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說說養豬是喂乾料好還是溼料好?為什麼?

海龍逍遙客


個人覺得這是一個像似不用討論,確仍然具有討論價值的問題記得小時候在農村餵豬都是溼喂,等後來豬場慢慢多了,大多數豬場又改為幹喂,很多農村散養戶也改成幹喂方式。現在又有一些大型豬場使用溼喂

到底是哪種方式好呢?

溼喂應該分為兩種,一種是像原來農村散養戶那樣,把一些青綠菜葉累的煮熟,然後和飼料或者玉米麵之類的混合得很稀;現在飼養條件好了,在飼料裡混合一定量的水,形成半溼,然後餵豬。

現在餵豬基本都有使用飼料,分為粉料和顆粒料,就直接幹喂。旁邊放水或者有自動飲水嘴,豬隻在乾料和水之間自己調節。特別豬場喂乾料,配自動飲水器是常態。

在八十年代豬品種改良時,我們這裡在農村推廣養豬技術時,有幾項改進措施,墊圈改幹圈,溼喂改幹喂等等,也明確表達了畜牧部門的明確主張

我自己做飼料多年,我的客戶可以說基本沒有使用溼喂的,早期時有見過,也不想說各有各的好處這種中庸的表態,就飼餵效果不說其他意見,溼喂比干喂好

溼喂時,豬吃食的那種狀態好像更受用,適口性比干料好這是第一點,再有就是喂乾粉料容易造成豬舍粉塵多,容易刺激豬的呼吸道會聽到豬被嗆到的聲音,幹喂造成的飼料浪費也要多一些。

上面說的是乾粉料,那顆粒料呢?我的看法還是一樣。顆粒料是為了提高某些原料的熟化度,增加飼料的消化率,特別是哺乳期間的仔豬,一定是高溫制粒或者膨化後的飼料效果要更好,另外減少飼料粉塵和浪費。

實際上在給哺乳仔豬誘食階段,用豬奶粉按一定比例的溫開水混勻,豬吃得津津有味,把顆粒料噴撒適當的水後,飼料更柔軟,乳豬不喜歡太硬的顆粒飼料

拋開飼養效果來說,溼喂也許會感覺是否造成人工成本高,不便於操作,而且有很多豬場都配置了自動喂料系統,也是幹喂的,這不是和與時俱進超過反調,或者容易弄溼豬舍也有不利影響?

實際上現在也有大型豬場改幹喂為溼喂的飼餵方式,同樣通過自動喂料系統輸送溼料。只不過是在使用前,在粉料裡臨時加入潔淨的水混勻。

所謂橫看成嶺側成峰,遠近高低各不同,大家有興趣來分享下自己的經驗和看法吧,多謝各位!


草木七舍


您好!很高興回答您的問題!

我家是東北農村的,我公公婆婆常年養豬,養了很多年了,而且養的很好,現在養殖總數60多頭,對於養豬有著相當豐富的經驗,我來分享一下自家的養殖經驗吧!

咱們先說說什麼是乾料和溼料。乾料:就是把豬飼料和玉米麵按照一定比例攪拌均勻即可。溼料:除了把豬飼料和玉米麵按照一定比例攪拌均勻以外,還要用水和開,讓料均勻的沾上水,以抓一把料溼乎乎的手感,又攥不出水為宜。

我家養育肥豬都是喂乾料的,喂乾料的優勢有以下幾點:

1.節約人工成本。

乾料只需要把豬飼料和玉米麵按照一定比例攪拌均勻即可,相對而言,勞動量少,勞動強度小一些;溼料因為要加水攪拌,自然勞動量多一些,勞動強度大一些。如果是人工上料的話,溼料由於加水的緣故,料會更重,勞動強度就更大了。

2.乾料增膘快、不脹肚拉稀。

乾料由於口感比較幹,所以豬吃的比較慢,口乾了就去喝水,這樣營養吸收比較好,增膘快;豬吃飽了就不再進食了,節約飼料,從而節約養殖成本。溼料由於口感好,所以豬吃的比較快,營養吸收差,不利於增膘,而且吃飽了還會繼續吃到撐,引起脹肚、拉稀,吃得多增加了飼料養殖成本不說,反而起反作用,不增膘反而減膘。

3.乾料便於儲存、節約飼料。乾料拌好後不容易滋生細菌,料拌多了剩了也沒關係,可以下次喂,不容易發黴變質;溼料由於用水攪拌了,水分大容易滋生細菌、變質,如果料拌多了,剩下的就造成浪費,提高了養殖成本。

總體概括來說,乾料比溼料好,省時、省力、省飼料,增膘快。

以上就是我自己家養豬的經驗,希望能對您有所幫助!




