郎木寺毛蘭姆法會——此事只管信仰

背景資料:郎木寺,隨時間推移其實已演變為一個地域名,它包括甘南地區碌曲縣的郎木寺鎮和四川若爾蓋縣紅星鄉的郎木寺村。

郎木寺毛蘭姆法會——此事只管信仰

一個是四川的達倉郎木寺,也叫格爾底寺。另一個是甘肅的賽赤寺,旁邊一條山路通往天葬臺。

一條小溪從鎮裡流過,雖寬不足2米,人稱“白龍江”。北邊是甘肅的賽赤寺,南邊是四川的格爾底寺,中間夾著回族的清真寺,兩個藏傳佛教的寺廟在這裡隔“江”相望。

白龍江融合了藏、回兩個和平共處的民族,喇嘛寺、清真寺各據一方的存在著,曬大佛、做禮拜,小溪兩邊的人們各自用不同的方式傳達著對信仰的執著。

北兩地的文化碰撞、交織、融合的聚焦之地。身邊走過不同口音的人群,你會在心裡想:我現在是站在四川還是甘肅?這裡很安靜,沒有擁堵,沒有喧囂,沒有為了生活人們倉惶的四處奔波。

寺院的嫋嫋禪音,伴著山路上那些無論吹風下雨日出日落永遠不會停歇的朝拜

儘管郎木寺的名氣與日俱增,不過它目前仍然是一個安靜而風格獨特的小鎮。我第一次來到這,頓時有異域的感覺。這裡雖一小鎮,卻是四川甘肅兩省。


郎木寺毛蘭姆法會——此事只管信仰

每年一度的郎木寺毛蘭姆法會曬佛場面盛大感人至深

郎木寺毛蘭姆正月祈願大法會,毛蘭姆法會,又稱 " 祈願大會 ",是仿效拉薩祈願法會而興辦的。

" 祈願法會 ",始於 1409 年,是藏傳佛教格魯派祖師宗喀巴為紀念釋迦牟尼大敗六種外道召集各寺廟僧眾舉行的。

法會從每年的正月初三開始到正月十七結束。

正月十三日,是曬佛節(準確說應該是瞻佛節)。

至此,毛蘭姆法會達到了高潮,前來觀看的人數也最多。曬佛前先要念經,由堪布主持(堪布是寺廟裡最有學問的人),唸經結束後就開始向大佛獻哈達,由資格最老的和尚開始,然後是信眾。

哈達敬獻儀式結束,曬佛儀式開始,由 " 花身土地 " 為前導,邊跳邊舞;僧官 " 大棒喇嘛 "(寺院權力最大的人)也不時揮動手中柳條,指揮著圍觀頂禮的信徒,以保持大法臺率領的僧眾隊伍的整齊,儘管如此,仍會有信徒伺機跑到彩繡大佛像前頂禮膜拜。

當曬佛隊伍把要曬的宗喀巴像巨型唐卡在大經堂掛好後,僧眾即開始頌讚佛陀功德,念沐浴經。信徒也默默唸頌,祈禱平安,僧眾頌讚佛陀功德,念沐浴經,萬眾肅然。

來自世界各地佛教人士、周邊僧眾近萬人前來參加佛事活動,來自世界和祖國各地攝影師和遊客人潮湧動,場面莊嚴宏大,氣勢非凡。

曬佛節是藏族同胞敬佛的日子,在這神聖的時刻,虔誠的藏民跪拜在佛像前,不時地磕頭,口誦經文,祈求得到佛祖的佑護,希望家人生活安康。

曬佛儀式將持續幾個時辰,之後眾人將曬過的佛像小心翼翼地捲起來,扛著佛卷繞寺院轉夠三圈,然後把它安放到原處。曬佛儀式結束。

所謂佛像也就是大型的唐卡,是每個寺廟的鎮寺之寶。

參加過曬佛儀式的藏民們,臉上洋溢著幸福的笑容。他們度過了愉快的一天。

完了以後僧人們會把巨型大佛唐卡扛起來送回藏經閣珍藏。

傳說曬大佛是一件很神奇的事。不管那天颳風下雨,只要佛一曬出來馬上就會雨過天晴。

更有傳說,當佛像展開到佛的額頭時,第一縷陽光定會照到佛的額頭上。

我已經親眼見證十多年了,每次都是這樣神奇……

如果你親歷過曬佛節,當看到曬佛節上寬達幾十米的大佛唐卡高掛在曬佛臺上飛瀉直下,山下人頭攢動,在藍天白雲的襯托下,法器齊鳴,誦經聲響徹雲霄,場面蔚為壯觀,這虔誠的宗教氣氛會不由自主地感染你。

郎木寺毛蘭姆法會——此事只管信仰

郎木寺毛蘭姆法會——此事只管信仰

郎木寺毛蘭姆法會——此事只管信仰

郎木寺毛蘭姆法會——此事只管信仰

郎木寺毛蘭姆法會——此事只管信仰

郎木寺毛蘭姆法會——此事只管信仰

郎木寺毛蘭姆法會——此事只管信仰

郎木寺毛蘭姆法會——此事只管信仰

郎木寺毛蘭姆法會——此事只管信仰

郎木寺毛蘭姆法會——此事只管信仰

郎木寺毛蘭姆法會——此事只管信仰

郎木寺毛蘭姆法會——此事只管信仰

歷史資料:

1)唐卡有多種形式,但都會用到很多天然的顏料象綠松石,珊瑚,金子等等。這些可以畫在紙上,布上,絲綢,羊毛織物上。顏色常年如新,不褪色。

2)關於宗喀巴:宗喀巴(公元 1357 年~公元 1419 年)是藏傳佛教格魯派(黃教)的創立者、佛教理論家。

在中國西藏、青海、內蒙、甘肅、北京等地區的喇嘛寺院裡,都有宗喀巴塑像,有的是泥塑塗金,有的是以銅質鎏金製成。宗喀巴本名羅桑扎巴(善慧稱吉祥),這是受沙彌戒時的名稱。青海湟中縣人,元順帝至正十七年(公元 1357 年 10 月 10 日,生於宗喀的一個佛教家庭,父親名叫達爾喀且魯崩格(達魯花赤 daruqaci 蒙古語 " 長官、長 " 之意,魯崩格 ),母親名叫馨茂阿卻,兩個人都是很虔誠的佛教徒。

宗喀巴卒於明代永樂十七年(公元 1419 年)10 月 25 日,享年 63 歲。因藏語稱湟中(今塔爾寺所在地一帶)為 " 宗喀 ",故被尊稱為宗喀巴。

班禪和達賴就是總宗喀巴的兩大弟子傳世體系。

--------------------

文字+攝影:趙峰(金色大漠旅行攝影)

【4月甘南攝影團】蘭州/臨夏八坊十三巷/卓尼百年藏寨/尼巴村/岷縣臘子口/扎尕那/郎木寺/拉卜楞寺民俗風光攝影7日創作活動

拍攝亮點:

★臨夏八坊十三巷

★深山古剎的貢巴寺世上僅存的羊皮轉經筒,百年藏寨尼巴村

★原生態的,扎尕那藏寨日出晨曦,純樸民俗風光

★世界的藏學府拉卜楞寺,世界上最長的轉經長廊

★“東方小瑞士”之稱的郎木寺日落,白龍江的源頭

★天險臘子口

★神秘古寺拉桑寺

★古樸的百年藏寨,神秘的佛教寺院,原始的農耕場景,大美的藏寨完美結合;人文、民俗、風光一網打盡


【活動時間】2020年4月18日——2020年4月24日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