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做了壞事沒人知道也會感到虧心?

我們是文化中的我們,更是社會規範中的我們。行為學派的心理學家華生認為,人出生時就像一張白紙,任何的性格和行為都可以通過後天習得和訓練形成。這個觀點當然有其偏激的地方,但文化和環境的確對人的行為和心理產生了不可忽視的作用,尤其是道德判斷和自身對道德的情緒體驗。因為道德是一種社會意識形態,是人們共同生活及其行為的準則與規範。日常生活中,人們遵守道德規範、和諧相處,若做了違反道德的事就會有行為、心理上的失衡,這就有助於人們更好地約束自己,不去做壞事。虧心,就是做了壞事以後的一種心情和體驗。

為什麼做了壞事沒人知道也會感到虧心?

感到虧心,是因為做壞事違背了社會倡導並被自身認可的規範,對自我產生了威脅,並且害怕因此而受到懲罰。“為人莫做虧心事,鬼來敲門心不驚。”這是長輩們常對孩子說的一句俗語,意思是:要是做了壞事,會遭到懲罰,小鬼會找到你,把你送到可怕的地獄去。這個教導雖然迷信,卻說明了一個道理:做了壞事,遲早有一天會受到懲罰。青少年在適應社會的過程中,慢慢知道了哪些事是好事,哪些是壞事,做完好事能夠受到稱讚和肯定,做完壞事就會受到懲罰和責備,並且逐步內化到自我意識和認知中。

為什麼做了壞事沒人知道也會感到虧心?

那麼這種內化的情感會表現在哪裡呢?瑞士日內瓦大學的烏爾裡希·華格納等人發現,讓人回憶自己經歷過的最愧疚的事情,並體驗愧疚的情感,大腦中的右側眶額葉皮層和背內側前額葉附近活動會很強烈。而後者又是與“心理理論”(個體對他人心理狀態及其與他人行為關係的推理或認知)極為相關的大腦區域,主要負責自我的一些加工。由此可見,當人做了壞事後,大腦中關於自我和愧疚情緒的區域便積極地活動起來,人便會體驗到愧疚、虧欠等情緒。

為什麼做了壞事沒人知道也會感到虧心?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