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度丨“50+1”政策的冷暖:一种足球,两种理解

中德两国球迷对“50+1”的不同看法,来自于双方对足球这项运动的不同理解。两种理解并无高下之分,但的确展示了一个重要的侧面:足球,对于球迷来说到底有怎样的意义?

上周末,拜仁慕尼黑与霍芬海姆的联赛中出现的风波,延续到了本周中的一场德国杯中。

赛前,沙尔克04发表声明称,如果比赛进行中出现针对霍芬海姆投资人霍普的侮辱行为,沙尔克将会直接退场。《图片报》称,拜仁支持沙尔克的提议,但拜仁官方随后在社交媒体上辟谣否认。最终,在这场德国杯的比赛中,拜仁1-0小胜沙尔克。看台上,尽管没有针对霍普的横幅,但沙尔克球迷打出了另外的横幅回应俱乐部。

“如果我们真的拉一个XX的横幅,你们会罢赛然后直接踢点球吗?”

深度丨“50+1”政策的冷暖:一种足球,两种理解

不少德国球迷在社交媒体上表示,这是俱乐部在用罢赛的威胁,对球迷进行道德绑架。与国内社交网络上对极端球迷的嗤之以鼻不同,在欧洲,不少球迷表示了理解与同情。一名球迷在社交媒体上表示,自己从没想到自己看一场比赛是为了看台上的横幅。

深度丨“50+1”政策的冷暖:一种足球,两种理解

而在重洋之外的中国,不少球迷对德甲“50+1”的政策,以及这些在看台上拉横幅的极端球迷嗤之以鼻。对投资人的人身攻击必然不可取,但“50+1”政策在资本入场的现代足球中是否还有可取之处?在不少国内球迷看来,这似乎应该是上一个时代的产物,应在时代的大潮中被淘汰。

然而在“50+1”中,反映了不仅是一种投资规则,更是对于足球文化的理解与认同。


不少球迷认为,“50+1”是一个上古时代足球的政策,是用以限制资本投入的,实则不然。在1998年10月,德国足协推出“50+1”政策之前,德国足球俱乐部都是以会员协会的形式存在的。也就是说,在此之前,德国的俱乐部大都是以非盈利组织的形式进行运营。而“50+1”的诞生,允许俱乐部转变成一个私人有限公司或股份公司,只需要保证母俱乐部拥有50+1的表决权即可。

也就是说,“50+1”(至少在当时)是一个进步的政策,而非众多球迷所理解的,从开始就是一个限制投资人利益的政策。

深度丨“50+1”政策的冷暖:一种足球,两种理解

不过,“50+1”从制定伊始,就留有了例外的余地。最初是勒沃库森(拜耳药业)与沃尔夫斯堡(大众汽车)这两支“厂队”,让足协制定了“勒沃库森特例”:即一家企业在1999年1月1日前,连续不间断地运营了母俱乐部至少20年。

“勒沃库森特例”最初并未引起太大的不满,但在2011年最这一特例的修改,以及在之后裁定将霍芬海姆纳入了这一特例允许的范围中,使德国球迷开始出现了反对与抗议的声音。


德国球迷对“50+1”的支持,在很多球迷眼里难以理解。但实际上,这源自于德国足球文化的积淀,以及他们对足球的理解程度。

在大部分老牌欧洲俱乐部的足球文化中,足球远不止是成绩或者冠军可以定义的。相反,球迷是一个本土化、社区化的活动,与一个地区的人群的日常文化生活息息相关。对于球迷而言,取得傲人成绩与冠军,则是足球文化延续与传承中的附加价值。足球最大的价值,是作为当地文化中的一部分,不断流传下来。

对于这场德国杯比赛中的沙尔克04一方,其实是“50+1”规则的执行者。而拜仁,则已经明确表达过反对“50+1”的立场。在2018年的表决中,拜仁是德甲与德乙的所有球队中投票赞成“50+1”政策的四支球队之一。另一只德甲球队,是莱比锡RB。

深度丨“50+1”政策的冷暖:一种足球,两种理解

会员制与股份制的争端在欧洲的其他联赛也同样存在,但并未引起如此大的争议与矛盾。西甲的两大巨头皇马与巴萨也同样是会员制,而英超的豪门都是以股份制的形式组成的公司。不过,对金元足球的抵制却是欧洲足球中广泛存在的。曼联的一部分球迷在美国老板格雷泽入驻球队后,为了表示抗议,组建了新的俱乐部FC联曼参加职业联赛,在近些年来先后建立了自己的球场和训练场,并在联赛中不断升级。

