兒時常吃的野果,蘊含著美好回憶

出生在農村的娃孩童時代吃得最多的水果應該就是野果了吧,野果也真的隨處可見,大路邊,田埂邊,池塘邊,小水溝邊,山裡頭等等都有。下面這幾種是我小時候經常和小夥伴去摘來吃的,大家來看看有吃過的嗎?

兒時常吃的野果,蘊含著美好回憶

學名:桃金娘,別名:烏肚子,山菍、稔子、豆稔等,這種是最常見的野果了,相信大家都有吃過。以前每當稔子成熟的時候,我們村裡的小夥伴就會結隊上山一邊摘一邊吃,真的好不歡樂。還有在墳墓旁邊的果實會更加飽滿好吃,是吸收了養分嗎?不過都是舊墳,過了那麼久了也不應該吧【捂臉】。

兒時常吃的野果,蘊含著美好回憶

學名:酸藤子,別名:信筒子,鹹酸果,甜酸葉等。這是我比較喜歡吃的一種野果,它的果實酸酸甜甜的,讓人慾罷不能啊。還有它混身都是寶呢,藥用價值還挺高的,葉子和根可散瘀止痛、收斂止瀉、治跌打腫痛、腸炎腹瀉、咽喉炎,胃酸少等等,而果實就是強壯補血啦。還有葉子也可以直接吃喔,不過葉子很酸,有點小澀。

兒時常吃的野果,蘊含著美好回憶

學名:茅莓,被名:三月泡,國公,猴子莓等等,但我們都叫它紅叮噹,果實清甜可口。別看它的果實長得小巧可愛紅彤彤的,它身上都藏著小倒刺呢,就連花梗上都有微柔毛和稀疏的小皮刺,一不小心紮上它的小刺免不了一陣痛的。


兒時常吃的野果,蘊含著美好回憶


這種野果是不是和紅叮噹長得很像呢,但它們可不是同一種喔,這種學名:空心泡,別名:七葉飯消扭,倒觸傘等,這種野果的果實比較大,也更鮮紅,但身上長刺卻是一樣一樣的,不過身上的刺會比較明顯大條一點,果實也是甜甜的很好吃,想念。

兒時常吃的野果,蘊含著美好回憶

學名:地菍,別名:土茄子、地枇杷、地櫻子等,它屬於牡丹科.牡丹屬呢。每年7-9月份分批成熟,成熟的果實外皮是深紫色的,果肉酸甜呈紅紫色,吃它滿嘴都是紫紅紫紅的,就連舌頭也不例外,真像塗了口紅呢。

兒時常吃的野果,蘊含著美好回憶

這種不知道它的名字,但它是我們童年的一大樂趣呢!按模糊分它有三種顏色:青、紅、黑,我們會把青色和紅色的當作解藥,黑色的當作毒藥,越黑的越是劇毒,然後我們一幫小夥伴就追逐玩鬧,在被毒與被解救中嘻嘻哈哈。

兒時常吃的野果,蘊含著美好回憶

這種不是野果但也是在童年常吃的,具體叫什麼名字不知道,上網搜說是酸漿草,但我知道不是,酸漿草葉子比較小,葉子是可以吃,但這種確是吃它的根,看起來像麥冬,我們叫它假人參。記得小學的一段時間裡很流行挖這個,一下課就衝出校門跳到長有它們的小溝溝對面就一個個埋頭猛挖,不知道的還以為在挖寶呢,挖到一根手指大的可以開心一整天,那時候的快樂真簡單吶。

兒時常吃的野果,蘊含著美好回憶

開口笑,這種山上很多,甜甜的但我不常吃,咧開個嘴不好看還覺得有點髒吧。

兒時常吃的野果,蘊含著美好回憶

學名:菝葜,別名:金剛刺,烏魚刺等,根狀莖粗厚,堅硬,疏生刺,果期9-11月,漿果6-15毫米,熟時紅色,有粉霜,味道甜甜的澀澀的,有一點小粉,這種相比以上的野果吃得比較少。

以上的野果大家都吃過嗎?看著有沒有懷念呢,我是懷念的,已經很久都沒有吃到過了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