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怎樣一步步地扼殺自己夢想的

(一)

五歲時,仰望天空好奇它的盡頭,想變成一個可以飛上天的人。

九歲時,看了人生中的第一部少女漫,開始迷上了畫畫,並夢想著畫出一部自己的漫畫。

十二歲時,在小學的最後一年被同學拉進了小說的坑,我沉溺於各色各樣的小說之中,萌生了當一個作家的願望。

十四歲時,開始學地理,好奇世界各地的風光,我立志要環遊世界。

十五歲,希望擁有一個美好的未來,以考上本地最好的高中為奮鬥目標。

十七歲時,目睹名校風采,渴望進入名校深造學習。

十八歲時,我進入一個普通的大學,碌碌無為,別無所求。

(二)

我總是過於折服現實,但凡有一點困難,我的第一反應就是放棄。

上初中的時候,知道當一名宇航員要經過一系列嚴苛的訓練和選拔,全中國也只能選出那麼幾個人,而且女宇航員更是少之又少。自知沒有過人毅力和才華的我,毫不猶豫地選擇了放棄。

在上初中之前,小學的時候常常會有很多時間自己寫寫畫畫。到了初中寄宿,不僅要忙於學業,還要開始自己照顧自己。在堅持了幾天的寫小說和畫漫畫後,我自然地將它們擱置在一邊,從此它們便與灰塵為伴。

我在高中的第一個暑假做了第一份兼職,在汗水和辛苦之中明白錢的來之不易,環遊世界又花費不菲,我開始將它深埋心底,不再和別人提起。

高三跌跌撞撞地學習,後悔自己努力地太晚了,與名校的距離像是隔著一道無法超越的鴻溝。豪言壯語漸漸暗淡無光,我心甘情願地去了一所從來沒有聽過名字地大學。

這就是我的夢想消亡史。

(三)

其實看了我的故事,你們可以很清楚地提煉出我想說的觀點:“沒有對夢想堅持不懈的努力,夢想永遠只是夢想。”我永遠沒有《月亮與六便士》裡主角查爾斯 斯特克里蘭德為了理想與世俗割裂的勇氣,其實大多數人都沒有,那我們身邊的人是怎麼面對理想於現實發生衝突的呢,

”恐龍達人——刑立達“

邢立達自幼就喜歡恐龍。據他回憶,對恐龍的迷戀是源於自己在6歲的時候看的一部日本動畫(《恐龍特急克塞號》)

儘管年少時期的邢立達如此醉心恐龍,讀大學的時候仍然因為一些原因沒有選擇古生物學等相關專業,大學畢業後,他被推薦到《南方月刊》工作,做了大半年的文化板塊的記者。

但很快他就放棄了記者的工作,在中華恐龍園當起了一個小小的科普部負責人,撰寫科普文章、進行野外考察;之後便前往大學進修研究生,在地質研究所研究恐龍。

最後,他終於又踏上了尋找恐龍足跡的夢想之路,並在這條道路上發光發熱。而他,也憑藉著自己對恐龍的熱愛和不懈追求,憑一人之力提升了中國地質大學的世界排名,並讓母校排名衝進亞洲前80(素材來源於知乎紙條君)

(四)

我的夢想消亡史其實也是向現實屈服的歷程,但是,到了大學,我渴望改變這種現象。我要一步一步自己的專業技能,為自己的以後鋪上堅實的基礎。我還渴望著寫作儘管水平還不高,我還希望我可以用尤克里裡彈出一首流暢的曲子,我還幻想著自己可以找到一份養活自己的兼職……我十八歲之前的夢想是消亡了,可我還有未來,人生不只有十八歲,我還有二十八、三十八歲。總之”我還如此年輕,未來一切都有可能“(我不知道我寫了些什麼)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