甲狀腺癌的病因有哪些,如何警惕?

覃雲偉


甲狀腺癌是一種比較常見的癌症,女性比男性多發,據全國腫瘤登記中心數據顯示,2015年甲狀腺癌在女性中,全國分性別主要惡性腫瘤發病前十位,甲狀腺癌居第四位。而且相比於2014年,這個發病率是有所上升的。


甲狀腺癌是一種起源於甲狀腺濾泡上皮或濾泡旁上皮細胞的惡性腫瘤,這也是頭頸部中最為常見的惡性腫瘤。

根據腫瘤的起源以及分化差異,甲狀腺癌可以細分為甲狀腺乳頭狀癌、濾泡癌、髓樣癌以及未分化癌。其中以乳頭狀癌最為多見,佔全部甲狀腺癌的85~90%,而且,乳頭狀癌總體而言,發展是比較緩慢、治療效果及預後是比較好的。而如果是未分化癌則其惡性程度極高,預後極差,中位生存時間僅為7~10個月。


甲狀腺癌的病因,或者說可能導致甲狀腺癌的因素有:電離輻射及放射性物質的接觸,遺傳與家族史,飲食因素等。

其中,關於甲狀腺癌的高危人群,有以下病史的患者應該要高度警惕甲狀腺癌,定期進行癌症篩查。①童年時期頭頸部有放射線照射史或者放射性塵埃接觸史。②有過全身放射治療史的。③分化型甲狀腺癌、甲狀腺髓樣癌或者多發性內分泌腺瘤病2型(MEN2型)、家族性多發性息肉病、某些甲狀腺癌綜合徵[如多發性錯構瘤綜合徵 (multiple hamartoma syndrome)、Carney綜合徵、沃納綜合徵(Werner syndrome)和加德納綜合徵(Gardner syndrome)]等的既往史或家族史。

以上這些因素是需要高度警惕的。


此外,警惕甲狀腺癌,我們還需要注意甲狀腺癌的一些典型症狀,一旦發現應及時就診。


多數甲狀腺癌患者發現時最初是因為體檢發現甲狀腺結節(結節分為良性結節和惡性結節,惡性結節為甲狀腺癌)。大多數甲狀腺結節的患者是沒有比較明顯的症狀,通常在體檢時通過甲狀腺觸診或超聲檢查發現有甲狀腺小腫塊。如果合併有甲狀腺功能異常則可表現出相應的症狀,如甲亢或甲減。甲狀腺癌晚期可出現局部腫塊疼痛,可出現壓迫症狀,如壓迫氣管、食管,使得氣管、食管移位以及表現呼吸困難、聲音嘶啞、吞嚥困難等症狀。還有需要注意的是,甲狀腺髓樣癌由於腫瘤本身可產生降鈣素和5-羥色胺,可引起腹瀉、心悸、面色潮紅等症狀。所以如果出現腹瀉的症狀,但長期找不到病因,建議檢查甲狀腺,看是否是因甲狀腺髓樣癌而導致的腹瀉。

希望本回答能對你有所幫助!歡迎關注我哦!每日一起學點健康知識!

小葉艾


甲狀腺癌惡性程度相對較低,是惡性腫瘤裡面預後較好的一種。但是甲狀腺癌發病率增長迅猛,來自美國的一組數據表明,甲狀腺癌發病率每年增加6.2%。

甲狀腺癌發病女多於男,比例在2—4:1,發病年齡在21—40歲,以40歲為多。




甲狀腺癌病因目前尚不明確,可能有以下幾種原因:

1.遺傳因素

2.良性的甲狀腺結節癌變,研究表明,5—10%的甲狀腺結節為惡性。

3.放射性射線的照射。研究表明,兒童時期放射線的治療,會更加甲狀腺癌的顯著增加。

4.內分泌的紊亂

要說預防甲狀腺癌,其實比較困難,因為病因都不是很清楚,根據現有的知識可以做到以下幾點:

