軍大衣發明100多年,曾在中國風靡一時,為啥07年被我軍淘汰?

覃愛慶


非常感謝能夠回答這個問題

首先有一點需要明確一下,軍大衣並沒有在07年被淘汰。

軍大衣之前的相對目標確實是單純的禦寒,但是作用也確實巨大,帥氣又實用。

作為當時中國風靡一時的軍大衣,作為軍用品,隨著時代的發展,總是有一個風靡和淘汰的過程,這是必然的事情。

那麼當時為什麼軍大衣能夠風靡起來呢,究其原因,他的保暖性能好,長度過膝,能夠整個保溫腿到上身。而且晚上的時候還能作為棉被使用,一物多用。另外軍大衣都是成套的,有假毛領,可以護住頭部,臉和耳朵等。

那麼當時的軍大衣火到什麼程度呢,上世紀中後期,中國有了純65式軍裝綠色的大衣,地方上還有深藍色的大衣,在地方上,工農商學四大領域也非常常見軍大衣。

 到了07式軍裝系列,軍大衣的這一個款式就被淘汰了,原因可能還是覺得原來的軍大衣太長了,蓋住了大腿,不易於冬季訓練,因此07式的軍大衣,下襬只是略微過了胯,這樣一來,既能夠起到保溫的作用,也能夠方便冬季官兵們的正常訓練任務。

而且其實軍大衣如果讓一個顏值高的人來穿的話,也是非常的帥氣的,比如劉德華,自從劉德華穿軍大衣曝光網絡之後,更多的人開始模仿起劉天王穿軍大衣,但是有些人還是支撐不起那個氣場。

再說軍大衣的淘汰,除了在部隊上為了更好的適應訓練,在社會上也消失了,那麼消失的原因是什麼呢,其實一想就明白了,現今社會,很多的羽絨服層出不窮,而且保暖效果也不錯,樣子更加的多種多樣化,所以,軍大衣在民間被淘汰也是理所當然的。


娛樂廢話輸出機器


軍大衣,顧名思義軍人穿的大衣。不過現在我們雖然還能看到身穿軍大衣的國人,但是基本都是片場拍戲的明星,街頭行走的糙老漢。


亦或是是撿破爛或者賣烤紅薯的某某大爺,以及放蕩不羈一時求個保暖的年輕人……然而軍大衣的“發明者”,卻早在07年就不再穿它了。

軍大衣,真的被淘汰了嗎?

事實上,軍大衣並沒有被淘汰。只是原來的軍綠色大衣,在07年的時候經歷了一次升級和改革。

老款的軍大衣,發明的初衷就是為了幫助士兵克服高寒的惡劣氣候。我在小的時候就曾穿過爸爸的軍大衣,當時軍大衣應該是家家都有。穿起來也真的是又笨又重,不過暖和和抗風性能沒得說。

軍大衣最早是由英國人在20世紀初期發明的。什麼時候大面積普及的?應該是在二戰時期的蘇德戰場,主要特徵就是上面有兩排扣子,下襬很長,可以擋風。

後來經由袁世凱引進中國,那個時候中國還沒有人造棉,棉衣是真的棉花,平常的老百姓不可能穿的起。一件實打實的棉花做的軍大衣,對士兵來說無異於一件中看又中用的奢侈品。


▲長得好看,穿什麼都好看

就這樣,軍大衣一直在軍隊中使用,經歷了清末、民國,再到後來新中國成立,軍大衣雖然經歷了很多次“改版”,但是總的來說萬變不離其宗。

後來軍大衣不只是軍隊的“特權”,新研製的各個版本,不僅在部隊受歡迎,普通老百姓也很是喜歡。於是軍大衣一時間風靡中國,直到21世紀初期,還是大多數人的必備單品。

首先比起羽絨服和呢子大衣,軍大衣便宜又保暖。其次軍大衣三個字,對剛剛經歷過戰爭的老百姓而言,還有著難以割捨的情懷。如果去一些影城,還可以看到明星都穿軍大衣的“盛況”。

不過喜歡歸喜歡,普通老百姓穿它可能就是為了暖和,但是笨重不方便是改變不了的事實。士兵們如果穿著它訓練打仗就會增加不必要的束縛,抬不起胳膊邁不開腿,堪稱行走的棉被。