金元足球席卷欧洲,源自于切尔西,而在巴黎圣日耳曼和曼城身上达到了高潮。但是,欧洲球迷们也见到了不少被金元足球所害的球队。西甲的马拉加、俄超的安日马哈奇卡拉、法甲的摩纳哥,都一度因为资本的进入引起了巨大关注,然而一旦这些潮水褪去,马拉加、安日已经无法立足顶级联赛,摩纳哥也只能依靠当时购入的中生代实力派与年轻球员苟延残喘。

深度丨“50+1”政策的冷暖:一种足球,两种理解

金元足球将现代足球带进了新的时代,但他们与传统足球文化的对抗也的确愈演愈烈。欧洲的大部分球迷们更重视的是运动文化的传承与延续,他们必然站在了金元足球的另一面。


中国球迷对“50+1”的不理解,是一件非常合理且正常的事情。

欧洲的足球文化,早就从场内向场外转移。足球对于他们的意义,更多在于身边的人而非场上的人。对于欧洲不少球队的球迷而言,在周末约上同伴一起前往球场成为了一种生活习惯,这远比要取得怎样的成绩,获得多少个冠军来的重要。这是欧洲足球发展到这个阶段的必然结果,而金元足球的到来无疑会破坏这样的传统。

对于中国球迷而言,在足球运动职业化、市场化的快速进程中,确实形成了与欧洲不同的足球文化与习惯。这其中并没有孰高孰低之别,而是中国足球需要“胜利”、“成绩”作为足球文化早期原始积累的一部分。

深度丨“50+1”政策的冷暖:一种足球,两种理解

在甲A到中超二十余年的历史中,能形成一个比较成熟的足球文化的球队,也许真的只有大连、山东、北京、上海这老四家。在广州恒大与上海上港掀起金元足球的大潮前,实德、鲁能、国安、申花正是当时为数不多拥有稳定球市、文化传承且延续至今的群体。大连球迷经历了实德解散的痛苦却依旧团结,上海球迷在新投资方入主后为了原来的名字和传统选择噤声……京鲁沪连四地的足球文化,是国内最接近欧洲主流足球文化的。

一方面,对于中国足球来说,需要资本为球市注入活力,只有资本带来成绩与冠军,才能完成地区足球文化的最原始积累,吸引第一代球迷。足球在中国没有欧洲那样厚重的历史基础,更需要成绩与资本为足球市场、足球产业带来活力。

但另一方面,一些本身健康的球队,在资本的大潮里只能接受命运的选择。申鑫选择远离上海市区,扎根金山社区,却最终无法维持生存;辽宁宏运、青岛中能都一时在顶级联赛叱咤风云,却最终一级一级往下掉……

深度丨“50+1”政策的冷暖:一种足球,两种理解

资本构建了中国足球文化的主流,为不少地方带来了第一代球迷,却依旧有着与欧洲足坛一样的矛盾。


回头看霍芬海姆的投资人霍普,毫无疑问已能算是“良心老板”了。

比起RB莱比锡的8名会员,霍普在霍芬海姆土生土长,年轻时在球队接受过青训,离开球场后事业有成,又选择在球队处于第八级别联赛时投资,连续不断坚持了20年,最终帮助球队迈入顶级联赛:这本是一个极佳的体育电影素材。这也是为何霍芬海姆的球迷对霍普都敬爱有加。然而,在德国球迷的眼中这又是一个富豪用金钱污染足球的例子。

德国球迷们反对“50+1”无可厚非可以理解,但他们选错了对象。

深度丨“50+1”政策的冷暖:一种足球,两种理解

霍普甚至应该是规范老板的代名词:长期无决策权却坚持投资,不急功近利,重视社区,重视青训……对于投资人,还能有多少要求?当本土足球文化中孕育了一个优秀的投资人,更应该珍惜。而这些针对霍普的人身攻击,便显得幼稚而可笑了。

换句话说,霍普正是德甲“50+1”政策与“勒沃库森特例”下,造就的完美投资人。

深度丨“50+1”政策的冷暖:一种足球,两种理解


「不懂球专栏」,从文化、历史到产业、技战术。各平台同名账号,让我们一起严肃活泼地聊聊球。

深度丨“50+1”政策的冷暖:一种足球,两种理解


分享到:


相關文章: