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幼兒教育10大最爭議話題

一、高等教育比幼兒教育高深複雜嗎?

不少人有一種錯覺,以為高等教育比幼兒教育高深複雜。其實恰恰相反,“人生百年,立於幼學”,幼兒教育遠比其他階段教育更為深奧、微妙和複雜。文藝復興時期法國人文主義學者蒙田認為,人類學問中最困難而又最重要的一門就是兒童的教育。幼兒教育本身的複雜性和微妙性,決定了它雖然有遠古的起點,至今依然沒有邁出它的幼年期。直到現在,人們對幼兒發展及教育的認識依然是極其有限的。

事實上,現今比較妥當地解決了這個問題的案例在整個人類個體中的比例相當低。從這個意義上講,幼兒教育包含著人類未來發展最巨大的秘密。

二、幼兒園是企業還是事業單位?

幼兒園是企業,還是事業單位?這是國內不少幼兒園在進行登記時遇到的現實問題,它反映出我們對幼兒教育屬性定位上的觀念衝突。

從歐文等人創建世界上第一批幼兒學校到幼兒教育成為國民教育體系的組成部分,反映出人們對幼兒教育的內涵、性質、範疇、功能的認識在不斷變化。公共幼兒教育最初的出發點在於幫助貧困家庭,保護幼兒生命,慈善性和福利性是其基本屬性,現在世界上多數國家都將幼兒教育視為準公共產品,具有很強的福利性。20世紀60年代以來,幼兒教育的教育特性越來越強,普及公共幼兒教育逐漸成為政府職責,各國逐漸將原來主要由私人和社會團體開辦的幼兒園納入基礎教育乃至義務教育的組成部分。

一方面,幼兒的身心特點決定著幼兒教育的保育功能永遠不會消失;另一方面,由於貧富差距和兒童特殊需要的不可能消失,其慈善和社會補償功能依然會存在,並且在貧富差距增大的社會里這一功能自然增強。

因此,幼兒教育中教育性、福利性、社會補償性和產業性共同存在,其中教育性是其最主要和本質的屬性。

中國幼兒教育10大最爭議話題


三、誰應該為幼兒教育承擔責任?

目前幼兒教育的諸多問題,歸根結底是責任問題,誰該為幼兒教育承擔責任?承擔多少責任?如何承擔責任?這是目前我們還沒有形成共識的問題,尤其是各級政府應該在多大程度上以何種方式承擔幼兒教育責任尚未明確,這直接影響著政府對幼兒教育事業的政策與經費投入。

多年以來,我國政府投入的幼兒教育經費佔全國教育經費的比例一直徘徊在1.3%左右,這一比例在巴西是5.1%,墨西哥是8.9%,泰國是16.4%。一些調查顯示,我國幼兒教育經費總收入來自家長的佔80%,家庭是當前公共幼兒教育經費的主要責任承擔者。在一些地方和一些幼兒園,家庭幾乎是幼兒教育經費的全部責任承擔者。

幼兒教育的特性決定了政府、家庭和社會對幼兒教育都有責任,政府尤其不可輕視自己的責任。建立適合中國社會經濟發展水平的責任共擔機制,是當前我國幼兒教育發展急需解決好的現實問題。

四、幼兒教育實踐誰說了算?

現實中,我國幼兒教育存在著嚴重的行政化、功利化、工具化、洋化、商業化傾向,各方面的力量都在一定程度上對幼兒教育產生影響,這也造成了人們的許多困惑:幼兒教育的教育依據是什麼?各方面的作用相互矛盾時到底聽誰的?

必須明確幼兒的健康成長髮展是幼兒教育工作的宗旨所在,要以人為本,以幼兒為本。幼兒園是教育兼福利與社會補償性組織,不是行政組織,也非企業經濟實體,幼兒和教師是幼兒園真正的主人,因此幼兒的天性是幼兒教育工作的第一依據,必須在全社會確立“取法自然”的幼兒教育觀,遵循幼兒成長和發展的內在規律,儘可能消除“誰有權誰說了算,誰有錢誰說了算,誰的勢力大誰說了算”的幼兒教育他主現象。

五、幼兒教育“富貴病”誰之過?

