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們如何評價南唐後主李煜?

血色長夜


李煜,南唐最後一位君主,戰爭的失敗者,亡國之君。作為一位君主,李煜是失敗的,但是將南唐滅亡的全部責任歸咎於他,這是不公平的,因為從歷史發展趨勢來看,南唐的滅亡是大勢所趨,而且在李煜繼位之前,其父李璟因國勢衰危而稱臣於宋,在雄心勃勃的宋朝面前,滅南唐只是時間上的問題。

作為一個文人,李煜非常的傑出,他擅長書畫,通曉音律,尤其擅長詩詞。其詞作在文學史上留下了濃墨重彩的一筆,對後世影響深遠。

王國維先生在《人間詞話》中對李煜評價極高,說他變“伶工之詞”為“士大夫之詞”。讓詞成為宋代文學的主要形式,這當中李煜有著很大的貢獻。

以南唐滅亡為分界線,李煜的詞可以分為兩階段。亡國前,李煜的詞多描寫華麗的宮廷生活,如《玉春樓 》中所寫:“ 晚妝初了明肌雪, 春殿嬪娥魚貫列。”;亡國後,李煜成為階下囚,過去的富貴繁華都幻滅了,憶往事,千愁萬緒。這一時期,李煜的詞作水平極高,寫出了不少流傳千古的佳作,如《相見歡·無言獨上西樓》、《浪淘沙·簾外雨潺潺》等。


閱讀與思維


李煜在李璟的十個兒子中排行第七,無論是性情稟賦,還是韜略膽魄,他都不是國君的最佳人選。

然而,機遇垂青了李煜,六個兄長早夭,父親在南遷途中暴病身亡,他就這樣莫名其妙的黃袍加身了!

“浪花有意千重雪,桃李無言一隊春!”

位居九五至尊,並非他嚮往的生活。

“花滿渚,酒滿甌,萬頃波中得自由!”才是他追求的人生境界。


李煜遺傳了他老爸的文學基因,又注入了兒女情長的個人元素,硬是把君臨一方,龍顏巍峨的莊嚴聖主,活成了詞曲飛揚,才情飄香的文藝青年!

納貢獻媚,尋求一隅苟安。於是,在鳥語花香的世界裡盡情纏綿!

大周后的婀娜多姿,讓他魂飛魄散!“晚妝初過,沉檀輕注些兒個。向人微露丁香顆,一曲清歌,暫引櫻桃破……”毫不誘人!

小周後的嬌豔嫵媚,讓他醉臥笙歌!“繡床斜憑嬌無娜,嚼爛紅茸,笑向檀郎唾”,毫不浪漫!

然而,愛江山更愛美人的李後主,恰逢愛美人更愛江山的趙匡胤。低調內斂,委曲求全也無法博得大帥的長久歡顏!貢品僅夠發福利不行,還想指望著你的庫存給俺大宋將士發工資呢!

先扣個嫡親做人質,給你個眼神自己體會!

李煜絕不是老趙的對手!只能像個孩子似的抹淚抒情:

別來春半,觸目柔腸斷。

砌下落梅如雪亂,拂了一身還滿。

雁來音信無憑,路遙歸夢難成。

離恨恰如春草,更行更遠還生。

粗獷強悍的趙匡胤,不會為之動情!霸氣回應:“臥榻之側,豈容他人鼾聲!”於是,踏破天險,挺進江南樂園。

“林花謝了春紅,太匆匆,無奈朝來寒雨晚來風。”

是的,一切都有點太匆匆。凜冽風中,痛失金陵,李煜像一隻被擒的羔羊蜷宿在降宋的隊伍中!

四十年來家國,三千里地山河。

鳳閣龍樓連霄漢,玉樹瓊枝作煙蘿。

幾曾識干戈?

一旦歸為臣虜,沈腰潘鬢消磨。

最是倉皇辭廟日,教坊猶奏別離歌。

垂淚對宮娥。


從“違命侯”到“隴西公”,李煜一直筆耕不輟,但只能在異國他鄉感嘆失去江山的蹉跎歲月!