山村小蜜蜂


本人曾從事多年的養殖場工作,下面我就將我個人的一線工作經驗,分享給大家。以本人的經驗看,豬飼料幹喂比較好。

幹喂法是把粉碎的精粗料按比例混合均勻後,然後放入一點點水,均勻的攪拌。放入食槽內,讓豬自由採食,可每天定時,定量加料,另設豬自動飲水器,自由飲水。

這樣做的優點是:

1、省時省工,省料,減少飼料的浪費,減少人工成本,大大降低工人的勞動強度。只需定時、定量地,把配好的混合粉料加在食槽中即可,讓豬自由採食。

2、幹喂法飼料不易發黴變質,更有利於豬的吸收。吃的量少增肥快,更容易坐膘,操作簡單等特點。

3、豬自由進食,不受人為影響,可進一步增強豬的生長髮育,提高出欄率,增加產量。

4、如果是規模化養殖,更便於機械化上料。還有就是吃的相對會慢一點,這樣更有利於胃的吸收,相對更有益。

5、還有一個特點就是,豬吃的少,就排洩的少。這樣更有利於排洩物的收儲,加工運輸,而且糞便排洩物因為液體少而幹,有利於圈舍的清潔和消毒。


狼裡格郎


很高興回答你的問題。作為農村人我來分享下我們這邊的餵養方式,來分析下乾溼料哪個好的問題。
1.我們這邊餵豬都是溼料,一般都是燒開水,桶裡放入適量(根據豬的太小、食量)如:米糠、油糠、高粱面、麥麩等。開水入桶攪拌均勻,再加入新鮮蔬菜碎葉,如:青菜、紅薯葉、野豬菜等,攪拌好拿去餵豬。


2.把紅薯葉、南瓜、紅薯等食材煮熟,然後加入拌好的米糠等湯料,豬很喜歡吃。
3.平時把生紅薯、南瓜或新鮮菜葉剁碎,給豬當零食吃。
4.養殖場等餵豬,可以選用顆粒料,兌適量乾淨水,手握溼潤不滴水最好,這樣餵豬能促進營養吸收,又經濟方便。
溼料比較利於豬的消化和吸收,腸胃不易得病。乾料豬不易消化,長期乾料由於粉塵等原因,易損傷豬的腸胃黏膜,造成腸胃疾病。所以喂溼料最好。

\n

{!-- PGC_VIDEO:{"thumb_height": 1280, "vposter": "http://p0.pstatp.com/origin/tos-cn-p-0000/0622833b62b04e56b52c0bda068b49fc\

鄂東北阿峰


很高興能回答這個問題,養豬喂溼料最好,因為溼料比干料有營養,可以加快對豬的生長,有更好的免疫力,不發病,喂乾料和喂溼料在一頭豬的對比下。吃溼料的豬會比吃乾料的豬更健康更壯。個人建議




山西小元


給豬喂乾料好仍是溼料好,一直是養豬的小搭檔探討的標題問題。本日小編從多方面給各人闡發一下,究竟下場是喂乾料好仍是溼料好?

1、適口性

溼料適口性要優於乾料,豬採食溼料時採食速度更快、採食量更多。極其是夏季天氣熾烈時豬更加love溼料,不過冬日天氣極冷時涼水拌料適口性不如干料,須要駁回溫水拌料。

溼料因為適口性好豬煩複湧現搶食,造成吃料不平均或飼料灑出節儉等標題問題。在喂溼料的環境下,應合理方案食槽,預留較為寬一些的槽位添加爭搶。

2、任務量

溼料因為須要加水攪拌且不易添食,任務量要遠宏壯於飼餵乾料。通常範圍化養豬場或大密度豢養多駁回乾料飼餵,任務量少、豬群不爭不搶。

當初有一種豬液態飼料飼餵系統,妥當範圍化養豬場駁回發酵料或溼料遏制飼餵。不過因為成本較高,通常在中小養豬場難以推行!