1.兒童時期如無必要,儘量減少拍片、CT等檢查

2.人到中年了,定期體檢,檢查甲狀腺,如發現結節,以後定期複查。


石佛山下小醫生


我是中醫愛好者, 想談一下自己對甲狀腺乳頭狀癌的一些理解。 近幾年甲狀腺乳頭狀癌隨著影像醫學的進步, 檢出率越來越高 。這是什麼原因引起的呢? 首先中醫解釋不離陰陽五行, 我們要先確定甲狀腺屬五行中屬那一類器官。 甲狀腺在人體上部, 分泌甲狀腺素 ,促進人體生長髮育, 根據這些我認為甲狀腺五行屬火。 甲狀腺乳頭狀癌往往伴有鈣化 ,鈣化是什麼? 是水變冰 ,甲狀腺乳頭狀癌是火部陰寒症, 我知道的這類人員大多為寒溼體質, 熱性體質大多為良性結節, 也就是寒溼侵襲了火部器官 ,導致了甲狀腺乳頭狀癌 。那具體是什麼原因呢?我覺得主要是兩個原因, 第一個原因是吃多了碘鹽, 碘是什麼? 碘鹽是國家在以前物質條件差的時候為了預防甲狀腺大脖子病而規定製造的 ,大脖子病是甲狀腺沒有五行中水的制約導致火熱太重而造成 。碘是海水中的動植物含有, 特別是鹹寒植物 ,如海帶海藻, 鹹味五行屬水, 加上寒性 ,就能制約火髒 ,所以甲亢能吃, 而甲狀腺癌絕大多數不能吃。 所以得了甲狀腺癌 ,寒溼體質 ,要吃無碘鹽。 別一方面 ,以前物質條件差, 碘鹽吃的少, 現在物質豐富 ,菜吃的多, 碘的攝入量遠遠超標 ,特別是海邊城市, 海鮮吃的多, 本來也不缺碘 ,所以國家如果做甲狀腺癌調查, 一定是海邊城市多過內陸城市 。再說另一個原因, 那就是精神壓力 中醫講陰陽, 精神壓力導致人的精神壓抑。 陰的一面增多, 陰多人體代謝就慢, 而甲狀腺是促進人體新陳代謝, 所以造成陰陽衝突, 這應該也是甲狀腺癌增多的一個主要原因 。總之, 甲狀腺乳頭狀癌易找寒溼體質的人 ,您是嗎 ?如果你又有甲狀腺結節就要當心了。 下面說治療 ,既然是寒溼導致, 那麼用中藥宜溫燥, 用藥前一定要請中醫辨別體質, 寒溼體質一般怕冷, 冬天四肢不溫, 易怕冷拉肚子, 舌頭白胖有齒痕 ,脈細弱 ,如果是可以用以下處方, 厚朴20克 陳皮20克 炒白朮20克 制附子15克 肉蓯蓉15克 魚腥草12克(後下), 一天一劑 ,分兩次服 。此方特別適合上熱下寒, 寒重熱輕人員 。


旋86640957


你好!我是張召鋒,很高興回答你的問題。我首先想聲明的是,我不太清楚朱迅甲狀腺癌是否復發,但是我可以確切的告知的是,現在甲狀腺癌的發病率確實很高,另外由於我也有學員患了甲狀腺癌,已經切除2年多了,現在控制的非常不錯,所以我想聊聊甲狀腺癌的病因。

甲狀腺癌發病率飆升

甲狀腺癌成為發病率上升最快的實體腫瘤,死亡率在癌症死亡率中排名第三。什麼原因導致甲狀腺癌發病率如此之高?根據美國統計資料,在1973年到2003年30年間,甲狀腺癌的發病率上升了2.4倍,成為發病率上升最快的實體腫瘤,其死亡率在癌症死亡率中排名第二位。其中女性明顯高於男性,女性患甲狀腺癌的幾率較男性高出3倍。中國天津市在1981年到2001年20年間,甲狀腺癌發病率上升了193%,其中60歲以上女性發病率劇增。《2013年度北京市人群與健康狀況報告》數據顯示,2013年甲狀腺癌發病率比2003年上升393.42%,甲狀腺癌已成為發病率增長最快的惡性腫瘤。

甲狀腺癌發病率激增的六大原因

目前,醫學界對甲狀腺癌的確切成因尚無定論,公認的影響因素有:輻射性射線、良性甲狀腺結節的病變惡化、遺傳以及飲食。

1、碘攝入量

臨床發現,碘是合成甲狀腺激素的原料,碘攝入量與甲狀腺疾病有著密切關係。調查顯示,碘攝入量與甲狀腺疾病發病率呈現“U”的關係,即碘的攝入量過低或過高,都會導致甲狀腺疾病。碘缺乏可導致甲狀腺腫和地方性克丁病等,而碘過量則會導致甲亢、分化性甲狀腺癌等。在世界富碘地區,5%的女性和1%的男性患有甲狀腺結節,其中5%~15%為甲狀腺癌,碘超量與甲狀腺癌成正相關關係。碘缺乏是地方性甲狀腺腫大的原因,多見於遠離海洋地勢高的內地、山區。青春期、妊娠期、哺乳期、更年期、外傷等導致甲狀腺腫大原因。

2、遺傳因素

  甲狀腺癌有明顯的家族遺傳性,約7%的甲狀腺髓樣癌有明顯的家族史,而且往往合併有嗜鉻細胞瘤等,推測這類癌的發生可能與染色體遺傳因素有關。由於某些酶的缺陷影響甲狀腺激素合成包括轉運至甲狀腺、甲狀腺內碘的有機化、碘化酪氨酸的偶聯、甲狀腺球電蛋白的水解、碘化酪氨酸的脫碘等,使甲狀腺激素的形成發生障礙,從而引起甲狀腺腫大。

3、放射性損傷

  這是目前已經確定的致病原因。試驗中用X射線對小白鼠進行照射,結果表明射線一方面能直接導致細胞癌變,另一方面對甲狀腺的破壞導致甲狀腺激素分泌過少和促甲狀腺激素的積聚,也容易導致癌變。同樣的,臨床病例表明很多因其他疾病接受放療的兒童更容易發生甲狀腺癌。原因在於兒童的細胞活躍性更高,在增殖的過程中容易因放射線的刺激而癌變。相對來說成年人受放射線的影響要小很多。

4、其他甲狀腺病變

  臨床上,有甲狀腺癌、慢性甲狀腺炎、結節性甲狀腺腫或某些毒性甲狀腺腫發生癌變的報道,但這些甲狀腺病變與甲狀腺癌的關係尚難肯定。以甲狀腺腺瘤為例,甲狀腺腺瘤絕大多數為濾泡型,僅2%~5%為乳頭狀瘤;如甲狀腺癌由腺瘤轉變而成,則絕大多數應為濾泡型,而實際上甲狀腺癌半數以上為乳頭狀癌,推測甲狀腺腺瘤癌變的發生率也是很小。不過如果有這類疾病,一定要儘早進行診治,莫要將小病拖延成大病,那時再治療就困難多了。

5、女性雌激素水平

  甲狀腺癌發病率,女性明顯要高於男性,男女發病比例是1:3。至於女性為何發病率較高,這可能與女性雌激素水平有關。甲狀腺承擔了重要的生理作用,不僅是存儲碘,也是甲狀腺激素的分泌來源,與下丘腦、垂體共同構成了一個閉合的激素分泌環。從理論上看,性激素,對於女性來說,是雌激素和孕激素,可能在甲狀腺激素的分泌過程中起到了一定作用。調查表明年輕女性的發病率更高,這可能與其在該年臨段的雌激素水平較高有關。

6、致甲狀腺腫的物質

致甲狀腺腫的物質,研究發現,有的食物可能與甲狀腺發生腫大有一定關係。長期大量吃捲心菜可以引起甲狀腺腫大。有人研究發現捲心菜中的有機氰化物,可以影響碘化物的氧化,使甲狀腺激素合成受到影響,繼而引起甲狀腺腫大。

7、醫療技術的發展

  另外,甲狀腺癌發病率的提高,還可能與彩超技術的普及、超聲科醫生檢查水平的提高以及儀器的準確度、靈敏度的提高有關。

另外瞭解了甲狀腺癌的發生原因,能做好相應的預防措施,此外,平日裡也要養成良好的生活作息和飲食習慣,這是好的預防方法。在飲食中很難對碘的攝入有明確規定,只需營養均衡即可。另外,低硒也可能導致甲狀腺癌,因此,平時要多吃富含硒的食物,如魚、蝦、蟹、芝麻、大蒜等。同時,儘量不要接觸放射性源,做放射性治療時更要謹慎。