春花秋月何時了,往事知多少。

小樓昨夜又東風,故國不堪回首月明中。

雕欄玉砌應猶在,只是朱顏改。

問君能有幾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東流。

隨著東流的一江春水,李煜吞下藥酒,去了!懷揣著一腔深情,可惜了滿腹才華,這個文藝的南唐後主,也為他的任性付出了代價!


小崔說說


說李煜是“三流的君主,一流的詞人”這個評價我是不認同的。雖不至於說為一流君主,李煜的治國之能二流是絕對可以擔當的,甚至在歷朝歷代的亡國之君中,治國之能比李煜還賢明的君主,屈指可數。

所以接下來,撇開他的藝術成就,我們就談談李煜的治國之能。

很多人有一個誤解,認為李煜他家所統治的南唐就是一個昏庸黑暗的王朝,所以李煜才會這麼懦弱,最後落得個國破家亡自己也被喝毒酒而死的境地。其實恰恰相反,在我國最混亂的分裂期—五代十國裡面,南唐是對外開放程度,經濟基礎、文化基礎、科技基礎最強的王朝,更是之後宋朝經濟繁華的奠基石。那南唐這麼牛,那為啥還會被宋太祖打亡國呢?因為他們的軍事實力先天性很弱,而且當時北宋一統天下是趨勢。

南唐始建於公元937年,烈祖李昪原名為徐知誥,其統治的地方大約為淮南以南的蘇南,安徽,江西、再加上福建部分,差不多就是華東六省一市從中挖開浙江、上海還有福建一部分,面積76.6平方公里。

所以我們看到,南唐的地理位置其實非常尷尬,吳越國被他包餃子一樣包起來,而他的外面又是當時最強的後周。在這種地緣政權的情況下,吳越的閩王為了自保不被南唐吞滅,很顯然會向後周示好。而事實也恰是如此,等到李煜即位的時候,南唐已經被實力強大的後周和吳越國入侵過好幾次了,已經是搖搖欲墜的處境,可以說後周想取南唐不過是“探囊取物”。可恰是這時,公元960年後周易主,北宋登上了歷史舞臺,而李煜也在次年即位。

對外:

如果後周不被北宋竊取,那麼當時能一統中國的肯定是後周,雖然現在換了個姓,但是一統天下的整個宏圖不會被改變,也正是在這種情況下,李煜一面奉北宋為正統,另一面去除唐的國號,自降“江南國主”,希望拖延時機以取得南唐的一線生機。

雖然表面上李煜對北宋表現的非常懦弱,但是實際中,他一面寫信給北面的契丹謀求合作;另一面著派出使者到吳越,希望可以破解吳宋同盟,可以說這在策略上是完全沒有錯的。

對內:

南唐中主李璟的淮南戰敗是南唐國破的根本,這場戰敗不僅破壞了南唐的經濟基礎—鹽,並且使得南唐不得不向當時的後周每年繳納大量供奉(現在延續到北宋)。而李煜並不忌諱這些前朝失敗的大臣,他不僅重用舊臣,甚至連臨陣脫逃的大將也給予改過自新的機會,對於叛將之後代也無芥蒂。

當然話說回來這是因為朝中無人可用,但要用這些有前科的官員確實需要莫大的勇氣,這裡並不是李煜想崇禎那樣憑藉著個人喜好的亂用,這些確實給南唐注入了一股新生。比如南唐使用的固守城池策略,一方面讓國內的百姓足以安生,另一方面也使得北宋忌憚。

也就是在這種環境之下,南唐在北宋的眼皮底下苟活了十餘年之久。正如徐鉉在《吳王隴西公墓誌銘》也寫到:

李煜敦厚善良……雖孔明在世,也難保社稷;既已躬行仁義,雖亡國又有何愧!