3、料肉比

通常環境下,駁回乾料飼餵料肉比略微低一些。次要因為豬最大成長速度對營養須要量是一定的,飼餵溼料豬採食量大易凌駕營養須要,便會對飼料造成一定節儉。不過飼餵溼料豬可速決堅持最大成長速度,同窩同分量的環境下駁回溼料可比干料提前10~20天出欄。

此外溼料水份要吻合,不然水份過大便會使豬採食的水多料少,可造成成長速度減慢、拉稀等標題問題。溼料加水量以手抓成團指縫稍有水珠排洩,抓緊便可散開為好。

4、保質期

乾料寄存工夫清楚較著高於溼料。通常環境下溼料只能現喂現拌,不宜經久寄存。極其是夏季,豬採食後一定要對食槽內剩料遏制清理和清洗,抗禦發生變質。豬採食變質料後,便有大約造成拉稀。

5、粉塵損害

乾料粉塵較多,豬群煩複湧現呼吸道疾病。碰著過一個養豬場呼吸道疾病一直治不下去,其時才創造次要發病起因是因為飼料毀壞粗疏粉塵過量造成的。將乾料換為溼料後,沒多經久豬群呼吸道疾病清楚較著添加!

關於養豬大戶或有條件上液態飼料飼餵系統的養豬場,駁回溼料飼餵較為吻合。


生活的心酸苦辣


本人養過豬,對養豬喂乾料好還是溼料好還是頗有心得及經驗的。總之來說,乾料溼料各有利弊。先拿乾料來說:乾料有顆粒料和粉料兩種,喂乾料的好處就是省人工,人輕鬆,飼料不浪費,不變質,飼料倒入投食器,豬想吃了隨時都可以吃,餵養人員只需要保持投食器有飼料就行了,工作比較輕鬆點;但是喂乾料的缺點是:拿顆粒料來說1個缺點就是顆粒料價格高,一斤高2毛錢,一頭豬用飼料800斤,成本就高160塊,顆粒料的另一個缺點是如果豬生病需要加藥或者需要添加另外的添加劑,由於這些藥和添加劑都是粉狀的,量又非常少,添到顆粒料裡面混合不均勻,導致有的豬吃的多,有的豬吃的少,效果不好;乾料粉料餵豬弊大於利。乾料粉料餵豬,由於豬吃食時是用鼻子在飼料裡面拱著吃,粉料容易吸入鼻腔,容易發生呼吸道疾病。成本和疾病相比,寧願成本高點,也不願意豬生病,畢竟豬生病會增加成本 更會帶來病死或傳染等的更大的風險;再說喂溼料的利弊:溼料有半溼料和稀料兩種。半溼料就是加水把飼料拌溼,軟化就行了。稀料就是用水和料攪拌,看著有水有料的樣子,估計豬吃了不用再喝水就差不多了。兩種溼料的缺點1是由於要拌溼或加水攪拌,工作量大,還有就是稀料,加水多少合適,沒有個固定的標準,全靠自己掌握,但是豬的需水量也不是固定不變的,所以難免出現稀料水多水少的問題。水多了,如果豬把投放的料吃完了,相對來說沒吃飽,吃的水多了,尿的就多,帶走的熱量就多,就相當於把一部分飼料的能量用尿排出去了,浪費飼料;稀料水少了,飼料轉化及豬代謝需要的水不夠,也會浪費飼料的轉化及帶來疾病。這是喂溼料的弊端,實際上喂溼料的好處更多一點。如果豬舍有豬的飲水設施的話,本人認為喂半溼料是最好的。半溼料容易消化,豬沒吃完的容易收集給另外一個豬圈不夠吃的豬吃,豬根據自己的需要飲水。如果沒有飲水設施,那就必須用稀料餵豬,寧可稀一點,也不要太稠水量不夠。寧可少一點,也不要多,夏季多了吃不完容易變質。水量不夠容易引起豬喝尿,煩躁騷動,代謝紊亂,發燒生病等。

綜上所述,本人認為養豬最好是喂半溼料。


佛洲


生料溼喂法是在餵豬前,把粉碎的玉米、麥麩和其他飼料,按合適比例搭配好,然後就是把料和水按比例攪拌均勻,最適宜的比例是1:1拌成的飼料,要以手握成團、放開即散為宜。