甲狀腺癌術後患者的飲食原則

除了鍛鍊以外,甲狀腺癌術後科學飲食對於癌症的恢復也至關重要。

  1. 甲狀腺癌的飲食上以營養全面、高蛋白、高維生素、低脂低鹽飲食。

  2. 少吃或不吃辛辣刺激,肥甘厚膩,燒烤,醃製等食物。

  3. 平時進食定時定量,合理營養為原則。

  4. 多食用比如魚,瘦肉,蛋,大豆製品,香菇等等。

  5. 減少食物中的各種色素、香料和其他食品添加劑的攝入。

  6. 不宜用柴火直接燻烤,也不要燒焦和;油炸過度。香腸、火腿、臘肉或成魚等食物,最好經蒸燉後食用,以便使其中可能含有的亞硝胺隨水汽蒸發排出。

  7. 減少上圖左邊的生活方式,多增加上圖右邊的飲食和生活方式。

歡迎討論交流並留言,如覺得有用,請轉發給需要的人。圖片來自網絡,如有異議,請聯繫本人刪除。


張召鋒

北京大學營養學博士,北京大學副教授,北京市營養學會秘書長,精準營養學院發起人,註冊營養師,北京預防醫學會營養與食品衛生學專業委員會委員,北京市“營在校園”健康促進專家,中國醫藥教育協會糖尿病分會委員,中國醫藥教育協會健康管理分會委員,北京市食品安全標準專家,《食品健康家庭自助圖解一本通》(共4冊)主編,《終結糖尿病——12周飲食方案遠離與逆轉糖尿病》主譯,《糖尿病人的營養保健與藥膳調養》副主編,一直致力於營養與疾病、生命早期營養、精準營養等研究和科普。


張召鋒-精準營養


甲狀腺癌是頭頸部最常見的惡性腫瘤。近幾年,我國甲狀腺癌的發病率也一直呈上升趨勢。那麼,甲狀腺癌是怎麼得上的?有沒有預防的方法呢?今天,“問上醫”就跟大家講講。


甲狀腺癌是多種因素共同作用的結果:

  1. 遺傳因素。任何一種甲狀腺疾病都有一定的遺傳傾向。也就是說,如果某人的祖父母、外祖父母、父母、兄弟姐妹中有一人或多人患有甲狀腺癌,那麼此人患甲狀腺癌的風險就比較高。

  2. 輻射。大到核電站洩漏、核武器爆炸,小到醫療X光、CT都會產生電離輻射。如果電離輻射劑量夠強,就會破壞細胞結構,使之癌變,尤其是處於頸部,位置較淺的甲狀腺。兒童以及青少年的甲狀腺對輻射更敏感,更容易患甲狀腺癌。


  3. 缺碘與高碘。甲狀腺是唯一吸收碘、合成甲狀腺激素的器官,碘攝入量過多或過少都容易導致甲狀腺癌。

  4. 雌激素。甲狀腺癌患者中女性明顯高於男性。原來是因為雌激素會作用於下丘腦垂體,影響甲狀腺的生長。而且,雌激素還會增強癌細胞的遷移能力,幫助癌細胞擴散。

  5. 不健康的生活方式。吸菸、抑鬱、焦慮等都會誘發甲狀腺結節,為甲狀腺癌埋下隱患。


如何預防甲狀腺癌呢?

搞清楚了病因,我們就能有針對性地預防甲狀腺癌:

  • 遠離輻射。當然,核電站、核武器帶來的核輻射,離得越遠越好。即便是遇上了,及時就醫,在醫生的指導下服用碘劑。當甲狀腺有足夠的碘,放射性物質就不會被甲狀腺吸收進來。

  • 控制碘的攝入量。普通成人每天碘的攝入量應該控制在150微克左右(相當於6克的碘鹽),不要過多也不要過少。孕婦以及哺乳期的女性對碘的需求量較大,可適量補充。

  • 不要濫用含有雌激素的商品。市面上很多藥品、保健品甚至化妝品裡都含有雌激素,不建議使用。

  • 糾正不健康的生活方式。戒菸,增強體育鍛煉,保證舒暢的心情,養成積極樂觀的生活態度。



以上內容由“問上醫”為您編輯整理,想了解更多關於甲狀腺疾病的知識,歡迎您點擊查看《甲狀腺自我護理:遠離甲減甲亢》專欄。

甲狀腺癌在頭頸部惡性腫瘤中較為常見,它是一種起源於甲狀腺濾泡上皮或濾泡旁上皮細胞的惡性腫瘤。近些年來甲狀腺癌的發病率有所上升,而且甲狀腺癌中女性發病多於男性,根據全國腫瘤登記中心的數據顯示,在女性中,2015年惡性腫瘤發病前十位中甲狀腺位居第四位。