放在以前蹲戰壕守夜是個好東西。但是現在我國經濟條件允許,部隊也逐漸走向現代化,我們已經有條件給士兵換上更加保暖又輕便的冬季軍裝了。


於是2007年,我國在對軍裝進行改革時就取消了軍大衣。不過這個取消不是絕對的,在寒冷的北方和邊疆要塞,我們的哨兵在戶外站崗時還是會穿上它。

武器需要更新換代,服裝也要跟上形勢。俗話說舊的不去新的不來,這些是必不可少的。

新一代的冬季作訓服不再是軍綠色,而是更加容易隱藏的松枝綠。長度削減很多,更加利於行動。沒有了雙排扣,有的款式腰間會系一條皮帶。

感興趣的可以趁著馬上就到雙十一了,趕緊去網上看看有沒有類似的同款,可以嚐個“新鮮”。


史之策


接觸軍大衣,最早是在爺爺家。

當時回家過年,怕在外邊冷,就穿上了一直掛在牆上的綠色軍大衣。那件軍大衣還挺新的,穿上之後的感覺就兩個字:暖和。

但是笨重也著實是笨重,畢竟是填的實心的棉花,我那時候還小,穿上了基本就走不了路了。

爺爺當時還會出門撒網捕魚、為社區做護林員,所以一直留著這樣一件軍大衣。北方冬天,如果從事的是長時間在戶外的工作,穿一件軍大衣還是很有必要的。

第二次接觸是爬泰山的時候,已經是第二次爬泰山了,就決定夜爬,正好上去看日出。山腳下有租軍大衣的地方,因為海拔和夜間的關係,氣溫會很低,就和同行的小夥伴一人租了一件。

與軍大衣的接觸就這麼兩次,也曾想象過解放軍站崗時穿著軍大衣英姿颯爽的樣子,只是最近才知道民間穿的軍大衣在軍隊中已經下崗了有十多年了。


軍大衣的發明

軍大衣在世界上的首次出現大概是二戰時期,由英國發明並應用。

算起來從發明到現在,其實還不到100年,有些國家的軍大衣已經更新換代了不止一次,可見現代科技發展之快。

由於戰役時間的延長和冬季的逐漸來臨,越來越多的國家採用了這種防寒保暖的設計。

當時的戰況大家也許會有了解,動不動就是一個戰壕蹲一天,沒有點抗寒的衣物是扛不住的。

國內的出現,還是袁世凱引進的,大衣內填入厚厚的棉花,在當時造價不菲,只有武器精良的軍隊才有資格配備。

後來隨著經濟的發展和歷史的演進,軍大衣逐漸在軍隊和民間普及開來。

為何在民間盛行

軍大衣在上個世紀的盛行,一個最重要的原因我認為是國人的軍人情節。

老一輩對解放軍的崇敬我們現在還能感受得到,他們是親歷解放軍南征北戰,解放全中華的人,也是解放他們的人。

對他們來說,穿著軍人身上穿的衣服,是一種致敬,也是心理上的安慰。

第二個原因就是實惠了。軍大衣的價格不貴,而新出現的羽絨服則是奢侈品,也還沒有被市場廣泛接受。

可以接受的價格,特殊的心靈信仰,直接造成了軍大衣在民間的盛行。

為何被淘汰

那為什麼07年的時候被軍隊淘汰了呢?

之前也說過,軍大衣的一個缺點是笨重,在戰爭越來越趨向現代化的時代,笨重已經成為了不可忍受的缺點,速度和效率往往會決定戰爭的勝負。

而且隨著改革開放,國家的經濟條件和科技水平飛速發展,當然就給解放軍換上了更好的裝備、最新的科技,現在軍人們穿的已經是既輕便又保暖的升級版了。

傳統的軍大衣也沒有被徹底的廢棄,在寒冷的北方和邊疆要塞,我們的哨兵在戶外站崗時還是會穿上它。

新版的“軍大衣”採用了更加容易隱藏的松枝綠,衣服短了很多,更加利於行動,有興趣的可以去網上搜索一下,穿個同款!