在這個問題上,中國城鄉存在著巨大的反差。當前,我國農村確實還存在沒有很好滿足幼兒發展需求的問題,但是在城市和鄉鎮中,生活條件比較好的家庭面臨的主要問題是,不恰當地提供了幼兒成長和發展過程中不必要的外部條件,從而阻礙了幼兒的正常健康發展。我在《中國幼兒教育憂思與行動》中將這種現象稱之為幼兒教育“富貴病”。

“富貴病”的病根不在於家長有錢了,家庭生活富裕了,而在於對幼兒教育內在規律缺乏認識,或有所認識卻缺乏意志使之變為教育行為;在於富有之家與無知父母以及社會的功利性在幼兒教育上共同施力的結果。樸素不只是一種美,也是一種真誠的善,它對孩子產生的教育效果要遠遠優於過度給予和過度期望。

中國幼兒教育10大最爭議話題


六、人為加速智力發展利大弊大?

幼兒教育走上應試之路的現象已很普遍。一些調查表明,相比於美國和日本,中國的父母更偏重於將幼兒教育當成良好學業的開端,而非人格發展的開端。同時,中國的父母對遊戲存在較多的負面看法。然而,兒童對於遊戲有天生的慾望,主動、自發的遊戲是符合兒童天性的能量散發,對兒童的未來生命至關重要。

長期以來,遊戲一直是幼兒教育的主要內容和方式。上世紀60年代,早期教育僅僅被理解為早期智力開發的思想,一度對西方傳統的幼兒教育產生強烈衝擊,以遊戲活動為主的幼兒園一度受到冷落,兒童的社會性發展似乎沒有兒童的認知與語言發展重要。

上世紀80年代,隨著冷戰的緩和,青少年發展中的各種問題出現,兒童情感、社會性方面的研究使越來越多的人意識到,以犧牲兒童的社會性和情感為代價,人為加速兒童智力發展的做法是不明智的。

1985年在日本東京舉行的歐美日幼兒教育和保育會議上,與會專家向全世界呼籲:幼兒教育應該糾正片面強調智力發展、忽視兒童個性發展的偏向,從智育中心轉向包括社會性和情感在內的兒童個性全面發展上。

適度的知識學習是必要的,過度的知識學習是有害的,父母和教師都必須對幼兒所學內容問一問,這些內容該學嗎?能學嗎?適合學嗎?最終該由孩子自己作出選擇。

七、學前教育能實現義務教育嗎?

在中國實現了義務教育全面普及之後,有兩種不同的看法,一種認為義務教育應該向幼兒教育階段延伸;另一種則主張普及高中階段教育更為緊迫。

提倡先普及高中教育的理由是,可顯著提升當地參加高考的生源數量,從而提高當地高考競爭力;在經濟競爭激烈的形勢下,普及高中教育將直接提高當地勞動力的文化起點,其影響顯然比普及幼兒教育要顯著。這一看法對於各地政府而言十分有說服力。

然而,這顯然是一種過於注重短期效果的發展觀。美國相關研究表明,在幼兒教育上投資1美元,回報為17.07美元,其中對幼兒個體的回報為4.17美元,體現在減少社會福利、補償教育、預防犯罪、增加稅收等方面,對公共事業的回報為12.90美元。

從當前的教育格局來看,高中由於與高考直接相關而最受重視,義務教育階段有硬性要求不可馬虎,幼兒教育階段由於沒有硬性考核指標,也難顯示政績而最不受重視,成為各級教育中最為薄弱的環節。但與高中生相比,幼兒群體是一個數量更多的群體。筆者以為,按照優先面向大多數人的原則,應當優先重視發展幼兒教育。要培養人才,尤其是大師級人才,就必須從基礎的基礎著手。另外,目前也是普及幼兒教育的良好時機:廣大父母和社會大眾從未像今天這樣重視幼兒教育;隨著人口高峰的過去,城鄉將會有大量富餘出來的師資、校舍等教育資源可以用來發展學前教育;高質量普及義務教育迫切需要學前教育作基礎;普及幼兒教育也是從起點上消除社會不公平的關鍵措施。

八、家庭對幼兒教育有多大責任?

