值都以滿分封頂(“鄉村任教經歷”5分封頂)。

1.資歷加分:受聘現任職稱(民師資格未聘任的年限折半計分,調動人員原聘的上級職稱和未續聘的年限及前任職稱合併計算)每週年計0.5分,大專畢業後的小學一級任職年限可算入中學二級任職年限內,大專後的小學高級可算入中學一級任職年限內。已獲得上一級職稱資格未聘用者每增加一年加1分(從2002年評聘分開時起算,調動了單位重新競聘者從獲得資格時起算)。

2、調動人員在重新競聘原有級別的職稱時,從落聘時計算,未重新競聘上的每年加0.2分。

3.不論學歷,各類專業技術人員在校工作年限每週年計0.7分。停薪留職(含三保)、脫產進修、民師讀師範期間的年限予以核減,民師考入師範但未到校讀書仍在原校任教的年限不予核減。本項第1、2、3點分值累計相加。

從中明顯可以看出,教育教學(績)項佔分比例也很大,應該較公平了。以我個人的經歷而言,“資歷教齡”雖佔分較大,一般要有20多年教齡才有競爭力;最好還要中級評聘的時間也很長。其次是“教育教學”等級(ABC三個等次,三年六學期)、年度考核“優秀/稱職”等,這些也是佔分較大的項——當年我就是憑著每項皆有有效打分上去的(但剛開始因教學成績“A等”少,有“C等”,被淘汰過)。

就昨天,還有一個老師查看他近三年的教學業績,ABC等次各有多少,強勁競爭對手的ABC等次各有多少;兩人的獲獎情況如何,以估計自己的勝算有多大:兩人教齡相同——從這實例,我們可對職稱打分(打擂)也略知一二。

雖說沒有絕對的公平,但相對來說,教齡長的老師明顯有優勢;同等條件下,有證書的有優勢,教學業績突出的更有優勢;是班主任或行政的又稍有優勢。

也只能這樣打分競爭了,每個人都只站在自己的立場來考慮問題,不可取。然僅以教齡為重,或憑空推斷:今後凡滿30教齡就可自然升為高級職稱——我以為,近10年之內仍是一廂情願的事。我還敢斷言:職稱取消也不可能,但稍微淡化說得過去。


種金易


我最有資格回答這個問題。今年我剛參加晉升高級職稱的積分評選,一共6個老師,4個指標,結果我和一個教齡比我多五年的老師被擠下來了。學校的積分方案明顯的不公平,學校要想照顧誰,它就可以把教齡定成每年0.5分或者每年0.25分。那些證書積分,以前都是按證書的級別積分,省級的積多少分,市級的積多少分,區級的積多少分,而今年它就改成了只要有這一項就算一分。不再分等級了,我的課題是省級和市級的,一共積一分,而校長的一個老鄉,只有區級的課題,也同樣積一分。你說合理不合理?還有,積分第一名的一個老師,愛人在區教體局上班,他當班主任才兩年,就不夠評審資格,學校參與制定方案的副校長就說人家還當了兩年的年級組長和有社團證,河南省評審資格上說的清清楚楚,三年班主任或者五年學生管理工作,不是讓你相加啊!唉,真丟人,區優秀教師,區優秀班主任,市優質課,省課題,市骨幹教師,7年的班主任,23年教齡,證都有,就因為成績這一項的積分低(2015—2018,送走一屆最差班)。盡欺負老實人!


不枉過每1天


從來都沒有包治百病的仙藥,從來沒有符合所有人心意的制度!

教師評職稱應該多幾個通道,讓教師各自根據自身的情況,走自己最容易走的通道,優秀人才可以脫穎而出,終生從教者一樣得到褒獎晉升職稱。

有人認為應該以教齡為主,但是,這並不會受到所有教師的支持,因為年輕的優秀教師,他們就不滿這種論資排輩熬年頭的制度。有些人確實優秀,天生就是做教師的材料,走上講臺,如魚得水,提筆成文,文如湧泉,上課也好,研究也行,這樣的老師,就應該以破格評審,以各類獲獎證書為主,讓他們先人一步,晉升高一級職稱。

如果因為這一點,就強調以證書為主,很多終生從教的老教師,他們兢兢業業,默默無聞地奉獻在平凡的崗位上,他們沒有那種天生的上課才能,上的都是普通課常態課,他們認認真真改作業盡心盡力輔導學生。如果僅僅因為他們沒有證書就斷絕了他們的晉升之路,顯然也是不公平的。

所以,職稱晉升通道,應該起碼有兩條,一條就是對於優秀者的破格評審,讓他們的職稱更他們的才能相匹配,這對於年輕教師,是個很好的通道。另一條就是按照教齡晉升,給老教師一個很好的交代。這樣兩條並行的通道,就可以讓教師基本上都得到晉升,只是遲早的問題。