沉醉古詩文


軍大衣不但在中國風靡一時,而且在世界上也風靡很長時間,小時候看的電影列寧在一九一八,兵臨城下等電影軍官和士兵穿的都是軍大衣,

軍大衣相當保暖,不但上身暖,下身也暖,在冰天雪地裡能堅持很長時間,我的家裡曾經有一個軍大衣,是父親當兵退伍帶回家的,裡面是上等羊皮羊,可扺抗零下三十度寒冷,我也穿過,十分暖和,但十分笨重,沒有二十斤也有十幾斤,行軍時消耗體力很大,作戰時影響人的靈活性,這可能就是2007年淘汰軍大衣的主要原。

我們一般百姓冬天穿的衣服大多是絲棉做的,十分的輕盈,也就三斤左右吧,部隊的防寒服有的是太空棉做的,更輕便,而且十分暖和。現在穿軍大衣的大多是保安,晚上還可代替被子。


郭成軍


士兵的裝備總會朝著輕便、實用、美觀等方向發展,這是趨勢,也是綜合國力上升加快現代化軍隊建設的必然現象。我當兵時候武裝部就發了一身作訓服,到了新兵連才發的軍大衣,這時候老兵就說話了,軍大衣都細著點用啊!三年兵就這一件,髒了破了自己想辦法,復原了好帶回去。當時軍大衣在老家還是稀罕貨,一到冬天,老街上最靚的仔永遠是那個耷拉著拖鞋,裡頭穿件單衣,外頭裹著軍大衣的閒漢。當時他站在夕陽裡,低頭攏著火點菸的時候,沒係扣的軍大衣以一種極舒展的姿態將他瘦弱的身形塑造成一尊富有韻味的雕像,就連他裸露的腳後跟和不時灑落的頭皮屑都變得英挺和滄桑。那個畫面,讓我想到了犀利哥。

時至今日,世界現代化國家的軍隊,沒有還裝備軍大衣的。以美國陸軍為例,早在80年代就有美陸軍納蒂克士兵系統中心完成新一代防護服的有那發。系統包含防風衣、褲以及單兵服裝、帽子、手套和鞋子組件,不同的組合可滿足不同的嚴寒氣候環境需要。擴展式防寒服系統的使用溫度範圍是-51℃~4℃。目前,美軍的擴展式防寒服系統已研發到第三代。

新近研發的第三代系統由7層、14個組件構成,具有保溫性,可使士兵適應不同的任務需求和環境條件,並與防彈衣的生存性要求更為兼容。系統組件包括輕型貼身內衣和內褲、中型襯衣和襯褲、防寒羊毛夾克、防寒防風夾克、軟面夾克和褲子、防極寒/防潮夾克和褲子、防極寒派克大衣和褲子。


爆料搞怪君


 作為一名服役12年的老兵,你說軍大衣發明才100多年,我忍了,可是你說07年最被廣大官兵喜歡的07式軍大衣被淘汰了,小虎不答應。

  軍大衣作為士兵冬季禦寒的神器,按照條令分為:作訓大衣,常服大衣、以及軍官禮服大衣。

  一、作訓大衣。

  作訓大衣現在可以說已經爛大街,平常在街上隨處可見,主要有六種顏色,分別對應不同的軍種,當然了,在某寶上也隨處可見。

  

  這種作訓大衣是普通士兵、軍官巡邏、備戰最好的防寒保暖神器,往往好多士兵即使退役都捨不得上交的。

  二、常服大衣。

  常服大衣通常是配套穿著在常服外邊,普通士兵和軍官雖然都發到手裡了,人手一件,但穿著的機會並不多,除了擔負糾察、禮儀任務的士兵外,其他士兵幾乎是沒有時間穿的,通常也會要求退役時上交,但大多數人選擇交折舊費。

  

  主要也是這四中顏色,海陸空和武警,比較容易辨識,通常長度接近膝蓋。

  三、軍官禮服大衣。

  軍官禮服大衣大多數人是不常見的,小虎也是偶爾才得見的,還有配發的圍巾,穿起來可謂是非常的修身了。

  

  這三種大衣,相對於以前的單純禦寒,可以說是功能非常強大了,又帥氣、又實用,還配套了。而且還對軍種顏色進行了區分。最後再來回顧下老款大衣吧!

  

  軍大衣的確曾經在中國風靡一時,儘管我沒有研究論證它發明的年份數到底是不是100多年,只是暫且將其定位為一個多世紀。作為最軍用通用的軍品之一,軍大衣的風靡與被淘汰,都有其必然性。

  

  軍大衣的風靡,主要是由於它的保暖性能好。老款的軍大衣,長度過膝,能夠很好地為下肢保暖,這對於冬季行軍、在戰壕內蹲守過夜,都是非常有好處的,一個軍大衣基本上就是一床棉被了。軍大衣設計了假毛領,可以翻起來為頭部、面部、耳朵等重點部件保暖,也是其一大優點。正是看重了保暖的特性,軍大衣在地方才開始流行開來。

  

  軍大衣在地方流行到什麼程度呢?上個世紀中後期,中國大地不僅有純65式軍裝綠色的軍大衣,地方還開發了深藍色的“軍大衣”(並非警用那款),也就是軍大衣款式的大衣,在地方工農商學四大領域也非常常見。這種大衣下襬還有開叉,可以說不影響正常的勞作,挺方便的。

  

  不過,87式軍裝系列裡面,還是對傳統的軍大衣進行了改良,主要改良點就是將長款改成了中長款,大衣不再過膝,一般只能蓋住大腿的一半部位。這種改良,本文分析基本上是為冬季作戰考慮的,身穿這種大衣參加冬季適應性訓練,可以完成相對複雜的單兵戰術動作,比如匍匐前進、躍進、滾進等等,而這些動作如果身穿長款軍大衣,是做不出來的。

  

  到了07式軍裝系列,軍大衣這款式都被淘汰了。本文分析認為,設計方還是覺得它太長了,蓋住大腿的一半部位還是過長。因此,07式荒漠迷彩大衣或是常服大衣,下襬都只是略微超過了臀部,這樣的設計,既能為人體的重點部位心肺和消化道保暖,又能更好地便於官兵完成相對複雜的單兵戰術動作。

  

  如果在平時需要為膝蓋以下保暖,軍官可以身穿長款的呢子大衣。另外,07式軍裝也設計了輕便保暖的棉褲,本文分析認為如果未來到類似西伯利亞這類寒區作戰,這樣的棉被與迷彩大衣搭配,也能保證官兵的體溫的。

——本回答為西安鼎昂數字貨幣智能量化全自動炒幣機器人(歷時收益,數據核對,實況直播)公司整理。


用戶769288457696924


我是薩沙,我來回答。

其實軍大衣在戰時並不很實用。

解放戰爭最後時期,國軍將領曾經研究過解放軍的服飾。

當時邱清泉在淮海最後階段,被包圍在冰天雪地中。他的部隊俘虜了少數解放軍士兵,邱清泉研究過他們的棉衣以後說:你們看共軍的棉衣,樣子不好看但實用。這種衣服一是保暖二是不影響活動。我們的一些美式軍大衣,樣子是好看但影響活動。衣服合身還好說,如果小個子穿大號,跑起來連步子都邁不開!打仗不是閱兵,共軍的衣服比我們更好。

不過題目的07年被我軍淘汰,怎麼解釋?

07年式軍服也是有大衣的。

只能說冬季作訓服比較短,嚴格來說已經不是大衣了。

這是很正常的事情。

薩沙去過俄羅斯等嚴寒國家。由於時代不同了,服裝科技發達,就算零下二三十度也根本沒有必要穿大衣了。

再冷的天氣,一件羽絨服也可以搞定,或者一件新式防寒服就沒問題。

薩沙有件傳家寶戶外哥倫比亞的冬季服,也是很保暖的,長度到大腿而已,完全不影響活動。

時至今日,世界現代化國家的軍隊,沒有還裝備軍大衣的。

以美國陸軍為例,早在80年代就有美陸軍納蒂克士兵系統中心完成新一代防護服的有那發。系統包含防風衣、褲以及單兵服裝、帽子、手套和鞋子組件,不同的組合可滿足不同的嚴寒氣候環境需要。擴展式防寒服系統的使用溫度範圍是-51℃~4℃。目前,美軍的擴展式防寒服系統已研發到第三代。

新近研發的第三代系統由7層、14個組件構成,具有保溫性,可使士兵適應不同的任務需求和環境條件,並與防彈衣的生存性要求更為兼容。系統組件包括輕型貼身內衣和內褲、中型襯衣和襯褲、防寒羊毛夾克、防寒防風夾克、軟面夾克和褲子、防極寒/防潮夾克和褲子、防極寒派克大衣和褲子。

他們雖也有大衣,但同我們的軍大衣那是兩回事了。


薩沙


我是軍用服裝的工程師,軍工二代,專業對口。其實07式軍服裡是有“棉大衣”系列產品的,男款分為“07陸海空(後來增加火箭軍)士兵棉大衣”和“07陸海空(後來增加火箭軍)軍官棉大衣”兩個品種,女款不分軍官和士兵,只有“07陸海空(後來增加火箭軍)女棉大衣”一種,所以說不存在07式沒有棉大衣的說法,據說一線部隊官兵認為07作訓(數碼迷彩)大衣更短、更耐髒,更方便運動,所以更喜歡作訓(數碼迷彩)大衣一些,而機關官兵很少穿棉服,所以部隊配發作訓大衣更多些,棉大衣的配發不是很廣泛,所以很多人不知道棉大衣這個品種!另外需要說明的是07式之前的棉大衣的保暖層是棉花(記得是國四棉),而07式的保暖層改成了化纖材料,更加美觀、輕便、防潮。[呲牙]



2672服裝


這裡所說的“軍大衣”,應該是特指的。

所謂軍大衣,約定俗成,就是人民解放軍從1955年到2007年期間,發放的制式軍用棉大衣。雖然不同年代軍大衣的樣式有一些改變,但基本模樣幾十年沒有改變。2007年部隊軍大衣由老式長款改為短款,顏色由草綠色改為迷彩色。

一是軍大衣的用料基本是棉布加棉花,高寒地區像新疆、西藏、內蒙古和黑龍江等部隊軍大衣裡襯有羊皮,1980年後軍大衣面料改成“的卡”。

二是軍大衣的顏色以1965年劃界,1965年之前軍大衣顏色為“國防綠”,就是我們經常在藝術作品中見到的軍人穿的黃了吧唧顏色的軍裝色;1965年後軍大衣顏色為“蛤蟆綠”,就是我們今天常見的草綠色。

三是軍大衣分為軍官(幹部)式與士兵(戰士)式,幹部式軍大衣領口是氈毛的,口袋是橫的上有翻蓋,戰士式軍大衣領口是布面的,口袋是斜的;幹部軍大衣發給本人使用,每人一件,屬於個人物品,戰士軍大衣無論是發給個人使用的還是公用的,都不屬於個人物資,退伍時要上交。

想當年,我1973年入伍後,由於部隊在福州,南方部隊戰士個人不發軍大衣,連隊的軍大衣都是公用的,主要是冬天站崗和值班使用。一個連隊幾十人,才十來件軍大衣。由於是公用的,你穿我穿大家穿,軍大衣髒了吧唧,幾年下來,如同炸油條人的圍裙。連隊就會定期組織人洗,先用開水煮,再泡上鹼水刷,然後擰乾晾曬,由於是老棉花不易幹,一般個把星期才能乾透。

後來提了幹,發了嶄新的軍大衣,那個高興勁兒啊別提了!冬天有事沒事都穿著,神氣唄!幹部軍大衣最怕戰士來借,捨不得嘛!很多老兵探家前,為了回老家顯擺一下下,好找個對象,就腆著臉向幹部借軍大衣用。幹部們借也不是,怕弄髒弄破,不借也不是,怕影響感情關係,左右為難。我呢,好說話,儘管心裡一百個不願意,還是經常把軍大衣借給老兵探家用,髒就髒吧。

可想而知,當年這件在今天看來不值幾個錢的部隊軍大衣是何等的金貴呀!




一風2008


題主你好,這個問題我來回答。

軍大衣被淘汰了嗎?肯定沒有,軍大衣不但沒淘汰,還被髮展成了兩種形式的軍大衣。也就是07式常服大衣和07式作訓大衣,武警部隊配發有07式執勤大衣。總體上看,樣式雖然沒有多大的變化。但設計元素和用料包括保暖設計都改進了許多。07式軍大衣不光是有顏值,實用性也非常高。而之所以很少流傳到社會上,主要原因是戰士在退役時,這些軍用物資都要按規定上交。

大衣起源於約1730年的歐洲上層社會,其款式一般在腰部橫向剪接,腰圍合體,當時稱為常服大衣或禮服大衣。到了19世紀20年代,大衣的樣式逐漸演變為今天的大衣樣式,也就是在這個時期,西式大衣才傳入我國。第一次世界大戰時,這種西式大衣被改裝為"戰壕服",也就是我們俗稱的軍大衣,主要功能是為了保暖。到了第二次世界大戰時,各國都開始給士兵配發軍大衣。尤其是二戰時期德國的軍大衣,其樣式和實用程度堪稱經典。

軍大衣之所以在我國流行,一是因為那個時代物資的極度匱乏。二是對解放軍的高度崇拜。要知道,在那個年代,冬季身穿軍大衣,頭戴"火車頭帽"可是時髦的標配。雖然現在的物質豐富了,有各種樣式的大衣可供選擇。但仍能在很多地方看到老式軍大衣的身影。

注:文中圖片來源於網絡。另本人在部隊服役十二年,對部隊有一定的瞭解。歡迎各位家長和戰友關注諮詢當兵入伍,考學轉士官和士官轉業等問題。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