汶川威州的这座红军桥,当年红军舍命保卫,终守住长征川西通道

四川汶川县城的威州,是一个位于现今汶川县城内的小镇。据传三国时期蜀汉名将姜维曾在此驻守。长江的支流岷江从这里流过。威州镇最大的景观,莫过于横跨在岷江上的红军桥。现在的这座红军桥看上去就是一个现代化的石墩大桥,当然它只是近年来当地人民为了缅怀革命先辈而在原来的基础上再次建造的,原来这座桥是竹篾制成的索桥。


汶川威州的这座红军桥,当年红军舍命保卫,终守住长征川西通道


1935年,中央红军强渡大渡河成功后,为阻挡红军主力接下来渡过岷江进入川西地区,国民党下令组织当地民团将威州的数座索桥尽数毁去。不过国民党方面还是低估了红军,之前在距离威州4公里处的雁门关击溃国民党28军陶凯部,由徐向前领导的红四方面军,就有一支擅长架桥的工兵部队。在得知茂县一带的索桥均被民团破坏的消息后,为了配合中央红军顺利向川西地区进军,红四方面军这支架桥部队日夜兼程地赶到岷江边上,跳进岷江中对破坏的索桥进行抢修。

索桥刚刚修好,敌人就放火将桥再次毁去。不过红军又紧接着将桥修好。为了防止敌人再来破坏,红军日夜派人守卫。国民党气急败坏之下,又派遣飞机来炸桥。红军又利用夜幕降临时分敌机摸黑,连夜又将炸毁的桥修好。这会儿国民党方面是彻底地没了招了。再加上川军将士中许多人也并不愿意和红军为敌,威州的索桥最终还是被红军完全控制。


汶川威州的这座红军桥,当年红军舍命保卫,终守住长征川西通道


汶川威州的这座红军桥,当年红军舍命保卫,终守住长征川西通道


汶川威州的这座红军桥,当年红军舍命保卫,终守住长征川西通道


目前的这座岷江和其支流杂谷脑河上的石墩大桥,是汶川地震后由广东援建修建的。钢筋水泥组成的大桥之上,支撑着过去的那座索桥。桥的对岸立着一个红军烈士纪念碑。如今的这个纪念碑也是震后重建的,先前老的那个纪念碑地震中被毁。纪念碑是纪念当时保卫威州索桥而牺牲的红四方面军的战士。威州保卫战共持续了两个多月之久,最终以红军成功守住索桥,保证了中央红军能顺利渡过岷江,向懋功、理县一线继续推进。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