飼餵前,可提前2-4小時浸泡飼料,因為溼料易變質,必須現喂現拌,保持新鮮,這樣飼料在未進入豬胃內,就已得到了軟化,使豬吃飼料時可口,吃的多,同時唾液、胃液能很好的起到作用,促進消化,吸收利用,使豬生長快,實踐證明飼料浸泡軟化後,更能提高飼料效率,收益更大。

大多數的飼料經過煮熟後,營養價值降低,如玉米、大麥、麩皮等飼料營養價值要降低,煮熟的飼料更易變質,需隨煮隨喂,費工大,效益低。

乾料幹喂法是把粉碎的粗料按比例混合均勻後,放入食槽內,讓豬自由採食,可每天定時,定量加料,自由飲水。

乾料喂,飼料不需要調製,只需定時、定量地,把配好的混合粉料加在食槽中,平時加喂些青飼料,以及及時打掃圈舍衛生就行了。

大大提高了工作效率,

但是適口性差,豬開始吃進飼料時,要用很多的唾液浸溼飼料,對胃有損傷;

乾料粉塵大,容易浪費飼料。






豫東小夥兒


沒有絕對的好或者是絕對的壞,到底是乾料還是溼料由具體情況分析。我給大家分析幾種情況大家就知道到底是乾料好還是飼料好,主要是由於飼餵不同的情況。無論是用幹飼料還是用溼料儘量都不要更換,還有你的飼料廠商,你認準一次,你就儘量購買它的,我說的是同一批豬的情況下,不同一批豬,你可以更換廠家的飼料。

豬的乾料

①超過10頭以上用乾料:如果你養殖的比較多,你必須要用乾料。尤其是養殖50頭以上的,你不信的話,你可以試一試。一頭豬一天幾斤料,你拌溼料試一試不把人累得半死?養的較多的哪有那麼多功夫天天拌溼料?

②南方養豬用乾料:南方養豬為什麼要用乾料呢?這是因為如果你每天的用料掌控不好那你辦這麼多的溼料幾乎等於是給蒼蠅喂的,過不了幾個小時就發黴了。有的料槽還是水和料統一,那豬如何喝水呢?大夏天不僅招惹蒼蠅,而且幾個小時就變味,你就等著天天清掃吧。

③高寒地區用乾料:你在東北大冷天的養豬試一試,冷的地方你剛把溼料給端上去那邊已經上凍了,你說豬怎麼吃?母豬吃了這些東西不讓它流產才怪。

豬的溼料

①買回前幾天用溼料:把豬買回來了的前幾天你可以使用溼料主要是因為可以緩解應激,促進生豬的採食,可以在前三天用這種飼料,也可以在飼料當中多添加一些電解質,主要是加藥比較方便,而且還能保證他吃完。

溼料適口性好:那這句話是什麼意思呢?這句話的意思就是說,在相同的情況下豬更願意吃溼料,因為他幾乎不用咀嚼,直接就進肚子裡面了。而且還非常容易消化,豬容易吸收。因此哺乳母豬可以使用溼的,其他的儘量用乾的。

我可以非常負責任的告訴你,我們國內80%以上的養殖戶用的都是乾料,只有剩下的一部分用的是泔水或者是溼料,大家可以根據實際情況進行選擇。


聚焦三農瞭解事實


乾料和溼料的問題一直養豬戶所討論的問題,但是這個問題的答案只要是專業養殖戶目前應該都很明白。

養豬味料也應因地制宜,原因如下:

1、乾料和溼料都作為豬的食物,是食物就會有口感問題,豬飼料也不例外。溼料在口感上強於幹練,尤其在於天氣炎熱的時候突出的更為明顯,所以要想叫豬吃的多長得胖,毫無疑問就味溼料!

2、俗話都說“豬搶食”,溼料因為口感好,所以很容易發生豬搶食的現象,所以必須合理的設計相關食槽設備,從進料到清洗都應該考慮。所以你的硬件達到了就用溼料,硬件很差就主要乾料,偶爾溼料!

3、乾料在存放週期上明顯好與溼料,溼料長時間存放容易滋生細菌變質。所以你得根據實際情況來!

綜合以上三點,再結合自己的養殖實際情況,你就有答案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