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代语文的毛病

语文一词《现代汉语词典》的解法是“‘语言和文字’也指‘语言和文学的简称’”。具体的定义是指听、说、读、写、译的语言文字等的能力和语言知识及文化知识的统称。一是听、说、读、写、译的语言文字的能力,也就是运用书面语和口语的能力;一是记忆和理解语言和文化的知识,也就是语言学和文化学。任何语种都属于语文的范畴,文艺文和实用文都是语文中的文章体裁,不仅仅是指文学的东西才是语文。但是在当代语文学习方面却出现了各种毛病,由来已久,只是很多人不易察觉。

当代语文的毛病

第一、重视文字,忽视文学。语文教学过程中只是重视文字的辨析能力,运用能力,忽视文学素养的培养,如果把应试作文也当成文学的话,那么就大错特错了。应试作文只是新式的“八股文”,并不是什么真正的文学,按照文学标准评价,写得好的作文并不一定能得高分,按照应试作文技巧写的不属于文学的作文,恰恰是得高分的作文。至于阅读,更是功利化的应付考试的必备首选,而不是无功利的文学追求。

第二、重视书面语,不重口语。语文教学从考试出发,只是注重书面语,重视书面文字的理解运用,而不重视口语交流。很多语文老师根本就不讲书本上的“口语交际”章节,直到考试考“口语交际”了,才略略讲一讲,因其所占分值不高,也不重视。造成的结果是,现实生活中的孩子不会口语交际,会阅读,会写作却不会说话。

当代语文的毛病

第三,重考试习题,不重文化熏陶。功利化的考试是文化的大敌,只是重视考试习题训练,却是大大背离了语文教育的初衷。语文教育担负着传承文化的使命,而文化的继承需要抛弃功利化需求,长期浸淫其中,长期陶冶磨炼,才能理解其中的精髓,并一步一步接近其中的真谛。而现在的语文教育确实做得不好,甚至不能抵其九牛一毛,何来文化传承,何来熏陶和磨炼?缺乏文化根基的学生是不完全的,也不是一个真的继承什么优秀的文化传统。

当代语文的毛病

第四,语文缺乏创新。现在很难出古代语文研究的大家了,就是有一两个也是在前人的基础上修修补补,没有什么大的创建。是不是古代语文太厉害了才造成现代语文大家缺乏的情况?肯定不是。民国时期有很多语文大家出现,赵元任、叶圣陶、鲁迅、郭沫若、茅盾等,而当代作家辈出,研究语文的大学教授也不少,但是很难再现民国时期大家辈出的局面。研究资料多了,前进的步子却越来越小,到底是为什么?可能和社会开化程度、文化开明程度、研究者待遇、官僚习气等因素有关系。

当代语文的毛病

语文的毛病很多,尤其是在当代,语文教育的毛病尤多。生活条件不好的古代,文化昌明,语文研究硕果累累;到了当代,生活条件好了,语文研究却裹足不前,毛病多多,究竟当代文化是不是昌明,是不是自由就很值得商榷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