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草原之殤到草原“風光”——騰衝市東山草原開發利用模式概述

從昔日傷痕累累的牧場變身風光無限的草原,騰衝東山草原在經歷過陣痛之後,呈現出了經濟、社會、生態三贏的良好局面。騰衝東山牧場的華麗轉身,得益於一陣春風吹拂,得益於騰衝人痛定思痛後的理性實踐。如今,站在可以俯瞰騰衝城的棧道上,極目四周,一道亮麗的風景映入眼簾:風吹草低見牛羊……

東山牧場 不能承受的傷痛

地處祖國西南邊陲的騰衝,與緬甸毗鄰。由於高黎貢山的阻隔,印度洋的暖溼氣流止步於此。正是這個原因,騰衝氣候宜人,雨量充沛。2018年末,全市森林覆蓋率為70.7%;同年12月,被命名為第二批“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實踐創新基地。

自古以來,騰衝人就有自覺栽樹的習慣,種樹成為家風傳承的重要組成部分。然而,這樣的習慣讓騰衝人的意識裡,只有森林,沒有草場。這讓有著優質天然草原資源的騰衝陷入了一種尷尬的境地。

騰衝市有歷史統計草原總面積269.22萬畝(1794.8平方公里)。2011年,劃定基本草原面積為171.18萬畝,可利用草原面積150.76萬畝。天然草原面積佔全市國土面積的30.7%,有千畝以上天然草場18塊,萬畝以上連片草原3塊。

20世紀80年代,由原騰衝縣人民政府牽頭,劃定國有草原3塊。由於對草原保護重視不夠,國有草原界碑被破壞,非法圈圍、開墾草原現象比較嚴重,加之大面積退耕還林工程實施後,草原在騰衝國土面積中佔比急劇萎縮。

地處騰衝東面山頂的芹菜塘牧場,又叫東山牧場。據歷史統計資料顯示,該牧場總面積為2.94萬畝。然而,由於各種原因,東山牧場的面積也在萎縮,已經不足2萬畝。在面積減少的同時,由於這裡海拔較高,肆意放牧等行為,導致沙化嚴重,草原退化步伐明顯加快。

隨著騰衝旅遊地業的逐步成熟,一種走向自然、親近自然的戶外運動蓬勃興起。已經不滿足於火山熱海與和順鄉的遊客們,把目光瞄準了東山大草原。徒步、野營、自行車賽、汽車拉力賽等戶外運動,以及伴隨出現的餐飲業也應運而生,這讓本來就已經傷痕累累的東山草場面臨著不能承受之痛。

有償使用 打破樊籠的嘗試

2011年,騰衝已經意識到,整治東山牧場已經刻不容緩。這一年,騰衝市人民政府成立了國有牧場專項整治工作組,對市內3塊國有草原中面積最大、最有代表性的騰衝國有東山草場進行清理整治。

隨後,一場整治風暴在人們習慣稱呼為芹菜塘牧場的草原上颳起。此次集中整治的重點範圍是非法佔用、私拉亂圍、濫採亂挖牧場。這樣的集中整治,對周邊一直以來習慣了天然放牧的群眾來說,無疑是一次陣痛。

經過強有力的集中整治,取得了顯著成效。據資料顯示,此次整治,共拆除違章建築65戶,10000平方米;填平牧場內私挖壕溝15條、20餘千米,回填土石方6萬餘方;拆除鐵絲網等各類圍欄10千米。此次整治,共投入專項資金1438萬元,其中補償資金1274萬元。

集中整治後,如何合理、有序、科學地進行開發利用,成為騰衝的一塊心病。

2016年,國務院印發了《關於全民所有自然資源資產有償使用制度改革的指導意見》。意見為探索全民所有自然資源有償使用,充分發揮國有草原資源價值提供了依據。

意見出臺後,騰衝市人民政府在充分研究和論證的基礎上,決定將經過專項清理整治後的騰衝國有東山草場中的一部分有償流轉給騰衝恆益集團下屬企業騰衝恆益東山農業開發有限公司進行開發利用。

此次有償流轉給騰衝恆益東山農業開發有限公司的草場面積為1.5萬畝,有償使用期限為20年。根據協議,在有償使用期內,補償費起點按每畝每年50千克標準粳稻三等品價格折算(粳稻價格由市場監管、物價部門核准),折算後補償費不能低於每畝每年155元,每5年遞增一次,增幅為5%的實物量。前5年按照155元每畝每年計算,現在每年補償費為2325000元。