目前,對於甲狀腺癌的發病原因較為明確的是放射性輻射的接觸以及遺傳這兩個因素。與甲狀腺癌發病相關的可能原因有以下:

1、放射性輻射的接觸:特別是對於小孩而言,放射性輻射的接觸對小孩的影響更大,所以應該儘量避免帶小孩到一些輻射較強的地方。據相關調查顯示,在切爾諾貝利核電站洩漏以及日本核洩漏地區及其鄰近地區,當地的居民甲狀腺癌患病率明顯上升,有部分文獻顯示其甲狀腺癌發病率上升了近30倍,特別是兒童患甲狀腺結節的人數也有明顯增多。

2、遺傳或癌症家族史:我們的身體每時每刻都有細胞在發生突變,然而絕大多數突變的細胞都會被我們身體的免疫系統所清除,對於細胞生長也有相關的調控機制,如細胞週期檢查點調控即是其中一個對細胞生長週期的調控機制。然而儘管絕大多數有害突變已經被身體的免疫系統所清除,但也可能有極少數有害的突變可能會導致甲狀腺癌的發病,甚至遺傳給下一代。在一些癌症類型中,如乳腺癌和卵巢癌遺傳因素較為明顯。

3、飲食因素:有些人認為甲狀腺癌的發病與飲食因素具有一定的關係,例如碘是合成甲狀腺激素的原材料,碘的攝入不足或過多均可引起相關的甲狀腺疾病,從而增加甲狀腺癌的患病風險。不過,據我所瞭解,這一觀點,還沒有較為明顯的數據支持或證明。
4、還可能與性激素的水平有關:甲狀腺癌發病中,女性多於男性,因此性激素與甲狀腺癌的關係受到很多人的重視,有些人認為甲狀腺癌發病也可能與女性激素分泌水平高有關。不過這一觀點尚無定論,也沒有相關的研究和數據支持該觀點。
更多健康知識,可以看我以往的回答或所發表的文章!
歡迎關注我的個人頭條號“中腫李秋梨醫生”

中大腫瘤李秋梨醫生


據國家癌症中心數據,2015年全國甲狀腺癌新發病例20.1萬人,其中女性佔到3/4、15.1萬人,居女性惡性腫瘤第四位,在2008年統計是女性惡性腫瘤的第六位。為什麼發病人數增多?與超聲檢查有關係,也就是說以前許多人沒查、也不知道、對生存沒影響,帶瘤生存了一輩子。


為什麼女性甲狀腺癌發病這麼多,男女比例3:1,與性激素有關。醫學研究在甲狀腺癌組織裡面檢測到的雌激素受體ER、孕激素受體PR要明顯高於正常甲狀腺組織。臨床上也發現超重、肥胖與甲狀腺癌也有一定的關係,因為脂肪代謝會有雌激素產生。因此避免外源性雌激素攝入過多,比如蜂王漿、紫河車(胎盤)、動物內臟類肉食,保持理想體重也是減少雌激素的方法。

許多人都知道孕婦不能拍X片,但對於其它人群可能就不太在意了。放射線是直接損傷細胞DNA、致癌,甲狀腺是體表器官,更容易遭受自然界中的各種射線,尤其幼兒、青少年的細胞可能對射線更為敏感。二次世界大戰結束前美國往日本廣島、長崎投了兩顆原子彈,戰爭是取得了勝利,現在這兩地方的民眾甲狀腺癌明顯高於其它地方。放射線致甲狀腺癌是目前唯一認識一致的原因。


人們日常接觸到的射線最多的是醫院裡拍X線片、或CT片,X線片放射劑量小一點,CT是X線片的百倍以上,放射線與癌症發病具體相關性並不清楚,一般每年接受1-2次的CT檢查是問題不大的。許多人到醫院就要求醫生給CT檢查,高檔但潛在危險,外科門診也常遇見小朋友打架,吃虧的一方不論啥情況就要CT檢查,有時得不償失!現在沒問題,二、三十年後若發生問題有可能就是檢查引發的。