現在,這兩條晉升通道都已經開通了,只是還沒有全國推廣,評審晉級還是最主流的道路,但是,我們也看到了按照教齡晉升的曙光。之前有甘肅省,最近有河南省,對於鄉村教師,都可以在教齡男滿30年女滿25年時晉升高級教師,不受崗位指標的限制。也就是說,第二條道路已經出來了,只是一個推廣的問題。

綜上所述,教師職稱評審應該針對不同的教師給出不同的晉升通道,讓不同的老師找到適合自己的職業發展之路,這才是最好的制度。只強調教齡和只看重證書,都是有失偏頗的。


當代師說


這麼看:

一是首先要看評中高級職稱的賦分標準,標準明確規定教齡佔一定分數,各方面證書更是佔很多分數。證書有:綜合獎勵,教學獎勵,教科研獎勵,教育獎勵,論文著作等。各自佔有一定數量的分數。都重要。只不過教齡是人人有份,躺著來分,其他需要努力或者個別人費盡心機造假得來……一個躺著來,一個需要下各種功夫才能來,大家說哪個重要……

二是目前教師晉升中高級職稱遇到暫時性困難,由於很多優秀中老年優秀教師因為名額所限,造成積壓……分數再高,沒有名額……或者老教師分數封頂,獲得分數已經非常困難……故提出哪一個方面重要……對年輕人來說,證書重要,教齡少啊!對老年教師來說,教齡長啊!證書次之……

三是說來說去還是證書是硬道理。教齡是等待來臨……那麼有些證書確實需要精簡提煉……與教育教學關係不大的可以減少分值,或者沒有分值……論文,各種群眾性非教育教學獎勵證書……主抓與教育教學關係密切的證書……觀摩課,優質課,教育案例,教育大賽,教學成績……

總之,要是教齡為主,那就努力和不努力一樣,需要等,要是證書為主,應當強化教育教學的密切相關的證書……優化賦分標準……

追求有趣,趣答教育疑難困惑,隨時交流,祝你成功。


追求有趣


教師評職稱,既需要教齡,又需要證書,二者都很重要,不可偏廢。要說哪個為主,誰也不敢下這個結論。有的老師教齡滿足要求了,剩下的證書就成主要的;有的青年教師表現優秀,教研教改有成果、教學成績突出,每年都是先進,有教學能手和論文證書,但晉職稱卻卡在教齡上。這時,教齡就是主要的了。這是制度政策規定,誰也不能輕易改變。不巧不成書。前段有朋友找我,為他當小學教師的孩子晉中級職稱,參加工作來年年各方面優秀,證書一大羅,校長意思先照顧年齡大的。我電話問了一下教委主任,他說知道此事,是很優秀,但教育局規定晉中級需滿五年以上教齡,他僅是四年。我感嘆,你也太著急了吧!

教齡是自然增長的,體現的是從教經歷和職業堅守,鼓勵長期(或終身)從教,穩定教師隊伍。而一旦評職稱用到教齡條件,又是截屏的、固定的,不可更改。而證書卻有好多種,主要包括兩大類:一是政治榮譽證書,反映師德和思想表現,如優秀教師、先進工作者、優秀班主任等;二是教學及教研教改成果證書,如教學能手、公開課獲獎、教研教改課題項目獎、教學論文著作等(此外,還有學歷證書等)。以上兩方面,集中概括了一個老師教書育人的成果,決定著職稱的晉升與否,二者缺一不可,不分主次,沒有厚薄。





鷹眼看教育


其實現在教師評職稱既不以教齡為主,也不以證書為主,而是綜合評價。下面以技工院校正高職稱評定來給以說明。

一、必須達到的基本條件。遵守國家憲法和法律法規,認真貫徹國家教育方針,具有良好的政治素質、職業道德和敬業精神,遵守學校規章制度和教學行為規範,身心健康,教風端正,為人師表,勇於創新等。

二、教學教研要求。在教育教學一線工作10年以上,教書育人成績顯著,系統地掌握本專業基礎理論和專業理論知識,具有較高理論研究水平,掌握國內外本專業前沿發展動態;掌握先進的教育理念和現代化教學手段;教學水平高超,教學業績卓著,教學特色鮮明。

三、業績成果要求。

積極參與學校教學管理、教學改革、教學研究等工作,獲得省部級以上表彰。主持過學校該專業一體化課程教改工作,在教學團隊中發揮關鍵作用。參加競賽或帶學生比賽獲得省級以上名次等。課題研究、專著、各種教學設計、論文、微課等。

四、學歷、技能等級要求。

具備大學本科及以上學歷或技工院校預備技師(技師)班畢業,受聘講師職務5年以上。

技術理論課教師具有相關職業(工種)高級及以上技能操作水平。

由上面各種條款可以看出,不是簡單以工齡來評價的,有可能有些人一輩了也達不到要求。同時也不是完全以證書來界定的,業績成果和學歷及技能等級能用證書來證明,而有些方面也不好用證書來界定的。

這是我的一些看法,也許中小學的職稱評定的細則有些不同,歡迎大家留言評論。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