流轉中的一項重要工作是,對在國有東山牧場內有歷史放牧習慣的農戶進行補償。具體補償費分配方案為,10%撥付騰衝市草原生態保護管理所作為牧場管理專項經費, 90%分配給騰越鎮和北海鄉。其中,北海鄉 237500元,佔可分配資金的11.35%,涉及3152人,人均75元;騰越鎮1855000元,佔可分配資金的88.65%,涉及24980人,人均74.4元。

騰衝恆益東山農業開發有限公司接手東山牧場這塊燙手的山芋後,並沒有盲目開發,而是先進行科學論證。公司與雲南省草地動物科學研究院、南志標院士工作站等科研技術力量合作。其中包括計劃建設院士工作站和鄉土草種培育生產基地,重點開展草原修復治理示範基地建設、鄉土草種培育推廣技術研究等工作。公司的謹慎是有道理和依據的,因為一旦“動手”,就沒有縮回來的餘地了。

公司進行開發利用以來,先是對有償使用範圍內的有效草地進行科學管理,對已經退化嚴重的草地實行禁牧,待有明顯好轉後再進行輪牧。與此同時,公司開始了大量的人工種草生態修復,目前,已修復治理4000餘畝。

“東山模式” 陣痛之後的新生

有償流傳使用後,國有東山牧場得到了很好的休養生息。

在經濟效益方面,首先是進行規模養殖。公司在草場內建起了標準化的母牛養殖場。目前,養殖雲嶺牛擴繁母牛1000頭,年出欄約800頭,帶動周邊1000餘農戶養殖,帶動養殖規模達3000頭,年產值約5000萬元。其次,大力發展草產業。種植人工草地1.9萬畝,畝產鮮草約2000公斤或產青乾草500公斤。通過人工種草收貯青乾草約9000多噸,按每噸1100元計算,草產用品年收益達1000萬元以上。與此同時,公司還大力發展鄉土草種。種植鄉土牧草1000畝,年產鄉土草種約50噸,按每噸4萬元計算,草種年收益達200萬元以上。

藉助騰衝旅遊業,尤其是戶外運動熱的興起,通過建設萬畝觀光草原旅遊基地,年接待觀光遊客達40萬人次以上,按人均消費100元計算,觀光旅遊業年產值達4000萬元以上。

在社會效益方面,通過發展傳統養殖業、觀光旅遊業及人工種草生態修復,充分帶動周邊勞動力就業,年均用工量達5000人次以上,受益農戶將達3000戶以上,將對實施鄉村振興戰略助力扶貧攻堅起到推動作用。直接增加了農牧民收入,涉及有歷史放牧習慣的10個社區人均每年增收74.4元。

在生態效益方面,國有牧場得到有效管理,超載放牧現象得到有效遏制,無序利用草原、非法使用佔用草原現象得到有效禁止;草原生態環境逐步好轉,草地水源涵養能力明顯提高,草地缺水狀況明顯改善,退化狀況得到遏制。野生動植物多樣性得到有效保護,草原牧草種類達到20種以上,棲息在草原的野生動物種群明顯增多,棲息活動範圍呈擴大趨勢,呈現出一幅人與動物、人與草原和諧發展的美麗畫卷。

儘管東山草原的開發利用還有很長的路要走,取得的效益也只是初步的,但畢竟已經大膽走出了一條三贏的路子。東山草原的開發利用,為草原生態保護和草原產業的協調統一發展探索出了一條道路;為國有草原管理使用和草原生態修復治理總結了寶貴經驗;為把綠水青山變成金山銀山、把生態優勢變成經濟優勢、把草原產業做大做強提供了參考依據。

針對今後的發展,騰衝在初步嚐到“甜頭”後,已經有了清晰的發展思路:大力發展養殖業,通過養殖雲嶺牛,生產優質牛肉,形成產供銷一條龍服務;大力發展新型草產業,通過與雲南省草地動物科學研究院、南志標院士工作站等科研技術力量合作,對鄉土草種進行開發利用,打造南方鄉土草種繁育基地;大力發展草原旅遊觀光,通過推介草原觀光遊、探險遊、科考遊、體驗遊等旅遊觀光活動,打造東山草原休閒旅遊度假模式,把東山草原打造成騰衝的後花園,成為騰衝又一張亮麗的名片。(黃寶洲 嚴海燕)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