不管是對外的戰略還是對內的國策,李煜都沒有說錯的地方,只是可惜南唐積重難返,也是時勢問題,能夠令南唐成為北宋倒數第二個消滅的地方政權,已經相當不容易了。所以說李煜沒有一流治國才能,是因為他沒有做到逆天改變,弱勢變強,故而只能屈為二流。


三觀粉碎機


人生來就是無奈的,因為沒有人問你是否願意,也沒有問過你是否喜歡,你就來到了這個世界。從人生的第一場啼哭開始,無奈就永遠伴隨著。千古詞帝李煜的一生就是如此,堪稱千古最無奈之人。他不想當國君,只想當詩人,可他卻無法選擇拒絕;他不想當亡國君,可他沒有辦法保護國家;他想活著,可是他還是丟掉了自己的生命。他無奈的活著,從出生到死亡,沒有辦法選擇,沒有辦法逃避,只能默默的忍受!

李煜擁有過被人豔羨的一切,也有過任何人都不想承受的痛苦。他出生於帝王之家,曾經有過奢華的生活,沒有經歷過皇位之爭就繼承了皇位,這本是令無數人羨慕的;但是他從父親手裡接掌的國家早已是千瘡百孔,他只是一個文藝青年,從不具備政治家的才華,自然他也不具有力挽狂瀾的能力,他的國家滅亡,自己也成了階下囚,屈辱成了他活著的唯一標誌。被囚禁的歲月讓他有了對人生的感悟:

浪淘沙令

簾外雨潺潺,春意闌珊。羅衾不耐五更寒。夢裡不知身是客,一晌貪歡。

獨自莫憑欄,無限江山,別時容易見時難。流水落花春去也,天上人間。

這首詞作於李煜被囚汴京期間,由高高在上的天子變成囚徒,由無憂無慮變得國破家亡被囚禁,難以排遣的失落感,對故國的深切眷念都通過這首詞表達了出來!全詞情真意切、哀婉動人,深刻地表現了詞人的亡國之痛和囚徒之悲。

上片通過窗外的雨聲來寫夢中的故事。門外下起了雨,雨聲潺潺,春意不再,薄薄的被子已經無法禦寒了。現實中的痛苦讓李煜只能在夢中尋找從前的歡愉。彷彿又回到了從前的豪華宮殿,忘掉了自己是俘虜的身份,彷彿自己還是從前那個高高在上的皇帝。但是夢終究是夢,總有醒來的時候,夢裡的場景越快樂,醒來後就會更痛苦。

下片則寫自己的傷心與難過。獨自一人還是不要在太陽下山時倚靠欄杆遙望遠方,因為遠望會想到舊時擁有的無限江山,心中便會泛起無限傷感。離別祖國是容易的,但是國破家亡了,現在已經不能再回去了。最後一句既是傷春也是傷懷,水流花落,春去人逝,故國一去難返,好像一個是天上一個是人間。這一句的妙處不需要過多解釋,只要反覆多讀幾遍就能發現其中的奧妙,這種亡國之君的恨意與悲痛,不自覺的讓所有人都為之動容。

李煜能寫出這樣的詩詞,絕不是一個無能的人,他有過掙扎,有過努力,但是仍舊無可奈何,他只能拖著苟延殘喘的身體成為一個階下囚,他無法保護自己的國家、子民甚至是自己生命。隨著一江春水向東流的人生絕句奏響,李煜的人生走到了42歲的盡頭,他終於在一杯毒酒的作用下,結束了無奈的一生,他的出生是無奈的,當皇帝也是無奈的,就連死也是無奈。

讀李煜的詞我們能感受到他的無奈,理解他的痛苦,也許他的一生就是上天的安排,李煜單純自然,擁有赤子之心,卻來到這樣紛繁複雜的世界,經歷國仇家恨,他來到人世間的責任就是要用自己血和淚,抒寫震撼人心的作品,留下一首首千古傳唱的經典。千百年來歷史不計其數的皇帝你來我往,真正令人銘記的又有多少,但是李煜,這位千古詞帝,卻因為那些泣血之作讓我們永遠銘記。他那些綺麗婉轉的哀愁好像埋藏在我們心底的遠古記憶,不斷撥動我們的心絃。李煜走了卻有好像從未離開,帶著他的無奈與憂傷,也帶著他的《虞美人》《相見歡》《長相思》。





草夕寸品文史


前人吊李後主詩云:作個才人真絕代,可憐薄命作君王!作為一個‘好聲色,不恤政事’的亡國之君,其政治上的作為可說是敗績!可作為一代詞人,他留給後人的是許多驚天地,泣鬼神的血淚文字,千古傳誦不衰!留在人們心靈深處的震撼,已經遠遠超過了文字本身的意義……

作為千古詞帝,李煜的人生悲劇,從他出生開始的那一刻,就已經註定!註定他同南唐這個小國的歷史命運就緊緊的聯繫在了一起!從中主李璟開始,南唐就受到強鄰後周的時時脅迫,不過,在顫顫巍巍中,中主李璟總算是把皇權的寶座順利的交接到了兒子李煜的手中,可惜,惡夢並未解除!來自北方強鄰的脅迫壓力是較之於前更為強大的北宋!最終,公元975年,金陵城陷,李煜肉袒出降!被封‘違命侯’!從此,幽居在汴京的一座深院小樓!現實生活的巨大落差,成就了後主李煜對人生泣血疼痛之下刻骨椎心的深切感悟……也成就了後主李煜能夠登上詞作藝術巔峰的輝煌……燦爛……讓我們去從後主的代表作《虞美人-春花秋月何時了》中去體會他對人生的悽美情懷……


雲捲雲舒152754837


南唐後主李煜,一個生錯在帝王家的可憐人。

誠然,作為一名帝王,或者說亡國君,他給世人留下的卻是他的詞作,是悲哀也是一種幸運。

一、詞帝名不虛傳

李煜的才學成就不是你我三言兩語就可以說清楚的,更不是一兩句蒼白無力的讚美可以概括的。但他的詞作成就達到高峰實是在當了俘虜之後,那些懷念舊國的名篇離不開身處異地,成為階下囚的生活體驗。可以說,是亡國之後的乞討生活給了他詞作偉大的機會。

無法否認李煜在詞作上的造詣,我們認可那些名篇,更是因為他傳奇唏噓的生活經歷和他的才情完美融合在一起。

二、他是一個好人

李煜是一個十足的好人。他性格懦弱,但心地善良,寬宏仁慈。他在登基以後,就帶著大臣機關玩了起來,並向宋太祖表明心跡,做了鴕鳥,得以保全國土和國土下的臣民。

他雖然不思進取,但對待部署和臣民很好。說一個故事:他寄居在汴京,雖說被封了候,但是待遇肯定一落千丈,有一次,生活已經很拮据了,然後有一個以前的臣子找他,他竟然把一個白金的盆子讓那個人帶走了,導致不得不向宋太祖哭訴自己生活困難。

三、他不是一個好皇帝

李煜登基之後,就向宋朝稱臣,十年後還改了國號“江南國主”,以期在宋朝的餘蔭下苟延殘喘。也的確,這之後的十四年,南唐也得以保留自己的國土,李煜不思進取,整日尋歡作樂,舞文弄墨,唱歌跳舞喝酒,沒有半分的危機感,更沒有勵精圖治的意思,所以導致國破做了階下囚。

他不是一個合格的政治家,更不是一個合格的帝王。說他生錯在了帝王家,一點也不為過。我們不能否認是他的前後兩段不同的帝王生活造就了這麼偉大的一代詞帝,但從他個人來說,也許不一樣的身份,就能避免這悲哀可憐的一生。





xiaoZ彈史


“作個才子真絕代,可憐薄命作君王”。

李煜雖然是南唐的亡國之君,但畢竟也持國十餘年,在位期間實行仁政,愛民如子,人民也安居樂業,國家也相對太平。南唐被趙宋所滅,也不是李煜一人的責任,畢竟南唐國弱,趙宋國力強大,憑一人之力力挽狂瀾,也是強人所難。李後主雖不是一個優秀的政治家,但他的藝術才華卻出類拔萃。李煜精通書法、繪畫、音樂、詩詞,尤以詞的成就最高,是“詞家三李”之一(李白、李煜、李清照合稱詞家三李),被譽為“千古詞帝”,對詞的發展做出了重大的貢獻。後主的詞感情真摯,境界悽美,感動了千百年來的無數讀者,震撼了讀者的心靈,其傳世作品有《虞美人 · 春花秋月何時了》、《浪淘沙令 · 簾外雨潺潺》、《相見歡 · 無言獨上西樓》、《相見歡 · 林花謝了春紅》、《破陣子 · 四十年來家國》、《浪淘沙 · 往事只堪哀》等詞,都是中國詞史上璀璨的瑰寶。


王國維曾評價李煜:詞至李後主而眼界始大,感慨遂深,遂變伶工之詞而為士大夫之詞。

陳廷焯評價李煜:李後主、晏叔原,皆非詞中正聲,而其詞無人不愛,以其情勝也。

納蘭性德評價李煜:花間之詞,如古玉器,貴重而不適用;宋詞適用而少質重,李後主兼有其美,更饒煙水迷離之致。


虞美人·春花秋月何時了

五代:李煜

春花秋月何時了?往事知多少。小樓昨夜又東風,故國不堪回首月明中。

雕欄玉砌應猶在,只是朱顏改。問君能有幾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東流。


相見歡·無言獨上西樓

五代:李煜

無言獨上西樓,月如鉤。

寂寞梧桐深院鎖清秋。

剪不斷,理還亂,是離愁。

別是一般滋味在心頭。


相知白首休言負


千古詞帝李後主的一生,填詞花間,一世風流,不是最好的皇帝,卻是皇帝裡最會寫詞的。

李煜本是一位逍遙王爺,生在金陵風流地,後接大宋旖旎時。其父李璟亦擅詞,一句“青鳥不傳雲外信,丁香空結雨中愁。”端的是悽婉多情。若論詞,李煜該是他最喜愛的孩子,詞尤清麗,填句花間,白衣青扇,一世風流。

可嘆,幾乎是一夕之間,他李煜——一位閒散王爺,命運把他推上了這個至尊之位,也許,正是因為閒散,才最能保身。

長兄猜忌,他不問政事表不爭之心,大臣彈劾,卻偏偏將他推上了至尊之位,天生重瞳,是他的錯嗎?

多少人豔羨著,嫉妒著,又有誰來問他一句願不願意?

正如老子所言,“夫唯不爭,故天下莫能與之爭。”多麼可笑啊,愈是不願爭,偏偏卻愈容易得到,也許是李璟格外憐愛這個文辭驚豔的六子,這個平凡勢微甚至紈絝頹喪的閒散王爺,上天給他開了多麼大的一個玩笑,明明眾多皇子中,他最不願去爭這個帝位,明明是長兄猜忌朝臣彈劾,卻偏偏就是他。

也許,這就是宿命,那麼多人裡,合該一個他,坐擁這至尊之位,坐擁這金陵繁華。

可是,沒有人問過他願不願意。

可是,他不過想要做一個閒散王爺。

他只想在這金陵的繁華中,填詞唱曲,歌盡半個南唐的風流,可是命運非要逼他登上帝位,擁有這金陵繁華,也揹負了使命與責任。

可他從來只是一個詞人,一個歌者,做不得一個帝王,他只適合去歌唱,去品味,而不是擁有,更不必說治理和守護。

縱觀李煜在位時的種種業績,雖算不得是什麼賢君明君,但也不是一個昏君,並不是世人眼中那樣的毫無作為。“煜”,火焰之意,想來他將從嘉改為一個煜字,也是希望南唐可以重新崛起的。

然而,沉痾難返,大宋政權已立,兼併鄰國,其勢蒸蒸日上,一個小小的南唐又能改變些什麼?於是,在李煜的帝王生涯裡,一半是拼了命地挽救,一半是下意識地逃避。

有人罵他不通政事,有人誇他文辭絕美,可誰又懂他的無奈?

家國傾頹豈能挽,聊將詞心付流華。後人怪他只知填詞,可沒有人想想,這樣的一位帝王,如果連詞也沒有了,該有多麼寂寞。

開寶四年,李煜去國號,自稱南唐國主,這是為他招來諸多罵名的一段歷史。

可我認為,能拋棄文人的骨氣,只為保國之社稷,這一刻,他最像一位帝王。

有人認為李煜做得不妥,可在亡國之時,於江山社稷,還有什麼更妥當的法子嗎?

也許李煜做得不好,但他做到了最好。

開寶八年,趙匡胤大軍壓境,他兵敗降宋。

四十年來家國,三千里地山河。鳳閣龍樓連霄漢,玉樹瓊枝作煙蘿,幾曾識干戈?

一旦歸為臣虜,沈腰潘鬢消磨。最是倉皇辭廟日,教坊猶奏別離歌,垂淚對宮娥。

“四十年來家國,三千里地山河。”四十年來,他是為誰守著這三千里地的山河,三千里的重量?“鳳閣龍樓連霄漢,玉樹瓊枝作煙蘿。幾曾識干戈。”教坊中奏著離別歌,而他唱著金陵的繁華,他垂淚相對的只是宮娥,不是這三千里的江山社稷。三千里的擔子,太沉,太重,以致於陡然卸下,他的心中有悲痛,更有釋然與解脫。

簾外雨潺潺,春意闌珊。羅衾不耐五更寒。夢裡不知身是客,一晌貪歡。

獨自莫憑欄,無限江山,別時容易見時難。流水落花春去也,天上人間。

“簾外雨潺潺,春意闌珊。”同樣是暮春,比起金陵的繁花似錦卻差了太多,也許,是又夢到了金陵吧,夢裡不知身是客,一晌貪歡。猶念舊京華。最終繁華落盡,也只能感嘆,“別時容易見時難”。流水逐落花,一去不返,春去也,金陵去也,獨自莫憑欄,憑欄欲斷腸。

春花秋月何時了?往事知多少。小樓昨夜又東風,故國不堪回首月明中。

雕欄玉砌應猶在,只是朱顏改。問君能有幾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東流。

國破家亡,他仍在懷念故國前朝的風流雅緻,從來沒有一個帝王的詩詞裡會有那麼多的故國,“故國不堪回首月明中”,他總是在回首,總是在懷念,他沉醉在一個名喚故國的風流舊夢裡,不願醒來。“春花秋月何時了,往事知多少。” 他不知,一個往事 卻添一個故國,竟引來殺身之禍。又或者,他的心,已隨著金陵去了,趙匡胤想除掉他斷不是隻因著這首《虞美人》,而他的逝去卻定是因著這一場風華落盡。

李煜的詞很美,他的美就在於那種美並不是簡單的辭藻堆砌,而是對盛美金陵的一支泣歌。那種美,是昔日故國的盛美,千里山河的壯美,和衰草寒煙的悽美,在亡國的路上,用一個帝王最後的無奈與不甘釀成的,命運玩弄了他,命運也塑造了他,塑造了一個將婉約詞寫的壯美悲涼的千古詞帝。

是隻有失去過無上榮華的人才能譜出的悲歌。

"胸藏文墨虛若谷,腹有詩書氣自華。"胸藏詩書,可以敵過萬里河山,卻也會將君王降為臣子,甚至令時光變遷,江河逆轉。


每天讀宋詞


世人評論南唐後主李煜,褒貶不一!有人說他沉醉於詩詞、歌舞昇平的生活中,不善治國,不思朝政。最終造成國亡家破,成了籠中之鳥,階下之囚,百姓遭受戰亂之苦,連心愛的妻女也難逃仇敵蹂躪汙辱!遭遇這些痛苦之後,最終還是被毒殺而亡!

作為曾經的一國之君,詩詞大家。竟落得如此下場!悲乎!哀哉!

李煜心地善良,無治國大志,是個理想主義者,沒有秦始皇和曹操的雄心壯志,也沒有李世民和劉邦的睿智和才能,他只沉醉於風花雪月,兒女情長之中,做個詞帝當之無愧!做國君卻失敗的一塌塗地!











ynqj1依諾千金


李煜是個很懦弱,又很悲情的人。做個才子真絕代,可憐命薄為君王。作為皇帝的李煜,顯然非常不合格。作為詞人的李煜,卻有著“詞中帝王”的美譽。

一、荒唐皇帝

李煜,原名李從嘉,是南唐開國皇帝李璟的兒子,但他不是皇長子,他還有幾個哥哥。本來沒有繼承帝位的資格。不過神奇的,李煜的幾個哥哥不是早夭就是被廢,於是就輪到李煜了。

李煜當皇帝后,立妃子周氏為皇后,史稱大周后。李煜和大周后感情和睦,二人都有較高的文化素養,經常琴瑟和鳴。

李煜在位期間,無心朝政,每天就是和大周后已經妃子們搞各種文藝演出。作為皇后的大周后卻沒有規勸李煜,可以看出大周后也不是合格的皇后。

趙匡胤滅掉南漢後,下一個目標就是南唐。李煜非常恐懼,他主動向趙匡胤表示,他願意去掉皇帝尊號,自稱江南國主,同時奉宋朝為正朔,向宋朝稱臣納貢。趙匡胤不為所動,時刻準備消滅南唐。

面對趙匡胤大軍壓境,李煜沒有調兵遣將,積極佈防,而是每天和大臣們的喝得醉醺醺的,借酒消愁。

後來,宋軍進攻南唐時,南唐軍隊潰不成軍,一敗塗地。李煜派人向趙匡胤求和。希望趙匡胤暫緩進攻,趙匡胤不許,說出了那句非常有名的話,“臥榻之側,豈容他人鼾睡”。然後就沒有然後了

二、亡國之君

公元975年12月,金陵城破。南唐滅亡。976年正月,作為亡國之君的李煜,被押送到宋朝都城開封。

趙匡胤對李煜還算不錯,封了個違命候給他。雖然有些恥辱,但好歹沒殺他,而且好吃好喝得招待著。雖然是囚徒,但是衣食住行方面,趙匡胤給他包了。還算不錯了。

李煜真正的噩夢是趙匡胤的弟弟趙光義。

趙光義即位後,李煜的日子就開始不好過了。趙光義羞辱這位亡國之君,甚至讓李煜的妃子進宮侍寢。這對李煜而言,是天大的羞辱。

每次趙光義和群臣宴飲時,趙光義總會戲弄李煜,想辦法讓李煜難堪、尷尬。李煜滿肚子的憋屈,卻又無可奈何。他甚至感嘆,當初真不該向輕易趙宋投降。

公元978年七夕節,是李煜42歲生日。李煜寫完那首著名的《虞美人》,就被趙光義派人毒死。結束了他兩年多的亡國生涯。

春花秋月何時了?往事知多少。小樓昨夜又東風,故國不堪回首月明中。
雕欄玉砌應猶在,只是朱顏改。問君能有幾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東流!

三、詞中帝王

李煜善於寫詞,文學成就非常高,被譽為詞中帝王。李煜的詞作,可以分為當皇帝時期,和當亡國之君時期。風格也完全不一樣。

當皇帝時的李煜,寫的詞作,充滿閒情逸致、燈紅酒綠、紫醉金迷和情情愛愛。典型的如《玉樓春》。

晚妝初了明肌雪,春殿嬪娥魚貫列。 鳳簫吹斷水雲閒,重按霓裳歌遍徹。
臨風誰更飄香屑,醉拍闌干情味切。 歸時休放燭花紅,待踏馬蹄清夜月。

不過最能代表李煜詞作水平的,還是他當亡國之君時的作品,也是李煜詞作的精華,寫盡了亡國之痛。如《虞美人》、《望江南》、《破陣子》、《相見歡》等。我最喜歡的是這首《浪淘沙》。

四十年來家國,三千里地山河。鳳閣龍樓連霄漢,玉樓瓊枝作煙蘿,幾曾識干戈?
一旦歸為臣虜,沈腰潘鬢消磨。最是倉皇辭廟日,教坊猶奏別離歌,垂淚對宮娥。

以上就是李煜的人生,作為皇帝,他很不稱職,甚至有點昏君的味道。另一方面,作為詞人,李煜的文學成就,非常卓越,堪稱一代詞宗。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