上世紀苦難年代,我們國家一度大脖子病、甲亢病人很多,缺碘引起,那麼,甲狀腺癌與碘有沒有關係?甲狀腺癌有4種病理類型,甲狀腺濾泡細胞可癌變成乳頭狀癌、濾泡癌,乳頭狀癌佔到85%左右,C細胞可癌變成髓樣癌,不明來源的甲狀腺癌為未分化癌。高碘與乳頭狀甲狀腺癌有關,而低碘與濾泡性甲狀腺癌有關。推薦每日攝入碘鹽6g比較合適。


在臨床研究過程中發現一部分甲狀腺癌與遺傳有一定的關係,如甲狀腺髓樣癌約20%的病人具有遺傳傾向,乳頭狀甲狀腺癌也有一些遺傳傾向,這種情況沒有辦法去改變。還有一些甲狀腺疾病可能與甲狀腺癌有關係,如甲狀腺腫、甲狀腺結節。我是 ,感謝您的閱讀!


劉永毅醫生


甲狀腺癌是一種較為常見的頭頸部惡性腫瘤,是內分泌系統發病率最高的惡性腫瘤疾病。近年來,甲狀腺癌發病率呈逐年上升,且以每年大約4.0%的速度增長,尤其是沿海地區人群的發病率明顯增加。目前尚不清楚該病的發病原因,但隨著臨床各項研究工作的深入開展,認為甲狀腺癌發病原因與社會環境因素、遺傳因素的綜合作用有關。

甲狀腺癌的危險因素

1. 電離輻射

暴露於電離輻射是甲狀腺癌一個比較明確的危險因素,核電站或核武器產生的放射物及一些醫療檢查是電離輻射的主要來源。職業暴露也是輻射來源,一項有關醫療放射人員癌症發病率與風險評估的中國研究表明,發生甲狀腺癌風險與職業暴露X射線有關;另一項關於瑞典口腔醫護人員長期暴露於低劑量X射線的研究顯示,女性發生甲狀腺乳頭狀癌風險與X射線暴露存在劑量反應關係。

2. 碘攝入量

多項流行病學調查表明,碘攝入量與甲狀腺癌的發生及其病理類型有關。研究發現高碘地區甲狀腺癌發病率高,且患者均為乳頭狀癌,這與過高的碘攝入量有關。自1996年國內實施食鹽碘化政策以來,越來越多的臨床醫師觀察到甲狀腺疾病患者增多,而且甲狀腺癌的病理類型分佈已發生改變:乳頭狀癌發病增加,濾泡狀癌發病減少。除過高的碘攝入會導致甲狀腺癌外,過低的碘攝入同樣會引起甲狀腺癌。

3. 雌激素

多項研究表明,甲狀腺癌組織中有雌激素受體的表達,雌激素本身可能為促癌物,其代謝中2-羥基化反應增強可能與甲狀腺癌發生有關。有體外分子生物學實驗證明了雌激素與甲狀腺癌發生之間的關係,但在以人群為基礎的研究中尚未得到一致的結論。此外,雌激素還會增強甲狀腺癌細胞黏附、遷移和侵襲,促進甲狀腺癌轉移,這也解釋了雌激素促進甲狀腺癌發展的原因。

4. 遺傳因素

甲狀腺癌發病水平的種族差異提示遺傳因素對甲狀腺癌的影響。有研究表明,家族史是甲狀腺癌的危險因素,約5%患者有相同類型的甲狀腺癌家族史,家族性甲狀腺癌比散在發生的甲狀腺癌預後差。

甲狀腺癌的預防

雖然甲狀腺癌的病因研究結果存在不確定性,但對已明確的致病因素如暴露電離輻射可進行有效預防。服用碘化鉀是在核事故中保護公眾的醫學應急措施之一,其能有效阻止甲狀腺對放射性碘的吸收,應在事故前後及時服用碘化鉀,核電站需儲備足夠的碘化鉀以備事故發生後及時分發給應急救援人員和周邊居民來預防甲狀腺癌的發生。

碘攝入量過高或過低均與甲狀腺疾病有關,因此有學者提出監測各地區水碘,結合當地飲用水的碘含量,選擇因地適宜的碘鹽標準;建立和完善碘缺乏病監測系統,開展有關碘鹽、水碘和尿碘的分佈調查,為國家制定甲狀腺癌防治策略提供依據。


黃志豔大夫


復旦大學附屬腫瘤醫院頭頸外科副主任王卓穎表示:

目前來說,甲狀腺癌的致病因素尚不完全清楚,唯一能明確的是放射線。自切爾諾核電站爆炸以來,當地人民的甲狀腺癌患病率相比以前增長了近30倍,兒童甲狀腺結節的患病率也較以往增高。而在國內,隨著生活水平和健康意識的提高,各項體檢項目增多,導致接觸放射線的機會也在增多。

其次,遺傳因素也應重視起來。長期臨床經驗提示我們,如果一個家庭有兩個以上成員先後或同時發現患有甲狀腺癌,則需警惕是否有家族性甲狀腺癌的可能。而環境、飲食因素是否跟甲狀腺癌患病相關,目前也還在研究中。在談及飲食對甲狀腺癌的影響,可能很多人會疑問碘鹽與甲狀腺癌增多是否有關係。

碘鹽與甲狀腺癌,甚至甲狀腺疾病是否有直接關係都還未有充分證據。甲狀腺癌的發病不能歸根於單一因素,而是多種因素的共同作用,比如甲狀腺癌高危人群頻繁接觸放射線或過量攝入含碘量高的食物或藥物,那麼罹患甲狀腺癌的機會就會增高。

由於甲狀腺癌的女性發病率高於男性發病率,激素是否為致病因素之一目前仍不能確定。但臨床上常常會遇到甲狀腺癌患者懷孕期間腫瘤會增大,提示雌激素水平可能會影響甲狀腺腫瘤的生長,但不能說雌激素是甲狀腺癌的誘發因素。

此外,隨著醫療檢測水平的提高,人們健康意識的提高,較小或較早期的腫瘤能被檢測出來成為可能,而相較於之前的醫療水平所不能做到,也是甲狀腺癌發病率增高的因素之一。


海上名醫


  康康體檢網為你解答:

惡性腫瘤的發展是一個長期、複雜、多因素、多步驟的過程。在絕大多數情況下,不存在單一因素導致腫瘤的現象。與大多數其他癌症一樣,甲狀腺癌的確切病因還是一個謎。

  目前我們只能肯定,電離輻射及遺傳因素在一小部分患者的發病過程中起作用。此外還有一些因素,如碘攝入量過高或過低[1]、雌激素水平過高、甲狀腺分泌紊亂、高脂飲食和情緒等,有可能是甲狀腺癌的危險因素,但是目前證據還不充分。

  電離輻射

  電離輻射可以來自醫療,如影像診斷、核醫學和腫瘤放射治療,還可能來自安全事故,如核洩露。

  兒童的甲狀腺對電離輻射尤為敏感,年齡越小越容易受到影響。

  遺傳因素

  有些甲狀腺癌患者攜帶一些異常基因,但多數並不會遺傳。有些甲狀腺癌是遺傳的,例如家族性非髓樣甲狀腺癌(familialnonmedullarythyroidcarcinoma,FNMTC)和遺傳性甲狀腺髓樣癌(familialmedullarythyroidcarcinoma,FMTC)就是兩類遺傳性甲狀腺癌,如果父母有一方患病,子女有50%的可能遺傳到“壞基因”而發病。

  女性因素

  女性雌激素和孕激素參與甲狀腺疾病的發生、發展。一些學者認為,雌激素本身有可能引起癌症。甲狀腺癌組織中有雌激素受體,與雌激素結合可誘發甲狀腺癌。雌激素可能為女性甲狀腺癌的重要促發因素[2]。體內雌激素水平越高,甲狀腺癌發病率也增高[3]。女性20~45歲時,雌激素處於高水平,40歲左右女性是甲狀腺癌高發群體。

  那麼,女性常用的化妝品與甲狀腺癌有關嗎?

  目前尚無臨床試驗證實,甲狀腺癌與化妝品使用有必然聯繫。但醫生建議,使用化妝品要適度,含有雌激素的化妝品更要少用。除了雌激素之外,很多化妝品含有鄰苯二甲酸、汞、鉛、水楊酸、防腐劑、人工香精等有毒物質,有的可能致癌。

  甲狀腺分泌紊亂

  腦垂體分泌的促甲狀腺激素(thyrotropin,thyroidstimulatinghormone,TSH)負責調節甲狀腺細胞增殖和激素分泌。如果甲狀腺激素(T3、T4)水平降低,TSH分泌就會增多。

  有研究認為,甲狀腺激素和TSH水平升高,可能與甲狀腺癌發生有關。但目前這一關係並不明確,仍待進一步研究證實。

康康體檢網-中國人的健康體檢預約平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