公共幼兒教育產生之後,家庭與公共幼兒教育之間以誰為主、兩者之間的關係如何?這是現實中模糊且直接埋下教育隱患的地方。不少父母認為,孩子送進了幼兒園,教育孩子就是幼兒園的事了,自己或放鬆或放棄對孩子的教育責任。

家庭是幼兒生活和成長的搖籃,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教師,幼兒教育本身要依靠幼兒園、家庭與社區密切配合,形成合力,才能有效促進幼兒的和諧發展。

公共幼兒教育的出現並不能改變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師的現實。近些年來,父母的文化素質普遍有了較大提高,核心家庭增多,家庭人口數減少,家庭的生產功能下降、教育功能增大。正因為如此,父母不能因為有了幼兒園就放棄家庭的教育職責,而是應該努力實現幼兒園與家庭教育的同步優化和良好合作。

中國幼兒教育10大最爭議話題


九、農村幼兒園公私誰為主?

這是一個爭議較多的話題。根據大量的實地調查,我認為在中國應該建立一個以公辦幼兒園為主,民辦幼兒園為補充,同時公辦和民辦幼兒機構一視同仁的政策體系。

中國當前幼兒教育的主要問題是農村幼兒教育的發展,而農村社會經濟發展狀況決定了農民對幼兒教育經費的支付能力極其有限,不可能像城鎮那樣依靠民辦或其他社會力量來辦好幼兒教育。

公辦幼兒園是發展農村幼兒教育可行的主要方式,而現實中的農村幼兒園面臨著既無投入、又無法提高收費(家長支付不起)的兩難困境。因此,政府必須從保持中國社會整體持續穩定及和諧發展的高度,解決農村幼兒教育存在的入園難、入園貴的問題,切實可行的方式就是在農村辦好公辦幼兒園,以鄉村舉辦的公辦園為主體、以民辦園為補充、公辦與民辦相結合的辦園體制,是符合當前中國大多數農村幼兒教育實際的可行政策。

十、示範幼兒園該不該辦?

辦好示範幼兒園是多年來各地一直採取的幼兒教育發展模式,但這種模式造成了嚴重的不公平問題。

公共幼兒教育最早產生於紡織女工的子女需要人照護,它本身就帶有一種濟貧性質。以後雖幾經變化,世界各國依然採取各種政策使公共幼兒教育帶有很強的補償性和公益性,注重解決弱勢群體的幼兒教育問題。如美國優先開端(headstart)項目、英國針對貧困人群的“確保開端項目”(surestartproject)、東西德統一後公共資金佔幼教經費的總體份額均升至75%-80%、臺灣地區實行每人每學期5000元臺幣的幼兒教育券制度……這些措施有效地化解了社會矛盾,解決了低收入家庭幼兒教育問題。

幼兒教育能夠從起點上提高整個社會的文明程度,減少階層間的差異和對抗,傳播健康向上的生活方式,促進整個社會健康發展。普通家庭幼兒是否受到教育,受到什麼樣的教育,不僅是當時經濟發展水平的反映,也是政府價值取向的反映。

當前,通過政策傾斜保證普通家庭,尤其是保證貧困家庭子女享受到良好的幼兒教育,促使他們通過參與、交往、互動和合作融入主流社會,是建立和諧社會的重要、有效、根本性的措施之一。

我們致力於保護作者版權,部分內容來源網絡,因無法核實出處,如涉及侵權,請聯繫我們刪除!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